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曹操杀吕布时,为何要先勒死再砍头

中国历史6个月前 (05-22)530

曹操这一人物形象,在历史上存在颇多争议。《三国演义》里他的形象并不算光明磊落,反而时常有着阴险狡诈的意味。其实从现今的眼光来看,曹操不过是一个多重特性的矛盾体,并不能算“小人”。

曹操虽然为人处世多为自己考虑,有时甚至达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但他的胆识和权谋智慧,在今人看来也是尤其难能可贵的。除此,曹操的性格难以概括,还在于他极少存在单一的优点或缺点。如果说他是斤斤计较的小人,可他在某些时候又显得大度从容;若称他真实,他又在不少时刻运用算计。曹操本人,实在可谓是纷繁复杂的多重矛盾体了。

曹操这样一位复杂的时代枭雄,为人处世自然有他不理智的地方,但他本身的智慧所在显然更为明显。但很多时候他的一些做法,往往让人一听说时深感不能认同理解,但结合他本身的人物特质仔细想想,疑惑也就迎刃而解了。

曹操这样的人物,具备小心谨慎的智慧,在知人善用方面也有不小建树。但他在擒得吕布,并且在吕布诚心投降的情况下,却选择处死吕布。曹操明知吕布武功盖世,有骁勇之姿,为何还要执意将他置于死地?

其实在曹操处死吕布的过程里,刘备是起过“挑拨”作用的,但这并非主要原因。从曹操处死吕布的 *** 里就能够看出来,他先是将其勒死,又砍头示众。虽然曹操杀伐果断,但如此这般的“狠毒”和怪异的举动,在他的处事方式中并不多见。

那曹操为何要选择这样看似“画蛇添足”的方式对待吕布呢?从他本人的特质和他们二者的交集来看,大概有这些原因。

“宁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三国演义》描绘曹操性格的时候,有一句话可谓是更具代表性了。那便是曹操所言的:“宁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曹操时而隐忍,不过但凡成为对他行事有不利影响的“眼中钉”,都不会有太好的结局。

比如在《三国演义》里描述的关于曹操与吕伯奢相关的情节时,作者写:“操与曹操坐久,忽闻庄后有磨刀之声。操曰:‘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遂与宫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

这个故事是说吕伯奢好心款待落难的曹操,磨刀设宴,却被曹操怀疑,以致一家八口皆死于他手下。曹操生性多疑,不肯轻易放过任何阻碍他的人。

吕布对于曹操来讲也是如此。提起曹操和吕布的爱恨情仇,免不了要提一下令他们二人结下梁子的“兖州之战”。在这场战斗里,曹操原本做足了打算,欲攻打徐州为父报仇,出一口对陶谦的“恶气”。但就在曹操外出攻打时,张邈等人却意图造反,勾结吕布,对曹操给以致命一击。

虽然最后曹操依然取得了胜利,夺回了领地兖州,但吕布主动的进攻,还有在这次战役里曹操不小的损失,都让曹操印象深刻。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曹操与吕布正式结下梁子。

之前两人虽一直处在相对的立场,不过曹操还不至于对吕布有太多深仇大恨,而从这场斗争开始,吕布的野心被曹操所看到,曹操也对吕布攻占自己地盘的行为“深恶痛绝”。所以这也为后来曹操杀吕布埋下了伏笔。

况且曹操那样小心谨慎的性格,他不会不清楚吕布究竟在本质上是个什么样的人。曹操曾经准备刺杀董卓之时曾与吕布有一面之缘,那时的吕布是董卓的义子,对董卓可谓忠心耿耿,但后来吕布却因为爱恨纠葛亲手杀了董卓。

曹操心里必然很清楚,吕布这样的人,有勇而无谋。他权衡利弊,吕布人品堪忧,若是留下吕布为自己效劳,保不准吕布未来背信弃义,自己万万不可挖坑给自己跳。而吕布又恰好武艺非凡,若是留下他却不把他留在自己身边,他日吕布再投靠对手,更是如大难临头。

所以表面上看,曹操似是特意问刘备如何处置吕布,但在曹操心里,他已经决定好断然不能留下吕布了。其实吕布不论有没有主动攻击过曹操,曹操都不会选择留下他。但如果吕布不曾对他主动出击,曹操或许不会选择用折磨般的方式赐死吕布。

曹操不允许天下人负他,他不会留下吕布,给吕布“负他”的机会。而曹操对吕布又是“怀恨在心”的,这也是他选择勒死吕布,之后又将其砍头示众的原因之一。

缜密用心:“杀鸡儆猴”

前边提到的,曹操在徐州与陶谦作战的时候,张邈却趁机背叛了他。原本张邈在这之前曾归附于曹操,而这突如其来的背叛正是在曹操意料之外的,所以这场背叛就引起了曹操的深刻思考。而恰好这次背叛还牵扯进来一个人,那就是吕布。

所以曹操最后擒获吕布的时候,不由自主就会回想起曾经张邈对他的背叛。倒不是说曹操有多“小肚鸡肠”,而是当时张邈的这个举动必定在曹操的部下那里掀起了轩然 *** ,众士兵哪怕表面不显山不露水,但心里都清楚,曾经张邈扰乱过军纪,而且这吕布恰好是这场“造反”的重要参与者。

所以于情于理,曹操都会对吕布“斩尽杀绝”。如果留下吕布并且为己所用,众位下属难免会时不时回想起张邈的那场“闹剧”,一来难以稳定军心。而二来,曹操也正是因为担忧部属们会有这样的想法,所以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杀鸡儆猴”,让他们看到怀有“贼心”的下场会是如何。

那么这样看来,曹操对吕布“先缢后砍”的行径,就能得到很好的解释了。这样的折辱一方面有“泄恨”的意味,另一方面也有“警告”的想法。不过不得不提的一点是,对于处死吕布的方式之狠毒,曹操也不完全是因为恨意和震慑,还有吕布的身份地位的原因。

人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吕布的名气和地位其实是很高的。曹操并不想当一个“十恶不赦”的大恶人,从他处置吕布之前对刘备的询问就可以看得出来。

曹操故意在处置吕布之前问刘备,显然不是真正想要问刘备的意见,毕竟在他心里对于吕布这个人是怀有深深“恨意”的。他询问刘备,有一方面的原因,就是碍于吕布的名声,毕竟吕布此前也曾有“光辉历史”,不能由他随意处置。

还有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在于曹操的“思维缜密”,众所周知,曹操的性格有“诡诈多变”的意味,不可能将心思想法全然公之于众。虽然他对吕布充满了恨意,但他却不能表现得过于明显,他需要“借人之口”来“泄愤”。所以有了刘备的“支持”后,他才对吕布进行了处置,就似乎在对人宣称:这是我的不得已之举。

从这个层面来看,也就能解释得通曹操之后的处置过程中,为什么不是直接把吕布斩首,而是选择先把吕布勒死了。古代在处理犯人的时候,斩首示众明显是不够光彩的刑罚。

古代往往在斩首之前,都会将犯人推出去“游街”一番,并且把行刑现场安排在闹市,这样无疑是对犯人的一种深深“折辱”。而吕布作为“人中龙凤”的大将军,既然曹操在之前已经表现出了不愿意杀他的倾向,那曹操也必然会选择“贯彻到底”。

所以他为了维持自己表面的“淡定”,给了吕布一种看似很“体面”的处罚方式,就是将其“缢死”。这样的方式能给人留下全尸,在众人看来,仿佛是一种“恩赐”,但殊不知这种方式的痛苦性和挣扎性。

曹操这样做,其实是“一举两得”的。既在合理范围内出了口“恶气”,又达到了让吕布痛苦的目的。

而在吕布死后,曹操又紧接着将其斩杀。这个时候的吕布已然不是一位活着的人物,所以曹操如何处置都不用再顾忌太多。曹操仍然记得他想要警醒下属的目的,所以又残忍地对吕布进行砍头示众。其心思之深,让人咂舌。

简而言之,曹操其人的所作所为虽然有时看似奇怪,但只要联系他本人的性格,对于他这些做法的疑惑,也就迎刃而解了。曹操杀吕布时,为何要先勒死再砍头示众,大致就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他“宁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人生信条,二是他“杀鸡儆猴”般的缜密用心。

曹操和吕布的恩怨纠葛,其实孰胜孰负也是毫无悬念的。吕布勇猛过人,但在斗智斗勇方面,与曹操相比还是远远不及,一代勇士落得如此下场,也令人感慨唏嘘。

本文为 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5/596032.html

“曹操杀吕布时,为何要先勒死再砍头” 的相关文章

后世是如何评价赵俨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赵俨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赵俨(171~245年),字伯然,颍川阳翟人。东汉末年颍川“四大名士”之一,三国时期魏国名臣。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熟读经史,精明强干。建安二年,投靠大将军曹操之后,起家朗陵县令,历任司空府掾、司空主薄、都督护军、扶风太守等职。魏文帝曹丕继位后,历任魏国侍中、驸...

刘裕在掌握朝中大权之后 刘裕为什么还要选择杀光司马懿后人

刘裕在掌握朝中大权之后 刘裕为什么还要选择杀光司马懿后人

对刘裕已掌握大权,为什么还要灭司马懿后人满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结束三国时期混乱纷争局面的,是司马家族建立的晋朝政权。不管司马懿当时受到多少人的讨厌,但三国时期的混乱年代实在是持续了太久,民间生活的百姓管不了谁做皇帝只知道自己希望能够在相对稳定的环境当中生产生活...

张皇后为了抢走李豫的太子位,做了什么事情?

张皇后为了抢走李豫的太子位,做了什么事情?

唐代宗李豫,唐朝第八位皇帝,762年-公元779年在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唐乾元元年(758年)十月,唐肃宗在大明宫宣政殿举行了盛大的册立太子典礼,册封皇长子李俶为皇太子,并为其改名叫李豫。这让唐肃宗的正妻张皇后极为不满,张皇后也有两个儿子,分别...

后世是如何评价程普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程普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程普(?~215年),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人,东汉末年江东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程普曾跟随孙坚讨伐黄巾军,继而参加讨伐董卓的战斗,斩华雄、破吕布。孙坚死后,又助孙策平定江东。孙策曾经兵败被围,程普将孙策救出重围。在孙策死后,他与张昭、周瑜等人共同...

马皇后作为朱元璋的原配 马皇后是个什么样的人

马皇后作为朱元璋的原配 马皇后是个什么样的人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元璋原配马皇后,屡次干预朝政,为何在丈夫心中无可取代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马皇后从小贤良淑德,识大体有分寸,在帮助朱元璋打下江山的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帮助朱元璋分析战事情况,指引正确的方向。在得到江山之后,马皇后深知打江山容易,守住自己千辛万苦...

三国时期孙权与陆逊之间的关系有何变化?

三国时期孙权与陆逊之间的关系有何变化?

吴大帝孙权是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东吴大帝孙权在晚年时,跟麾下大臣、丞相陆逊之间,产生了很深的矛盾。从《三国志·陆逊传》中的记载来看,陆逊后来是被孙权逼死或气死的:“权累遣中使责让逊,逊愤恚致卒。”陆逊从大都督到上大将军,再...

一代明君朱元璋曾经犯下哪些错?5大错误直接让历史倒退

一代明君朱元璋曾经犯下哪些错?5大错误直接让历史倒退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个了不起的帝王,作为一个毫无背景穷苦出身的放牛娃,他开局一个碗,但结局硬是一统天下,结束了元朝的残暴统治,可以说,他的功劳是不小的,但是他的弱点也是非常明显的,在他执政期间,开了5次历史倒车,后果严重。第一,朱元璋恢复分封制分封制这个制度已经很久不出现了,上次出现还是在汉朝西晋,分封...

诸葛亮知道赵云死后是什么表现?为何要大哭?

诸葛亮知道赵云死后是什么表现?为何要大哭?

赵云,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赵云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一生忠勇,深受刘备和诸葛亮的喜爱,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赵云领命去箕谷做疑兵,以偏师牵制魏军主力,虽然以弱敌强失利了,但是,没有丢失一件辎重,诸葛亮大为赞赏。赵云病死,诸葛亮听...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