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再看一支明代的雁翎刀

中国历史1个月前 (05-24)15

虽然之前我们聊过雁翎刀,但是雁翎刀是一个非常大的刀种,必然不是一篇两篇可以简单讲完的【之前的:腰横秋水雁翎刀——明代的雁翎刀】。雁翎刀这一刀型作为中国古代冷兵器历史上的“集大成者”,可以说是古武备的收官之作之一,兼顾了实用性和艺术性,同时也能看到中原传统与外来文化相融合之处。

首先还是老生常谈的话题,【雁翎刀】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官方命名,而是一个经过文学化修饰的名词,因其外形似大雁羽毛而得名,虽然不是那么正式但很贴切,也很实用(方便大家记忆和分类)。雁翎刀最为典型的一个特征就是带有反刃的刀尖区域:

追溯这种反刃形刀尖(即刀尖处的刀背也开刃)的源起,可以先把时间线倒回到唐代,因为唐代与中亚地区比较密切的往来,在刀剑方面吸收了突厥、萨珊的部分元素,逐渐形成了剑形尖、双附耳式佩戴的唐刀。这种双附耳式的佩戴可以多说一句,对于中国古代刀剑的发展影响是很深远的,它改变了长期以来的【璏式佩戴】,从实用性上来看确实更加便利,并且可以更好地适应骑马佩戴的需求。

扬州博物馆藏唐代铁刀 图源:鼓楼君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唐刀,双附耳结构悬挂佩戴

像这种反刃结构在唐以后的历史中传承也十分顺畅,比如辽刀中极大一部分都带有反刃结构(辽认为自己是唐的继承人,这么搞也很合理),元刀自然不必多少,本身就是蒙古,游牧民族,与突厥的相似性更大,本身就有反刃结构。

相比起元代绝大部分刀明显具有“骑兵刀”的属性,明代雁翎刀显得更宽大,刃角更小便于斩击切入。与此同时,保留的反刃结构可以有效地起到刺击的作用,这是经过无数战争实验下来的有效结构。

像这把刀还有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就是刀身上开的槽。这个槽我们一般称其为“血槽”,这个以讹传讹搞出来的名词真的是要命,以至于我现在都不知道应该用什么词去更正。首先讲一点,这个槽绝对不是用来“放血”的,很简单,你在战场上根本没时间笃悠悠地把刀 *** 敌人身体里慢慢放血,生死相搏那就是几秒钟十几秒钟的事情,再加上战场形式混乱,根本做不到“放血”这一行为。正经地说,这种槽的作用就是【减重】,同时又不会对刀身强度产生过多的负面影响(类似于工字钢结构)。

然后像这把刀开的槽是两条粗槽中间又铲了一条细槽,铲锵得很精细,反映出这把刀的物主人肯定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大头兵,至少是有一定身份的人,不然也用不上。

另外值得一看的就是这把刀的吞口,吞口的功能性不必多说,就是间隔刀身与刀镡的一个零件,这个吞口还残留有鋄银,工艺是比较精细的。

此外,这把刀的刀镡是铁地鋄金的,更加印证了这把刀的级别不算低。

比较可惜的就是这把刀的原始柄遗失了,这个柄是后配的,当然也是明代老柄,铜装,等到有机会有缘分配上一套铁地鋄金的柄就完美了。

简单地总结一下吧,这把雁翎刀虽然不算完美,并不是原装原铆,但也称得上是可圈可点的好刀,不管是整体器型、气质、细节,都能很好地反映出这支刀的工艺是很严谨的,并且物主人是在当时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5/596307.html

“再看一支明代的雁翎刀” 的相关文章

蜀汉和东吴联盟利大于弊 孙权为什么还要袭取荆州杀关羽

蜀汉和东吴联盟利大于弊 孙权为什么还要袭取荆州杀关羽

对联蜀抗曹是好政策,为什么孙权要袭取荆州,擒杀关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北伐,一路势如破竹,水淹七军,大败曹军。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最后关羽父子被东吴俘杀。要知道,东吴和蜀汉在很长时间里一直是结盟的状...

在医学方面,华佗做出了哪些贡献?

在医学方面,华佗做出了哪些贡献?

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

魏延为何没能改变街亭之战的结果?

魏延为何没能改变街亭之战的结果?

街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的其中一场战事,发生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战争期间,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派马谡为先锋,驻扎街亭,马谡不听诸葛亮的安排,对兵法生搬硬套,被张郃切断水源,遭到惨败。危急时刻,魏延和王平赶来救援,迎战张郃,但是,为何未能改变整个街亭惨败的战局?魏延...

夷陵之战刘备损失五万人马 蜀汉为何就一蹶不振了

夷陵之战刘备损失五万人马 蜀汉为何就一蹶不振了

还不知道:夷陵之战刘备最多只损失了5万人,蜀汉为什么却因此一蹶不振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的最后一场大型战役,此战的结果是让刚刚崛起的刘备集团,瞬间衰落。魏、蜀、吴三方势力在夷陵之战后整体实力相差不多。在发展上蜀是不如魏、吴的,可是西蜀有着天然...

孙韶: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孙韶: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孙韶(188年-241年),字公礼,吴郡富春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将领。孙韶的伯父孙河,本姓俞,孙策很喜爱他,便赐姓孙,将他列名孙氏家族之中。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安九年(204年),孙河被杀,孙韶统帅孙河的军队,被孙权任命为承烈校尉。后任广陵太守、偏将军。黄...

唐朝之后长安成为一座废都 长安到底经历了什么事情

唐朝之后长安成为一座废都 长安到底经历了什么事情

唐朝末期的长安经历了什么?为何在此之后长安就成为了一座废都,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前言:每一个中国人,似乎都对长安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结。作为十三朝古都,长安见证了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脉络,沉淀了从周朝到唐朝的深厚文化底蕴。长安凭借着它绝佳的地理...

孙权实力并不是很弱 孙权为什么要对曹丕称臣

孙权实力并不是很弱 孙权为什么要对曹丕称臣

还不知道:孙权实力并不弱,为什么甘于投降曹丕,对其称臣?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孙权在三国的几方势力中,一直都不是很显眼,所以容易被人忽视,其实,如果我们仔细去研究孙权的所作所为,会发现他一直是最精明的存在。当初赤壁之战发生的时候,他还很小,跟刘备、曹操比起来,真的...

姜维被称为幼麟 正史中国的姜维才华有多大

姜维被称为幼麟 正史中国的姜维才华有多大

对姜维在正史上究竟有多大的才华能被称为“幼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姜维十一次北伐,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蜀汉灭亡之后,姜维仍执着于复国,拖死了钟会、邓艾和他自己,他的一生无愧于蜀汉。姜维独凭气力高,九伐中原空劬劳。《三国演义》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