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副中心探宝 |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皇家篇

中国历史6个月前 (04-16)420

副中心探宝 |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皇家篇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中,有数件皇室专用的物品。其中有名满天下的金瓯永固杯,也有明神宗佩戴过的翼善冠、清朝皇帝的龙袍等。有的文物带着明显的南方味道,比如由苏州而来,最终入藏皇室内库的金花银等。这些文物展现了大运河与北京的关系。

金杯

春节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最重要的节日,古时更不例外,尤其是皇家。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有一件清金瓯永固杯的复制品。据介绍,这件文物就是每年除夕当天,乾隆皇帝用来盛放屠苏酒的,同时他还会在一旁的纸上书写祝福话语,祈求新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金瓯永固杯通体黄金质地,异常华美。其外壁满錾宝相花,花蕊以珍珠及红、蓝宝石为主。文物两侧各有一变形龙耳,龙头有珠。三足皆为象首式,象耳略小,长牙卷鼻,额顶及双目间亦嵌珠宝。口沿处錾有一周回纹,其中一侧中部錾篆书“金瓯永固”四字。金瓯永固杯不仅是中国历史上金器的代表作,也是皇室的重要礼器。

如此华美的文物 *** 精良、选材上乘,对其 *** 过程乾隆皇帝十分上心。根据清廷内务府造办处的档案记载,乾隆皇帝对金瓯永固杯的 *** 很重视,不仅要领用内库的黄金、珍珠、宝石等珍贵材料,而且 *** 之前要先画图样,经乾隆皇帝过目批准后才能承做, *** 过程中也再三修改。金杯耗费黄金二十两,珍珠大小十一颗,红宝石九颗,蓝宝石十二颗,粉色碧玺四颗。杯口有夔龙双耳守护,杯底是象鼻三足鼎立。金杯通体錾刻缠枝宝相花纹,其间充盈着皇家点翠工艺,虽已斑驳,但光华仍在。

据记载,每年除夕的子时或丑时,皇帝在拈香行礼后便到紫禁城养心殿东暖阁,先往明窗处桌子上的金瓯永固杯中注入屠苏酒,再用镌刻有“万年青”或“万年枝”的朱笔或墨笔写下祝福的话语。这个仪式名为明窗开笔,起于雍正,定制于乾隆,并上升到了礼制层面。通过清朝画家绘制的《乾隆帝岁朝图》,可以看到乾隆帝弘历身边穿绿色衣服的皇子捧着的就是金瓯永固杯。

金瓯永固杯以其多重材质融合、华丽的装饰、精湛的工艺和历史价值,成为中国古代工艺的杰出代表之一。

银锭

四枚银锭吸引住了记者,经过时间变化,银锭已经氧化发黑,但参观时,您可别错过这里。它们的背后反映了明代中期的赋税改革,并且印证了大运河与北京密不可分的关系。

四枚银锭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苏州府吴江县万历十三年五十两金花银铭文银锭。它们呈船形、束腰,两端圆弧状并起高翅。随着明代中期的赋税改革,金花银逐步演绎成田赋折银的化身。金花银制度在正统元年被正式确立,征收的范围最初是在江南诸省产粮区,米麦和白银的折价是一石比二钱五分,金花银征解直接入藏皇室内库,用于后宫使用和赏赐。

这四枚银锭出土于海淀区八里庄靶坊李伟墓中,李伟是明万历皇帝生母李太后的父亲,父女俩都是现今通州区漷县人。李伟夫妇墓出土了4枚五十两金花银铭文银锭,其中两枚银锭的铭文分别为“吴江县万历十三年分京库五十两金花知县江钟廉吏冯应祥银匠金仙”与“苏州府吴江县万历十三年京库金花银五十两正解知县江钟廉吏冯应祥银匠孙德”,标识银锭铸造的来源和用途。据《大明会典》,每年多达100余万两金花银,经由京杭大运河运送进京。

华服

与金瓯永固杯一左一右分开摆放的是北京定陵博物馆收藏的明神宗乌纱翼善冠。这件文物是明中后期的代表作,1958年在定陵地下宫殿出土,出土时就佩戴在万历皇帝的头部。

乌纱翼善冠的造型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前屋、后山和折角三部分。乌纱翼善冠与明朝官吏日常所戴的官吏乌纱帽大致相同,区别在于翼善冠的两个折角是向上的,而乌纱帽的折角是水平的。折角向上,就像“善”字的两个点,下面前屋部分像是一个“口”字,整体看跟“善”字很接近,所以被称为“翼善冠”。

整个冠体由细竹丝编成六角形绸络状纹作胎,髹(音同“休”,意指把漆涂在器物上)黑漆,内衬红素绢,再以双层黑纱敷面。后山前嵌二龙戏珠,冠后插圆翅形金折角两个。折角下有金质扁筒形插座,上有浮雕升龙。

看到这顶乌纱翼善冠,熟悉明朝历史的朋友会发现,明朝十六位皇帝的画像中都佩戴这样造型的帽子。这类服装款式也被称为“常服”,即皇帝日常上早朝、午朝时所穿戴的服饰,也是皇帝日常所戴次数较多的帽子。

从明朝历代皇帝的画像来看,早期的乌纱翼善冠造型很简单,通体黑色,没有任何装饰。而中后期就比较复杂了,增加了像二龙戏珠等精致的造型,材质由纯金和各种宝石、珍珠组成,更加漂亮,也更为奢华。

其实,乌纱翼善冠并非明朝才有,翼善冠和乌纱帽早在唐朝就已出现。唐太宗曾下诏,皇帝与百官士庶,平时都要戴乌纱帽。唐代画家阎立本所画的《步辇图》中,唐太宗戴的就是乌纱帽。唐代的乌纱帽并非官员所专用,老百姓也可以戴。

真正将乌纱帽作为官帽的,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灭掉元朝之后,很重视恢复汉族礼仪制度。明朝洪武三年,朱元璋就下诏重新规定了服饰制度,乌纱帽被定为官帽,普通老百姓不能再戴。在明朝人余士和吴钺所绘制的《徐显卿宦迹图》中的第十七开《经筵进讲》中,明神宗便佩戴着乌纱翼善冠。

现场精美的服饰类展品还有旁边的清朝绛色缎缉米珠彩绣云龙海水江崖纹龙袍。

这件龙袍圆领右衽,袖口为马蹄形,四开据,直身长袍式。龙袍以绛色为主,周身每条龙都是用直径不足0.1毫米的珍珠绣制而成。龙袍的下摆和袖口处绣有海水江崖纹,是一种传统纹样,由“海水纹”和“江崖纹”两部分组成,有“江山永固”“福寿山海”“一统江河”等寓意。

摄影 常鸣

来源: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流程编辑:u060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4/591441.html

“副中心探宝 |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皇家篇” 的相关文章

赵云跟随公孙瓒时并不被重用,是为何?

赵云跟随公孙瓒时并不被重用,是为何?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公孙瓒和袁绍交战,被袁绍大将文丑打败,文丑追杀公孙瓒,眼看公孙瓒性命不保,关键时刻,赵云赶到,大战文丑,救了公孙瓒。赵云能战平文丑,足以显示能力非凡,是个人才,但是,为何公孙瓒不高看赵云?不重用赵云呢?文丑是河北名将,和颜良齐名,勇冠三军,颜...

吕雉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后 吕后的人生为何是悲剧的

吕雉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后 吕后的人生为何是悲剧的

对吕雉是中国第一位皇后,为何大家却说她可怜?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后,吕雉的一生,其实是一个典型的悲剧。吕雉少女时代嫁给了一个混混,后来这个混混起兵造反,吕雉从此过上了提心吊胆的日子,还曾被丈夫的敌人俘虏。好不容易被救了回来,丈夫却另有新欢。...

荀彧并非曹操真正的谋士,为什么这么说?

荀彧并非曹操真正的谋士,为什么这么说?

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郡颍阴县人。东汉末年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曹操的众多谋士里,荀彧地位与郭嘉相当。只不过郭嘉更偏向于军事上的谋略,一直和曹操南征北战,而荀彧属于朝政性谋士。战略方面,荀...

班布尔善是什么人?鳌拜被擒后他是什么结局?

班布尔善是什么人?鳌拜被擒后他是什么结局?

班布尔善,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少年康熙擒鳌拜已经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了。在清王朝,的确出现过这档子事情,但我们知道,康熙制服鳌拜后,最终在康熙五十二年的时候饶了他,并给了他一个爵位,也算是他有功一场罢。可在这件事的背后,康熙却没有...

弘昼为什么被称为荒唐王爷 弘昼是在明哲保身还是真就荒唐

弘昼为什么被称为荒唐王爷 弘昼是在明哲保身还是真就荒唐

还不知道:乾隆弟弟弘昼为何人称荒唐王爷?历史上他是真荒唐还是明哲保身?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乾隆56年,79岁的愉妃被安排侍寝,太监一脸惊讶,以为皇帝年老眼花看错了,立即贴近乾隆耳根大声说:“陛下,愉妃娘娘快80了,你换个年轻的吧!”万万没想到,乾隆一把打翻桌上的...

戚夫人厕神的称号是怎么来的?她的一生有何经历

戚夫人厕神的称号是怎么来的?她的一生有何经历

戚夫人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卑微的后妃之一。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戚姬:两千年前被做“人彘”,两千年后依然是让人心疼的大汉女子。发生在戚夫人身上的遭遇,堪称“奇”。众所周知,戚夫人替子争夺太子之位失败后,在没有刘邦的庇护下,吕后对其制造了“人彘”事件,被吕后被关进厕所。所以...

历史上的关羽是什么样的人 关羽最后为何不得善终

历史上的关羽是什么样的人 关羽最后为何不得善终

关羽为何不得善终?正史上的关羽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关羽,号称“万人敌”,雅号“美髯公”,是汉末三国时期的名将,曹操对他爱不释手,刘备的左膀右臂,为何晚节不保,落到被斩首。说起关羽,大家第一个想到的是什么呢?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

老三胤祉年长又文武双全的 康熙为何没有传位给他

老三胤祉年长又文武双全的 康熙为何没有传位给他

对康熙为何不传位给年纪长且文武双全的老三胤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康熙去世时第四子胤禛也就是雍正皇帝并不算是最好的选择和唯一的选择,就像康熙第三子胤祉文武双全,且还比雍正年长。最关键的是胤祉的身体素质还比雍正要好,雍正自幼文弱,体弱多病,胤祉却身体健康且骑射能力俱...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