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叡在位做的几件事,都是非常奇怪的,最离谱的就是给自己上庙号
魏明帝曹叡是三国时期曹魏的一位很特殊的皇帝,曹叡的父亲是魏文帝曹丕,曹丕死后,曹叡继位,成为“魏氏三祖”之一。
魏氏三祖,分别是太祖武皇帝曹操、高祖文皇帝曹丕,烈祖明皇帝曹叡。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曹叡这个庙号“烈祖”,是在他活着的时候,就确定了这个庙号,可以说,这是千古未有之奇事。
因为,按照古代礼制,庙号,只能是皇帝死后,由下一任皇帝和大臣们,经过讨论之后,才能上庙号,而活着就给自己上庙号的皇帝,就曹叡一个,可以说,曹叡活着就给自己上庙号的这个做法,闻所未闻,令人大跌眼镜。
以至于后来清朝的乾隆皇帝,还因为这件事嘲笑过曹叡。顺便说一下,乾隆皇帝的庙号,是清高宗。
《三国志 魏明帝纪》记载:有司奏:武皇帝拨乱反正,为魏太祖,乐用武始之舞。文皇帝应天受命,为魏高祖,乐用咸熙之舞。帝 *** 兴治,为魏烈祖,乐用章斌之舞。三祖之庙,万世不毁。其馀四庙,亲尽迭毁,如周后稷、文、武庙祧之制。
曹叡之所以活着就给自己上庙号,其实,也可以理解,因为,曹叡的几个儿子都夭折了,最后没有办法,只能过继两个别人的孩子作为养子,其中一个就是齐王曹芳。
因此,曹叡担心,如果在他死后,万一自己的养子继位后,不给自己上一个好一点的庙号呢?毕竟不是亲生儿子,他不放心。
自己必须要一个好的庙号,是他的一块心病,所以,他这才破例在自己活着的时候,就给自己确定了庙号,曹叡的这个做法,简直是惊世骇俗,贻笑大方。
曹叡除了活着就给自己上庙号之外,还做了几件有意思的事情,都很特别。
之一件事,曹叡追尊在东汉当过宦官的曹腾为高皇帝,因此,曹腾也成为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宦官皇帝”。
《三国志 魏明帝纪》记载:戊申,追尊高祖大长秋曰高皇帝,夫人吴氏曰高皇后。
第二件事,曹叡下令,把平望观改名为听讼观。曹叡常说:“审理公案,关系天下人的性命,不可不明察公断。”因此,每逢审断重大的案件,曹叡经常亲自前往听讼观审。
《三国志 魏明帝纪》记载:冬十月,改平望观曰听讼观。帝常言“狱者,天下之性命也”,每断大狱,常幸观临听之。
皇帝到庭审现场,观看审理过程,简直是非常罕见的。
第三件事,曹叡下令,让人把曹丕的《典论》雕刻在石碑上,立在太庙的门口。
《三国志 魏明帝纪》记载:戊子,诏太傅三公:以文帝典论刻石,立于庙门之外。
《典论》是中国历史上,之一部关于文学评论的文章,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可以说,曹丕是之一位文学评论家。
不过,后来,因为曹丕在《典论》中否认并批评“火浣布”的说法,曹芳在位时,西域派人进贡了真的“火浣布”,导致曹丕尴尬了,曹芳无奈下令铲除了《典论》,怕曹丕被打脸。
《三国志 三少帝纪》记载:二月,西域重译献火浣布,诏大将军、太尉临试以示百寮。
《三国志》注引《搜神记》记载:至是西域使至而献火浣布焉,於是刊灭此论,而天下笑之。
第四件事,曹叡下令各地:狱中所押囚犯,除了那些犯了死刑的死囚外,一律按罪过大小由家人赎回。
《三国志 魏明帝纪》记载:庚申,令:“罪非殊死听赎各有差。”
曹叡这个做法,令人不解,又不是遇到什么大事,需要大赦天下,放囚犯回去,对没有犯法,守法的人来说,不是太不公平吗?
第五件事,曹叡到自己名下的籍田中从事农耕,干农活,种庄稼。
《三国志 魏明帝纪》记载:五年春正月,帝耕于籍田。
曹叡作为皇帝,九五之尊,居然亲自下田劳作,确实非常罕见。即便是作秀,也是非常少见的。
不过,更大的遗憾,就是曹叡死的太早了,三十六岁就死了。
如果曹叡不死那么早,司马懿根本没有机会篡权,曹叡对司马懿绝对的压制,可以说,轻松拿捏,可惜,曹叡没能熬过司马懿,导致司马氏轻而易举地就夺走了曹魏的江山。
参考资料:《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