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处处诡异,又处处合理

中国历史4个月前 (07-17)471

(五代 周文矩文苑图卷 局部)

中和元年,黄巢之乱爆发后两三年,淮南起义军首领王绪拥兵数万。

中和五年,王绪军中发生兵变,他本人被部下软禁,王绪随后自杀。

王绪的军队闹兵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王绪这个人呐,嫉才妒能,不能容人,动不动就无理由的杀害麾下的将领,这才惹祸上身,作茧自缚。

接替王绪的,是王潮,这个王潮就是策划兵变的主要人物。

王绪起兵的时候,率先拿下的州郡,一个是寿州,另外一个是光州。

王潮正是光州固始人,因此才被王绪收编。

而在被王绪收编之前,王潮是有正式工作的,他为官府服务,他是固始县衙里的一名佐吏。

他是大唐朝廷的公务员,那么基于他这个身份,在其接替王绪成为起义军的主帅之后,他提出的想法是:

黄巢攻入长安,天子(也就是唐僖宗李儇)蒙难,不得已之下出逃蜀中避乱,我们都是天家儿郎,应当为朝廷效命,所以我打算到蜀中去拱卫皇帝。

对于王潮来说,最重要不是结果,而是选择,换句话说,他需要一个身份认同。

这支军队的上一任领导王绪,是个屠户出身,黄巢起兵是为了造反,而王绪则是为了响应黄巢,从这个角度来说,王绪也是叛贼。

(王潮 形象)

可是,王绪在发展壮大之后,也还是接受了朝廷的招安,被敕封为了刺史,就连王绪这样的屠户都在追求身份洗白,他王潮一个公务员出身,怎么可能会接着做反贼呢?

他要获得身份认同,并且是获得一个合法的身份(认同),而只有投奔皇帝,才能实现自己的这个想法,而且他的这个想法非常强烈,他当时领兵在寿州,要奔蜀中去,去成都,至少要走一千里路,可是他也要去。

其实想想,别说黄巢之乱了,从安史之乱后,朝廷过往的威仪就已经不再了。

藩镇割据,奉天之难,南衙北司,宦官专权,牛李党争,人心不附...

在这个混乱的时代里,是不是做一个割据一方的军阀,才会更加舒坦呢,因为你那个时候如果占据一两个州府城池,然后切断和朝廷的联系,那么你就等于是地方上的土皇帝,想过什么快乐日子,那就有什么开心生活。

去投奔唐僖宗李儇?李儇还不知道投奔谁呢?寿州离蜀地千里之遥,一路上要经过多少割据军阀的势力范围,会不会有危险,会不会有冲突?

就算是到了皇帝身边,皇帝就一定重用你吗?

王潮不管,他要去,他知道,实现个人低级的欲望,放纵自己就可以,可是如果要实现自己高级的理想,就必须懂得克制。

放弃当下的小日子,而去追寻将来更加宽广的人生道路,就是王潮的克制。

当然最后王潮没能去成,不是他不想去了,而是他被一件突发事件给绊住了。

王潮从寿州(或者光州)出发,渡江,过洪州,沿赣水南下,到赣州,接着往东,到漳州,八月的时候则抵达了泉州。

泉州并不是王潮的目的地,他只是经过而已。

(张延鲁 绘像)

而可就在经过泉州的时候,他被一个叫做张延鲁的人给拦住了。

张延鲁,这不是一般人,祖籍浙江,在福建泉州生活,是泉州本地的巨富。

泉州这个地方,像张延鲁这样的有钱人很多,泉州本地的发展也很好,人口基数也不错,乱世之际,这是一块肥肉。

王潮呢,也不是没有打过泉州的主意,可是他毕竟只有数万兵力,而泉州城防坚固,而且泉州人有钱呐,有钱就代表着兵精粮足,代表着后勤资源充沛,因此这个地方虽然好得很,可是也难打的很,所以王潮也只能望城兴叹,收拾行囊就离开了。

王潮在前头走,泉州富商张延鲁则带领泉州本地的乡绅旺族一大帮人在后头追,追到福建沙县的时候,终于算是把王潮给拦住了。

张延鲁这帮人追赶王潮做什么呢?缘是因为王潮这一路上,约束部众,秋毫无犯,他安抚士卒,善待百姓,可以说是贤明远播。

和王潮同时期的军阀,抢劫的,偷盗的,杀人的,放火的,吃人的,屠城的,怎么变态的都有,王潮简直是一股清流。

天助顺者,人助义者,德高则望重,道正则助多,王潮好事儿干的多,百姓们自然对他有好感,愿意依附于他。

张延鲁早就听说王潮的军队要经过泉州,他知道王潮是个好人,不愿意把他放走,干脆派人把他给拦了下来。

张延鲁对王潮说,王将军呐,泉州刺史廖彦若无德,贪婪残忍,虐待百姓,我们时刻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盼望您就像是盼星星盼月亮一样,就等着您来拿下泉州,替我们做主呢。

史书记载“耆老乃奉牛酒,遮道请留”,可见王潮是多么受到泉州百姓的爱戴。

泉州是个好地方这谁都知道,王潮能不想要么,他担心的是,自己的兵力不足以攻取城池,可是张延鲁把他拦住之后,他和泉州乡绅富豪们很快就达成了合作共识,因此王潮立刻挥师,包围泉州,开始了对泉州的攻打。

泉州这地方很不好打,因为城池实在是坚固,兵力也不可小觑,反正肯定要比王潮多,可是奇怪封是,王朝以少攻多,却只用了一年时间,就杀掉了廖彦若,拿下了泉州城。

(古代 城池)

王潮为什么能以少胜多?暗中应该是得到了泉州本地富豪不少经济后勤上的帮助。

泉州是福建重地,而当时主管福建的朝廷官员,是观察使陈岩。

陈岩在福建为官多年,在此之前他一直在主力抵抗黄巢起义军的肆虐,本质上,这位大唐官员对这一时期趁乱造反的起义军首领如王潮之流,他是看不起,也看不上的。

可是,王潮并非一般的军阀,虽然他只不过是一个佐吏,可就是这个出身,就让他和那些屠猪宰狗之辈拉开了距离。

占据泉州之后,王潮励精图治,对州郡政务相当上心,他接纳无处可去的流民,鼓励境内的生产,支持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还围绕泉州修建了不少城建。

不必要的徭役,王潮大都减免,不该收的赋税,那就绝不乱收,王潮这人还十分重视文化教育,在泉州兴办儒学,教化百姓,因此他的风评非常不错。

这一切,观察使陈岩都看在眼里,他渐渐发觉王潮这个军阀吧,跟别人还真不太一样,因此陈岩破天荒的主动向朝廷 *** ,让朝廷敕封王潮为泉州刺史。

有了陈岩的推荐,有了刺史的头衔,王潮终于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身份认同。

当年在固始县里做算账佐吏的时候,他哪里想过,有朝一日,可以成为一州之长?

然而,更大的好运,还在后头。

大顺二年,公元891年,观察使陈岩病重,马上就要死于任上。

(陈岩 形象)

陈岩坐镇福州,管理福建,他活着的话,有人主持大局,福建还能安定一点,可是他要是死了,福建恐怕就要大乱。

军阀割据,朝廷对地方的掌控力已经近乎于零,又何况是福建这种天高皇帝远的地方?等朝廷委派官员过来接自己的班,那已经来不及了,于是陈岩想到,其实完全可以把福州交给泉州的王潮。

王潮善政爱民,颇有仁义之风,这不正是最合适的选择吗?

想到这里,陈岩立刻派使者去泉州,邀请王潮入主,接手自己的工作,可惜使者还没到,陈岩就死了。

这个在唐末历史上并不算知名的观察使,在福建八年,守土有功,勤政有绩,他把他生命的最后,全都献给了摇摇欲坠的大唐。

那时,有无数个如陈岩一样的大唐文臣,默默奉献,拼命守护,只为了等来那个永远也等不到的明天。

他们有些人其实已经知道朝廷迟早衰败,帝国总会轰然倒塌,可是为官一任,无论如何,他们都不曾松懈自己的责任,直到生命消亡。

陈岩要把福州留给王潮,这可毕竟是他生前的想法,如果他活着的时候能完成交接,那皆大欢喜,可是他刚刚下达这个命令之后,他人就没了。

陈岩一死,陈岩的小舅子范晔可就不乐意了,这肥水不流外人田,自己这姐夫太不厚道,都是一家人,你死了,你让我接管福州不就得了么?为什么要把大位给一个外人呢?

范晔不同意他姐夫“高位有德者而居之”的理论,于是干脆抢先一步控制了福州,等到陈岩派出的使者到了泉州之后,福州已经 *** ,范晔的意思很明显,你王潮想要接管福州,想要捡这个现成的,不好意思,没戏。

(王审知 形象)

王潮很生气,他也有理由生气。

如果陈岩死时没有把福州托付给他,以他的发展势头和志向,他必然也有拿下福州的打算。

可现在,陈岩已经让他接自己的班,接管福州,管理福建,那王潮就更加师出有名了。

如果在范晔的眼里,王潮是捡现成的幸运儿,那么在王潮的眼里,范晔就是趁人之危,窃据高位的小人。

因此,两个人之间免不了要展开一场恶战。

王潮一点也不犹豫,立刻派出了手下两员大将,让他们带兵进攻福州,而这两员大将,其中一个是王潮的堂弟王彦复,另外一个则是王朝的三弟(亲弟弟)王审知。

彼时,王审知不过是军中将领,唯大哥之命是从,可不久之后,他将会明白,命运早已经为他写好了,属于他自己的人生剧本。

王审知很年轻,也很勇敢,他从来不患得患失,也不在意将来,他只想把握好当下的每一秒。

昨天是过去,是历史,明天是未上映的电影,只有今天,以及每一个今天,才是上天赐给你,更好的礼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7/602016.html

“处处诡异,又处处合理” 的相关文章

杨俊:三国时期魏国大臣,自幼以品评人物为己任

杨俊:三国时期魏国大臣,自幼以品评人物为己任

杨俊(?~222年),字季才,河内郡修武县(今河南省获嘉县)人。汉末三国时期魏国大臣。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杨俊受业于大儒边让,带领百姓远离战火。受到司空曹操征辟,出任曲梁县长、丞相掾属。举茂才出身,出任安陵县令,迁南阳太守,宣传教化,兴办学校。颇有政绩,迁征南...

三国时期张苞和关兴死后,诸葛亮的表现为何如此反常?

三国时期张苞和关兴死后,诸葛亮的表现为何如此反常?

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辅佐刘备南征北战、攻城略地。最终,成功建立蜀汉政权。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后不久,赵云病死,诸葛亮听到赵云病死,跌足而哭,说国家损失一个栋梁,我少了一臂,而张苞和关兴去世,诸葛亮得到消息,不仅大哭,并且都昏倒在地,诸葛亮为何会昏倒呢?张苞...

张俭是什么人?辽圣宗为何会为他打开国库?

张俭是什么人?辽圣宗为何会为他打开国库?

在封建社会中,民间对好官称为清官。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近3000年的封建历史中,不乏有弄权的宰相,这些人位极人臣,或仗着皇帝的宠信干预朝政,或利用手中的大权谋取私利。不过,除了这些让人诟病的奸臣之外,还有一些宰相清心寡欲,披肝沥胆,为国家和人民殚精竭虑,流芳后世。在古代,有一位...

陆绩:东汉末年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

陆绩:东汉末年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

陆绩(188年—219年),字公纪,吴郡吴县人,东汉末年大臣,庐江太守陆康之子。六岁时见袁术,术出橘,绩怀三枚,谓欲以遗母。好直言,出为郁林太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孙权授予奏曹掾,常以直道见惮,出为郁林太守,加偏...

帝王一怒伏尸百万 宋仁宗身为皇帝脾气为何那么好

帝王一怒伏尸百万 宋仁宗身为皇帝脾气为何那么好

对宋仁宗为什么脾气那么好? 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宋仁宗赵祯,初名赵受益,宋朝第四位皇帝在位42年。宋仁宗在位的时候,虽然他的才华、谋略、经历、军功都算不上十佳,但是他在人格上可以说是中国少有的“好”皇帝,他宅心仁厚,仁慈善良。据说宋仁宗在驾崩后举国痛哭,就连契丹国...

徐懋功的一生对唐朝做出了哪些贡献?

徐懋功的一生对唐朝做出了哪些贡献?

徐懋功,唐初大将,出身于土豪,仗义疏财,富有军事指挥才能。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徐懋功是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为唐朝安定河北,平定江南,横扫漠北立下巨大功劳,是当之无愧的大唐名将。徐懋功对大唐一直忠心耿耿,没有过错,但唐太宗却在临死之前将徐懋功贬黜。那唐太宗为何要贬黜徐懋功呢一...

有哪些与吕夷简有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吕夷简有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吕夷简(978年-1044年10月3日),字坦夫,淮南寿州人,北宋杰出政治家,名相吕蒙正之侄、光禄寺丞吕蒙亨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吕夷简在宋真宗年间中进士,先后官至通判、刑部员外郎、参知政事、同平章事等。他辅佐年幼的仁宗,在太后临朝听政的情况下,保证了北宋的社会安定...

清朝时期正一品官员是什么待遇?薪资怎么样?

清朝时期正一品官员是什么待遇?薪资怎么样?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如今这个物价飞涨的时代,尤其是房价,几乎是让人们感到焦头烂额。很有意思的是,还有人经常感叹,房子这种东西,如果换到古代,哪会有这么大的压力呢?其实这些说法是有根据的,就打那些清朝的官员来看...

评论列表

LittleStream
LittleStream
2个月前 (10-03)

该文章以历史学者的视角,详细叙述了五代时期王潮崛起的过程及其在泉州和福州的治理,作者通过对人物性格、行为决策的分析以及对时代背景的理解展现了历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特点;同时运用丰富的史料和对文献的深度解读展示了历史学者的专业素养和研究深度能力之深厚令人钦佩作者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和人文关怀也体现了学者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是一篇值得一读的历史佳作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