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巴涅斯的北京印象
郭英剑 张成文
西班牙作家维森特·布拉斯科·伊巴涅斯
五四运动时期,中国正处于民族复兴和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吸引了众多国际文学巨匠的目光,他们纷纷在这一时期访问北京,书写了大量关于这座城市的作品,为世界了解中国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也为提高北京的国际影响力做出了卓越贡献。其中,除了读者耳熟能详的法国作家谢阁兰、英国作家罗素和印度作家泰戈尔之外,西班牙作家维森特·布拉斯科·伊巴涅斯也对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和政治有着浓厚的兴趣。
伊巴涅斯的中国之旅是其环球之旅中的重要一站,他在《一个小说家的环球之旅》第二卷中专门谈了中国印象,其中包括对北京的风土人情的洞察和思考。
伊巴涅斯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他的作品涵盖了小说、戏剧、诗歌、游记等多个领域。由于他的作品具有积极向上的思想性,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在获得声誉的同时,他也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这使他得以在1923年开启了一次成功的环球旅行。在那次为期半年的旅行中,诞生了伊巴涅斯著名的三卷本游记《一个小说家的环球之旅》。
1923年,环球旅行中的伊巴涅斯来到中国,并将这段经历和他对于中国的印象写入《一个小说家的环球之旅》之第二卷中。对于遥远而神秘的中国,伊巴涅斯情有独钟。
在伊巴涅斯的心目中,北京是遥远而又神秘的历史景观,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然而,当伊巴涅斯远渡重洋,经朝鲜入境中国后,他看到的却是日本帝国主义的虎视眈眈,中国百姓在军阀割据混战下过着非常悲惨的生活。初到中国的所见所闻,使得这位一直以来就心系劳动人民、同情普通民众的进步作家充满担忧。
沿途的遭遇让伊巴涅斯不免有些失落,他心中期待的中国让他十分担忧,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让他的兴致减了大半。但是,随着他开始见到皇宫和皇陵,这位西班牙作家又对接下来的北京之行充满期待。因为只是在沈阳看到的壮观建筑,就让他颇为震惊。结果不出所料,北京城丰富的历史古迹和历史文化一下子就吸引了他。
在他看来,北京城简直是“人类文明的博物馆”。伊巴涅斯对北京的历史文化进行了详细描写,展现了北京作为中国古代都城的辉煌,如故宫的宏伟壮丽、天坛的神圣庄严、颐和园的清雅秀丽。与此同时,北京的社会生活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同样对此进行了生动描写,北京的街道、胡同、店铺、茶馆,以及北京市民的衣食住行。伊巴涅斯还提到了当时北京的政治派系斗争、社会矛盾,展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风起云涌。他游览了故宫、北海、颐和园以及长城等历史古迹,对北京的四合院等传统建筑表示赞赏,但对落后的人力车以及裹小脚的封建残余现象表示了鄙夷。
伊巴涅斯对当时北京的印象是复杂的:一方面震惊于它的气势恢宏,另一方面又厌恶它的陈旧腐朽。这一方面源于北京的历史古迹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真龙天子”的红墙黄瓦、天坛与数字“九”紧密相关的建筑特色、中国人心目中玄妙的东方哲理,都使他陶醉其中。但是他所看到的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的悲惨遭遇,带给他担忧和不悦。彼时的北京,虽说已经迎来了中华民国,推翻了腐朽的封建统治,但是根深蒂固的皇权思想依然存在,“末代皇帝和他的皇后、妃子,还有他们的太监们仍然怀着复辟的梦想,盘踞在故宫的一隅,接受着遗老遗少们的顶礼膜拜”。
伊巴涅斯对同时拥有国际化、现代化大城市和历史悠久传统古都的中国印象深刻而复杂。作为之一个到中国旅行的西班牙作家,他的中国之行重要意义还体现在,他通过作品向西方读者展现了中国的文化和历史,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作者分别为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外国语学院教授,赣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