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更大的汉奸:晚年反叛清朝,前期形势大好,因何最终失败
康熙十七年(1678年)八月十八日深夜,吴三桂在衡阳病死,终年67岁。从当年的“冲冠一怒为红颜”,再到饮马长江边的霸气凌云,吴三桂的一生注定饱受争议。吴三桂出生军事世家,父亲吴襄是明朝高级军官,他为明朝战至到生命的最后时刻。受父亲的影响,生活在这里的额家庭里,吴三桂年少时就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
崇祯四年(1631年),吴三桂出任辽东总兵官,镇守山海关。崇祯末年,当崇祯皇帝自缢煤山后,吴三桂投降了,引导清兵入关,成为大清统一天下最锋利的刀。作为奖赏,吴三桂也得到了应有的赏赐,镇守云南,成为平西王。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月,平南王尚可喜因与长子尚之信不和,上书朝廷以尚之信袭爵留镇。康熙认为撤藩机会来了,借机以父子宗族不宜分离为由,同意尚可喜告老,但不允其子袭爵,令他尽撤部众家属回籍。吴三桂自然知道康熙的想法,当年七月,他联合耿精忠一起上书请撤藩,投石问路。
康熙直接来了顺藤摸瓜,下令撤藩,立即派官员远赴云南、广东、福建三地,现场指导撤藩事宜。什么叫弄巧成拙,就是吴三桂这样的。当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吴三桂诛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起兵造反,“三藩之乱”爆发。吴三桂起兵后,派出马宝为前锋直奔贵阳,自己则率领大兵东进,一路上势如破竹。
看看战绩吧,云贵总督甘文焜自缢,贵州巡抚曹申吉、贵州提督李本深、云南提督张国柱等相继投降。当大军横穿云贵后,吴三桂开始分兵,主力向湖南进军。短短几个月时间,沅州、常德、宝庆、长沙、永州(今零陵)、衡州、岳州等地,尽入吴三桂之手。
看着吴三桂这么顺利,广西将军孙延龄、耿精忠也接连造反。当湖南被拿下后,吴三桂已经饮马长江,开始跟康熙进行划江而治的谈判。康熙肯定不答应,最终吴三桂病死衡阳,临死前匆匆称帝。吴三桂为何会失败呢?
每每看到这个问题,笔者总会想到谢四新的那首诗。吴三桂造反后,亟需网罗人才,他听说故友谢四新在安徽,于是着人秘密前往安徽邀请他共谋大业。接下来的场景尴尬了,谢四新接连拒绝了四次邀请。
不仅如此,谢四新还写了一首诗来讽刺吴三桂,“李陵心事久风尘,三十年来讵卧薪,复楚未能先覆楚,帝秦何必又亡秦。丹心早为红颜改,青史难宽白发人。永夜角声应不寐,那堪思子又思亲。”这首诗直接把吴三桂的本质揭露出来,斥责他朝秦暮楚、反复无常的品行。
吴三桂看后无地自容,只能骂了几句,称谢四新是“薄福小人”。当吴三桂在衡阳称帝后,远在台湾的郑经仰天长叹:“吴藩萌念已差,不但不能取信天下、号召英雄,实为后世羞耳。”大家看到没有,吴三桂称帝直接让 *** 彻底对他失望。
以笔者的观点来看,吴三桂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吴周集团政治上的缺陷,非常军事上的缺陷。大凡开国皇帝必须果断,吴三桂恰恰缺乏这一点,他“见小利而忘义,干大事而惜身”的本性,使得吴周集团内部非常脆弱,可惜吴三桂未能意识到这一点,这使得他在关键时刻举棋不定。
吴三桂起兵时本部兵马区区3万人,就算加上耿精忠、尚可喜的兵力,总兵力也不过5万人。就这5万人,竟然能在数月之间席卷半壁山河,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得到原来投降满清的明军降将的支持。“三藩之乱”结束后,清廷秋后算账,发现“从贼官”的人数达到了惊人的500多人,其中不少还是两榜进士,这也说明 *** 官员对吴三桂的支持。
可惜吴三桂没有充分利用这一点。康熙自己后来也承认,“三藩之乱”到了后期演变成满族与汉族之间的战争,“幸赖上天眷佑,祖宗威灵,及满洲兵士之力,逆渠授首,奸党悉除,地方平靖。”这个形势如此之后,最终因吴三桂的性格缺陷,导致出现严重的战略失误。
当吴三桂占有半壁江山后,他根本没有像朱棣那样孤注一掷,他至死都希望能实现与满清划江而治。笔者认为,如果是朱棣饮马长江后,他接下来要做的肯定是拿下荆州襄阳,再顺江而下截断清朝漕运,再把江南赋税重地洗劫一空。
遗憾的是,直到吴三桂死后,他麾下悍将吴国贵这才提出吴三桂战略上的重大失误。吴国贵提出:“舍弃云南而不顾,北向以争天下:以一军图荆州,略襄阳,直趋河南;一军下武昌,顺流而下,经略江北。勿畏难,勿惜身,宁进死,勿退生,拼死决战,剜中原之腹心,断东南之漕运,即令不能混一,黄河以南,我当有之。”仔细看吴国贵的计策,不失为一条妙计,奈何吴三桂早已去阎王爷那里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