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制时代怪相:若皇帝惧怕臣下,王朝不会太差,若帝王百无忌惮,王朝危矣
核心提示:
如果一个帝王对臣下还有所惧怕的话,那个朝代就是再差也差不到哪儿去;相反,如果这个帝王百无忌惮,天不怕地不怕,而只有臣下怕他怕得要命的话,不用说,这准是一个朝不保夕的年代。
本文摘自《领导文萃》2006年12期,作者:孙玉祥,原题:皇帝怕了就好
读中外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这么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专制时代,如果一个帝王对臣下还有所惧怕的话,那个朝代就是再差也差不到哪儿去;相反,如果这个帝王百无忌惮,天不怕地不怕,而只有臣下怕他怕得要命的话,不用说,这准是一个朝不保夕的年代,我们不妨来看一些例子。
三国时期割剧江东的一代枭雄孙权,应该说是一个有为的君王:他的手下曾对魏文帝这么称赞他:“亲贤爱士,赏不择怨仇,而法必加有罪。”也就是这个原因,他才能在赤壁之战中一破曹操,在亭之战中再败刘备,成为天下三分有其一,谁也不敢轻视的江东霸主——就是那个谁也看不起的曹阿瞒也曾深有感慨地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可是,就这么个英雄,他也有所怕——他怕谁?怕朝中老臣张昭。当年,孙权之兄孙策临死前,曾将孙权托付给张昭,张昭呢,对孙权也是有话就说、有屁就放,一点也不客气——譬如:《三国志》中就曾记载,辽东太守公孙渊因与东吴勾结,引来明帝曹睿讨伐。公孙渊向孙权求救。孙权呢,也以为有机可乘,忙派大军一万并带大量财物去援助公孙渊。张昭以为此乃肉包子打狗之举,劝孙权不可如此莽撞。结果两人在朝廷上大吵起来。孙权大怒说:“张昭你总是在朝廷上跟老子唱对台戏,老子早就担心有一天会忍不住杀人!”张昭则借太后遗诏顾命来表示自己不怕死。两人是又骂又哭,谁也不服谁。结果,还是孙权权大,派了人,送了礼。而张昭也不省油,告病躲在家里不愿再见孙权。孙权见他居然敢这么唱对台戏,就派人用土将张昭大门堵住——意思是:你就死在里面吧。张昭呢,也在里面用土再堵一层——表示:我就是死也不愿见你这混小子。可后来的结果证明张昭是对的:孙权派出的那些人和那些礼物真成了肉包子——礼物被公孙渊收下,人被作为自己清白的证明送给曹睿。孙权又一次“陪了夫人又折兵”!好在到底是孙权,他没有就是错了老子也要错到底的“豪气”,于是亲自到张昭家门去挖土赔罪,并作深刻检讨。
事后提起张昭来,还深有感慨:“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也就是因为这点“怕”,他才能在群雄竞起的时代划江而治,保有江南半壁河山。而他的后代全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好汉”,结果很快成为他人刀下厉鬼。再比如说,曾开创了“天元天宝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在他执政早期,也曾怕自己宰相韩休——因为这个家伙也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皇帝一有过失,他就会不依不侥,不弄个水落石出绝不罢休的主儿。所以,当玄宗由着性子干了什么坏事以后,他总是问左右:“韩休那王八蛋知道这事么?”可又往往正在这么问时,“王八蛋”的谏疏就哪壶不开提哪壶地来了,于是兴致大跌,觉得自己真是碰上黑虎星了!左右见他这么怕韩休被韩休弄得坐卧不安,就给他老人家提建议:“韩休做了宰相,您老人家比过去可瘦多了!干吗呀?究竟谁当皇帝呀?我看,干脆把韩的赶走,您老人家不就快乐多了么?”玄宗呢,叹口气,“我虽然瘦了,天下却肥了。我用韩休,是为了社稷,不是为了我个人——要为个人,老子早杀了他啦。还用你在这里喋喋不休?”
这样的例子外国也有:1862年,俾斯麦作了普鲁士首相。这家伙可有一手:不到十年,他就将千疮百孔的德国归为一统,并且迅速统一货币发展经济,把德国变成世界经济军事强国。而且,像历史上所有要建设强大国家的臣下一样,俾斯麦对他的皇上威廉一世也是毫不客气,该批就批,该骂就骂,一点也不假以辞色。威廉一世当然也对这个臣相怕得要死也恨得要命,于是只好回到自己后宫去砸东西、摔茶杯,有时气极了,还连宫中的珍宝也一块儿砸个稀巴烂。有一次,他正砸得高兴,皇后心疼这些宝贝,就问他:“你是不是又受了俾斯麦那个老东西的气?”威廉气哼哼道:“除了他,还会有谁?”皇后愤然:“你乃一国之君,干吗怕他?干吧老受他的气——煎饼再大,也不能大过锅不是?”威廉像我们的唐玄宗一样叹口气,“你不懂。他是首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下面那么多人的气,他都要受。他受了气哪里出?只好往我身上出了。我当皇帝的又往哪里出?只好摔东西了。”
至于反面的例子,那也多了去啦,好些子大家都知道,不提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