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恐怖组织”:东西厂和锦衣卫甘拜下风,官员见了绕道走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当一个个手拿绣春刀,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出现在某一个官员的家里,那么这个官员可能马上就要遭了殃了。
明朝初期官员的腐败程度确实比后期少一些,这就证明了锦衣卫的作用非常大,地位也非常高,那么一旦锦衣卫失去管控怎么办呢?
于是出现了东厂,他们比锦衣卫多了一项职权,除了监察百官之外还可以监察锦衣卫,而西厂又比东厂多一项检查百姓之权。
至此,三大权力机构三足鼎立,后来随着明朝皇帝统治的加强,内行厂出现了,不仅官员们见了闻风丧胆,锦衣卫和东西二厂见到他们还得毕恭毕敬,他们究竟是什么来头,为何拥有这么大的权力?
01
锦衣卫的设立
都知道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生性多疑,当年利用胡惟庸将刘伯温除去,在朝廷中有徐达、李善长这类大人物的时候,胡惟庸就显得有些平平无奇,但是为什么朱元璋就愿意用他这种小人物呢?
那是因为胡惟庸也知道自己的差距,因此他变成了朱元璋的“狗腿子”,什么脏活累活,得罪人的活,他都愿意替朱元璋去办,跟其他大臣相比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这正是因为如此,朱元璋才利用胡惟庸除掉了刘伯温这一心腹大患。
刘伯温死后,胡惟庸的权力空前强大,也变的和那些官员一样,积极性渐渐消退,为人也变得跋扈起来,在朝中安插了不少眼线,权力网错综复杂。
朱元璋一看,这可怎么办呢?得有人制约胡惟庸,于是朱元璋就把仪鸾司的指挥使毛骧叫过来了。
仪鸾司之前是为保护皇帝、为皇帝开路的部门,如今在朱元璋的深思熟虑下,他的职能得到了全新的拓展与升华。
朱元璋决定赋予仪鸾司一项更为重要的使命也就是监督百官,以防范朝中重臣权力膨胀,从而威胁到皇权的稳固,因此,仪鸾司正式更名为锦衣卫
锦衣卫之前护卫皇上已久,皇上正是想设立一支属于自己的亲卫部队,那样等到胡惟庸发展起来自己也能有所应对,就这样锦衣卫成为皇上眼睛和耳朵,在朝中不断地搜集着情报,说他们是特务机构也不为过。
胡惟庸越来越嚣张跋扈,胡惟庸的儿子因为在南京环路上纵马被马夫碾死,胡惟庸没有上报朝廷直接将马夫弄死,这事情被锦衣卫传到了朱元璋耳朵里,成为朱元璋除去胡惟庸的之一个理由“杀人偿命”。
但是朱元璋依旧没有动真格应该只是吓吓他,后来因为胡惟庸没有让占城国的使者面见朱元璋,朱元璋杀鸡儆猴将曾经让他失望的汪广洋,利用毒死刘伯温的罪名将他赐死,这汪广洋一死,明眼人都知道要处理胡惟庸了。
后来经过锦衣卫不断搜罗,查出了很多跟胡惟庸相关细枝末节的事情,就这样胡惟庸成功被朱元璋处理掉了,至此,锦衣卫权力空前强大。
这就是锦衣卫设立的初衷,也正是因为锦衣卫从中协助,朱元璋不可能这么快扳倒胡惟庸。
02
权利的交替
有传言说,那个时期某一个官员在夜里无意间说的一句话,第二天就被锦衣卫告诉给了朱元璋,若真是如此,锦衣卫的强大达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
而且在查案的时候,除了主要涉案人员,其余人员锦衣卫可以随意处置,动用私刑,就连朱元璋也默许这种行为。
锦衣卫盛极一时,却在燕王朱棣进京之后黯然失色,再此之前不仅朱元璋信赖,就连建文帝朱允炆也对其深信不疑,这样的一个机构,朱棣肯定对他们多少有些嫌隙。
可是这么大的机构,说就地解散肯定是不可能的,而且锦衣卫里人才济济,留下来肯定对巩固皇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朱棣就借用父亲的 *** ,又设立了一个东厂,东厂的核心人物基本上由太监担任,用这种特殊人去监督锦衣卫。
就这样这两股势力随着明朝的发展根深蒂固,后来明宪宗时期,东厂的宦官们生怕手中的权利消失,害怕皇帝会找他们的事,因此在朱见深根基还不稳固的时候妄想把持朝政,明宪宗得知之后派遣太监汪直代替自己体察民情,建立西厂,汪直为西厂提督。
就这样在皇帝的扶持之下,西厂的规模渐渐的超过了东厂,成为限制其权利的一个机构。至此大明朝堂内天下三分,三足鼎立,直到一个名叫刘瑾太监出现,这种局面才有所缓和。
03
内行厂的建立
刘瑾是正德皇帝朱厚照身边的当红太监,权力巨大,但是因为内阁已经逐渐成为明朝的行政中枢,权力也十分强大,两厂一卫跟内阁关系匪浅,就算刘瑾权力再大也无法掌控东西厂。
就这样刘瑾头上不仅有高高在上的皇帝,而且还得被两厂一卫死死盯着,他很不甘心,而且他和东西厂也打过照面,对他们的影响极其不好,可以说双方已经达到了生死仇敌的地步。
于是刘瑾就开始在正德皇帝面前吹耳旁风,说东西厂谁又干这,谁又干那,根本不把皇帝您放在眼里,甚至还冤枉了一些好人,只为达到自己的目的。
朱厚照一听,这岂不是反了天了?这样下去怎么得了,于是便答应刘瑾建立比两厂一卫权力更大的机构,也就是内行厂。
小人得志的刘瑾,有了皇帝的默许之后行事更加乖张,要说东西厂之前只是暗地里偷偷给人使绊子,内行厂直接正大光明的给人按罪行,陷害文武百官以及两厂一卫的诸多正直之士。
内行厂表里不一,助长减轻刑罚,但是只要有罪无论大小都要杖责200然后发配边境,永远不得回京,而且在发配的路上让犯人带上150斤左右的刑枷,被救挨了200棍的他们有很多没走几天就会在双重折磨下一命呜呼。
在众多受到遭到陷害的官员中,不乏一些身居高位、品级在五品以上的显赫人物,例如那位备受敬仰的御史王时中。
而对于五品以下的官员来说,他们因内行厂的陷害而蒙受不白之冤的数目更是难以计数,成为了这场权力斗争中的无声受害者,其中最著名的是东厂的一位掌班因顶撞刘瑾被执行了“洗刷刑”活活被疼死。
种种例子下来,内行厂的名声渐渐壮大,除了皇帝基本上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品阶不高的官员,内行厂不需要报告给皇帝,他们自己就有关押的权利。而且官员想跟皇帝说点什么,他们也要横插一手。
因此文武百官看到内行厂的人都要绕道走,东西厂的首领见到他们无论官阶大小,都是毕恭毕敬的。
但是树大招风,内行厂因为树敌太多,得罪了很多忠臣良将,因此内行厂只存在了短短五年,随着刘瑾倒台之后不负荣光,而西厂也逐渐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到了最后,明朝就剩下东厂和锦衣卫。
后来大太监魏忠贤祸乱朝纲,目无法纪,残害忠良目无法纪,这也成为明朝灭亡的导火索。因此民间有一句话说:“明朝亡于厂卫。”
参考资料:
[1]故宫博物院:胡惟庸案
[2]周渝:2017年,锦衣卫与东厂--明朝特务机构的来龙去脉
[3]房鑫:2013年,明正德年间内行厂的兴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