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水浒中,“戴宗跑得快,全凭甲马带”,甲马是个什么马?

中国历史7个月前 (04-15)560

引言

梁山作为一个好汉云集之地,不仅汇聚了很多战斗力爆表的人,也笼络了一些“特种人才”,其中较为出名的就是

大盗时迁

,他不仅轻功了得,偷东西更是一把好手,

当年就是凭借他偷了徐宁的祖传盔甲,才把徐宁逼上梁山。

除了时迁,戴宗也是一个特种人才,在那个通讯不发达的年代,他的神行术足以让梁山成为通讯能力最快的地方势力,注意媲美朝廷的八百里加急,那么

戴宗为何能跑这么快,这和他腿上带的“甲马”有什么关系吗?

(戴宗)

一、戴宗的秘密

戴宗的“速度”其实早在进入梁山之前就已经非常的出名,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他有这个本领,书中对戴宗能力的描写为:“有道术神行法,将四片神行甲马拴在腿上,最快能日行八百里”,因此

很多将戴宗跑的快的秘密,归结于神行术和甲马上

,那么戴宗真的是靠着所谓的“甲马”实现了日行八百里吗?

(戴宗)

所谓甲马,也可以叫做纸马,是将马的形象画在纸上,用来祭祀的物品,

在各类影视剧中,也还原了戴宗将纸马绑在腿上的操作,并且为纸马添加了一些玄幻色彩,例如在使用纸马前要进行祭拜,使用结束后要立刻焚烧,并且在使用纸马过程中,不能食用荤腥。

从这些描述来看,好像纸马确实是戴宗的秘密,可“禁止食用荤腥”这点却出卖了纸马,无论是古代的一些记载还是小说中,对符篆的记载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一次性消耗品”,不能重复使用,也不能中途停止,

而“禁止食用荤腥”则表示在使用纸马期间,戴宗大概率也是要休息和吃饭的。

(戴宗)

这其实从侧面证实了一件事,那就是所谓的纸马也好,甲马也好,其实并没有那么大的功效,更像是一种形式上的东西,又或者能够起到一点辅助作用,

而这就涉及到了两点,一个是科学层面:戴宗掌握了某种远距离奔袭的技巧,另一个是玄学层面:戴宗学会了神打之术。

二、日行八百里

由于大家对

“八百里加急”

有十分深刻的印象,因此不少人十分“武断”的认为人腿是无法达到这个成就的,可事实上,不逼自己一把是绝对想不到人的潜力有多大,在朝鲜战场,志愿军就创造了这个壮举。

(戴宗)

在三所里阻击战中,志愿军在14个小时内奔袭72.5公里

,成功切断了美军第九军的退路,也就是说,志愿军在半日左右的时间,行军超过了145里。

那么戴宗的日行八百里有多远呢?

宋朝沿用的是唐朝时期的度量衡,一里大约为400米多一点,这里为了方便对比,按照400米一里去计算,

日行八百里约等于320000米

,按照我国现代社会的度量衡,一公里等于一千米来计算的话,32万米是320公里,这样一看确实十分的夸张。

(戴宗)

不过这里还要考虑古人的夸张描述,虽然说的是日行八百里,可实际上很少会真正达到这个数字,因此我们可以进行缩减处理,

戴宗的日行八百里,极有可能只能做到一半的标准

也就是日行四百里,换算过来就是24小时奔袭160公里

,这样来看,仿佛这是可以实现的事情。

(三所里阻击战)

因为

三所里阻击战

中,志愿军战士担任的可不是传送消息的任务,而是负责作战任务,他们需要携带大量轻重武器,并且当时志愿军还是在大冬天行军,如果轻装上阵,并且在天气好的时候进行奔袭,估计也可以达到戴宗的奔袭标准。

因此从科学角度来看,戴宗“神行术”或许真的是一个长跑的技能,

如果戴宗将这个 *** 公布,说不定会有无数个戴宗出现,因为在征讨方腊的时候,的确有人在速度方面战胜了戴宗,这个人就是马灵,他掌握的是日行千里之法。

(戴宗)

三、玄幻色彩

抛开戴宗真的掌握了长跑的技术,还有一个层面是需要大家去考虑的,这就是封建社会时期比较迷幻的“神打之术”,

所谓神打,就是让神仙附身自己,获得神仙的法力加持,达到更强的战斗力。

如果用现在的科学来解释,那就是

对自己进行催眠, *** 身体的肾上腺素

,达到让身体变强壮的结果,这种自我催眠的方式其实已经不是秘密,很多人都掌握了这项能力,尤其是一些军人,甚至可以做到在短时间内立刻 *** 肾上腺素。

(戴宗)

因此可以进行猜测,戴宗的神行术,就是一种长跑的技术,通过训练可以达到远距离奔袭的效果,而所谓的甲马,就是为了配合神打之术,进行催眠用的道具,

在将甲马绑在身上后,便可以 *** 身体,让身体的耐力、力量等得到大幅度提升,这就是戴宗日行八百里的秘密。

不过也有表示,戴宗不仅长跑能力优秀,还是一个地图通,因为

所谓的日行八百里算的是官道

,如果能够翻山越岭,可以用更短的时间和距离到达目的地,例如你翻过一座山可能需要三个小时,但在官道上骑马可能需要耗费一整天。

(戴宗)

可不管怎么说,戴宗的日行八百里确实获得了众人的认可,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以看出,在封建社会时期,很多能力都是提升自己的关键点,

跑得快也算优势,而戴宗也确实凭借这个优势,在梁山获得了传递情报的工作,并立下了赫赫战功

结语

在封建社会时期,一方面为了保护自己,另一方面为了提升名气,很多人都会使用一些手段来伪装自己,或许

所谓的神行术也好、甲马也好都是戴宗的一些伪装

,他不想让大家知道自己单纯就是跑的快、耐力好,所以才会给自己披上神秘色彩的外衣。

(戴宗)

就像是陈师行道长,虽然有很多看似不科学的能力,可他依然在告诉大家要相信科学,科学能够解释一切,那么大家是更相信戴宗是一个“普通人”,还是相信戴宗真的掌握了某种“法门”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4/591367.html

“水浒中,“戴宗跑得快,全凭甲马带”,甲马是个什么马?” 的相关文章

火耗归公是什么 雍正为何要大力推广

火耗归公是什么 雍正为何要大力推广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火耗归公”是什么意思,雍正为什么要大力推行火耗归公?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不少勤政的皇帝,其中在清朝皇帝中雍正算得上是工作狂一般的存在。他的一生当中先后换过35副眼镜,这是由于长时间的工作导致视力不断下降。雍正在位时间不长批阅的奏...

雍正上位后暴政残忍 雍正又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儿子的

雍正上位后暴政残忍 雍正又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儿子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雍正在位期间,暴政残忍,对他的儿子们又是怎样对待的呢?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雍正一生皇子甚少,而在他的所有儿子中,他最为疼爱的无非就是弘历了,一直以来他对这个孩子就特别宠爱,而相对来说另外二子就没这么幸运了,尤其是弘时,毕竟他二十几岁时,在被父亲抛...

康熙死后雍正没有将宜妃封为太妃,原因是什么?

康熙死后雍正没有将宜妃封为太妃,原因是什么?

宜妃是康熙朝早期宠爱的四妃之一。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在清朝,先帝去世后,新继位的皇帝往往会尊封先帝的妃子们为太妃,并把她们的养老工作安排妥当。可是康熙才去世15日,雍正却发上谕,狠狠训斥了康熙的妃子,58岁的宜妃。不光如此,雍正和乾隆在尊封先帝嫔妃时,也都把宜妃排除在外,这是怎么回...

雍正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皇帝?称得上明君吗?

雍正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皇帝?称得上明君吗?

雍正,清朝第五位君主,是清盛世承前启后的大政治家。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中华上下五千年,83个王朝更替,559位帝王更迭。559位帝王,我最为偏爱的是雍正,爱新觉罗·胤禛。对于他的喜欢,不是因为影视剧对于他的魔改,而是尊重历史,结合史实,雍正是一位难得的好皇帝。一位不慕美色,不喜享乐,只为百姓的皇...

历史上的毙鹰事件是怎么回事?真相是什么?

历史上的毙鹰事件是怎么回事?真相是什么?

历朝历代宫廷斗争都非常激烈,九子夺嫡则是清朝皇位争夺的代表作。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毙鹰事件”是康熙彻底厌恶并放弃八阿哥胤禩的一次标志性事件。在这次事件中,康熙对胤禩极尽辱骂,用了非常多恶劣的词语,说他“心高阴险”“密行险奸”“行止卑污”。说他是“辛者库贱妇所生”,不但骂胤禩,还把胤...

黄震:南宋时期学者,为官清廉,不畏权贵,正气浩然

黄震:南宋时期学者,为官清廉,不畏权贵,正气浩然

黄震,字东发,号文洁,慈溪(今属浙江)人。南宋学者。宝祐四年进士,历仕史馆检阅、广德军通判,有文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黄震生于南宋嘉定六年(1213年),字东发,人称於越先生,今掌起镇黄家村人。他一生为官清廉,不畏权贵,正气浩然,屡遭挫折,均坚贞不屈...

朱元璋推翻元朝后留下十万蒙古女人 朱元璋是怎么处理她们的

朱元璋推翻元朝后留下十万蒙古女人 朱元璋是怎么处理她们的

对消灭元朝后,朱元璋是怎样处理十万蒙古女人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元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朝代之一,种族等级制度让汉人面临无法生存的情况,皇室内部为了争夺权利,杀伐之事不在少数,朝堂官员更是贪淫腐败,最终受苦的,乃是辛辛苦苦的老百姓。由于各地民愤四起,多处地...

朱仙镇之战最后是什么结局?李自成为何能赢?

朱仙镇之战最后是什么结局?李自成为何能赢?

朱仙镇之战是明末时期农民军与明军之间的作战。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四月,在关外辽东战场,历经两年时间的松锦之战结束,明军完败。这一仗把明军最精锐的部队打掉了八成多,仅剩下吴三桂所属部分关宁军退至宁远孤城,整个辽西走廊不再有制约清军的意义,彻底成为清军的跑马...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