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张学良唯一的女儿,备受父亲宠爱,如今定居美国,107岁仍健在

中国历史2天前3

张学良唯一的女儿,备受父亲宠爱,如今定居美国,107岁仍健在

在一个动荡的年代里,张学良如一棵参天大树,他的根曾深深扎在祖国的土地上。作为当时最富有影响力的军阀之一,他的一言一行都牵动着国家的命运。然而在他坎坷的人生历程中,却有一件小事牵动着他的心——他唯一的掌上明珠女儿张闾瑛。这位继承了父亲英勇善战的基因,从小就备受宠爱的小公主,后来选择了一条与父亲迥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她对婚姻的独特见解,使她在那个门当户对的年代成为一股清流。如今,这位107岁的老人已定居美国,时光飞逝,她是否还怀念起那段峥嵘岁月?父女两人的缘分又将如何续写?

一、宠儿诞生,父爱深重

仙境般的1916年,大陆渐露和平曙光,但北方战火依旧硝烟弥漫。张作霖镇守热河,谋求自身在北方的统治地位。这一年,他的次子张学良迎来了人生的重大转折点。

16岁的张学良原是张宗昌的嫡长子,幼年丧父,被张作霖纳为义子。他天资聪颖,且自幼接受严格的军事教育,颇有些书生意气。这年,张作霖的儿媳于凤至诞下一女婴,家人无不欢欣鼓舞,盼望这新生命能为张家开枝散叶、香火万代。

张学良对这个妹妹如手足情深,他细心为妹妹取名"闾瑛",取自《尔雅·释言》,寓意美玉。新生儿的降临让张家上下其乐融融,张作霖也难掩欣喜,他吩咐全家上下都要细心呵护这个宝贝孙女。

闾瑛自出生便沐浴在家人的宠爱之中,尤其是张学良,把妹妹视如掌上明珠。虽军务缠身,但他总会抽出时间陪伴妹妹嬉戏玩乐。于凤至虽为正室,却生性温文尔雅,对女儿的教导也格外用心,让闾瑛终日沐浴在知识的薰陶之中。

岁月飞逝,转眼之间,闾瑛便长成亭亭玉立的闺秀,举手投足间皆是书香世家的风范。作为千金 *** 的她,自小就接受了良好的家教熏陶,诗词歌赋、绣花针黹无一不精。她活泼天真、心智敏慧,是张家的骄傲。

对于张学良而言,闾瑛简直就是心头肉。尽管后来他广纳妾室,但始终将闾瑛视为掌上明珠。每每张学良奔波军事、归来疲惫,只要见到闾瑛天真可爱的模样,便能尽解旅途的劳累。

随着时日渐长,张学良逐渐成为当朝有力的军阀,其家世地位也与日俱增。对于千金闾瑛的终身大事,张学良深怀忧虑。他希望能为闾瑛择一门好亲事,与名门正派的世家联姻,但闾瑛对此却总是有些躲躲闪闪。

二、婚事陷入僵局,执意"嫁布衣"

岁月飞逝,转眼间张闾瑛已是亭亭玉立的闺秀。作为张家的掌上明珠,自幼便受到无微不至的呵护,诗书、绘画、女红等一应俱全。年纪渐长,张学良自然也为女儿的婚事而操心。

身为当朝有力的军阀,张学良自然希望能为闾瑛娶一门极为门当户对的亲事。为此,他竭尽全力为女儿物色了许多出身名门的优秀年轻人,只求能与张家分庭抗礼。可每每提及这些人选,闾瑛总是淡淡一笑,无动于衷。

闾瑛何以如此矜持?这其中自有隐情。作为张家的千金 *** ,她自小就见证了周围亲人们婚姻的种种不如意。姑姑们无一例外都是嫁给了门当户对的名门望族,可这些与利益捆绑的婚姻往往无法获得真正的幸福。

更令闾瑛愈加痛心的,是她慈母于凤至的遭遇。于凤至一开始也是如此美满幸福,可随着张学良与妾室们的缘分渐深,她便成了独守空闺的可怜人。闾瑛深知母亲的痛苦,但她既无力左右父亲的喜怒哀乐,也不便开口挽留,只能在一旁无能为力。

一次次亲人们婚姻的挫折,令闾瑛对门当户对的婚姻越发反感。在她的眼中,婚姻理应建立在互相的真心实意之上,而非将自己的幸福献祭于权力和利益的祭台。

这一想法在当时的确有些离经叛道,但闾瑛自小便历练过世事沉浮,早已不是懵懂无知的闺阁女子。她下定决心,宁可不嫁也绝不与无情的利益攀亲。

张学良为闾瑛精挑细选的一干人选无一入闾瑛的法眼,终于有一日,她直白地对张学良说道:"父亲,我若是要嫁人的话,嫁的就只能是一个布衣之人。"

"什么?"张学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连家中下人都惊愕不已。闾瑛不仅出身权贵,而且还是才情出众的闺秀,怎地竟要嫁给一个出身平凡的布衣之人?这无疑是家门不洁、门楣不正的事。

张学良勃然大怒,痛斥闾瑛胡闹。但闾瑛生性相像父亲,也是倔强不已的个性,她坚持己见,誓不与权贵联姻。父女两人就此僵持不下,张家中一时风雨飘摇。

三、坚持择偶观,不为权力所惑

张闾瑛"嫁布衣"的决心犹如当头一棒,将张学良打得措手不及。作为当朝有力的军阀,他怎能允许自己的掌上明珠嫁给一介平民?这无异于家门不正、门楣不洁。

为了劝阻女儿,张学良殚精竭虑,为她物色了无数门当户对的名门贵胄。然而闾瑛对这些人选漠不关心,甚至对其中不乏相貌英俊、学识渊博的优秀青年视而不见。她始终坚持自己的择偶观,誓要寻一知心人而不为权力所惑。

面对女儿如此坚持,张学良大为光火。他是个霸气侧漏的军人,哪里受得了女儿如此囘牌子?为此,他恨铁不成钢地训斥闾瑛,要她收敛些许锐气,循规蹈矩些。可闾瑛斗性了得,不但不听劝阻,反而直言不讳地与父亲理论。

"人生能有几回搏啊?我若嫁给一介权贵,那与那些被钱财掣肘的亲人有什么两样?父亲您不是也常年奔波沙场吗?我舍不得姐妹们就此耗尽春光!"

面对女儿的决绝,张学良也是一肚子气无处发泄。他是个重情重义的武人,虽然脾气暴躁,却最疼爱这个掌上明珠。为了孝顺父亲,闾瑛竟愿意这辈子不嫁人,这让张学良深受感动,不禁失态落泪。

在这错综复杂的亲情纠葛中,张学良不得不做出让步。他渐渐接受了女儿"嫁布衣"的决定,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火冒三丈地训斥她。只是叮嘱她择偶时一定要慎重,切不可贸然从了什么小人。

闾瑛亦对父亲由衷感激。虽然她的择偶观与张家格格不入,但张学良最终还是选择了理解和包容。作为父女,他们之间有着无法割舍的亲情纽带。

随着时日渐长,闾瑛现学现卖,交游接着接着不少才子佳人。其中便有陶鹏飞这号人物,一位年轻有为的小说家。他天资聪颖、才高气傲,与闾瑛相识之初,便被她出众的才情和独特的人格力量所折服。两人遂渐渐生出好感,最终陶鹏飞下定决心,向张学良提亲。

张学良虽有诸多猜忌,但面对已是成年的闾瑛,也只能听之任之。他深知女儿的锐气,若是勉强阻拦定会适得其反。在张闾瑛的坚持下,陶鹏飞这位布衣终于得以迎娶掌上明珠,两人的姻缘就此结下。

四、抗战年代佳话

闾瑛与陶鹏飞的姻缘虽然一度遭到张学良的猜忌,但最终还是在双方的坚持下喜结良缘。两人的婚礼简朴而隆重,张家上下无不为这对璧人祝福。

新婚燕尔,闾瑛便随夫陶鹏飞前往英国,在那里接受高等教育。作为一介布衣,陶鹏飞对先妻的决定由衷钦佩。在英国的几年里,闾瑛潜心治学,涉猎广泛,既研究人文历史,亦钻研科学知识。她深知虽为权贵之女,却也要有过人的学识方能自由自在。

就在闾瑛治学有成之时,祖国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1937年7月7日,北平沦陷,日军开启了野蛮的全面侵华战争。闾瑛一家人自是捐躯难逃,他们的家园早已沦为炮火硝烟。

面对祖国的危难,一向爱国主义情怀浓厚的闾瑛毅然决然,她辞别大学,带着满腔热血回到了中国。闾瑛加入了中国青年救国会,开始了自己的救亡运动。

一开始,闾瑛只是在中国救国青年会担任一些文职工作。但渐渐地,她发现单纯的文职工作远远不够,必须亲自投身到前线,才能真正感同身受万民疾苦。于是,她毅然决然地加入了 *** 陆军第200师,前往遥远的西北抗日前线。

在那片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闾瑛尽自己所能救助伤员,号召民众支持抗战。她勇猛无畏、临危不惧,虽然出身权贵,却也能同军民并肩作战。就这样,闾瑛在战火纷飞中渡过了一个个艰难岁月。

转眼间,抗战已接近尾声。闾瑛从战场上撤离后,最想见的便是自己的亲人了。她翘首以盼能与父亲张学良重逢,却不料命运总是难料。

1945年4月,张学良奉命前往重庆,与蒋介石谈判。行前他曾想见上一面闾瑛,却被军务缠身而作罢。8年未见的父女终于在重庆重逢,张学良看着女儿改头换面的模样,不禁热泪盈眶。而闾瑛亦被父亲的风霜满头所震撼,两人诉说着彼此的艰辛,相视而泣。

然而就在重逢的欣喜之余,张学良却突然接到军令,要他立即赶赴武汉。眼看难得团聚的父女就要分离,闾瑛恳求张学良别走,却终究无法改变命运。就这样,两人在泪眼婆娑中无奈分别,互相依依惜别。

五、离乡背井客美国

抗战胜利,祖国终于重见曙光,但内战却也随之而来。闾瑛所在的 *** 军队与 *** 军队时刻交火,战事不断。为了躲避连年战乱,闾瑛一家人毅然决定离开祖国,前往当时的"世外桃源"——美国定居。

1949年,闾瑛携家人抵达美国。初到洛杉矶,他们过着相当拮据的生活。陶鹏飞在当地一家小报社谋得一份编辑的工作,勉强维持着一家人的温饷。而高傲的闾瑛则一反常态,开始为生计奔波。她在一家小学当了英语教师,教授移民儿童英语。

尽管生活窘迫,但闾瑛从未放弃过自己的志向。她一直怀着回到祖国的梦想,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重返故里。然而命运捉弄,随着年岁渐长,她的梦想也渐行渐远。

在美国的最初几年,闾瑛一家过着相当拮据的生活。但就在这时,一个令她万分振奋的消息传来——父亲张学良已平安抵达美国,与她团聚在加州。两人自从8年前在重庆分别后,便音讯全无。如今重逢,自是狭路相逢勿相遇,洽喜连连。

闾瑛得知父亲平安后如获重生,连连拜谢上天垂怜。张学良亦为女儿能在异国他乡安康而感恩不尽。两人相拥痛哭,诉说着久别重逢的艰辛。张学良这才恍然发觉,女儿当年坚持"嫁布衣"的决定竟是如此英明,让她免受多年肆虐战火的折磨。

在美国的后半生,闾瑛一家过着相对安稳的生活。陶鹏飞在洛杉矶的一家报社任职,闾瑛则在当地一所大学执教。她终日沉浸在书香之中,偶尔也为社区义务授课。多年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闾瑛逐渐成为美国华人界的知名人士。

虽已离祖国万里,但闾瑛的心却始终挂念着家国。她时常与其他华人移民谈论祖国大事,纵论风云,并热切希望祖国有朝一日能够重现太平盛世。可叹时局如何,她只能在异乡用自己的方式支持家国。

岁月悠悠,时过境迁。如今已是107高龄的闾瑛,她始终保持昔日的风采,健朗向上。她已迈入了人生的最后阶段,虽身在异乡,却始终未忘祖籍及根。每当有游子归国探亲,她都会殷殷叮嘱他们代为祭奠先祖。

如今,闾瑛已经定居美国近80年。她的一生经历过动荡的战火纷飞,也见证了祖国由盛而衰、再由衰而盛的沧桑巨变。然而,无论身在何处,她都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祝福着祖国的昌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6/599966.html

“张学良唯一的女儿,备受父亲宠爱,如今定居美国,107岁仍健在” 的相关文章

弟媳杨氏被李世民霸占后身份十分尴尬 杨氏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弟媳杨氏被李世民霸占后身份十分尴尬 杨氏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对被李世民霸占了的弟媳杨氏,在后宫中身份极其尴尬,最后结局如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代皇帝,是历史上一位颇有作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历史上李世民弑兄杀父,足可见其性格之狠辣,因此...

张郃的死真的与司马懿有关吗?真相是什么?

张郃的死真的与司马懿有关吗?真相是什么?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张郃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一,在街亭之战时大败蜀将马谡,挫败了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因而名扬天下。但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张郃奉司马懿之命追击蜀军,却中伏战死。那张郃是被司马懿害死的吗一,投靠袁绍张郃早年从军,在冀州牧韩馥手下...

陆凯:三国时期东吴重臣,以正直及屡次劝谏孙皓闻名

陆凯:三国时期东吴重臣,以正直及屡次劝谏孙皓闻名

陆凯(198-269年),字敬风,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丞相陆逊的族侄,大司马陆抗的族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黄武年间,举孝廉出身,曾任永兴县长、诸暨县长,颇有治绩。拜建武都尉、儋耳太守,与聂友率军讨伐朱崖和儋耳,迁建武校尉。五凤二年(255年),讨斩零陵山贼...

司马懿既然已经识破了诸葛亮空城计 司马懿为什么还要选择撤军

司马懿既然已经识破了诸葛亮空城计 司马懿为什么还要选择撤军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司马懿明明识破空城计,为何还要撤军?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演习》描写的是我国历史上,蜀魏吴三国相争的故事,这段时期出现了很多英雄人物,每一个都值得细细推敲。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以前人们非常喜欢诸葛亮,觉得他料事如神。然而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喜...

赵云和魏延相比 刘备为何要区别对待两人

赵云和魏延相比 刘备为何要区别对待两人

还不知道:刘备为何冷落赵云重用魏延?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汉中之战公元219年,经过两年鏖战,刘备终于击败了曹操,夺下汉中。这一战在三国史上的总被忽略,普遍认为比不过: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重要。但实则汉中之战的影响,最起码要比夷陵之战更大。其一:人们虽...

赤壁之战曹操为什么会惨败 曹操惨败的原因是什么

赤壁之战曹操为什么会惨败 曹操惨败的原因是什么

对赤壁之战曹操为何惨败,因为他在这一年接连失去三个最重要的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建安十三年,华夏大地上发生了一件大事,直接决定了历史的走势,这件大事便是赤壁之战!提起赤壁之战,很多人都是非常熟悉的,大家都对三国演义中的火烧赤壁非常了解,知道此次大战中曹操遭到了大败...

有哪些与张士逊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张士逊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张士逊(964—1049年),字顺之,襄州阴城人,北宋政治人物、诗人。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宋太宗淳化三年(992)举进士第,为均州郧乡县(今湖北郧县)主簿,迁射洪(今属四川)令,历江南、广东、河北转运使、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康定元年(10...

后世是如何评价晏几道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晏几道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人。晏殊第七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道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