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玄武门之变”功臣的下场

中国历史3周前 (06-05)11

《血溅玄武门》系列第五篇,聊聊参与“玄武门之变”功臣的下场。

玄武门事变后论功行赏,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房玄龄、杜如晦的功劳都排在之一等;秦叔宝、程咬金、张公谨、高士廉、段志玄也在功臣之列。

那么,这些人最终的结局如何呢?

一、

先说长孙无忌!

唐太宗李世民死后,大唐的更高权力出现一段时间的真空。于是,高宗李治和长孙无忌集团之间展开了一场长达6年的权力争斗。

长孙无忌集团太强大了,一心想着要架空李治;李治要想成为掌握实权的皇帝,就必须搬开这块巨石。

随着斗争的白热化,朝堂被分为两派:

一派以许敬宗、李义府为代表的寒门出身的科举官员,他们长期受到世族官员的压制,与长孙无忌集团有着天然的对立性,自然倒向皇帝那边。

另一派是以长孙无忌为首的世家大臣,他们大多出身于名门世家,依靠祖先的荫庇入朝为官,打心底就瞧不起寒门出身的官员。

显庆四年(659年)四月,洛阳人李奉节告发韦季方、李巢结党营私,许敬宗将此事牵连到长孙无忌。李治趁机下旨夺去长孙无忌官职,贬为扬州都督,发往黔州安置。

七月,在李治的授意下,许敬宗命中书舍人袁公瑜前往黔州逼迫长孙无忌自裁。

玄武门之变的首功之臣,就这样屈死在流放途中,终年64岁。长孙无忌死后,家产被抄没,亲属也被流放岭南。

至此,高宗初期皇帝与元老重臣的斗争,以李治大获全胜,长孙无忌集团覆灭而告终。

15年后,李治为长孙无忌 *** ,追复其官爵,陪葬于昭陵,爵位由其曾孙长孙翼承袭。

二、

同样是大功臣,尉迟恭的结局就挺好的。

玄武门之变后,尉迟恭被授予右武侯大将军头衔,赐爵吴国公,实封一千三百户,同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待遇一样。

尉迟恭自以为是大功臣,还多次救过李世民的命,完全不把他人放眼里。

见谁不顺眼就怼谁,连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宰相也照怼不误,可谓是人品极差,朝臣唯恐避之不及。

为了朝堂稳定,李世民只能将尉迟恭赶出京城,当个一方统帅。

从贞观六年到十三年间,尉迟恭就先后任同州刺史、宣州刺史、鄜州都督、夏州都督,基本上是两年换个地方。

李世民想通过这种方式,磨一磨尉迟恭的脾性。

同时也是在提防着尉迟恭,武将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容易形成自己的“小团体”,进而滋生出非分的想法。

特别是像尉迟恭这样的,他可是“玄武门之变”的全程参与者,对其中的门道非常清楚。他要是想造反,那也够李世民喝一壶的。

经过多年的折腾,再加上“老同事”侯君集因太子谋反案被杀,尉迟恭渐渐看清了形势,知道想要善终只有勇退一条路。

贞观十七年(643年)二月,尉迟恭上表请求回家养老,从此开始了长达十六年的退休生活。他整天沉迷于研究仙丹 *** ,挖池扩建楼台,偶尔搞些音乐自我娱乐,不再跟外人交往。

高宗显庆三年(658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尉迟恭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四岁。

唐高宗李治为他举行悼念活动,三天不临朝理事,令在京五品以上官员都去参加吊唁。并下诏追认为司徒、并州都督,谥号为“忠武”,陪葬在唐太宗的昭陵。

三、

侯君集是事变功臣中,下场最惨的一个。

贞观十七年(643年),侯君集被卷入太子李承乾谋反案,被判处死。

临死前,侯君集向李世民请求道:“请给我留个儿子吧!”李世民同意了,将其妻儿流放岭南。

侯君集造反的心思,李世民早就知道了,但一直未采取行动,反而通过暗示和敲打,希望侯君集能自己醒悟过来。

贞观十三年(639年),侯君集奉命征讨高昌获胜后,在未奏请李世民的情况下,就将一些没有罪的人发配,又私自将高昌国宝物据为己有。

这可是皇帝才能施行的权利,你侯君集越主代袍是想造反吗?

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他又纵容手下兵卒大势抢夺;班师回朝后,李世民就将其下狱,很快又给放了出来。

李世民有功不赏,对侯君集既是一种保护,也是一种警告。当时,御史纷纷弹劾严惩侯君集,李世民必须要做个姿态才行。

事后,侯君集并不领李世民的情,反而心生不满。

贞观十七年(643年),张亮被外放任洛阳都督时,侯君集就私下怂恿他起兵造反。张亮表面应和,转身就将这事告诉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对张亮的作法很满意,说:“这事先不要伸张,这些话侯君集只告诉你一个人;没有确凿证据就拿他,到时他死不认账,你也拿他没办法的。”

于是,李世民将这件事暂且放下,对待侯君集还是和以前一样。

李世民给了侯君集两次机会,可惜他都不懂得珍惜,最终落个身首异处,家破人亡的下场。

四、

房玄龄和杜如晦是“玄武门之变”的主要策划者,两人虽未亲自参与行动,但对整个事变的成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李世民即位后,任房玄龄为中书令执掌中枢,杜如晦拜为兵部尚书。

贞观三年(629年)二月,李世民任命房玄龄为左仆射,杜如晦为右仆射,共同参与朝政大事,大唐初期的典章制度大都由他二人亲自制定。

世人皆言“玄龄善谋,如晦能断”,成语“房谋杜断”就是这样来的。

可惜天妒英才!

一年后,正直壮年的杜如晦突然染病离世,终年四十六岁。李世民为此大哭不止,三天不能处理朝政。

杜如晦死后,李世民对其家人依旧很照顾,各种封赏不断。无奈家门不幸,10年后儿子杜荷因参与太子李承乾谋反被杀,杜家也因此没落。

同样,房玄龄家门也出了个逆子。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七月二十四日,房玄龄与世长辞,终年七十岁。李世民为之废朝三日,追赠太尉,谥号“文昭”,陪葬昭陵,后又赐配享太庙。

房玄龄死后第四年,次子房遗爱与其妻高阳公主谋反;房遗爱被处死,公主赐自尽,其配享太庙的待遇也因而被停止。

杜如晦和房玄龄一世的英名,最终都败在不孝子孙手中,可见子女教育的重要性。

五、

秦叔宝是否参与“玄武门之变”的具体行动,历来都是有争议的,不同史书的记载都不一样。

据《旧唐书—秦叔宝传》记载:“六月四日,从诛建成、元吉。”

这句话说得很模糊,并没有说清楚秦叔宝是进入玄武门参与行动了,还只是在外围打掩护。

事后论功行赏,秦叔宝被拜为左武卫大将军,实封七百户;从这个待遇来看,秦叔宝大概是在外围打掩护的。

李世民登基后,秦叔宝就因一直生病无法工作,而退出朝堂;直到贞观十二年(638年)病逝,秦叔宝也没有太多记载。

而秦叔宝一直生病的原因,按他自己的说法,是因为年轻时太过拼命,历经大小战斗二百余阵,屡受重伤,外加失血过多导致的。

这个理由的可信度还是挺高的!

李世民年轻时也是这么不要命,以至于老了就落下很多病根,最终也才活了50岁。

秦叔宝自投降大唐后,就一直跟随在李世民身边,大小战役,基本都有秦叔宝的身影。

至于张公谨、高士廉、段志玄三人,史书上的记载并不多,只有寥寥几句,因此没办法对三人做过多的分析,三人最终都得以善终。

六、

最后说下程咬金,他算是“玄武门之变”功臣里寿命最长,过得最滋润的一个。

玄武门之变后,程咬金被封为右武卫大将军,享受实封七百户,这个赏赐只能算是中等水平。

从贞观元年开始,程咬金就一直被李世民外派到边境地区,成为镇守一方的将帅。程咬金也乐得自在,可以远离朝堂纷争。

李世民对程咬金是非常信任的,从两件大事可以看出来。

贞观十八年(644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程咬金留守长安,太子李治监国。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驾崩,程咬金统率飞骑军护卫皇太子李治回朝继位,并在左延明门外连续宿卫三个月。

如果不是对程咬金有着绝对的信任,李世民是不会将这两件关乎国家安危,皇权稳定的事交给程咬金的。

程咬金的这份忠诚,也延续到高宗李治身上。

永徽六年(655年)五月十四日,高宗李治任命程咬金为葱山道行军大总管,前去讨伐西突厥。

程咬金也没辜负李治重托,首战告捷!大破歌逻、处月二部于榆慕谷,斩首一千余。接着副总管周智度攻击突骑施、处木昆等部于咽城,斩首三万余。

次年十二月,程咬金引军至鹰娑川,遇西突厥两万骑兵,前军总管苏定方率五百骑出击,大败西突厥斩敌一千五百余人。

七、

战事到此,可以说形势一片大好,只需要再加把劲,深入追击就能彻底消灭西突厥主力。

这时副大总管王文度跳了出来,声称手上有密旨可以节制程咬金。他命令程咬金停止追击,以苏定方为首的将领都极力反对,纷纷劝说程咬金不要相信这鬼话。

思索片刻后,程咬金还是下了停止追击的命令。

程咬金为何会轻信王文度的话,他只需要让其拿出密旨,谎话自然不攻自破。可他没有那样做,这就有点让人不解了。

如果你知道,在这一年大唐朝廷发生了“废王立武”的大事,那么就能理解程咬金的苦衷了。

这年11月16日,唐高宗李治颁布诏书,下令以“阴谋下毒”的罪名,将原配王皇后和萧淑妃贬为庶人。

几天后,又下诏改立武则天为皇后。

王皇后背后是长孙无忌集团,武则天背后则是高宗李治。表面上的立后之争,实际却是皇帝跟权臣的权力之争。

李治想要成为掌握实权的皇帝,挡在他面前的老臣就必须除掉。

八、

程咬金也属于老臣之列,但由于长期远离朝堂,对李治的威胁并不大。且还有扶持之功,李治并不想牵扯到他。

当年五月,程咬金被派出去征讨西突厥,而“废王立武”则发生在这之后,此举有故意支开程咬金的意思。

程咬金也明白,征讨西突厥一仗,他不能再占太多功劳。李治现在还能重用程咬金,那是因为程咬金还未威胁到他的皇权。

一旦程咬金功高盖主时,就是被李治抛弃的时候。要知道,李治可是个为了皇权,连亲舅舅都敢杀的皇帝。

程咬金明白这一点!

当他得知王文度有秘旨时,真假对他来说并不重要;他要做的是通过自污的方式,让李治对自己放心。

回师后,程咬金虽然被罢职免官,一世英名也毁于一旦;但是,他的爵位和荣耀都保住了,还多享了10几年的福。

麟德二年二月七日(665年),程咬金在长安城私宅中去世,享年七十七岁。李治下诏追赠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陪葬于昭陵,谥号襄公。

程咬金作为一名猛将,对政治却有着极强的判断能力,在面临抉择时都能表现出异常睿智,总能在关键时刻站在正确的位置。

正因为如此,程咬金才能成为众开国功臣当中,活的最久、最潇洒的那一个。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6/597599.html

““玄武门之变”功臣的下场”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于谦是什么形象?史书上是如何记载的?

历史上于谦是什么形象?史书上是如何记载的?

于谦,明朝著名的政治家、诗人、民族英雄。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里,竭尽忠诚、鞠躬尽瘁者多如繁星,诸葛亮受刘备白帝城托孤之重任辅佐幼主刘禅,六出祁山、五次北伐,为匡扶汉室殚精竭虑;宋人文天祥不受功名利禄诱惑,宁愿赴死也不投降;还有屈原为了国家...

宋高宗赵构为何会退位?又为何传位给赵匡胤后人?

宋高宗赵构为何会退位?又为何传位给赵匡胤后人?

宋高宗,名赵构,字德基,南宋开国皇帝。“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我们都知道,赵构是一个非常迷恋皇位的人。当年岳飞等抗战派正打得顺风顺水的时候,赵构却十二道金牌把岳飞召了回来,阻止他继续北伐。而且还冒天下之大不韪,杀掉岳飞。赵构杀掉岳飞,后世虽然有人评价说,他是害...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 朱元璋为何重用胡惟庸也不重用刘伯温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 朱元璋为何重用胡惟庸也不重用刘伯温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元璋取得天下之后,为什么宁愿重用胡惟庸,也不愿意用刘伯温?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应天登基,由此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明朝。定鼎天下之后,明太祖朱元璋就按照以前的那种惯例都打天下的那些功臣进行封赏,而徐达、李善...

白狼山之战张辽与许褚二人,谁的表现更好?

白狼山之战张辽与许褚二人,谁的表现更好?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张辽自从归顺曹操之后,就一直受到曹操重用,也深得曹操的信任,大放异彩,除了经典的逍遥津之战,打的孙权落花流水,还有白狼山一战,张辽力斩单于蹋顿,大显身手,风头一度超过了许褚,夺得头功。那么,张辽凭什么力压许褚,夺了头功呢?在正史中,...

历史上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是如何被废的?

历史上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是如何被废的?

李承乾,唐太宗李世民嫡长子,母为文德皇后长孙氏。 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世民对于嫡长子可谓寄予无限厚望。公元618年,李承乾生于承乾殿,取名“承乾”,寓意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李世民即位之后,立封李承乾为皇太子。看似波澜不惊的立储,却也隐藏着些许危机。翻看历史我们知...

范旻:北宋宰相范质之子,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范旻:北宋宰相范质之子,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范旻(936-981年),字贵参,大名府宗城人,宰相范质之子,十岁能属文。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乾德中,以父荫为右千牛备身、太子司议郎,迁著作佐郎,转度支员外郎,判大理正事,知开封县。宋太宗领京兆尹,颇器重之。及平岭南,迁知邕州兼水陆转运使,通判镇州有能声,迁库部员外郎...

孙权登基后为什么要逼死陆逊 孙权为何容不下陆逊

孙权登基后为什么要逼死陆逊 孙权为何容不下陆逊

还不知道:孙权登基后,为什么要逼死陆逊?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孙权自哥哥孙策手中接过江东基业之后,奋斗数年,与曹操刘备斗智斗法,虽然最后成功建立了吴国,但个中辛酸恐怕也只有他自己明白。由于早年间经历的苦难,孙权年老之后开始多疑多思,陆逊之死就跟他有很大的关系,可以...

明镐:北宋时期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明镐:北宋时期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明镐(hào)(989年—1048年8月9日) ,字化基,密州安丘人,北宋大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明镐登进士第,初任蕲州防御推官,历官大理寺丞、秦州节度判官、益州通判、太常博士、东京、盖州等地转运使,他治理有方,颇立政绩。任陕西转运使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