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南北分治:叔侄如何不并容,兵戈构怨及同宗

中国历史2周前 (06-13)6

南北分治:叔侄如何不并容,兵戈构怨及同宗

湘东王萧绎既欲攻萧誉,又欲攻萧詧,特使王僧辩赴长沙,逮回鲍泉,因他日久无功,意欲加诛,还是王僧辩替他转圜,令鲍泉申启具谢,始得免罪。自是攻萧誉一路,专属王僧辩,别遣司州刺史柳仲礼,出镇竟陵,为图萧詧计。萧詧恐不能自存,乃向西魏求救,愿为附庸。西魏丞相宇文泰欲乘势经略江汉,乐得允许,即遣使至襄阳议约。萧詧专务防萧绎,也顾不得甚么妻孥,即命正妃王氏,与世子萧嶚,入质西魏,乞即济师。宇文泰便遣开府仪同三司杨忠,都督三荆等十五州诸军事,镇守穰城。

适柳仲礼率众趋襄阳,杨忠遂与行台仆射长孙俭同击柳仲礼,且分兵攻下义阳、随郡,收降义阳太守马伯符,拘住随郡太守桓和,再进军围安陵。柳仲礼引兵还援,西魏将士统请杨忠急攻安陆,休待柳仲礼还师。杨忠笑语道:“攻守势殊,未易猝拔,若旷日劳兵,表里受敌,更属非计。我闻南人多习水军不习野战,柳仲礼兵马将至,我正好出他不意,用奇兵邀击,彼怠我奋,一举可克。既克柳仲礼,安陆不攻自下,诸城可传檄自定了。”诸将士方才拜服。杨忠即选精骑二千,衔枚夜进,行至漴头,择地伏着,专待柳仲礼到来。柳仲礼毫不防备,匆匆驰归,一入伏中,魏兵齐起,柳仲礼部下不战已乱,最厉害的是遍设陷坑,无从顾避,但只听得跌蹋声,铙钩声,铁索声不到数时,已将柳仲礼部众,一齐捆住。柳仲礼叫苦不迭,蓦觉马足不稳,也坠入坑中,被西魏兵手到擒来,缚住手足,似扛猪的抬将去了。早知如此,何不拚死拒侯景,还好挣些名节。

安陆守将马岫,闻柳仲礼被擒,便开门出降。竟陵守将王叔孙也知保守不住,同做了降将军,于是汉东土地,尽入西魏。杨忠乘胜至石城,进逼江陵,湘东王萧绎急得不知所为。还是舍人庾恪愿往说杨忠,为萧绎解忧。萧绎即令驰赴敌营。庾恪不慌不忙至西魏营中,进见杨忠道:“湘东为叔,岳阳为侄,贵国助侄攻叔,如何能服天下?”杨忠答道:“汝言未尝无理,但我军前来,是征讨不服,与叔侄无关。若湘东果愿投诚,我即便退去了。”庾恪如言回报,萧绎乃遣舍人王孝祀,送子萧方略往质,卑辞求和。杨忠许与通好,当由萧绎亲出歃血,加载盟书。略云:

魏以石城为封,梁以安陆为界,请同附庸,并送质子,贸迁有无,永敦邻谊;有渝此盟,明神殛之!

盟毕,萧绎仍然还城,杨忠亦退去,江陵解严。萧绎得专心攻萧誉,发兵助攻长沙。萧誉向邵陵王萧纶处乞师。萧纶颇思往救,因恐兵粮不足,未敢轻率从事,乃寄书湘东王萧绎,劝他休兵。大致说是:

天时地利,不及人和,况乎手足股肱,岂可相害!今社稷危耻,创巨痛深,唯应剖心尝胆,泣血枕戈,其余小忿,或宜容贳,若外难未除,家祸仍构,料今访古,未或不亡。夫征战之理,唯求克胜,至于骨肉之战,愈胜愈酷,捷则非功,败则有丧,劳兵损义,亏失多矣。侯景之军,所以未窥江外者,良为藩屏盘固,宗镇强密,弟若陷洞庭,不戢兵刃,雍州疑迫,何以自安?必引进魏军以求形援,弟若不安,家国去矣。必希解湘州之围,存社稷之计,顾全大局,毋俟踌躇!

书去后,得萧绎复音,申陈萧誉之恶,罪在不赦。萧纶掷书地上,慷慨流涕道:“天下事一败至此!湘州若亡,我亦将葬身无地了!”已而河东王萧誉,守不住长沙城,意欲溃围出走,偏部将慕容华引王僧辩入城。萧誉不及奔逃,竟为王僧辩所执,萧誉语王僧辩道:“勿即杀我,愿一见七官(萧绎为梁主衍第七子,向呼七官)指出谗贼,死且无恨!”王僧辩不许,把萧誉处斩,函首送江陵。湘东王萧绎还首归葬,进王僧辩为左卫将军,兼侍中镇西长史。

先是萧誉将败时,引镜照面,不见头颅。又夜见长人据屋,两手垂地,恍惚中被他抓住,噉脐暴痛,狂呼求救,始由左右入视,他已倒在地上,不省人事。好容易把他救醒,长人早已不知去向。未几复见白狗如驴,窜出城外,亦无下落。萧誉已自知不祥,至是终为王僧辩所杀。

萧绎既攻克长沙,乃为梁主萧衍发丧,传檄讨侯

景。

话说湘东王萧绎为梁主萧衍开丧,已是隔年,时梁主梓宫,已奉葬修陵,追尊为武皇帝,庙号高祖。嗣主萧纲改元大宝颁诏国中,独萧绎仍称太清四年,刻檀为高祖像,供设厅堂,每事必先启像前,然后施行。一面移檄远近,申讨侯景。侯景部将侯子鉴已陷入吴兴,太守张嵊并前御史中丞沈浚,俱被执送建康。侯景颇悯二人忠义,好言劝慰。张嵊慨然道:“我忝任专城,目睹朝廷倾危,不能匡复,还求什么生活,不如速死为幸!”侯景尚欲宥他一子,张嵊复道:“我一门已登鬼箓,不愿向尔贼乞恩!”侯景不禁怒起,遂并杀张嵊父子。沈浚亦不为所屈,同时殉节。

(本篇完)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6/598220.html

“南北分治:叔侄如何不并容,兵戈构怨及同宗”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曹操受到过几次偷袭?分别是在何时?

历史上曹操受到过几次偷袭?分别是在何时?

曹操,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纷割据一方,互相攻打,连年征战。曹操远征时,经常后方空虚,如国有人偷袭,后果不堪设想,但是,曹操两次都化险为夷。可以说,曹操非常幸运。这两次惊险的事件,正史中均有记载。...

汉景帝仁厚爱民 最后为什么让上万人陪葬

汉景帝仁厚爱民 最后为什么让上万人陪葬

汉景帝十分朴素,仁厚爱民,为何会要求上万人为他陪葬?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倘若说起汉景帝的话,世人都会称赞不已,此人是汉文帝刘恒嫡长子,孝文皇后窦氏(即窦太后)所生,也是西汉时期的第六位皇帝。汉景帝十分朴素,仁厚爱民。除了平定七国之乱以外,从来没...

攻陷洛阳对李自成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攻陷洛阳对李自成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李自成,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之后建立大顺政权。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明朝末年,自陕西而起的农民起义席卷明朝数省之地,天下大乱。至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农民起义军经过十多年的转战和淘汰,李自成和张献忠已经脱颖而出,成为起义军序列中,最有声望的首脑。本来,在此之前,后来推翻明朝...

同样都是权臣又是后代篡位 曹操和司马懿有什么不同

同样都是权臣又是后代篡位 曹操和司马懿有什么不同

曹操和司马懿都是权臣秉政,子孙篡位,二人有何不同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曹操和司马懿都是一代权臣,实际上的篡位者。子孙顺利登基。但二人在本质上根本不是同一个类型的人 。二人的道德都算不上高尚,对于曹操和司马懿这样的人来说。道德过于奢侈,成大事不...

唐朝之后长安成为一座废都 长安到底经历了什么事情

唐朝之后长安成为一座废都 长安到底经历了什么事情

唐朝末期的长安经历了什么?为何在此之后长安就成为了一座废都,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前言:每一个中国人,似乎都对长安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结。作为十三朝古都,长安见证了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脉络,沉淀了从周朝到唐朝的深厚文化底蕴。长安凭借着它绝佳的地理...

历史上金国凤与曹变蛟都是什么人?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上金国凤与曹变蛟都是什么人?最后的结局如何?

明朝,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在《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的记载中,特别夸赞了两位武将,一位是金国凤,一位是曹变蛟:赞曰:金国凤之善守,曹变蛟之力战,均无愧良将材。然而运移事易,难于建功,而易于挫败,遂至谋勇兼绌,以身殉之。盖...

海瑞的一生是什么样的?关于他的评价如何?

海瑞的一生是什么样的?关于他的评价如何?

海瑞是明朝著名清官。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宋有包青天,明有海青天。在民间,海瑞常常跟包拯并提,因为海瑞在明朝,也是有名的清官。海瑞一生历经明朝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不但得到了重用,而且他为官一方,得到了老百姓的爱戴,朝中上下,对他的褒奖多于贬低。海瑞字汝贤,号刚峰,从他的号...

丁奉:三国时期东吴名将、权臣,一生统兵与北方政权征战

丁奉:三国时期东吴名将、权臣,一生统兵与北方政权征战

丁奉(?-271年),字承渊,庐江安丰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权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丁奉年少从军,骁勇善战。太元二年(252年)东兴之战,丁奉大破魏军前屯,迁灭寇将军。吴景帝孙休在位时,丁奉设计斩杀权臣孙綝,替孙休夺回了皇权,官拜大将军,开始掌握吴国军政大权。永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