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他临终前叹息:我一死,大清必然灭亡,结果去世10天后大清就亡了

中国历史2个月前 (07-17)241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

文|文墨史记

编辑|文墨史记

前言

在19世纪年代初,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清朝风雨飘摇,旧的秩序摇摇欲坠,新的力量蓬勃待发。

在这历史洪流中,有一个名叫良弼的人,他的一生像极了一部跌宕起伏的小说。而他在临终前的那句叹息,更是成了历史预言的见证者:“我一死,大清必然灭亡。”

结果,十天后,清朝果然走向了尽头。

道光年间, *** 战争一声炮响,震碎了清朝的宁静。

那场惨败,逼得清朝签下了屈辱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予英国,开启了中国近代史上的悲情篇章。

接着,太平天国运动如火如荼地持续了十余年,那举着“天国”旗号的起义者们,仿佛要把统治者撕成碎片。清廷不得不重用汉族官员,才勉强扑灭了这场熊熊燃烧的烈火。

与此同时,就在这动荡的岁月里,咸丰皇帝撒手人寰,把幼小的光绪皇帝托付给慈禧太后和恭亲王。慈禧太后垂帘听政,表面上启动了洋务运动。

但这种表面功夫有用吗?毋庸置疑!并没有改变大清的命运。甲午战争的失败,更是让这个古老帝国雪上加霜。

因平台改版,增加了广告解锁功能,只需要静等5秒,再点击右上角的叉号关闭,就可以继续阅读本篇文章了。广告是免费的,请您不用担心,也请多多谅解,感谢!

到了1900年,义和团运动掀起了一波狂潮。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城,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狼狈逃亡,沦为了列强刀俎上的羔羊。

正是在这片风雨飘摇的大地上,一个叫良弼的满洲镶黄旗人,站在了历史的风口浪尖。

良弼,1877年出生于满洲镶黄旗的他,从小便是贵胄子弟。然而,年轻的他并没有沉迷于锦衣玉食,反而在异国他乡——日本,找到了他的人生目标。

1901年,他乘风破浪远赴日本留学,在那里,他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友人,包括黄兴、宋教仁等日后赫赫有名的革命党人。

时光荏苒,1905年,良弼学成归国,迅速被任命为陆军部参谋,正式踏入清廷的权力舞台。但是,很快他发现,世事变幻莫测。昔日的留学同窗,如今已纷纷加入孙中山的革命洪流,良弼则选择坚守清廷这座大厦。

1907年,良弼参与镇压安徽霍山起义,这场起义的领导人竟是他在日本留学时的老朋友们。不论往日情谊,他毫不犹豫地用铁血手段平息了起义,迅速在清廷中崭露头角。

1910年,良弼被任命为陆军部侍郎,成了清廷“五虎将”之一。他一心一意整顿军队,试图用留学时那套严密的军事训练 *** ,重塑大清衰败的军伍。

一时间,陆军之一镇成为了清军中的王牌,装备精良、纪律严明。但天有不测风云,辛亥年间,武昌起义爆发,这场风暴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武昌起义如同火山爆发般震惊了整个神州大地。良弼主张立即开战,镇压这股革命浪潮,但庆亲王奕劻却希望借助袁世凯之力缓压起义,二人意见相左。历史在这关键时刻,选择了袁世凯。

良弼心有不甘,于1912年1月12日,与载涛、铁良等贵族明确主张罢黜袁世凯,组建战时皇族内阁,准备与革命军决一死战。

但是,天算不如人算,革命党人早已在暗中布下杀局。1912年1月26日,良弼与留日同窗、讲武堂旧友彭家珍的命运迎来了最后一幕。

那天晚上,良弼乘坐马车回府,冷不丁地,彭家珍手拿假称“崇恭”之名行刺的炸弹,迎面而来。随即,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划破了京城的寂静。

炸弹引爆的瞬间,8名侍卫及马弁被炸得尸骨无存,彭家珍也当场毙命。而良弼,双腿被炸得血肉模糊,身陷绝境。

临终之际,良弼竟然没有丝毫的惧怕,盛赞彭家珍:“你是条好汉!”接着,他缓缓吐出了那句震撼后世的话语:“我死不要紧,可惜我死后,清室也要随之灭亡了。”

良弼带着对清廷的无尽忧虑死去后,清廷的命运之轮也开始急转直下。宗社党解散,成员四散而逃。短短十天后,清朝皇位如同一张废纸被丢弃,宣统皇帝宣布退位,清朝走入历史的尘埃。

良弼之死,仿佛是一块引燃大厦崩塌的最后一块砖,而这一切,都仿佛是宿命般的注定。

回顾良弼的一生,1908年,被任命为陆军之一镇统制的良弼,率先引入外国军队的训练 *** ,亲自带领士兵进行野外训练。

整饬军纪,这位铁血将军也毫不含糊。他曾毫不犹豫地撤职查办贪污军饷的高级军官,宁可得罪权贵,也要维护军纪的严厉。他的严格治军,使得军人的地位提升,但这也在无形中为后来的军阀割据埋下了深深的种子。

良弼还着力于军队改革,设立军事学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军事人才,比如冯国璋。然而,这些改革却也在某种程度上酿成了清廷的“硬伤”——当义和团运动卷土重来时,那些疲于奔命的官军,再也无力抵御异族的刀枪。

其实,在日本留学时,良弼不仅学到了知识,也结识了许多志向相近的留日学生,其中不乏黄兴、宋教仁这样的革命党人。但命运使然,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成立同盟会,良弼却选择了回国效力清廷。这些朋友与良弼的这段友情也在那一刻画上了句号。

清廷称他为忠臣良将,一心为了国家。革命党人则认为他是阻碍革命道路上的拦路虎。然而,时至今日,孰是孰非,历史评价也变得更加客观。良弼的死,并未改变大清走向灭亡的命运,但他那句临终前的豪言壮语,却深刻刻画了一个忠诚而复杂的历史人物。

如今,站在历史的高处回望,良弼的一生犹如昙花一现的惊世传奇。他的临终叹息,不仅是对自己命运的宣告,更是对那个衰败帝国的绝唱。

对此,您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 ***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 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之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7/601971.html

“他临终前叹息:我一死,大清必然灭亡,结果去世10天后大清就亡了” 的相关文章

夷陵之战刘备惨败而归 刘备怎么做才能打赢

夷陵之战刘备惨败而归 刘备怎么做才能打赢

刘备怎么才能打赢夷陵之战?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刘备发动的夷陵之战,给蜀汉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在这场毁灭性的败仗中,刘备率领的蜀军几乎全军覆没。不过虽然事实证明刘备攻打东吴是错误的决定,可是在刘备出征的时候,蜀汉上下没有人认为蜀军会失败。这说明刘...

关羽在襄樊之战中如果有支援,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关羽在襄樊之战中如果有支援,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关羽,三国蜀汉大将。字云长。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称汉中王后,封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关羽随即北伐,攻打襄樊,樊城守将曹仁坚守不战,曹操派于禁督七军救援,因一场秋雨汉水暴涨,于禁被关羽击败。接着,曹操又派徐晃增援,徐晃击败了关羽,当时,关羽还有五千人。后来,孙权偷袭...

张昭是什么出身?他在东吴的地位怎么样?

张昭是什么出身?他在东吴的地位怎么样?

三国时代,在东吴的职业人团队之中,张昭应该是一个重量级的人物,但同时也是一个悲情人物。“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内事不决问张昭”、“带投大哥”这些都是网络上调侃东吴重臣张昭的段子,在众多网友心目中,张昭似乎成了个没什么骨气的老头子。然而,真实历史上的张昭,远没...

南宋的前三位皇帝,为什么会发扬无私精神禅让皇位?

南宋的前三位皇帝,为什么会发扬无私精神禅让皇位?

众所周知,古代社会为了那至高无上的皇帝之位,就算是亲骨肉,亲兄弟也可以闭眼弄死,那么南宋的前三位皇帝,为什么会发扬无私精神禅让皇位?这背后必有隐情。一、宋高宗赵构,活了81岁,56岁就禅让大位了。赵构是宋徽宗唯一能够南下避难的儿子,因此他也就肩负起了振兴宋朝的使命。不过他建立起来的南宋,实力弱小,常...

顾承:三国时期东吴名臣,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顾承:三国时期东吴名臣,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顾承,字子直,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东吴名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江东吴郡四大姓之一吴郡顾氏。嘉禾年间,与其舅陆瑁一起被礼请至建业做官。吴大帝孙权授予骑都尉。后来任吴郡西部都尉,和诸葛恪一起平定山越。芍陂战役后,被授予奋威将军,兼任京下督。几年之后,和哥哥顾谭、张休...

孙策如果没有英年早逝的话 东吴最后能统一天下吗

孙策如果没有英年早逝的话 东吴最后能统一天下吗

还不知道:如果孙策不是英年早逝,东吴能一统天下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沧桑与诗意的历史交相辉映,仿佛可以看到东汉末年风雨飘摇,群雄争霸,悲喜交错,情义血腥交错,一招一式,满盘皆输,千百年后,对于那段历史,人们各执一词,各执一词,有人问,如果孙策不是英年早逝,孙吴...

朱元璋准备夺走武将兵权的时候,乐韶凤是怎么做的?

朱元璋准备夺走武将兵权的时候,乐韶凤是怎么做的?

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兵部尚书乐韶凤就是这样一个人,当朱元璋准备大释武将兵权的时候,他看出朱元璋的心思并抢先一步交出兵权,顺利躲过了朱元璋的屠刀。乐韶凤是明代初年的一个兵部尚书,出生在直隶滁州全椒县,关于其早年的经历,史书上记载不多,所以我们后人也无从知晓,只知道她在元朝末年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一个...

朱元璋推翻元朝之后 朱元璋为何没有全部接手元朝的领土

朱元璋推翻元朝之后 朱元璋为何没有全部接手元朝的领土

对朱元璋没有接手元朝的土地是因为没能力,还是有其他原因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元璋覆灭了元朝,开创了大明王朝,在当时的人看来算是“民族英雄”从大元手中解放了汉人,话说这在大元的天下中人是分种类的,而汉人几乎是处于社会的最底层,那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为何不彻底覆灭元朝呢...

评论列表

晨星
晨星
3周前 (09-08)

对于良弔的一生,我深感敬佩其忠诚与决心,他虽身处动荡时代仍努力为国家改革军队、整顿军纪的努力值得肯定;同时他在临终之际的感叹也反映出历史的沧桑和无奈现实的选择性命运观有待深思研究探讨!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