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郭松龄为什么要反张作霖?郭松龄如果反奉成功,历史会不会改写?

中国历史2周前 (06-13)9

郭松龄是近代史上一位重要且具有争议的人物。他的历史评价因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立场和观点而有所差异。郭松龄反张作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派别斗争:在奉军内部,大概有三派,存在着新旧派别的矛盾。以张作相,汤玉麟等老一辈人物组成的元老派,郭松龄属于陆军大学毕业的陆大派,而张作霖更信任和器重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士官派,特别是杨宇霆。这种派别斗争在第二次直奉战争后的利益分配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郭松龄感到自己被打压和忽视。

个人恩怨:张作霖在第二次直奉战争后论功行赏时,没有给予郭松龄应有的奖励,使得郭松龄感到不满。本来第二次直奉战争中郭松龄战功赫赫,应该获得比较大的奖励,但是张作霖因为儿子张学良和郭松龄二人的关系非常好,就想把郭松龄留下辅佐张学良,让张学良来收买郭松龄的心。所以就没给郭松龄奖励,让他继续留在儿子身边。而没什么功劳的杨宇霆、姜登选二人却分别安排在了比较富庶的江苏和安徽两地。这使得郭松龄与杨宇霆、姜登选等人之间存在很大的个人恩怨,这些矛盾在奉军内部激化。

理念差异:郭松龄有着自己的理念,他拥护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反对张作霖挥军入关参与内战,主张保卫东北,抵御外侮。而张作霖的一些决策,特别是与日本的秘密协议,与郭松龄的理念背道而驰。

对日本的密约:郭松龄得知张作霖与日本有秘密协议,即张作霖为了获取日本的军火支持,准备承认并落实对日本有利的“二十一条”。这种出卖国家利益以换取个人军事利益的行为,让郭松龄感到极大的愤慨和不满。

张学良的影响:张学良对郭松龄过分倚重,使得郭松龄军权旁落,有了反对张作霖的资本。张学良的信任可能让郭松龄有了更多的行动自由和反叛的勇气。

外部支持:郭松龄在反张过程中,曾与冯玉祥、李景林等人暗中联系,寻求支持,这让他错以为自己有了坚实的后盾。

民族大义:郭松龄自视为国家的军人,而非张作霖个人的走狗。他强调,如果张作霖进攻国民军,他将反戈一击。

野心与权力欲:郭松龄本身也有夺权蓄势的野心,他不满张作霖的统治,并有意取而代之。

郭松龄与冯玉祥、李景林联合起来反对张作霖是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郭松龄在起兵反奉前,与冯玉祥和李景林进行了联络,并达成了协议,协议中规定冯玉祥据西北,直隶、热河归李景林,而郭松龄则管辖东三省。同时,冯玉祥和李景林将共同支持郭松龄的反奉行动。

郭松龄在起兵之初,迅速行动,集结了自己的部队,并在滦州宣布独立,打出了反对张作霖的旗号。郭松龄的军队在短时间内就占领了山海关等战略要地,这为他的军队进一步深入东北地区打下了基础。

郭松龄本人具有很高的军事才能,在战争初期,他指挥的部队作战勇猛,战术运用得当,取得了一系列战斗的胜利。由于郭松龄在奉军中有着很高的威望,他的起兵得到了一部分奉军官兵的支持,这使得他的军队士气高涨,战斗力强。张作霖对郭松龄的突然起兵并没有充分的准备,因此在战争初期显得有些措手不及,奉军的防线一度被郭松龄的军队突破。一度直逼奉天,张作霖的老巢,形势对张作霖极为不利。

然而,在关键时刻,冯玉祥却背叛了郭松龄,转而攻打李景林,导致李景林倒向张作霖,形成了对郭松龄的夹击之势。此外,日本方面也公然干涉了这场战争,对郭松龄构成了额外的压力。由于盟友的背叛和外部势力的干涉。郭松龄的反奉以失败告终,他和夫人最终被捕并遭处决,其尸体被曝尸三日。

尽管张学良对郭松龄有着深厚的信任,但在郭松龄反奉的过程中,张学良并未站在郭松龄一边。这可能与张学良作为奉系军阀的继承人,需要维护家族和集团的利益有关。郭松龄兵败被俘后,张学良对他的死十分痛惜。据说张学良曾试图营救郭松龄,但未能成功。

郭松龄和张学良的关系非常特殊,两人之间既是师生关系,又情同手足。张学良曾经在东三省讲武堂学习,而郭松龄正是他的教官。张学良对郭松龄的军事才能和为人非常钦佩,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郭松龄和张学良在政治见解上有很多共鸣,都怀有救国救民的情怀。郭松龄曾参加过孙中山的护法运动,而张学良也对西方的先进思想持开放态度。

在军事上,两人多次合作,共同指挥作战。特别是在之一次和第二次直奉战争中。郭松龄在张学良的指挥下,表现出色,为奉军取得了重要的胜利。张学良对郭松龄非常信任,多次在关键时刻重用他。在第二次直奉战争后,郭松龄被委以重任,统领奉军最精锐的七万新军。

郭张学良和郭松龄在性格和兴趣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两人互为知己,私人关系非常好。据说张学良曾说“郭茂辰就是我,我就是郭茂辰”,显示了两人关系的密切。郭松龄的夫人韩淑秀与张学良的夫人于凤至也有着深厚的友谊,两位夫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也加深了郭张两人的关系。

尽管两人关系密切,但在一些理念上还是存在差异。郭松龄更倾向于经营好东三省,而张学良在父亲张作霖的影响下,对关内的事务也颇为关注。郭松龄因对张作霖的一些政策不满,加之受到其他军阀的拉拢,最终选择起兵反奉。尽管他打出了拥立张学良的旗号,但这一行为还是给两人的关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在后来的回忆中,张学良对郭松龄的评价颇为复杂。他认为郭松龄是一个有才华的将领,如果郭松龄在,或许能对历史产生重要影响,但也承认郭松龄的性格缺陷给他带来了悲剧。

对于郭松龄反奉事件的行为,不同的历史学者和观点可能会有不同的评价和解读。总之,郭松龄起兵反奉是一个复杂的研究对象。也许正是郭松龄的没有成功,给他留下了一个比较好的评价吧,如果真的成功后,或许变成历史上的董卓何进之流也说不定。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6/598319.html

“郭松龄为什么要反张作霖?郭松龄如果反奉成功,历史会不会改写?” 的相关文章

关羽在败走麦城的时候 刘备为何会视而不见

关羽在败走麦城的时候 刘备为何会视而不见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关羽败退麦城,为何刘备视而不见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在《三国演义》里,关羽与刘备是结义好兄弟。结果,关羽失守荆州却孤立无援。为何刘备却视而不见?究其原因真是万万没有想到。我们都知道桃园三结义里,刘备、张飞和关羽三兄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美好誓言。而...

空印案朱元璋杀了多少官员 有多少官员被治罪

空印案朱元璋杀了多少官员 有多少官员被治罪

明初四大案之一的“空印案”,朱元璋真的诛杀了数万官员?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空印案";是明初著名的四大案之一。另外三大案,是胡惟庸案、郭桓案、蓝玉案。这四大案牵连人员之广、延续时间之长,在中国历史上少见。胡惟庸案、蓝玉案往往被...

刘备为什么要传位给刘禅 刘备就没有更好的选择吗

刘备为什么要传位给刘禅 刘备就没有更好的选择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有4个儿子,为何偏要传位给刘禅,难道就没有更好的选择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刘备的一生中有那么多儿子,为什么偏偏把皇位传给刘禅呢?提起刘禅,一定能想到“乐不思蜀”这个典故,既然刘禅这么不求上进,难道刘备当初是选错储君了吗?蜀汉在夷陵之战战败后...

雍正将岳钟琪关了两年,是因为什么?

雍正将岳钟琪关了两年,是因为什么?

在封建王朝,皇帝贵为九五之尊,总揽大权,是站在权力顶峰的存在。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满清定都北京后,一直实行着“崇满抑汉”的政策。虽说汉人在清廷中可以当官,但那些手握重权的官职,一般都是由满人出任。尤其到乾隆皇帝即位后,还专门命人编撰了一部《贰臣传》。那些...

刘邦能够善待诸多功臣 刘邦为什么还要弄死韩信

刘邦能够善待诸多功臣 刘邦为什么还要弄死韩信

刘邦称帝后,厚待了那么多功臣,为何偏偏要处死大功臣韩信?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一、刘邦为何要诛杀功臣韩信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兔死狗烹”这个词,意思是兔子死了,抓住兔子的猎狗便被煮来吃了,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那些为统治阶级效力的人,最后反被原先主公所杀...

崇祯时期总是会出现缺粮现象,是哪些原因引起的?

崇祯时期总是会出现缺粮现象,是哪些原因引起的?

崇祯,明朝第十六位皇帝,1627年-1644年在位。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朱元璋当年在打江山的时候从白手起家开始,要钱没钱,要粮没粮,要武器没武器。但是他竟然把江山打下来了,也没听他说军粮不够的问题,至少史料上从来没有记载过这样的事情。崇祯皇帝当时虽然遇到了双线作战,既要和清...

历史上刘宗敏与张献忠为何都要杀妻?真相是什么?

历史上刘宗敏与张献忠为何都要杀妻?真相是什么?

刘宗敏原为锻工,从李自成起义。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南明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清顺治三年),清朝因对割据四川的张献忠劝降未遂,派出肃亲王豪格统领满汉大军前往征讨。当年五月,豪格率部夺取汉中,有了对张献忠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优势。此时的张献忠不仅面临着清...

乾隆退休后还做了三年太上皇 乾隆都做了哪些事情

乾隆退休后还做了三年太上皇 乾隆都做了哪些事情

对乾隆主动提出退休,在当太上皇的三年里他都做了些什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我国古代,只要一天当上皇帝,到死就还是皇帝,在没有被篡位的情况下,几乎所有的皇帝都会一直干到驾崩为止。所有的皇帝在劳累的同时,也享受这种大权在握的感觉,哪怕在他们年老之后,完全有机会把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