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他是大唐命更好的诗人,年迈归乡时,一首诗却让无数人破防!

中国历史4天前5

01 完美的一生

大唐有着璀璨无比的文化,三百年间,一位位诗人不断涌现,在大唐诗坛中闪耀自己的光芒。但若是真的要从中找到一位完美的诗人,那么这个人一定是贺知章。

放荡纵诞,谑浪笑傲,不拘小节,性格疏狂的“诗狂”贺知章。

说起来,中国古代文人大多命苦,要么生逢乱世,国家残破,要么宦海浮沉,蹉跎半生。而贺知章却是其中的一个例外。

他的一生顺遂平稳,无论是入世做官,还是单纯地当一个闲云散鹤的诗人,都举重若轻,游刃有余,就仿佛得到上天眷顾一般。这样的人生足以让无数人羡慕得无可复加。

一战成名的科举,浙江史料记载状元之一人

唐高宗显庆四年(公元659年),贺知章出生于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少年时便以诗文闻名于当地。

按理说,同样年少就以诗文闻名,贺知章本也应当向天才少年王勃一样,早早地就进入朝堂为官。只是因为当时朝廷内部政治斗争剧烈,皇帝更换频繁,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正忙着整顿朝堂,为登上皇帝之位做出最后的努力,以至于科举考试曾一度中断,贺知章也不得不继续攻读诗书。

直到唐武后证圣元年(公元695年),时局平稳,36岁的贺知章才赴京赶考,虽然年龄有些偏大了,但和大多数诗人“屡战屡败”的战绩相比,他的运气简直好到爆。

贺知章草书《孝经》

初战告捷,还一举拔得头筹,顺利拿下当年状元,也是浙江省有史料记载以来的之一位状元。这份荣耀自古及今。

抛开个人才华,他的运气实在是好,毕竟唐朝著名诗人当中屡考屡败的,也不在少数。

其中杜甫考了3次,陈子昂考了3次,孟郊考了4次,韩愈考了4次,罗隐考了10次。

对比起这些人,一战上岸,还拿下状元,贺知章的科举生涯可谓是相当顺利。

宦海无波,官运亨通

人与人之间的际遇是不同,有些人宦海浮沉,贬谪到四方为官。而有的人,却能始终屹立不倒。

贺知章大概就是后者吧。

有时候,真的很难想象,贺知章这样放荡不羁,坦率赤诚的人,竟然能够在大唐官场屹立五十载,官是越升越高,职位也越来越显赫重要。

更难得的是,他一生所有的职位都是中央官职,竟然没有被贬谪过一次。

考中进士后,贺知章先是被授予国子四门博士,后来又累迁为太常博士。

后来,被张说举荐参与编撰《六典》和《文纂》等书。而贺知章也用出色的表现,完成了任务,从太常博士,升职为太常少卿。

两年后,再次升职为礼部侍郎,并兼任集贤院学士,“一时两加荣命,足为学者光耀”

礼部侍郎和集贤院学士,贺知章是在同一天获授的,按照当时的规定,得到这种贵重的职位后是要进殿谢恩的。而贺知章一天之内,得以两次进殿,荣宠之极,朝中上下无不欣羡。

天宝元年(742年),83岁的贺知章更是被任命为正三品的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授秘书监,人称“贺监”。

为人豁达,性格坦率,几乎没有什么仇人(魅力值很高,与很多人都是朋友)

在官场上,贺知章从不苦心经营,在为官期间,他从来没有过阿谀奉承,结党营私,贪赃枉法等行为。

恰恰相反,他性格疏狂,放荡不羁,喝酒任性,轻松幽默。平日里,没事就和朋友们喝喝酒,写写字,论论诗,生活惬意至极。

在官场,能够不凭借龌龊手段,以本真待人,又能够仕途通达,足见贺知章魅力了得。

这样洒脱随性,神清志逸的风度,深得魏晋名士的风骨,也难怪但凡与贺知章交往的,就没有不喜欢他的。

就连大唐诗坛的两位泰斗,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在当时都是他的粉丝,对于贺知章卓尔不群的才学人品,相当地仰慕。

饮中八仙图

寿命最长,活过了同时期的所有人

贺知章不仅官运亨通,诗酒风流,就连寿元也同样超越了所有同龄人,是大唐诗人中寿命最长的人之一。

白居易(75岁),刘禹锡(71岁),李白(62岁),王维(61岁),杜甫(59岁),王昌龄(59岁),孟浩然(51岁),杜牧(50岁),李商隐(47岁),刘希夷(30岁)李贺(27岁),王勃(26岁)。

他生活在唐朝更好的时代,几乎完整地度过开元、天宝盛世。去世十多年后,才爆发了安史之乱,完美地避过了动乱年代。

他出生的时候,睁眼就是大唐的蒸蒸日上,闭眼时,依旧是繁华无比,万国来朝。

福禄双全,名利双收,活得又洒脱随心,人生如此,可谓完美。

02归乡回家,写下诗歌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贺知章已经是86岁的高龄,几乎已经快活成了大唐的人瑞。也是在这一年,他生了一场病,不同于以往的那些小病小痛,这一次,贺知章直接病得躺在床上,几乎不省人事。

不过,上天似乎还是眷顾着这位年迈的老人,贺知章熬过了这场大病。但年迈的身体在那次病后也已经油尽灯枯,他能够清晰地感到自己恐怕已经时日无多了,于是在身体稍微好一些的时候,他向唐玄宗(李隆基)上书,请求告老还乡,颐养天年。

一开始,唐玄宗没有答应,因为实在不舍,对于这位心思单纯,不汲汲于名利的老臣,他是很喜欢的。

但是,或许是这场大病让贺知章心中升起了对故乡的思念,他现在就像一片想要归根的落叶,心中满是对故乡的眷恋。

于是,贺知章多次上书请辞,并请求将自己在京城的房子改为道观。年迈老臣的多次请求,唐玄宗也不忍拒绝,最终,李隆基允了贺知章的请辞,并将道观赐名为“千秋观”。

当然,他也没有亏待贺知章,转手就下旨将镜湖的一角赐给了他。“天宝初,病,梦游帝居,数日寤,乃请为道士,还乡里,诏许之,以宅为千秋观而居。又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有诏赐镜湖剡川一曲。”

就这样,这位阔别家乡五十载的游子,终于准备迈上回家的路途。

他还乡那天,唐玄宗亲自在京城东门设立帐幕,与百官一同设宴为贺知章饯行。

唐玄宗给予了他极高的送别,大唐诗人们也用诗歌送别这位诗坛长青的前辈。

也就是在这样的礼遇下,贺知章离开了京城,拖着老迈的病躯,向着故乡赶去。沿着记忆中的道路,重返故乡江南。

一别故乡五十载,几多沧桑迟暮,乡音未曾忘记,但鬓角已经雪白。

不清楚贺知章回乡时,一路上是否会像宋之问一样,“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但当他真正踏上故乡的土地,还来不及享受心中的喜悦,村口几个孩童却笑着望向他,问是哪里来的客人。

这一刻,贺知章的心中想必也是悲伤和凄凉的,一别五十载,自己竟成了故乡的客人……

心绪翻涌,百感交集,贺知章提笔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回乡偶书》。

03让人共鸣的诗歌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故乡永远是一个人心中最温暖的的地方。

年少时,有着一股子一往无前的闯劲,总想要出去闯荡一番,看看外面的世界,见识一下山高海阔。

而当年迈时,拼搏的心思早就淡了,心中开始怀念那个地方不大,却承载自己童年的地方。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年轻时离开故乡,进京赶考,之后高中状元,一直在京城为官,直到86岁高龄才回到故乡。正宗地道的吴地方言,他没有忘记,但曾经那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不见了,归来的是一个老态龙钟,鬓须皆白的老人。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50年的时间真的太久了,久到曾经儿时的那些玩伴们,都已经过世,乡土间这些蹦蹦跳跳,嬉笑玩乐的孩童,或许就是那些故人的后代吧。

而自己太久没回到过故乡,以至于这些小孩们都觉得面生,将自己看作是远道而来的客人。

相见不相识没关系,贺知章最终也释然了。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能够回到故乡,看着这故乡山水,安静地走完余生,本身也是一种幸福。

也就是在这样的心态下,贺知章写下了《回乡偶书·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春风杨柳,轻抚面颊,面前的镜湖水波光粼粼,故乡的山水真的很美。在这样的美景相伴下,贺知章长眠了,实现了心中的落叶归根。

04结语

人这一生步履匆匆,忙忙碌碌,脚步不停地向着远方走去。只是无论走多远,临到老了,只想回到生命开始的地方,回归心灵的宁静乡。回到一生的起点,也是一生的终点。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6/598514.html

“他是大唐命更好的诗人,年迈归乡时,一首诗却让无数人破防!” 的相关文章

有哪些与杜牧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杜牧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杜牧在26岁中进士,先后官至弘文馆校书郎,淮南节度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黄州、睦州刺史等职。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

杜琼: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学者,受到蒋琬、费祎等人器重

杜琼: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学者,受到蒋琬、费祎等人器重

杜琼(?-250年),字伯瑜,蜀郡成都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学者。 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杜琼学识渊博、沉默少言,自幼时跟随任安学习,是三国时期著名学者。初仕刘璋,为从事,刘备割据益州后,任为议曹从事。后主时期,拜谏议大夫,迁左中郎将。丞相诸葛亮去世,后主刘禅使杜琼追赠丞...

徐庶: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来为何进入曹营?

徐庶: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来为何进入曹营?

徐庶(?—约230年),字元直,豫州颍川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徐庶本名徐福,出身寒门。 早年为人报仇,获救后改名徐庶。后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来往密切。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

后世是如何评价阚泽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阚泽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阚(kàn)泽(170-243年),字德润,会稽郡山阴县,三国时期吴国学者、大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阚泽少年时家贫,只得向别人抄书,于是博学多闻。汉末被举为孝廉,出任钱塘长,升郴县令。孙权为骠骑将军时,征召他为西曹掾。后官至中书令、太子太傅,封都乡侯。虞翻称其为“盖蜀...

王濛:东晋外戚大臣、名士,深得司马昱的倚重

王濛:东晋外戚大臣、名士,深得司马昱的倚重

王濛(309年~347年),字仲祖,小字阿奴,太原郡晋阳县人,东晋名士、外戚大臣,新淦县令王讷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门荫入仕,起家司徒掾,外放长山县令,迁司徒左西属。迁中书郎,深得辅政大臣、会稽王司马昱倚重,累迁司徒左长史。永和三年(347年),去世,年仅三十九岁,...

谢石:东晋时期名将,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谢石:东晋时期名将,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谢石(327年-389年1月27日),字石奴,陈郡阳夏人。东晋时期名将,太常谢裒第五子、太保谢安之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谢石出身“陈郡谢氏”,门荫入仕,起家历任秘书郎迁黄门侍郎。曾领水军在涂中抵御前秦,册封兴平县伯,升任尚书仆射。太元八年(383年),前秦天王苻坚南侵...

靖难之役南军名将平安差点弄死朱棣,最后结局如何?

靖难之役南军名将平安差点弄死朱棣,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您走进靖难之役南军名将平安的故事。平安是明朝靖难之役期间,南军的一大名将,出生在今天的安徽滁州,他的父亲平定是济宁卫的指挥佥事,在洪武元年的时候也跟着常遇春将军,在攻克元大都是不幸战死沙场。平安被朱元璋认作是...

历史上朱温一共有几个儿子?选择传位给养子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朱温一共有几个儿子?选择传位给养子的原因是什么?

后梁太祖朱温,后梁开国皇帝。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我们知道,血缘在人类社会中是非常重要的,皇帝一般都不会把皇位传给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哪怕是养子,如果本身有亲儿子,传位给养子的可能性也是极小的。刘封是刘备的养子,刘备因为刘封不救关羽,杀掉他。但是后世普遍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