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历史上,这6个人本来不可能做皇帝,却天上掉馅饼登上了皇位

中国历史4个月前 (05-28)360

咱们今天说说千年封建史里,皇位不争不抢,却从天而降的美事。

您知道吗?自打秦始皇设立皇帝开始,传位的事儿大多规矩得很,要么是爹走了儿子上,要么哥哥没了弟弟补。

可有时候,皇帝没儿子也没兄弟,那这金光闪闪的龙椅该给谁坐呢?咱这就给您讲几个皇族旁系的幸运儿,他们是怎么被大馅饼砸中的。

扮猪吃虎型的选手有两位,首先是汉文帝刘恒。刘邦打下江山后,先是儿子刘盈接了班,可这位汉惠帝啊,终日活在那位强悍的吕后的阴影下,早早就憋屈地走了。

吕后一发狠,接连扶了俩小皇帝上去,说是皇帝,其实就是提线木偶。直到吕后也驾鹤西去,陈平、周勃这些大臣才瞅准时机,把吕家的势力一锅端了。

吕后扶持上去的那两个小皇帝,刘恭和刘弘,虽然名义上是皇族的子孙,但他们能上位,全凭吕后的权力运作。换句话说,这俩孩子能当皇帝,不是因为大家公认的继承规则,而是吕后为了巩固自家势力的手段。

吕后去世后,大家伙儿一琢磨,这俩孩子当皇帝,背后全是吕家的影子,不是靠的祖宗传下来的正经规矩,所以就觉得他们的皇位坐得不“正”,得另找一个名正言顺的接班人。

这不,陈平、周勃一合计,眼光落到了远在晋阳的刘恒身上。刘恒是谁?他是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当时在代地当王,远离中央权力中心,且并非皇位争夺的热门人选。这个小儿子名声倒是不错,关键是看起来好说话,容易摆弄。

于是乎,使者快马加鞭跑到晋阳,告诉刘恒继承大统的事情。

刘恒心里一惊,心里头那个美啊,脸上还得装着淡定。可陈平、周勃他们打的小算盘,真的能如愿吗?

原来,这帮大臣选刘恒,表面上说是看中了他的仁慈善良,名声在外,实际上还不是图个能控制得住,觉得他背景不够强大,不会威胁到朝中大臣们的既有利益和权力格局,方便自己在背后操盘。结果汉文帝刘恒上台后,上演了一出“扮猪吃虎”的好戏。

刘恒先是以柔克刚,展现出了他的宽容和智慧。他上任之初,并没有急于清洗前朝旧臣或者树立个人权威,反而对那些帮助他上位的大臣表示感激,稳住了朝中局势。这样做既赢得了人心,又避免了不必要的内耗。

一段时日后,他悄悄收拢权力。刘恒表面上对陈平、周勃等人给予充分的信任和尊重,但实际上,他在暗中逐步调整人事布局,提拔了一些忠诚可靠的新面孔,慢慢削弱了这些元老重臣的影响力,让权力逐渐向自己集中。

刘恒在位期间,表面看似温和,实则心思细腻,主意正得很,后招不断,不仅没让老臣牵着鼻子走,还一步步带着国家走上了“文景之治”的康庄大道,缔造了史上之一个盛世,让国内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

第二位是唐宣宗李忱,也被称为“小太宗”,因为他治国有方,颇有唐太宗李世民的遗风。

李忱原名李怡,是唐宪宗的第十三子,他的母亲身份并不显赫,所以他从小就远离皇位争夺的中心。在众兄弟姐妹中,李忱显得格外沉默寡言,甚至有些痴傻,这种表现让他在宫中常常被忽视,甚至成为了大家的笑柄。

宫廷里的勾心斗角戏码,李忱全当看作是场大戏,他演技在线,常挂一脸“我是谁?我在哪?这是哪?”的懵懂表情,对话时,他慢悠悠地好像在云游,回答起来还跑偏题,搞得人一头雾水,心想这孩子脑子是不是短路了。宴会时,他更是“笑果”,成了逗乐的靶子,但他总是笑眯眯眼,一副“你们开心就好”的大度量,从不生气,让人觉得他就是个二傻子。

到了唐穆宗时期,朝廷内外斗争不断,皇位几经更迭,李忱依旧保持着他的“愚钝”形象。直到唐武宗去世,没有留下成年的儿子,皇位的归属成了大问题。

这时,那些有权势的宦官们开始物色容易控制的皇室成员作为新皇帝人选,他们看中了看似无害的李忱,认为他易于操纵,于是拥立他为帝,是为唐宣宗。

然而,李忱登基后,仿佛脱胎换骨,一改往日的“愚钝”,展现了惊人的政治才能和决断力。他励精图治,整顿朝纲,打压宦官势力,恢复了朝廷的正常秩序。在对外方面,李忱也取得了一系列军事胜利,稳定了边疆。他的一系列举措,让唐朝迎来了短暂的中兴,史称“大中之治”。

真正的高手往往不显山露水,李忱就是那深藏不露的龙,宫斗中游刃有余,最终笑到了最后。

这二位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隐藏实力,韬光养晦,也是一种生存智慧。他们的皇位虽是出于偶然,但治国能力却是实打实的真功夫,所以说,命运虽有巧合,但能把握住机会,才是真本事。这也是“扮猪吃虎”的高明之处,不动声色间,乾坤已定。

接下来这位皇帝皇位得的容易,但皇帝的日子没有一天好过。

多亏了《三国演义》,让汉献帝的名声不输于那些祖辈。曹操那句“挟天子以令诸侯”,说的就是这位小皇帝,真实历史与演义在这部分的框架上是一致的。

东汉末年,宦官当道,“十常侍”那帮人手握大权,皇帝汉灵帝一走,留下的可是一个乱摊子。

灵帝的大儿子刘辩,年纪轻轻的就赶鸭子上架,当上了皇帝。可惜,这孩子没当几天,就被宦官之乱搅得一团糟。张让、段珪这些宦官,带着小皇帝和他弟弟刘协逃出了皇宫,半路上还碰上了董卓这么个硬茬子。

要说这刘辩,吓得话都说不利索了,反倒是旁边的刘协,对答如流,显得镇定多了。董卓一看,心里就有了主意。

董卓这人一出手,局势立刻变了天。他先是把刘辩给废了,转头就把刘协捧上了皇位,这就是咱们说的汉献帝,那会儿他才九岁,公元189年的事儿。

当皇帝的事儿由不得自己,当上皇帝后还是由不得自己,只可惜这孩子做了半世身不由己的傀儡皇帝。

第四位要说的是宋英宗赵曙,他只是皇帝宋仁宗的堂兄的儿子。

宋仁宗是个命苦的主,三个儿子都没能长大成人。国家不能没有接班人,大臣们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天天催。

宋仁宗自己也愁啊,岁数越来越大,眼见无法绵延子嗣,只好寻思着从亲戚里挑个合适的。这么一挑,就挑中了他堂兄赵允让的儿子,取名叫赵宗实,后来改名叫赵曙。

这赵曙打小就爱看书,性格温和,孝顺得很。四岁就被过继给了宋仁宗,三十一岁才被正式立为太子,期间还因为宋仁宗又有了儿子(可惜后来也没保住)被送回了亲生父亲身边。等到1063年,宋仁宗走了,三十二岁的赵曙这才稳稳当当地坐上了皇帝的宝座,成了宋英宗。

您看,这两位皇帝,一个是在乱世中被权臣选中,另一个则是通过家族内部的过继,机缘巧合之下,都走上了九五之尊的位置。命运有时候就是这样,看似偶然,实则藏着必然。

第五位是宋孝宗赵昚。

这事得从北宋末年的动荡说起,那时候发生了著名的“靖康之难”,金兵攻破东京(今天的开封),把徽宗、钦宗两位皇帝,连同众多皇族和贵族子弟一同掳走,北宋就此灭亡。这场灾难中,康王赵构幸运逃脱,后来在南方建立了南宋,也就是宋高宗。

宋高宗赵构在躲避追捕的过程中,据说受到了极大的惊吓,导致失去了生育能力,这就给南宋的皇位继承带来了大问题。他这一脉的男性后代无法延续,可皇位总得有人继承啊。于是,赵构决定从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后代中找接班人。

这要说到“斧声烛影”的野史,宋太祖赵匡胤逝世前夜,与弟弟赵光义(即后来的宋太宗)在宫中密谈,外边的人只见烛影摇曳,斧声隐隐,第二天赵匡胤就去世了,赵光义即位。这段历史很神秘,后人猜测赵光义可能借此机会取得了皇位。

但不管真相如何,这一百多年后,皇位再次回到了赵匡胤的血脉中。

赵构派手下四处寻找赵匡胤的后代,竟然找到了五千多人,这可真是大海捞针。经过仔细筛选,最后剩下两个小孩,一个胖乎乎的,一个瘦条条的。

按常理,人们往往觉得胖乎乎的孩子有福气,赵构也倾向于选这个小胖子。但在一次见面后,事情出现了转折,那个瘦小子虽然没被选中,但退场时依然保持了礼貌,反观小胖子则显得傲慢无礼。赵构观察入微,觉得瘦小子的品行更佳,决定让两人公平竞争。

最终,瘦小子赵昚在一系列考察和竞争中脱颖而出,他的才华和品德赢得了认可,被立为皇太子,后来即位为宋孝宗。赵昚即位后,以勤政爱民著称,重视恢复中原,力求改革弊政,史称“乾淳之治”,成为南宋时期的一位明君。

历史的选择有时看似偶然,在这里品行与能力往往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

第六位是明世宗朱厚熜。

明朝中期,有个皇帝叫明武宗朱厚照,这位皇帝生性好玩,没留下子嗣,也没兄弟,突然有一天,他去世了,这下可好,皇位空荡荡的,总得有人坐上去不是?这就跟家里的大梁柱子倒了,得赶紧找根新的顶上是一个道理。

按理说,皇位该传给谁呢?这就得看祖宗留下的规矩了,明朝有个“兄终弟及,叔继侄承”的原则,意思就是说,哥哥没了,弟弟接着来;弟弟要是也没子嗣,那就得从他父亲的兄弟那里找接班人。朱厚照这一辈是没指望了,得往上看一代,找他爸爸明孝宗朱佑樘的兄弟那里。

朱佑樘只有一个弟弟,就是兴献王朱佑杬,而朱佑杬有个儿子,就是咱们说的朱厚熜。所以,按照这个规矩,朱厚熜就是最合适的人选,就像是家里长辈去世了,按年龄排下来,该轮到他来接管家业一样。

这事儿的关键人物,就是当时的内阁首辅,相当于现在的总理,杨廷和。杨廷和是个坚持原则的人,他没想着要找个软柿子捏,而是严格按照祖宗留下的法度来办。他看中的朱厚熜,就是按照这套规矩来的。要不是杨廷和这么个正直的人,坚持原则,说不定这皇位就会落到别人手里,朱厚熜也就没这个机会了。

简单说,朱厚熜能当上皇帝,一是因为明武宗没子嗣,二是他按照家族规矩是顺位继承人,三是多亏了杨廷和这位忠臣的坚持,按规矩办事,没搞小动作。这就像咱们平时说的,该是你的跑不了,不是你的求不来,朱厚熜这皇位,可以说是祖宗的规矩和忠臣的坚持共同促成的。

咱们总结一下,这六位皇帝,除了汉献帝比较特殊,其他五位可都是实实在在执掌过国家的。他们能成为皇帝,不仅仅是因为运气好,更多的是因为他们自身具备的那些闪光点:大智若愚、低调、勇敢、仁孝、有礼。

历史的舞台,总在不经意间,为那些有准备的灵魂点亮一盏明灯。咱们下次再会,继续讲述那些尘封在历史书页里的精彩故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5/596746.html

“历史上,这6个人本来不可能做皇帝,却天上掉馅饼登上了皇位” 的相关文章

秦始皇如果让扶苏继位的话 秦朝最后还会灭亡吗

秦始皇如果让扶苏继位的话 秦朝最后还会灭亡吗

还不知道:扶苏继位究竟能不能救秦朝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扶苏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焦点人物。说他是焦点人物,因为扶苏与整个大秦帝国的命运非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后世的很多历史评论者都认为,秦朝灭国的原因,是因为没有选择扶苏,而选择了胡亥。如果选择扶苏为继位者,秦朝断不...

何进作为东汉时期的大将军 何进为何会被宦官轻易干掉

何进作为东汉时期的大将军 何进为何会被宦官轻易干掉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何进身为大将军,朝廷实际当家人,却为何轻易被宦官干掉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何进再是大将军,出身也是一个杀猪的,杀猪和杀人是两个概念,何进就是一个猪脑子,宫里的太监虽然没卵子,但每一个人都从政治博弈中杀出来的,政治经验十分丰富,比这个政治小白的杀猪将...

张绣作为三国二十四名将之一 张绣水平如何

张绣作为三国二十四名将之一 张绣水平如何

你真的了解三国二十四名将中的张绣,在三国演义中,到底属于什么水平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三国二十四名将》是民间流传的一首串联三国名将人名的打油诗。诗中有一句“神枪张绣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将张绣和颜良、文丑并列,同居二十四名将之列。说起来在《三国演义》中颜良、文丑虽然最大的作用...

历史上李林甫是如何为女儿选婿的?有何故事

历史上李林甫是如何为女儿选婿的?有何故事

李林甫,祖籍陇西,担任宰相十九年,是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他在位时欺下媚上,独断专权,妒贤嫉能,做了不少坏事,因此被评为唐朝第一奸相。不过,做奸臣佞相和做好父亲并不矛盾,李林甫虽身居高位,在朝中专权跋扈,但他对儿女却极为疼爱。不光如此,他...

李从珂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皇帝?晚年生活如何?

李从珂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皇帝?晚年生活如何?

后唐是五代十国时期由沙陀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定都洛阳。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李从珂是后唐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一个性格十分矛盾的人。他年少时仅率数十骑兵就敢混入数万人的梁军,斩杀梁军将领;可他当了皇帝后却胆怯怕战,畏惧辽军,不敢率军救援张敬达,导致最后身死国灭。那为何李从...

皇太极后宫明明有三千佳丽 皇太极为何对海兰珠情有独钟

皇太极后宫明明有三千佳丽 皇太极为何对海兰珠情有独钟

还不知道:皇太极为何对海兰珠情有独钟?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封建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很长的一个时间段,随着封建王朝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皇权得到了空前强化,帝王具备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因为自身的方方面面有带着政治因素,哪怕是婚姻也不例外,封建王朝皇帝的婚姻往往是以利益...

护守成宪是什么意思?乾隆皇帝为何要推行这一政策?

护守成宪是什么意思?乾隆皇帝为何要推行这一政策?

乾隆帝,清朝第六位皇帝,清朝知名度最高的一位皇帝。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清朝能取代明朝,成为其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仰仗的是开国之初那批战力强劲的八旗子弟兵。虽然明朝的内乱也帮了清朝的大忙,可要想坐稳江山,先后击败李自成、张献忠、南明等各方势力,没有充足的武力保证是不行的。在...

汪由敦:清朝时期大臣,老诚敏慎,在职勤劳

汪由敦:清朝时期大臣,老诚敏慎,在职勤劳

汪由敦(1692-1758年3月1日),初名汪良金,字师苕,号谨堂、松泉居士,安徽休宁人,清朝大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雍正二年(1724)进士,改庶吉士。乾隆间,先后担任了工部尚书与刑部尚书又兼署了左都御史一职。乾隆十一年(1746年)任军机大臣,吏部尚书,老诚敏慎...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