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武则天醉酒后为一小国改名,名字沿用至今,如今已发展成发达国家

中国历史5天前4

前言

谁能想到,如今国际地位举足轻重的日本,竟然源自一位中国女皇的醉酒决策?历史在不经意间往往会留下令人吃惊的转折,而这个小小的国名改变,竟成就了一个东方大国的崛起。

当年,武则天在朝堂上叱咤风云,她的一己之私竟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这是否又是一个偶然,还是历史的必然?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动荡的年代,去探究这番传奇的故事吧。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女皇——武则天

在男尊女卑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出现了一位女性的身影,以其非凡的政治才能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力,书写了一段传奇,她就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作为一位女皇帝,她的政治生涯充满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她的统治也带来了不少积极变化。她重用能人,推行改革,使得国家经济、文化得到发展。

在外交方面,她也展现了非凡的才华。武则天的一生传奇至极。她从十四岁进入皇宫开始,就凭借自己的美貌和智谋,不断向权力攀登。

她先是以才人的身份进入皇宫,希望靠美色博得皇帝李世民的宠幸,但却遭到冷落。后来,她与李治(高宗)发生了秘密情感,最终取代王皇后,成为后宫之主。

李治去世后,武则天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无情手段,逐渐掌握了朝政大权,最终自立为帝,创立了武周。她的一生可谓风云际会,从一个卑微宫女到登上皇位,成为历史上唯一的女性皇帝,这无疑是一段传奇。

而在这位女皇的统治时期,她也做出了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决策,其中就包括一个关乎日本历史的重大事件。

日本(倭国)的诞生与发展

海外来客与中国的初次交往

大约1400多年前,当时的日本还被称作&34;。倭国与中国隔海相望,自秦汉以来就开始向中国朝贡,表达臣服之意。东汉时,因倭使者的外貌特征,被册封为&34;,这是&34;这一名称在中国正史上的首次出现。

这个名字一看便知过于轻蔑。但倭国人似乎没在意,反而开心不已,把汉朝皇帝赏赐的玉玺视为无上的荣耀。后来,随着他们学习中原文化,了解到&34;字的真实含义,对&34;这个名字也就越来越不满意了。

日出国&34;的初次提出

公元607年,倭国圣德太子派遣使节拜会隋朝皇帝隋炀帝,同时呈送亲笔手书一封。信的内容无特殊之处,但有意思的是圣德太子没有按照惯例在信的落款自称&34;,而是写道:&34;。

圣德太子将自己称作&34;,把隋炆帝称作&34;,这在两国交往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这显然是圣德太子想表达一种相互平等的外交地位,显然是不满于中国一直称呼他们为&34;的歧视性称呼。

公元645年,一场政治变革席卷整个日本岛,旧的奴隶主贵族世袭制被新的封建制度所取代,一个仿效当时大唐政权的封建集权国家出现在日本岛上,这一事件就是日本历史上的&34;。

&34;促进了岛内政治、经济全面发展,而发展又进一步带动了他们民族独立意识,一种抵触&34;之称的民族情绪开始在岛内蔓延。在这种氛围下,当初圣德太子所提的&34;给了大家启示,一个用来摆脱&34;心理阴影的新国名就这样被提出来——&34;。

武则天批准&34;国名的诞生

日本于公元630年开始,陆续向大唐派出多批遣唐使团。其中公元670年第六批遣唐使到访时,&34;即向当时在位的唐高宗提出更改其国名为&34;。但是由于两国关系紧张,加之来使存有欺瞒嫌疑,所以此次更名不了了之。

时间转眸过了30年,在这30年里日本没有再向大唐委派新的遣唐使团,但他们对唐朝的学习模仿却一直没有中断。他们效仿唐朝《永徽律》,制定了本国之一部成文法典《大宝律令》,这一法典汇总了刑罚条例和国家制度规范,对强化日本封建集权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位编纂法典的主要负责人就是粟田真人。完成了法典编纂任务后,粟田真人得到了一项新的任务——带领第七批遣唐使团出访大唐。此时,已经是武则天当政了。

那一年,在盐州临行前,粟田真人得知大唐国号已经从隋朝后的&34;改为&34;,内心不免有些忧喜参半。一方面对于唐朝突如其来的变动感到无措,另一方面则认为,既然大唐自己的国号都做了改变,那作为属国的国名变更也未尝不可。

于是,粟田真人在入关后,就没有再自称&34;,而是直接称&34;。702年10月,遣唐使团抵达长安,受到了朝廷的热情迎接。

就在这时,武则天召见了粟田真人一行。在朝堂上的交谈中,武则天发现粟田真人不仅举止有度,而且学识渊博,颇有见解,给她留下了非常不错的印象。

两人后来在宴席上又有更多交流,粟田真人巧妙地向武则天提出了将国名改为&34;的请求。此时的武则天正好有些许醉意,&34;的性格使然,她便爽快地批准了这一请求。就这样,历史上的&34;从此变成了&34;。

这个国名的更改,不仅影响了日本的命运,也在无形中影响了中日两国的关系。对于武则天来说,这或许只是一时的兴起,但对于日本来说,这却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篇章。

日本的蜕变与中日关系的恶化

改名之后的日本,进入了奈良时代,这一时期的日本自身发展繁荣稳定,与大唐也继续保持了互动频繁的良好外交关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与日本这两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各自演绎着自己的朝代更迭,两国关系也渐渐疏远。

进入13世纪,日本沿海开始出现一些以劫掠中国商船,袭扰中国沿海村落为生的海盗组织,而后随着日本本国南北分裂、战乱频仍,日本海盗现象越发猖獗,到我国明朝时期渐成东南海防大患。

受日本海盗影响,我国上至朝廷下至平民,都重新拾起了那个被废弃已久的日本旧称——&34;,将那些屡屡侵害沿海百姓,挑战海防边关的海盗称之为&34;。

原本我国以&34;指称日本毫无贬义,但此时重拾&34;称,则开始明显带有了憎恶痛恨的主观色彩。后经明清两代 *** 断断续续清剿,加之战乱平息后日本 *** 加强海船管理,&34;现象逐步停息。

19世纪,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对日本影响逐步加大,最终促使日本爆发了资产阶级改革运动——明治维新。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开始抬头,与中、俄等国相继发生军事冲突,并在之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彻底走向对外侵略的道路。

我国作为日本的近邻,在日本对外扩张中深受其害,无论是清朝时期的中日甲午海战、八国联军,还是民国时期占领青岛、签订&34;,抑或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入侵我东三省、发动卢沟桥事变,日本的侵略野心在不断膨胀,给我们国家和人民持续带来深重灾难。

此时,我们对日本侵略者的称呼变为&34;、&34;或是&34;。日本岛国特点决定了他们具有依附性和侵略性两方面特征,站在我们国家历史角度看,日本这两种特征都有充分表现。

而作为日本自身来说,这两种看似相互矛盾的国家性格,不仅存在于他们历史上,在现今日本外交活动中依然有迹可循,它们影响着日本的国家形象,也引发了外在对他们称呼的不断变化。

结语

谁能料到,当年武则天一时兴起的醉酒决策,竟然成为了日本这个东方强国崛起的关键?历史就是这样,充满了意外和巧合。

从&34;到&34;,名称的变化并没有代表一个国家的尊卑。但从谦逊好学到侵略好战,这种国家性格的巨大转变,却对日本国家形象带来了迥乎不同的塑造。

时至今日,日本已然是一个国际地位举足轻重的国家,但面对其长期以来对华侵略的历史,相信广大中国人民无法轻易原谅。

我们只希望日本能够铭记历史,摒弃侵略性,重拾谦逊本色,与我国和睦相处,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唯愿历史的巧合不再重现,唯愿&34;的前景也不会再令人唏嘘。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6/598533.html

“武则天醉酒后为一小国改名,名字沿用至今,如今已发展成发达国家” 的相关文章

朱棣靠谋逆当了皇帝,他的继位诏书谁来写?怎么写?

朱棣靠谋逆当了皇帝,他的继位诏书谁来写?怎么写?

朱棣靠谋逆当了皇帝,他的继位诏书谁来写?怎么写?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之初,他麾下的重要谋臣姚广孝曾经嘱托称:“建文帝朱允炆身边有一个叫作方孝孺的文臣,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你将来入主南京之后,一定要留下他的性命。如...

多尔衮当初为什么要强推剃发令 此举是高明之举吗

多尔衮当初为什么要强推剃发令 此举是高明之举吗

还不知道:为什么说多尔衮强行推行“剃发令”是高明之举?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改正朔,易服色从来都是一个新王朝代替旧王朝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清朝的“剃发令”却是中国历史上执行最为困难的一项“易服令”。满清入关占领南京、苏杭以后,多尔衮认为大局已定,于是颁布了一系列严...

徐达到底有什么厉害之处,能被提拔成军方第一人?

徐达到底有什么厉害之处,能被提拔成军方第一人?

徐达是明朝的开国功臣,朱元璋的得力军事统帅。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元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朱元璋在家乡募兵,正式建立自己的起家班底,共募兵七百余。在这七百多人中,就有朱元璋的同乡兼发小徐达,此时的徐达,只是一个农家小伙子。至吴元年时(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朱元璋灭...

刘备当初对诸葛亮可谓是言听计从 刘备做皇帝后为何态度大变

刘备当初对诸葛亮可谓是言听计从 刘备做皇帝后为何态度大变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一直对诸葛亮言听计从,为何当了皇帝之后态度大变?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时期有很多的快意恩仇,也涌现出了大量的猛将谋士,他们留下无数的经典故事,被后人津津乐道。其实这也是《三国演义》等名著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诸多的三国典故中,最有名也是...

卫青功劳那么大 死后汉武帝为何要诛杀他的整个家族

卫青功劳那么大 死后汉武帝为何要诛杀他的整个家族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卫青死了以后,汉武帝为什么诛杀了其整个家族呢?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卫子夫一家,曾是汉武帝时期最显赫的家族。卫子夫是皇后,儿子刘据是太子,弟弟卫青是大司马大将军,外甥霍去病是大司马骠骑将军,姐夫公孙贺作过丞相,显赫无比。可是,武帝晚年,这个显赫家族...

吕后如此狠心手辣 刘邦那么聪明为何不杀吕后

吕后如此狠心手辣 刘邦那么聪明为何不杀吕后

对吕后如此狠毒,为啥刘邦不会灭了她,省得祸害子孙后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吕后是汉高祖刘邦的妻子,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正式册封的皇后。不过吕后在史书上的名声一直不太好,原因在于她扮演的是个心狠手辣的角色,做过许多恶事,被后人诟病很久。因此,很多人都把吕后的“狠毒”归...

孟古青被废后去了哪里?她与顺治帝的孩子是什么结局?

孟古青被废后去了哪里?她与顺治帝的孩子是什么结局?

孟古青是顺治帝的第一位皇后,她本名博尔济吉特·孟古青,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据《朝鲜王朝实录》记载,顺治帝的第一个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孟古青被顺治帝废后以后,返回了蒙古科尔沁草原,并在那里产下一子。那么,这件事是真的吗?这个孩子的结局是怎样的。清朝275年历史上,仅有一位皇后被...

汉武帝当初要想改革 最后为什么会不了了之

汉武帝当初要想改革 最后为什么会不了了之

还不知道:汉武帝想要改革变强,为何最后会不了了之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中国的许多朝代,都是靠着改革才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在春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创造了一个统一的国家,又如魏文帝推行汉化,他的改革让鲜卑人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野心勃勃的汉武帝,也曾试图用一种新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