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太子落水侍卫奋力救起,朱元璋:穿着整齐的升官,脱掉衣服的杀了

中国历史7天前6

前言

朱元璋残暴不留情面这是不管正史还是野史都能体现出来的,大臣们面对朱元璋总是战战兢兢,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皇上就会突然翻脸,让自己丢了小命。

但是即使对外人这么严苛残忍,朱元璋根里却还是那个出身平民的草根思想,那就是非常护犊子,对他来说,家人绝对才是最重要的。

而他这种对家人的宽容和疼爱又在两个人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那就是发妻马皇后和长子朱标,哪怕他儿女再多也无法从这两人身上分走更大的关切。

洪武年间朱标遇见的一件事就将朱元璋的这一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即使是朱标本人都对他爹这个蛮横不讲理的性格无奈了!

一、宋濂之罪

朱元璋喜爱马皇后是因为马皇后是他的糟糠之妻,在他还没有什么大成就的时候就已经嫁给了他,并在之后的路上一路扶持他,夫妻相互依靠。

而朱元璋喜欢朱标的原因就比较复杂了,首先是因为朱元璋骨子里那种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传统思想,朱标作为长子自然能得到朱元璋更多重视。

其次,这种喜爱一定程度上也是建立在他与马皇后的感情之上的,试问谁不喜欢袭击更爱的女人为自己剩余的孩子呢?

最后,朱标出生的时机也让朱元璋对他很喜爱,因为当时朱标出生的时候恰逢朱元璋胜利攻打南京,这双喜临门更让朱元璋认为朱标给自己带来好运。

因此,朱元璋出于对长子的重视,希望他将来能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和优秀继承人,于是给朱标配备了几乎是他所能找到的更好的教育资源。

其中,当时的名儒宋濂就被朱元璋找来担任了朱标的老师,而朱标对宋濂也相当敬重,在宋濂的教育下逐渐长成了合格的接班人。

宋濂自己行事坦荡问心无愧,还有朱标对他非常敬爱,因此朱元璋对他是相当放心的,但是这并不代表宋濂的家人也和他一样坦荡。

洪武十三年的时候发生一件大案,那就是“胡惟庸案”,这起案件牵连了上万人,很多就是和胡惟庸有往来的朝廷官员,而宋濂的长孙宋慎就牵涉其中。

朱元璋当时相当生气,毕竟宋濂是他倾注了相当多信任的人,还将太子托付给他教育,因此就想按照处理其他人的办法一样将宋家诛九族。

然而这一想法遭到了朱标的反对,朱标认为自己被宋濂教育长大,对老师的品行最清楚不过,当时宋濂已经告老还乡三年了,和京城官员基本上没有关联,不可能牵涉进案件中。

二、朱标死谏

在朱标看来,宋濂的孙子犯下的过错应当让他一人承担,况且宋濂还有教导太子的功劳,这样一来即使有过错也能够功过相抵,不至于被株连。

但是朱元璋听完了儿子为宋濂进行的辩解之后反而更加不满了,认为朱标在政治上心太软,这样以后如果继承了皇位岂不是要被大臣们压一头?

见不管怎么劝父亲都不为所动,朱标也着急了,于是指着庭院中的池塘对朱元璋说:“父皇要是执意如此,那儿臣只能跳水来为老先生证明清白了!”

说罢,朱元璋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见朱标纵身跳进了池子中,并且一副求死的样子,一点都不挣扎就逐渐沉了下去。

朱元璋和跟从的大臣、侍卫们全都大惊失色,太子要是出点什么事在场的人可就都别活了!于是就有反应快的侍卫在朱元璋下令之前立马跳进池塘救太子爷。

还有一些侍卫以及官员比较迟钝,但是在反应过来之后,也跟着开始一件一件脱衣服准备下水救人,最后就剩下了一些实在不会水的人紧张指挥着。

然而他们没注意到的是,朱元璋在着急让侍卫们赶紧将朱标捞上来的同时,目光也深沉地扫遍了在场的人们,心中有了数。

在被侍卫们救上岸之后,朱标咳了半天水才缓过来,他见父亲非常关切自己的状况,于是继续恳求道:“父皇,儿臣是真的认为宋老先生罪不至此啊!”

见朱标如此坚持还这么不要命,朱元璋沉默了,过了一会儿之后,说道:“那朕便赦免除宋慎以外的宋家人的死罪,但是活罪难逃,依旧要被流放!”

朱标听罢,长舒了一口气,终于帮宋先生逃过了死劫,只是流放的话,他凭借自己的太子身份也能有不少照顾的空间。

三、驭臣之术

然而朱标没想到的是,今天这场劫难并没有到此为止,他老子还有更让他震惊的话在后面等着呢。

见朱标没有大碍了之后,朱元璋环视在场的侍卫官员们,缓缓说道:“刚才下水救太子的人有大功,重重封赏;没下水但是衣着整齐的人也官升三级。”

正当大家高兴起来的时候,只听朱元璋说出了最后一句安排:“没下水但是衣衫不整的人,全部死刑!”那些衣衫不整的人瞬间被吓得跪下来哭着求饶。

朱标也极为震惊,赶忙阻拦:“父皇这又是为何?他们不过衣衫不整一些,还是为了救儿臣才这样的,何罪之有啊!”

朱元璋拍着儿子的肩膀教育道:“之一反应跳下去救你的,是忠心不二的忠臣;没有脱衣服的人是因为不会水,不知者无罪,况且他们刚才也着急。”

朱标点头,是这个道理,随后,朱元璋继续说:“但是脱了衣服的,就是浑水摸鱼的人!他们会水,但是见人落水之一反应却不是下水救人,反而来得及给自己脱干净,这种人心里想的只是做样子表现给朕看,不是真的忠诚!”

朱标听后恍然大悟,瞬间对父皇的觉察力感到无比钦佩,但是并不代表他赞同父皇的处置办法,于是长叹一口气,继续劝说朱元璋:

“父皇,为人君者毕竟是要顾及自己的名声的,如此小事就大开杀戒,不仅容易得一个暴君的名声,更容易让大臣们心寒,这对用人是很不利的。”

但是朱元璋不在乎名声这些虚无的东西,他要的只是一个清明的吏治和忠心不二的臣下,这次事件筛选出了这么多滥竽充数的人,正好将他们一网打尽。

朱标见父皇不为所动,于是拿出了杀手锏,朱元璋不在乎自己的名声,但是他很在意为儿子赚得一个好名声,于是朱标就说道:“父皇,您杀了他们,说出去人们就会知道这件事因儿臣而起,儿臣的名声也会有损的。”

这下算是戳到朱元璋的痛点了,于是他犹豫了一会儿之后说道:“那改为将官员的官职降三级、侍卫发配边疆,就这样定了。”

虽然这个责罚也不轻,但是比起丢了命来说简直好多了,因此被罚的那些人们都对朱标的求情非常感激,无形中也为朱标积攒了很多赞誉。

结语

值得一提的是宋濂的结局,尽管他保住了一条老命,但是因为他当时年龄已经太大了,因此即使有朱标的照顾,宋濂也还是在被流放途中不幸病逝。

可见朱元璋的严刑峻法在当时会牵连多少无辜的人命丧黄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6/598515.html

“太子落水侍卫奋力救起,朱元璋:穿着整齐的升官,脱掉衣服的杀了” 的相关文章

程咬金参加了玄武门之变吗 当时的程咬金在做什么

程咬金参加了玄武门之变吗 当时的程咬金在做什么

还不知道:戏里戏外的程咬金,到底有没有参加玄武门事变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隋末唐初,英雄辈出,在这乱世年代,涌现出一批英雄好汉。在演义评书中,程咬金是一位个性鲜明的好汉。他手拿八卦宣花斧,凭着三板斧,劫皇杠、反山东、取金堤、立瓦岗,号称混世魔王。演义中的程咬金如此...

历史上曹彰的实力怎么样?与徐晃相比如何?

历史上曹彰的实力怎么样?与徐晃相比如何?

曹彰,字子文。沛国谯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宗室、将领 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曹彰是曹操与卞夫人所生的第二个儿子,是曹丕的弟弟,是曹植的哥哥,曹彰勇猛善战,武艺高强,好为将,因为他的胡子是黄色的,被曹操称为黄须儿。曹彰在战场上表现勇猛,汉中之战时,刘备和曹操交战,...

诸葛亮料到自己死后蜀国会乱,他是如何保全自己儿子的?

诸葛亮料到自己死后蜀国会乱,他是如何保全自己儿子的?

所谓:“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诸葛亮料到自己死后蜀国会乱,他是如何保全自己儿子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诸葛亮只是想要儿子以后能够平安地活下去,他的儿子诸葛瞻确实非常平庸,与他完全不一样,那个时候,哪怕他默默无闻也无所谓...

长平之战赵国要是没有换人 廉颇和白起最后谁能获胜

长平之战赵国要是没有换人 廉颇和白起最后谁能获胜

还不知道:如果长平之战中赵国没有换将,廉颇对白起,最后谁会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此战赵括率领的四十多万赵军几乎被秦将白起打到全军覆没。那么长平之战中如果赵国没有换将,廉颇对上白起,最后谁会赢?秦赵长平之战中,即便赵国没有换将,很大...

诸葛亮为何要坐在轮椅上?原因是什么?

诸葛亮为何要坐在轮椅上?原因是什么?

诸葛亮,东汉末年人物,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在民国时期之前,中国经历了二十多个朝代,每个朝代都出现过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许许多多堪称“智多星”一般的人物,曾在古代史中留下过绚丽的诗篇。而在这些灿若繁星的历史人物中,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绝对是非常明亮的那一颗。苏东...

张廷玉的晚年生活是什么样的?

张廷玉的晚年生活是什么样的?

说起张廷玉这个人,可能大家不是太熟悉,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张廷玉深受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礼遇,而且是大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文臣,可见其在天子心目中的地位。但晚年的张廷玉却因为自己的小小“瑕疵”而酿成大错。正所谓,伴君如伴虎,君要...

历史上奇皇后是什么出身?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奇皇后是什么出身?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奇皇后是元惠宗)第三任正宫皇后,名完者忽都。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奇氏出身于高丽大贵族家庭,她的父亲奇子敖在朝中担任总部散郎。奇氏早在高丽时便艳名远扬,一些两班贵族都曾向奇子敖求娶她。但奇子敖认为她奇货可居,所以一心想把她献给高丽王,以谋得政治上的利益。自元朝建立后,弱小的高丽国便主动...

贺齐:三国时期东吴名将,讨平叛乱,屡抗曹魏

贺齐:三国时期东吴名将,讨平叛乱,屡抗曹魏

贺齐(?-227年),字公苗,会稽山阴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年轻时任会稽郡吏。汉献帝建安元年(196年),孙策巡视会稽,经考察推举贺齐为孝廉,任永宁长,后任南部都尉、平东校尉。建安十三年(208年),贺齐任威武中郎将,受孙权派遣,讨伐丹阳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