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一生留下2首诗,仅用一首击败李白与杜甫,被称为“孤篇盖全唐”

中国历史2周前 (06-16)6

唐朝作为当时世界上实力最为雄厚的国家之一,不仅国力强盛,在文学造诣上也达到了巅峰,被誉为“诗的盛世”。

李白、杜甫等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篇章,对唐诗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有一个人,他只有两首诗被流传下来,其中一首甚至赶超了李白与杜甫

,被称为“孤篇盖全唐”。

他究竟姓甚名谁?他的传世之作为何有如此高的评价?

明珠不会被蒙尘

人们常用“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来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抑郁之情。

人如此,许多事物亦是如此。

张若虚生活在唐朝,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四人一同被称为

“吴中四士”。

他虽然有着别样的才情,

但是却不如李白和杜甫那般有名气。

史书中对他的记载寥寥无几,只是记载他曾经担任过兖州兵曹。

他享有“吴中四士”的美誉,想毕他应该创作过很多诗词,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流传下来的只有

《春江花月夜》以及《代答闺梦还》。

《春江花月夜》原本是乐府吴声歌曲名,为陈叔宝所做,后来隋炀帝也做过此曲。

但是经过张若虚的改编,已经是一首七言诗歌。

南陈末代皇帝陈叔宝即位时,正值隋朝开国之际。

他本想有所建树,颁布了很多政令,但是也阻挡不住国家衰亡之势。到后期,他索性不理朝政,沉迷女色。

等到隋军兵临城下,陈叔宝缴械投降,归顺隋朝。他荒淫无度,夜夜笙歌遭到了百官的谩骂,百姓的唾弃。

他也因此被世人诟病。

隋朝到了隋炀帝时期,他也如陈叔宝一般,沉迷酒色,残暴无度。

最终李渊推翻了隋朝的统治,建立了唐朝。

在那个唐诗盛行的年代,张若虚引用南陈和隋朝的形式进行创作,无疑会因为陈叔宝和隋炀帝的缘故,遭到人们的冷眼相待。

《春江花月夜》就这样被埋没,静静等待着有缘人的发现。

直到明朝,文学大儒李攀龙在无意间发现了这篇作品,惊叹张若虚文笔的绝妙,将其收录在《古今诗删》中,

后来整理其中的唐代诗歌编为《唐诗选》,为后世传颂。

《春江花月夜》被收录其中,这才得以重现于人们眼前。

诗歌中的人生哲理

《春江花月夜》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

而且全诗以题目中的春、江、花、月、夜写景,以江为景象、月为主体,将情与理蕴含其中。可谓是文笔绝妙,寓意深刻。

在诗歌的前八句中,诗人由大到小,由远及近,为人们展现出了春夜江水映月之景。

春天潮水浩浩汤汤,与大海相连,托起远处的一轮明月。

江水因明月而闪耀,鲜花也因明月而动人。就连沙滩也因为月光而使人分辨不清了。

张若虚句句不谈月,却句句都是月,

将人们的目光聚集在月亮上,描绘了一幅寂静优美的月下春江图。

之后的两句话,月亮升到高空,天地浩瀚只留一轮明月,这样的场面不禁引发了诗人的遐想:

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紧接着,诗人一反常态,不像其他人那般感慨生命的短暂,而是看到了宇宙的轮回,生命的绵长。

他认为个人虽然终有一死,无法长存于世间,但是人类世世代代繁衍生息,无穷无尽。

每天月亮都会有升有落,仿佛人们的出生和死亡。它每天轮回作息,仿佛人们的世代更迭。

月亮等待的人没有出现,流水却不领情,一直湍流不急,不渡有缘人。

在后四句话中,诗人借“白云”的漂泊,暗含居无定所之苦。

借青枫浦之名,抒离别相思之意。一种相思,两处闲愁,饱受痛苦之人并非一家。

在接下来的八句话写闺中思妇,诗人以明月道出了思妇对游子的思念。

月光想陪伴女子,照在她的梳妆台上,门帘上、捣衣砧上。

可是女子见到月光反而思念更深。奈何鸿雁和江鱼都不能传信,即便她并不想月光的陪伴,

却也只能借着赶不走的月光遥寄相思之意。

最后八句写游子。

“落花”常指生命的短暂和岁月的流逝。花开花落,是大自然的规律,却也

反映了岁月无情,时光荏苒。

“流水”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但与岁月、人生联系在一起时,便只有人们对于时光的感慨了。

月亮的阴晴圆缺有着不同的深意。

“残月”常常代表着离别、孤寂与衰老。

在作品中,“落花”“流水”“残月”带有孤寂之感。诗人用这三个意境衬托出游子的思乡之情,归乡之切。

冬去春来,流水潺潺。

他的青春也随着时间和江水逝去,只能与孤独作伴。

不知道有几人有幸能够伴月归乡,只有那丝丝缕缕的月光摇荡离情,洒满树林。

“明月”“江水”“白云”“思妇”“游子”这些常见的意境,经过作者的描绘,有了别具一格的意味。

他将自己的理解注入诗歌之中,借着对月下春江的描写,巧妙地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生命无常的深刻认识,抒发了男女之间的离别之情和相思之苦以及自己的思乡之情。

同时富有想象力,突破了历史的桎梏,体现了丰富的人生哲理,为后世传颂。

后人对这首诗评价颇高,认为其超越了了李白与杜甫的作品,有“孤篇盖全唐”之称。 闻一多曾评价其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结语

在遍地是诗人的唐朝,张若虚的才情被淹没,志向被磨灭。

但是明珠不会被蒙尘,他的作品终于被人发现,迎来了自己的曙光。

《春江花月夜》以其优美的意境、深刻的哲理和华丽的语言,深受读者喜爱,

成为流传千古的佳作,被誉为唐诗的开山之作。

如今,我们再读这首诗,也会被其中唯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所震撼。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6/598534.html

“一生留下2首诗,仅用一首击败李白与杜甫,被称为“孤篇盖全唐”” 的相关文章

康熙的儿子在进行九子夺嫡的时候 康熙的女儿们又在做什么

康熙的儿子在进行九子夺嫡的时候 康熙的女儿们又在做什么

还不知道:康熙的儿子九子夺嫡的时候,女儿们都在干嘛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康熙作为清朝最能生的皇帝,除了生了35个儿子以外,还生了20个女儿。为什么说康熙是清朝最能生的呢?根据史料记载,被记录在册的清朝皇子一共80人,皇女一共60人。大清十二帝,总共生了140个孩子...

尹默:三国时期蜀汉学者、官员,精通各种经书、史书

尹默:三国时期蜀汉学者、官员,精通各种经书、史书

尹黙(生卒年不详),字思潜,益州梓潼郡涪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学者、官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早年远游荆州,跟从司马徽、宋忠学习古文经学,尤其精于《左传》。历任劝学从事、太子仆,教授刘禅《左传》,累任谏议大夫、军师祭酒、太中大夫,是蜀汉当朝的一代学士。人物生平研习...

崇祯皇帝当初令吴三桂入京勤王 吴三桂为何迟迟没有支援

崇祯皇帝当初令吴三桂入京勤王 吴三桂为何迟迟没有支援

吴三桂为什么不支援崇祯皇帝?只因明朝统治者不分忠奸、作茧自缚,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李自成进攻北京的时候,明崇祯皇帝曾经命吴三桂入京勤王,但是吴三桂的反应却让他大失所望。原本只需要两三天时间,他们就可以到达北京,帮助皇帝抵抗李自成的大顺军队。但是...

庞统临死前为什么说刘备被诸葛亮骗了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庞统临死前为什么说刘备被诸葛亮骗了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庞统临死前,为何说刘备说是被诸葛亮给骗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时,刘备爱才,除了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他的手下还有其他厉害的谋士,其中一个能与诸葛亮比肩的,当属庞统。庞统与诸葛亮一个称为“凤雏”,一个称为卧龙,同在刘备麾下拜为中郎将。可惜庞统...

秦始皇统一了天下 秦朝为何只有两世寿命

秦始皇统一了天下 秦朝为何只有两世寿命

对秦朝完成了统一,为什么却只有两世的寿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作为中国封建历史的开端,秦朝的建立为中国开创了五千年的发展根基,可以说,如果没有秦朝的出现,我国历史发展走向将归向何处也很难预料。正因如此,在对中国古代封建历史进行深入研究、探讨的过程中,秦朝历史显得尤...

谢缵:魏晋时期大臣,得到司马懿重用,负责屯田事务

谢缵:魏晋时期大臣,得到司马懿重用,负责屯田事务

谢缵(214—282年),字伯登, 陈郡阳夏县人,魏晋大臣,东晋名相谢安的曾祖,陈郡谢氏开基始祖。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勤奋好学,选为太学生。毕业之后,跟随大司农桓范做事。高平陵政变时,阻止桓范外出。得到太傅司马懿重用,授典农中郎将,负责屯田事务。西晋太康三年去世。人物生...

项羽为什么自杀都不愿意过乌江 项羽到底发现了什么秘密

项羽为什么自杀都不愿意过乌江 项羽到底发现了什么秘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项羽自刎也不肯过乌江?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史记》中,司马迁对项羽《垓下歌》作了这样的评价:“力大无穷,时不我待。”司马迁感慨项羽是一代枭雄,可惜他生不逢时,最终在乌江上自尽。许多人看到这一幕,都觉得项羽太冤枉了,他既然能过河而归,为什么要自杀?下面,就让我们来看...

濡须之战的战况如何?孙权是如何顺利突围的?

濡须之战的战况如何?孙权是如何顺利突围的?

吴大帝孙权是三国时期孙吴开国皇帝,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濡须之战,孙权和曹操打的非常激烈,孙权甚至亲自上阵杀敌,没想到被曹操大将张辽、徐晃包围,曹操为了干掉孙权,又派猛将许褚冲击孙权大军,眼看孙权就要完蛋,危急时刻,是谁救了孙权?孙权为何能安全脱身?这一战,孙权应该是身先士卒,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