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武松杀潘金莲时,为什么要先扒开她的衣服?原来其中另有“深意”

中国历史4个月前 (06-05)440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

文 | 史言说

编辑 | 史言说

前言

杀人何其容易?只需一双手,一分力量。

但如何才能在不被定罪的前提下,为亲人报仇?

武松为讨回哥哥的公道,手刃了狼狈为奸的潘金莲和西门庆,看似残暴,实则高明。

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曲折故事?武松为何要做出这等举动?让我们一探究竟!

武林高手武大郎 命运多舛颇为可悯

北宋年间,武松和哥哥武大郎自小失去了双亲的抚养。

尽管武大郎生性温良,但天生体弱多病,长相又矮小丑陋,简直就是命运的弃儿。

幸而他从小就学会了做炊饼的手艺,靠着这一手艺勉强度日。

武大郎含辛茹苦,连日奔波,终于攒够了银钱,供养武松外出习武,希望武松能够大有作为,光宗耀祖,改变家族的贫穷遭遇。

可惜命运又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等待武松的并非荣华富贵,而是血腥杀戮和痛苦的复仇之路。

武大郎这个善良的老实人,怎料到自己的一番孝心好意,竟会给武松带来如此沉重的负担。

良缘姻缘 弃卒嫁豪门 妩媚风情惹祸端

武大郎的妻子潘金莲,原是大户人家张员外家的一名侍女。

她生得貌美如花,娇艳温婉,风姿绰约,堪称当世之一美人。

只可惜潘金莲妩媚的风姿反倒给她带来了不少灾祸,屡次遭到张员外的调戏纠缠,受尽了白眼和欺辱。

张员外的妻子发现后,恼羞成怒,决定将潘金莲嫁出去解决燃眉之急。

潘金莲原以为能嫁入豪门,过上锦绣似锦的生活,哪料却嫁给了武大郎这等身家清贫的小商贩。

一向娇生惯养的她,怎受得了如此清贫的生活?

倍感委屈,恨不得立刻离开这个肮脏简陋的环境。

王婆作祟 遭奸夫步步为局

正当潘金莲愤懑难当之际,邻居家的王婆这时开解阻到。

这个油嘴滑舌的老姑娘,见潘金莲如此绝色,简直就是暴殄天物,遂不无私心地向她渲染说:&34;潘金莲听了心中大为不满,燃眼被火,随即被王婆进一步勾引,与富商西门庆开启了苟且之恋。

西门庆乃是本地一方豪绅,家财万贯,一身风流倜傥的气质,自是潘金莲向往已久的理想人选。

两人很快就如饥似渴地纠缠在了一起,不仅是身体的关系,更是利益的勾连。

西门庆眼见潘金莲芳泽绝艳,自然是贪恋不已,而潘金莲也盼望着借助西门庆的财力,从贫穷潦倒的生活中解脱出来。

夫妻反目 奸夫 *** 阴谋酿冤案

武大郎很快发现了妻子与西门庆的邪恶关系,痛心疾首,几番劝说都无济于事。

潘金莲早已对武大郎彻底失去了兴趣,他的劝说在她听来无异于牛弹琴。

西门庆这个阔绰的大老板,才是她心心念念的新欢。

可西门庆也并非全心全意爱慕潘金莲,他只不过是贪恋潘金莲的绝色美艳而已,内心深处还是那个重利轻色的封建士绅作风。

两人很快就在肉体和金钱的纠缠中,锻造出了一个詭谲的共生体,互相勾心斗角,你来我往。

在这种关系的推动下,奸夫 *** 二人开始酝酿着一场阴谋:除去武大郎这个绊脚石。

在王婆的怂恿下,潘金莲终于下定决心,用砒霜毒杀了武大郎。

从此,武大郎这个可怜人彻底成了无辜的牺牲品,留给武松的只有一具冰冷的尸体和无尽的仇恨。

兄弟悲愤 揭丑疯魔痛加复仇

武松原本在外地习武,对家中已经发生的这等惨剧一无所知。

及至归来,看到哥哥武大郎的灵柩,心如刀绞,悲痛万分。

武松打听四处,终于查出了潘金莲和西门庆的阴谋诡计,气得几乎发疯。

内心的仇恨和愤怒在胸中燃烧,他痛骂潘金莲和西门庆这对 *** ,更恨自己当初离家习武的决定,让兄长这样孤苦无依地遭到了不明不白的杀害。

武松悔恨交加,恨不得立即找到潘金莲和西门庆痛痛快快地一吐心头之恨。

可是理智告诉他,如果这样做定会被戳为谋杀,难逃一死。

于是武松开始暗地里策划复仇的计划,他决心要为兄报仇雪恨,但同时也要保住自己的性命。

经过缜密思量,武松终于想出了一个精妙绝伦的计策。

&34; 计谋巧遣 脱身乘机

武松深知单凭一人之力难以伸张正义,必须要想办法引狼入室,在针锋相对时再借机施计。

于是他郑重邀请潘金莲和王婆到家中设宴,装作要感谢她们照料武大郎的&34;。

潘金莲和王婆中计了,还以为终于有机会可以当面嘲弄羞辱武松这个可怜虫。

不料武松在宴席间突然当众揭露了她们的阴谋,逼问两人不得不低头认罪。

就在这关键时刻,武松突然厉声令人&34;,

并亲自上手,撕开了潘金莲的衣衫, *** 裸地暴露出她的身体在众目睽睽之下。

潘金莲惊慌失措,几欲发狂。

武松如此做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想制造出一幅斗殴的假象,从而将罪名降为&34;,避免被判谋杀罪;

二是发泄内心对潘金莲的愤恨。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撕开潘金莲的衣服,无疑是对她更大的 *** 和羞辱。

武松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潘金莲也品尝一下自己兄长当年被毒杀时的痛苦绝望。

果不其然,在武松的施压和证据的指证下,潘金莲在惊恐和羞愧中丧生。

武松趁热打铁,又前往西门庆处将其杀害,算是为兄报了仇雪了恨。

我行我素 英雄报仇策反被逐

事后,武松主动前往县衙自首。

他将整个事情的经过详细说了一遍,并拿出事先请来的邻里作证和记录下的潘金莲西门庆的罪行。

由于有铁证在手,加上武松精心布置的&34;假象,审理此案的县官最终判定武松为失手斗杀,而非蓄意谋杀,遂判处他流放,仍免于死刑。

从法理上来看,武松的行为固然嚣张,但却也无可厚非。

在当时男尊女卑、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武松作为丈夫的亲哥哥,为了伸张正义和讨回公道而杀妻,罪过是可以一定程度上被宽恕的。

因此武松虽然犯了杀人的重罪,却也因此而被视为正义的英雄。

后来他逃亡投奔青州方腊起义军,更是成为梁山好汉的头领之一,一展其为虎作伥的英勇本领。

结语

武松报仇杀人的事迹,正反映了封建社会黑暗的一面,又彰显了武松这个英雄人物高明的智谋。

武松不仅手刃了狼狈为奸的潘金莲和西门庆,更在临死前撕开金莲的衣衫,

制造成一场斗殴假象,才使自己仅被流放而免于死刑。

看似残暴,其实是出于无奈。

当您遭受不公待遇时,又当如何主持正义?是选择报复,还是等待伸张正义的机会?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想法,我们一起探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6/597483.html

“武松杀潘金莲时,为什么要先扒开她的衣服?原来其中另有“深意”” 的相关文章

有哪些与田豫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田豫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田豫(171年~252年),字国让,渔阳雍奴(今天津市武清区)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初从刘备,因母亲年老回乡,后跟随公孙瓒,公孙瓒败亡,劝说鲜于辅加入曹操。曹操攻略河北时,田豫正式得到曹操任用,历任颖阴、郎陵令、弋阳太守等。后来田豫常年...

诸葛亮发动北伐之后司马懿的表现怎么样?

诸葛亮发动北伐之后司马懿的表现怎么样?

诸葛亮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三国人物之一,他为了刘备的事业出谋划策,鞠躬尽瘁。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诸葛亮北伐中原,五次对魏国用兵,虽然诸葛亮北伐未能成功,但是,却以弱小的力量将强大的魏国打的几乎没有招架之力,比如,斩王双,杀张郃等。在北伐中,魏国统帅司马懿...

清朝官员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 上朝不太累下朝才要命

清朝官员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 上朝不太累下朝才要命

还不知道:清政府官员到底有多累?上班上朝不算累,真正要人命的是下班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统治了中国200多年。我们可以看到清朝带来的康乾盛世,将国力一度推向顶峰,也能看到清朝在晚年,大厦将倾时的落魄与无助。清朝的统治者是我们常...

骆统: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学者,任内有政绩

骆统: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学者,任内有政绩

骆统(193年-228年),字公绪。会稽郡乌伤县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学者,陈国相骆俊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骆统二十岁时已任乌程国相,任内有政绩,使得国中民户过万。又迁为功曹,行骑都尉。曾劝孙权尊贤纳士,省役息民。后出任为建忠中郎将。将军凌统逝世后,统领...

王应麟创作了哪些著作?传世墨迹有哪些?

王应麟创作了哪些著作?传世墨迹有哪些?

王应麟 (1223年-1296年),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又号厚斋,庆元府鄞县人。南宋著名学者、教育家、政治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淳祐进士,历官浙西安抚使干办公事,迁秘书郎。累迁礼部尚书兼给事中,后辞官回乡,专事著述20余年。宋亡不出。早年致力于典章制度研究,对经史百...

首次封赏功臣时汤和并没有被封爵,是因为什么?

首次封赏功臣时汤和并没有被封爵,是因为什么?

汤和是明朝开国名将,军事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十一月,明太祖朱元璋大封开国文武功臣,首批受封的,共有六个公爵、二十八侯爵和两个伯爵。这些人毫无疑问都是为明朝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在这次封赏中,令人惊讶的是,跟朱元璋极其亲近,且军中资历最老的大...

归有光:明朝官员、散文家,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

归有光:明朝官员、散文家,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

归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年2月7日),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汉族,苏州府昆山县宣化里人。明朝中期散文家、官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嘉靖十九年(1540年),归有光中举人,之后参加会试,八次落第,遂徙居嘉定安亭江上...

后世是如何评价李沆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李沆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李沆(hàng)(947年-1004年7月23日),字太初,洺州肥乡人,北宋时期名相、诗人。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李沆登进士第,任将作监丞、通判潭州,召直史馆。累迁至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辅导太子赵恒(宋真宗)。至道三年(997年),真宗...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