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承志终难承志:两万大军数月败光
金庸的新修版小说中,碧血剑是改动更大的作品之一,这里的改动有败笔也有亮点,败笔在于袁承志的感情改动,搞了一出真爱是阿九,对青青是责任的狗血琼瑶剧情。但客观来说,新修版碧血对结局部分的改动,在逻辑上是比较正常的,在过去的版本中袁承志是结局时看见李自成军纪败坏,而清军又已然入关,一时间万念俱灰,带着朋友爱人远逃海外。
这可谓是很莫名其妙了,之前袁承志一直是以承父亲之志为终生所望(这里且不论历史上的袁崇焕,金庸是认为袁崇焕是忠臣良将),他作为七省武林盟主,又有建文帝留下的复国宝藏,完全有资本在乱世有所作为,但却直接选择跑路,这是很不正常的,因此在新修版碧血剑中,金庸则让袁承志和清军大战,全军覆没后,又不愿生活在清朝治下,于是选择远遁海外。
在这段剧情中,金庸算是用了他一贯的逻辑,江湖人士对朝廷大事、对军事战略往往一窍不通,因此袁承志手下虽可称得上高手众多,袁承志本人也是当代绝顶高手,却在几个月时间就把两万多军队搞得全军覆没。
崇字营这一役全军覆没,孙仲寿、罗大千、朱安国、倪浩等首脑尽数阵亡,而不见了主帅袁承志,大家更是焦急,见清军退军,青青等便忙往两军阵亡的尸首堆中去找寻。青青与何惕守终于在一堆清军尸首之下,见到袁承志背中数箭,俯伏在地。
从新修版袁承志起兵到全军覆没的过程来说,金庸应当是有意批判自己早年写的如陈家洛、袁承志这类不成熟的主角。我们这里分析一下袁承志失败的原因。
一、不懂经营
不懂经营是袁承志失败的根本原因,袁承志起兵后,不再用金蛇营的营号,而改名为大明崇字营,内部是说纪念袁崇焕,对外则说这个崇字是崇祯的崇。通过这种手段,袁承志收拢明朝的残兵败将,很快发展到了两万多人马。
但是,这也就带来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两万多人的吃穿用度问题。一开始袁承志还靠着之前得到的宝藏能够维持,但由于经营不善,只有出没有入,最后宝藏花完,军饷短缺,军队忍饥挨饿。
原来崇字各营人数大增,已扩至十营,这时已达二万余人,而钱财管理不善,袁承志先前所得宝藏、所劫粮饷已花用殆尽,各营数月来粮饷不继,不但对兵卒欠饷,且口常伙食亦供应不足。
二、军队成分复杂
袁承志的军队成分过于复杂,包括沙天广、程青竹等人的盗匪、明朝的残兵败将,这些人平日里往往就有打家劫舍,鱼肉百姓的行径,一开始军饷充足袁承志还能约束,到了后来军饷不足,这些人眼里抢劫百姓为生简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但时日一久,有许多士兵忍耐不住了,先是向附近百姓家盗牛牵羊、偷鸡摸狗,到后来更提刀抢劫。崇字营加盟的兄弟,一大伙本来便是盗伙,于这“奸淫掳掠”四字乃是家常营生,上官见大伙熬得辛苦,有时便也眼开眼闭,不加禁止。
这里连袁承志的亲信洪胜海也参与了抢劫,而洪胜海是海贼出身,完全不觉得这里有错。试想,连袁承志的亲信都如此,旁人会如何想?这一来,袁承志的崇字营也变得跟他厌恶的明军、李闯军队没有本质差别了。
三、清军战斗力强大
明末清初的清军战斗力强大,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而袁承志的崇字营又缺粮,更进一步加大了双方的差距,崇字营和清军的战斗基本没有赢过任何一场。而金书的设定,武林高手在陷入军队的浪潮中,作用往往十分有限。另外,清军的统帅阿济格这里似乎也是个大高手。
一名身披金甲的清将跃马挺枪,来刺摔在地下的罗大千,承志双足力蹬,纵身跃起,从半空中挥剑向那将军斩落。那将军甚是勇悍,钢枪横扫,与金蛇剑一格,枪剑齐震,双双脱手。承志仍然扑向那将军,双手叉在他颈中,两人力扭,都摔下马来,滚在马下,众清兵大声惊呼。承志只觉左肩背心剧烈疼痛,接着便即晕去,人事不知了。
这里袁承志虽然事先负伤了,但拿着金蛇剑跟阿济格的正面交锋中竟然未占上风,想来金庸此处设定阿济格也是了不得的大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