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年,李讷离家出走独自爬泰山,事后感慨:这次外出对我锻炼很大
前言:
李讷,是毛主席最小的女儿,也是陪伴在毛主席身边时间最长的孩子,因此,李讷也有“红色公主”的称号。
毛主席和李讷
童年时期的李讷活泼可爱,给枯燥的部队生活带来了一丝欢乐,毛主席和战士们很是喜欢她。但随着年龄的一天天长大,李讷因家庭的特殊不得不注意影响,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渐渐地,她收敛了爱玩的天性,就如她的名字一样“讷于言”了。
红墙“公主”不娇生惯养
据李讷的老师丁力回忆,从小学时候开始,李讷便有意识地开始注意影响了。
当时学校中央干部子弟很多,为了学生们的健康,学校就规定每次返校所带的东西,都要如数上交给老师保管,而李讷却很少从家里带东西。
毛主席和李讷
有一次,家里给李讷送来一个苹果,班主任丁力便叫李讷去取。如果放在其他孩子身上,很可能就会拿到教室中炫耀。但李讷却因为不想太特殊,抱着苹果蹲在角落里大口大口地啃咬起来。
这个样子,让一旁的丁力顿时升起了一种怜惜之情。
每个女孩都有爱美的天性,小学时候的李讷在夏天最习惯穿的便是花裙子,但到了上中学时,她便放弃了花裙子,取而代之的是深色的学生服。
毛主席和李讷
三年困难时期,李讷更是以身作则,她从不往学校带零食,更没有加餐,她始终和同学们一样,艰难地渡过难关。
在李讷身上,人们完全看不出“公主”的样子,若站在人群中,她也一定不会是最耀眼的那一个。
然而,尽管李讷在尽力避免利用毛主席女儿这层身份,但这层身份还是给她带来了一些影响。
毛主席和李讷
作为毛主席的女儿,她的身上被自然而然地附上了神秘的薄纱,朋友们在与她交往时,也会带着对毛主席的敬意。再加上由于红墙的阻隔,使得李讷不能与同龄人自由交往。
因此,李讷的从开朗的性格逐渐变得孤僻,她越来越喜欢独来独往,上大学后,更是有一段时间陷入了迷茫。
这个时候,父亲就是她人生中的一盏明灯。
毛主席
1962年,许久没有与家里通信的李讷,临近过年时终于给家里写了一张贺卡。毛主席似乎感受到了女儿的异样,写信鼓励女儿“为人一定要有意志,要有毅力”,同时,他也嘱咐女儿:“不要特殊,不要骄娇二气,不要自以为是”。
在父亲的教导下,李讷仔细阅读了自己在大学课程中的一篇寓言《庄子•秋水》。里面记述的是自高自大的黄河之神河伯和虚怀若谷的北海之神海若之间的对话。
李讷读后感触很大,仔细剖析了自己的一些缺点和思想变化后,感觉自己有些行事很像鼠目寸光的河伯,她深刻意识到自身存在狭隘和浅薄。
毛主席和李讷
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李讷与父亲分享了自己的心情,毛主席看女儿思想认识提高了,非常欣慰,立即回信道:
“你痛苦、忧伤,是极好事,从此你就有希望了……中学也有两种人,有社会经验的孩子,有娇生惯养的所谓干部子弟,你就吃了这个亏……”
作为毛主席最小的女儿,在红墙中成长起来的李讷自然与平民百姓的孩子不同。在那个年代,李讷是毛主席女儿的这层身份,难免使她自负、孤傲、不合群,但毛主席是清醒的,因此他时刻要求女儿要“学人之长,可急之短”,还要她“合群、开朗、平民化”。
毛主席和李讷
父女俩的频频通信交心,使得李讷的思想品德和作风方面都有了长进,毛主席极为高兴。
李讷离家出走,独自爬泰山
平常时候,毛主席还会有意无意地培养女儿的独立意识,他经常教育李讷:“我不希望你成为科学家、政治家,我更大的愿望就是希望你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或许是这句话激发了李讷,大学毕业后,李讷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举动。
毛主席和李讷
1966年,一向温和的李讷突然离家出走了,连续好几天没有音讯,毛主席很着急,便派人去寻找。
接到任务的是《 *** 报》驻 *** 的两名记者,一位叫邢志远,一位叫金秀芳。领导告诉他们李讷现在正在天津,这次找到她,先劝她回北京,如果她不想回,就要陪伴她,保护她的安全。
接到命令后,邢志远和金秀芳便收拾行李到了天津,然而,他们几乎跑遍了天津,也没能找到李讷。最后他们终于意识到,李讷根本不在天津。
邢志远和金秀芳把情况上报给了领导,领导最终让他们即刻返回北京。
回到北京后,金秀芳又与两位年轻力壮的记者一道,再次被派外出寻找李讷。他们三个人从北京到上海,又从上海找到杭州,还是没有找到,只好无功而返。
然而就在这时,李讷却主动回来了,好似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一回到北京,李讷就被分配到了《 *** 报》工作,改名肖力。
李讷
此时,李讷刚满26岁,在同事眼里,她中等个子,偏瘦,穿着一身军装,脸色白净,端庄大方。
李讷进报社后,便听说了邢志远到天津找过她的事情。因此,一次李讷正在吃炒花生,随手抓了一把塞给邢志远,以表感谢。
邢志远也十分好奇李讷究竟去了哪里,便问道:“那次你跑到哪里去了?”李讷说:“我去爬泰山了。”接着又说:“这次外出,对我锻炼很大。”
李讷
自从有记忆起,李讷就一直跟随在父母身边,她虽然也吃过苦,但始终没有机会独立。这一次,趁着大学毕业,她便决定真正独立一回。
就这样,李讷悄悄地离开了北京,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她还发了一封信回家。但毕竟是之一次独自出远门,还是惊动了毛主席,李讷很内疚。
不过,这一次外出,给她带来的感受很深,她要自己找车坐,自己找住处,什么事都要自己干。对她来说,这是一次全新的体验。
李讷(右二)
后来邢志远回忆,他当时听了李讷的话很感动,觉得李讷能够这样严格要求自己,拒绝养尊处优,真不愧是毛主席的女儿。
而李讷,父亲对她的教导一直使她记在心里。在《 *** 报》的那些日子,她一直严格要求自己,穿着朴素的衣服,吃着大食堂,上下班都骑着自行车。
有一次下大雪,北风呼呼地吹,一位领导同志要用小轿车送她回家,她连连摆手:“好叔叔,千万不要派车,爸爸知道是要批评的。”
李讷与周恩来
李讷在《 *** 报》并没有待多长时间,因为毛主席认为她始终缺乏锻炼,便在1970年,将她下放到了江西“五七”干校劳动。
但无论在哪里,李讷永远那样低调,她随干校的同志们一起劳动,一起流汗,从不叫苦喊累。
毛主席去世后,李讷无心政治,很少再出现在大众面前,但她始终严格遵守父亲对她的教导。
李讷
晚年,李讷回到故乡韶山,她穿着朴素,就像一个普通妇人。见过她的韶山人都说她没有架子,只要有人诚恳地请她签名,她都乐意为之。
1993年,李讷与毛家后人再一次来到了韶山,他们瞻仰了故居,为爷爷、奶奶扫了墓,李讷将墓旁边的杂草捡得干干净净,或许是想起了父亲,她沉痛地哭了好几分钟。
晚年,李讷对父亲的思念更加强烈,她经常说:“没有他对我那样严格的要求,就没有今天的我,他是我的好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