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中国至今流落在外的这十件文物,称得上稀世珍品

中国历史1周前 (06-19)7

其实都知道中国的文物数量众多,其中也不乏有一些稀世珍品,它们都是历史的见证者,有着各自的价值,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而因为战争和走私等原因,致使我们国家很多的文物流失在海外。

1860年火烧圆明园事件,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在园内大肆掠夺,为了掩盖他们的强盗行径,下令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数日不熄,在这期间他们不停往外搬运圆明园的奇珍异宝,搬不动的就地砸烂,根本不需要抢,因为这里仿佛有拿不完的宝物。

而导致我国大量文物流失的不止这一次,我们先来看看这十件流落海外的文物吧,每一件都称得上稀世珍品。

大英博物馆中国馆的开头就是:中国人创造了世界上最悠久最璀璨的文明。

10:大明永乐剑

大明永乐剑是中国古代的一件珍贵文物,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年)。这把剑是明成祖朱棣为了加强与 *** 的联系,赠送给 *** 活佛的礼物。

这把剑的剑身由不同材质的钢铁折叠锻打而成,中间有剑脊增加了剑的强度,剑柄为铁鎏金,上面有精美的明式装饰和佛教纹饰。

永乐剑 *** 于明朝皇家兵器工坊,工艺繁复,被誉为“十五世纪初中国宝剑的巅峰之作”。它不仅是一件精湛的工艺品,也是明朝与 *** 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然而,在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圆明园时,永乐剑被掠走,流失海外,这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大损失。

它现藏于英国皇家军械博物馆,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

9:大英博物馆-光绪帝少年时期龙袍

光绪帝少年时期的龙袍是在他登基时特制的。由于光绪帝登基时年仅四岁,还未量身定制过龙袍,而 *** 一件新的龙袍需要5-8年的时间,为了能让小皇帝在登基大典上穿上合身的龙袍,工匠们只好将同治皇帝的龙袍拦腰剪短,只留下上半部分,再把下部分剪过的部分经过修饰和缝补,改成适合小皇帝穿的龙袍。

这件龙袍在光绪帝登基大典后被收入库房,之后便下落不明,专家们也没有再见到过实物。

而图片上这件是大英博物馆里的,注解说明部分贴了一张据说是光绪少年时期的照片,但是真实性有待考定,只能作为参考。

8:大英博物馆-点翠圣旨奉天诰命凤冠

点翠圣旨奉天诰命其中,圣旨装点冠顶,奉天、由满满的点翠与宝石珍珠构成,极其奢华。其特色是在冠顶装饰圣旨,奉天诰命分列两旁,以此彰显主人的尊贵荣光。

点翠工艺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传统技艺,它以翠鸟的羽毛为主要材料,通过镶嵌、粘贴等方式,将羽毛装饰在金属或其他材料上,形成精美的图案和纹饰。由于翠鸟羽毛的稀有性和珍贵性,点翠工艺 *** 的器物通常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然而,由于翠鸟数量的减少和保护动物的需要,点翠工艺已经逐渐被其他工艺所取代。

目前,点翠圣旨奉天诰命凤冠收藏于英国苏格兰国立博物馆,曾在大英博物馆展出。

7:大英博物馆-龙纹琉璃

在大英博物馆中国馆,一进门正对面就看到这里陈列着的龙纹琉璃,这组琉璃砖曾是山西寺庙屋脊上的装饰品,由20块珐华彩釉面高浮雕明代琉璃砖构成,装饰带上四条充满活力的蓝黄釉山爪龙在莲花与牡丹之间穿行嬉戏,精致细腻,栩栩如生。

曾在清末时被人盗取,为了方便运输又被切割成20块,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存在丢失情况。

2006年,香港收藏家何鸿卿在伦敦拍卖行拍下了这20块明代龙纹琉璃,并将其捐赠给了大英博物馆。

并且应该还存在另外一组与之对应的龙纹琉璃,目前还未被发现。

6:大英博物馆-玉面神人像

玉面神人像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座人像,现藏于大英博物馆。这件玉面神人像极可能发现于湖北省石家河遗址群,据推断是巫师通天时所佩戴的面具,代表着当地尊奉的神的形象,为宗教祭器,是神权的象征。

玉面神人像青黄色玉质,造形为外拱内凹的正面人首,头戴高冠,冠面雕琢浅浮雕兽面与平行线纹,双耳上方以勾转镂空凸显冠帽的边沿,人面部份以浅浮雕阳纹构成五官,具有臣字大眼和獠牙,双耳戴环,颈部以下光素无纹,是龙山时期人面玉饰的特色。

与同时期良渚文化及红山文化的玉器相比较,这件玉器在工艺上以剔地阳纹为特点,工序复杂,技艺更胜一筹。

5:水月观音像

辽代木雕水月观音像,是一尊中国古代木制彩绘观音造像,为辽代或金代文物,现藏于美国堪萨斯城的纳尔逊·艾金斯艺术博物馆。

这尊观音像头戴宝冠,颈戴璎珞,斜披帔帛,下身着裙,面带微笑,注视左下方。观音右腿弯曲,左腿自然下垂踩在莲花上,右臂搭在右腿上,左臂撑在岩石上,成游戏坐,一派怡然闲适之态。

水月观音象征着智慧、慈悲和救度。水和月都具有无常、虚幻的特质,暗示着世间万物的无常和虚幻,提醒人们不要执着于物质世界的表象,而要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解脱。

该雕像被称赞为“现存的中国最壮观的雕像”“宗教和美学的胜利”,也被媒体称为“三十件在美国公众机构中更好的作品之一”。为展出此像,纳尔逊·艾金斯艺术博物馆专门开辟出一个空间,名曰“中国庙宇展厅”。

4:清乾隆四年金瓯永固杯

清乾隆四年(1739年)的金瓯永固杯,这件金杯高12.5厘米,口径8厘米,金质,鼎式,圆形,直口。口沿錾回纹一周,一面中部錾篆书“金瓯永固”,一面錾“乾隆年制”四字款。外壁满錾宝相花,花蕊以珍珠及红、蓝宝石为主。两侧各有一变形龙耳,龙头上有珠。三足皆为象首式,象耳略小,长牙卷鼻,额顶及双目间亦嵌珠宝。

金瓯永固杯是清代皇帝每年元旦举行开笔仪式时专用的酒杯。每年新年凌晨子时,皇帝会在养心殿明窗,把金瓯永固杯放在紫檀长案上,在杯中注入屠苏酒,然后亲自点燃蜡烛,提起毛笔,书写祈求江山社稷平安永固的吉语。

1860年,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将庋藏其中的金瓯永固杯掠走。后来,这件金杯被英国军官杜潘上校掠得,随后在1872年的巴黎杜鲁欧拍卖行上被拍卖。华莱士爵士在拍卖会上购得这件金杯,现藏于伦敦的华莱士收藏馆。

3:大英博物馆-万寿山清漪园玉玺

万寿山清漪园玉玺是乾隆为纪念清漪园的落成而 *** 的玉玺,由一块上等的青玉质玉料打磨而成,印纽上是威风凛凛的圆雕交龙,鳞片细密,爪须生动,腰间有一条明黄色绶带穿腹而过,尽显皇家气派。

玉玺底部的印文为篆书“万寿山清漪园”,四面刻有乾隆御题的《万寿山清漪园记》,是乾隆皇帝的私印。这枚玉玺是乾隆十分喜爱的印章之一,保存得十分完好。

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破坏,光绪年间慈禧太后改名为颐和园。如今,这枚玉玺收藏于大英博物馆。

2:大英博物馆-点翠屏风

大英博物馆在2023年5月18日开展的《晚清百态》特展中展出的一件点翠屏风。这件屏风是由丝织刺绣和点翠工艺结合 *** 而成,整面屏风上坠满了靓丽的蓝色,极其奢华,工艺和审美都堪称无价之宝,令人一眼震撼。

点翠是中国传统的金属工艺和羽毛工艺的结合,先用金或镏金的金属做成不同图案的底座,再把翠鸟背部亮丽的蓝色羽毛仔细地镶嵌在座上,以制成各种首饰器物。点翠工艺 *** 出的首饰色彩鲜艳、华丽夺目,且永不褪色。

1:大英博物馆-嘉庆帝龙袍

在大英博物馆的“晚清百态”特展中,有一件嘉庆皇帝的龙袍。这件龙袍是典型的十二章纹龙袍,十二章纹包括日、月、星辰、群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等。龙袍以丝绸为质地,用五彩丝线和金线刺绣而成,刺绣立体感强,色调层层叠入,错落有致。龙袍上的9条金龙似要腾云驾雾,直冲云霄,形象逼真。

大英博物馆展出的嘉庆龙袍是在十九世纪初期的 *** 战争中被英国军队掠夺走的。当时的中国因为政治腐败和军事实力的衰退,无力抵抗英国的侵略,导致大量文物被掠夺至海外,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屈辱。

当然上面这几件文物只是当年被掠夺走的冰山一角,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在故宫、颐和园、圆明园、官衙、寺庙大肆抢掠,致使《永乐大典》等散失,难以计数的铜器、玉器、金佛被劫。

1931年至1945年,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对中国进行了长达14年的侵略和掠夺。日军在战争中抢夺了大量的中国文物,包括书画、青铜器、陶瓷、古籍等。其中,北京猿人头盖骨的丢失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损失。

这些战争掠夺行为给中国的文化遗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许多珍贵文物至今仍流落海外。中国 *** 和人民一直在努力追讨流失海外的文物,并通过国际合作和法律手段来保护和恢复中国的文化遗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6/598954.html

“中国至今流落在外的这十件文物,称得上稀世珍品” 的相关文章

如果历史上没有多尔衮,清朝还会存在吗?

如果历史上没有多尔衮,清朝还会存在吗?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仔细观察历史我们会发现,往往最大的变动就是由几个最关键的人推动的,那么如果没有多尔衮,大一统的清朝还会存在吗?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一、多尔衮退出皇位竞争,保证了集团的团结。皇太极死得比较突然,压根就没留下遗嘱。他的儿子们和弟弟们,都是夺位热门。尤其是他的长子豪格,和...

朱允炆削藩都失败了 朱棣削藩为什么能成功

朱允炆削藩都失败了 朱棣削藩为什么能成功

为何朱棣削藩成功,而朱允炆却失败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大明王朝;历时仅仅15年的时间,四十不惑的年纪打下诺大的天下,可见朱元璋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西汉有七王之乱,西晋有八王作乱,朱元璋明知藩王制度的弊端为何...

安庆绪弑父的原因是什么?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真相?

安庆绪弑父的原因是什么?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真相?

安史之乱被称为最血腥的叛乱,始于安禄山和史思明二人背叛唐朝起兵谋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安庆绪弑杀自己的父亲安禄山,《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有明确的记载。《旧唐书》说:“庆绪立于户外,庄持刀领着李猪儿同入禄山账内。猪儿以大刀斫其腹。禄山眼无所见,床...

官渡之战袁绍为什么会失败 袁绍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官渡之战袁绍为什么会失败 袁绍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官渡之战袁绍为何失败?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熟悉三国的人应该知道的是,官渡之战是曹操和袁绍之间的一场生死之战,这次战役后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成为了当时第一大诸侯,而这场发生在建安五年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一场经典的战役,受到了后世的吹捧,袁绍毫无疑问...

夏侯渊为何会被称为白地将军?他的实力怎么样?

夏侯渊为何会被称为白地将军?他的实力怎么样?

夏侯渊。东汉末年名将,太仆夏侯婴后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集团与曹操集团为了争夺汉中打得难解难分。不久负责镇守汉中的征西将军夏侯渊被黄忠斩杀,自此刘备取得了汉中之战的主动权,为最后夺取汉中奠定基础。事后曹操哀叹不已,称...

赵达:三国时期东吴术士,研究九宫一算术数

赵达:三国时期东吴术士,研究九宫一算术数

赵达,洛阳人,三国时期东吴方士,中国民间奉祀的神灵,属于六十甲子神之一。与刘惇、吴范、严武、曹不兴、皇象、宋寿和郑妪合称东吴“八绝”。其妹妹为孙权之妾。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赵达从小他就跟随汉朝侍中单甫求学。他认为东南方向有帝王的征候,可以躲避灾难,因此离开家乡南渡长江...

刘封和刘禅差距不是一点两点 刘备为何不立刘封作为继承人

刘封和刘禅差距不是一点两点 刘备为何不立刘封作为继承人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两个儿子,一强一弱,为何赐死战功赫赫刘封而选平庸的刘禅?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刘备有四个儿子。刘永、刘理太小,暂不讨论。只比较刘禅和刘封两个人:为什么刘封没被立为嗣子?很简单:“刘封义子”嘛,他不是亲儿子。中国是重视血缘的。除了后周郭威传位给内...

朱元璋生性多疑 朱元璋为何还对马皇后言听计从

朱元璋生性多疑 朱元璋为何还对马皇后言听计从

还不知道:朱元璋生性多疑,为什么却对马皇后言听计从,偏爱有加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元璋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残暴的君主,但是在马皇后面前却异常的温柔,因为两人一起患难与共,经历过许多夫妻不能承受的苦难,更重要的是在朱元璋成为一国之君的时候,马皇后勤于内治,对嫔妃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