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历史上最可惜的3个人,只差一步统一天下,却偏偏没走好最后一步

中国历史1周前 (06-14)6

常言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正如棋局中的一步失误可能导致全局失利那样,生活亦是如此,一时的失策很可能会铸成人生的巨变。

翻阅我国历史就能发现有不少英雄豪杰,一心想要一统江山,结果却在这条道路上折戟沉沙,其中最为人叹息的莫过于项羽、曹操和李自成。

他们在接近一统天下的终点时,却未能把握住关键的抉择令人惋惜。那么,这三位盖世英雄究竟踏错了哪一步?又是什么让他们与统一天下的梦想仅一步之遥?

西楚霸王——项羽

在武将之中,项羽的勇猛是无可争议的,堪称古代战神级别的存在。

公元前232年项羽生于楚国的一个武将世家,自幼习武且承继了家族的军事才能,年纪轻轻便在战场上显露头角。

秦二世元年的盛夏,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反抗秦朝的暴政,到了九月会稽郡的 *** 太守殷通也想趁机起兵反秦,于是找来了项梁共商大计。

项梁策划起义,时机成熟时暗中指使项羽刺杀殷通,史册记载那日在殷通宅邸,项羽猛然拔剑一剑斩下殷通的首级,并一口气诛杀府内近百名守卫。

随后项梁在吴中诸县树起反秦的大旗,迅速聚集八千英勇善战的壮士,这些人被民间称为“八千江东子弟”。

项梁自封为会稽郡的守护者,项羽则作为副将,两人带领这八千勇士跨过长江,一路吸纳反秦的力量队伍壮大至六七万众,安营下邳并一举清除了自封为楚王的景驹的势力。

范增献策提醒项梁楚地有“楚虽三户,亡秦者必楚”的传言,建议立楚国王室的后裔为新的楚王以赢取民心。

项梁听从其计,在民间寻得楚怀王的孙子熊心拥立他为楚王,仍旧使用“楚怀王”的名号,只可惜定陶一战中被章邯击败。

为了报仇项羽带领江东子弟掀起反抗的风暴,巨鹿一战中大败秦军,彻底改变反秦战局。不过,也因为这一战耽误太多时间,导致刘邦率先进入咸阳。

毫无疑问,项羽在战场上对秦军主力的毁灭性打击,其战功不可磨灭。正是凭借这样的伟绩,项羽才能取代刘邦二次踏入咸阳,开始他的“分封天下”之举。

项羽将刘邦封为汉王,章邯封为雍王,司马欣封为塞王......共封十八位诸侯王,他自己则自居为威震四方的西楚霸王。

就这样,整个天下的版图在项羽的股掌之间重新划分,称得上是一生中的辉煌时刻。

然而,公元前202年垓下之战成为项羽的滑铁卢,战败后退至乌江,因羞见江东父老而选择自刎。

回首往昔,在与刘邦的对抗中项羽始终保持着骑士的尊严,行事正大光明,这也让刘邦得以抓住机会。

如果项羽在鸿门宴上毫不犹豫地除掉刘邦,或许历史就会改写,西楚霸主可能真会完成统一天下的伟业。

项羽的败因与他那过于柔软的仁心不无关系,在争夺天下的残酷战场上,这样的心性无疑是致命的。

当然他最终选择自刎,也显现出宁死不屈的豪情,彰显那真性情的“西楚霸王”风采。

“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并不那么光彩照人,“挟天子以令诸侯”、“奸臣”似乎成为他的代名词。

与出身豪门的项羽不同,曹操出身寒微,其父是宦官的养子,这样的身世让他的上位之路充满坎坷。

所幸他很有毅力,最终在诸多诸侯中脱颖而出,甚至击败了北方最强大的袁绍集团。

统一北方后曹操自封为丞,之所以没有急于称帝而是选择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则是出于稳妥考虑。

一旦称帝便会招致天下群雄的围攻,甚至有可能引发新的叛乱,多年后他仅称魏王,就已引起士族阶层的强烈反对。

哪怕是他仗着自身实力,打击一些有权有势的人物,却依然未能获得广泛的认可。

总的来说,“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当时来说,是一条更为保险的道路。也正是靠着这一个“战略”,曹操才能在乱世中不至于成为众矢之的,创建更大的军阀政权。

公元208年,曹操把握住荆州之主刘表病逝的时机挥师南下,迅速占领荆州的北域,将这片兵家必争之地纳入自己的版图。

紧接着,他的目光转向孙权和刘备,意图渡过长江将两人一网打尽。

当时天下大乱群雄逐鹿,除了这三股力量还有马腾、张鲁和刘璋等势力,但倘若曹操能一举消灭孙权和刘备,其他势力便难以阻挡他一统天下的步伐。

在那个时候,曹操已拥有压倒性的战略优势,即便耗下去也足以逐一击破。因此,曹操南下的这场与孙刘联军的对决,无疑是通向统一天下的决定性一役。

只可惜,这一战最终却成为了曹操终生的遗憾,未能迈过这个最后的难关。其实在曹操人生的后期,还有一战至关重要,那就是汉中之战。

汉中这个战略要地位于南北的交通要冲,北接秦岭、南邻巴山,是连接中原与四方的关键,控制汉中即可攻守兼备。

建安十六年刘备率军入蜀,十九年与刘璋交战并最终夺得益州,等于是掌握蜀地的入口。刘备在蜀地立足后,下一个目标便是汉中,打算将汉中打造成抵御曹操的前沿阵地。

对曹操而言汉中的重要性同样不言而喻,掌握了汉中便可以对刘备形成威胁,一旦汉中落入刘备手中,将不得不面对长期的僵持局面。

所以曹操很早就开始谋取汉中,那里盘踞的是军阀张鲁,自诩为道教大师张道陵的后人。张鲁与其弟张卫共同执掌汉中,面临曹军的威胁两人意见不一。

张鲁倾向于直接投降以期保命,张卫却认为汉中地势险要,手中的兵力与物资足够一战坚持抵抗。

在反复权衡之后,张鲁选择听从弟弟的意见,决定与曹操兵戎相见。曹操原以为可以迅速破敌,却没想到张鲁的抵抗异常顽强,让他一时陷入两难的境地。

进退维谷之际,幸得谋士的建议让曹操选择坚持下去,耗时四月终于迫使张鲁投降。汉中之行胜利不易,拿下汉中后曹操心中大石落地。

回看当时的历史,曹操拿下汉中时刘备才刚开始入蜀,这个时候蜀汉在江陵尚未站稳脚跟,如果能够率先一步入主益州,那么也就没刘备什么事情了,击败孙权也就不在话下。

只可惜,这个时候的曹操豪情壮志已不复存在,甚至认为自己无法战胜刘备,以至于错失攻击刘备的更佳时机。

后来,刘备在巴蜀根据稳固,开始进一步夺取汉中,这一战曹操以失败而告终。

曹操之所以败北,最重要的原因是他的犹豫不决,错失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夺取汉中之后,曹操没有更进一步拿下巴蜀,是晚年更大的一次败笔。

农民起义——李自成

第三位是我们熟知的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1630年他还是陕西高原上一个不起眼村庄里的普通农民。那一年肆虐的大旱,无情地改写了他和众多乡亲的命运轨迹。

庄稼枯萎生活陷入绝境,李自成不得不背井离乡,投身一伙土匪之中,从此踏上领导农民起义的抗争之路。

崇祯九年,当农民军的领军人物高迎祥被明军击杀,李自成接过“闯王”的称号,成为我们口中常说的“李闯”。

随着明朝不断将陕西兵力调往辽东,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日益壮大,1643年连续攻克潼关和西安将明朝的主力军歼灭。

次年更是攻破明朝的都城北京,导致崇祯皇帝自缢,明朝的统治由此画上句号。

不久之后,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定国号为“大顺”、年号永昌,将西安改为长安并称之为西京,当然都城还是北京。

这个时候他的军队规模已膨胀至百万之众,属于当时之一军阀政权,奈何农民出身的李自成缺乏远见。

与其他农民起义领袖很相似,他未深思如何管理占领的土地,如何进行经济与文化建设以防后患。

李自成的军队大多由流离失所的民众组成,教育水平有限缺乏远大理想,许多人最初加入军队仅是因为饥饿所迫,在阶段性胜利后多数只想着财富和荣誉而非国家治理。

李自成占领北京后,对剩余的明军威胁不再放在心上,任其自由未再追剿,对前朝官员的处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为解决军粮短缺特别成立了“比饷镇抚司”,规定高级官员需上交万两白银,中级官员则需缴纳千两。若交不出规定金额等待他们的将是残酷的刑罚,如炮烙、火尺棚弦等,令官员们痛不欲生。

这些严厉的措施,使得原本已归顺的明朝官员和将领心生反意。与此同时李自成开始沉溺于享乐,将宫女纳为妃子,与将领们共享宫廷嫔妃,意外之间还得罪了吴三桂。

以至于吴三桂投靠清廷,山海关大开,李自成与自己的农民起义军一败再败,最终丧失已经到手的天下,可以说小成即满的心态给李自成带来灭顶之灾。

总的来说,这三位历史人物的人生令人唏嘘,每个人距离一统天下仅有一步之遥,但那一步就是始终没有踏出去,而他们的失败既与个人因素有关,也与时局变迁紧密相连。

或许很多人会觉得可惜,但历史却无法被改写,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已然是定局。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参考资料: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智慧 - 中国知网 (cnki.net)

由《垓下之围》看项羽的性格特点 - 中国知网 (cnki.net)

李自成突然失败,真是因为腐化太快? - 中国知网 (cnki.net)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6/598454.html

“历史上最可惜的3个人,只差一步统一天下,却偏偏没走好最后一步” 的相关文章

曹冲作为三国时期的神童 曹冲为何十三岁就夭折了

曹冲作为三国时期的神童 曹冲为何十三岁就夭折了

对曹冲被誉为神童,为何在其十三岁时便夭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到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那么一定绕不开曹操,曹操在三国中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不教天下人负我”,使得许多人都记住了这位枭雄。当时三国时期天下大势被分为魏蜀吴三国鼎立,而曹操所在的曹魏是当时势力最大的,除了...

朱高炽在位时间不到一年就去世了 朱高炽为什么还能名垂青史

朱高炽在位时间不到一年就去世了 朱高炽为什么还能名垂青史

还不知道:朱高炽在位不足1年,为何能名垂青史?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泱泱华夏延续了两千年的封建历史中,有历史记载的皇帝多达四百二十余人,这其中确实有许多残酷嗜杀的暴君与沉迷声色的昏君。但中华民族之所以能不断前进,就是因为一直以来,历史大河中不乏有许多开明、智慧、果...

诸葛亮为何说张郃有万夫不当之勇?原因是什么

诸葛亮为何说张郃有万夫不当之勇?原因是什么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蜀汉建兴七年四月,诸葛亮率兵驻扎在祁山,分作三寨,等待魏兵。司马懿率兵到长安,命令郃为先锋,戴陵为副将,率十万大军到祁山,于渭水之南下寨。两军对阵,战事激烈,诸葛亮虽然取得胜利,但是张苞在这期间因追魏将跌入山谷,受了重伤。诸葛亮将...

徐盛在东吴是什么地位?最后的结局如何?

徐盛在东吴是什么地位?最后的结局如何?

徐盛,三国时期孙吴名将,以勇武而闻名。 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黄武三年(224年),魏文帝曹丕以孙权不肯送儿子为质为由,大举伐吴。曹丕亲率十万大军南征,准备一举荡平江东,结果他还没有与吴军交战,就被吴将徐盛修筑的百里围墙吓退。那徐盛为何能吓退曹丕呢一,投靠孙权徐盛早年因为躲避战...

被围凤鸣山时,赵云是如何脱困的?

被围凤鸣山时,赵云是如何脱困的?

赵云,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赵云请求当先锋,先行破敌,赵云老当益壮,率军力斩魏军大将韩德等五人,后来,赵云因为轻敌,被夏侯楙用计困于凤鸣山。赵云左冲右突,不能突围,赵云感叹,我不服老,死...

明镐:北宋时期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明镐:北宋时期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明镐(hào)(989年—1048年8月9日) ,字化基,密州安丘人,北宋大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明镐登进士第,初任蕲州防御推官,历官大理寺丞、秦州节度判官、益州通判、太常博士、东京、盖州等地转运使,他治理有方,颇立政绩。任陕西转运使期间...

袁绍当初占据优势 袁绍最后为何会输给曹操

袁绍当初占据优势 袁绍最后为何会输给曹操

还不知道:曹袁之争,占据优势的袁绍为何败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魏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一场东汉末年最精彩的战役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袁绍起精兵十几万和率军不足三万的曹操在官渡展开曹袁势力的最终决战。只见袁军连营绵延数十里,而曹军却跟袁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曹军...

朱祁钰是孙太后扶持上去的 她为何不让朱祁钰还政给朱祁镇

朱祁钰是孙太后扶持上去的 她为何不让朱祁钰还政给朱祁镇

对孙太后和朱祁钰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孙太后将朱祁钰扶上帝王,为什么不让朱祁钰还政于归来的朱祁镇?皇位难道是孙太后手中的如意,想给谁就给谁,想收回就收回?大明代执行朱元璋祖训最严格的就是“后宫严禁干政”,孙太后纵有天大的本事,要轻易让皇权易主,几乎是不可能的。既然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