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1260. 海峡中的暗箭——击沉“歌利亚”号战列舰

中国历史3个月前 (07-21)250

1915年5月12日夜,奥斯曼土耳其加利波利半岛(

Gallipoli Peninsula

)海丽丝岬(

Cape Helles

)外海。

由于浓雾弥漫,海面上的能见度极低,透过微弱的探照灯光,隐约可以看见几十艘舰船灰色的身影。这些舰艇集结于此,不断向附近的岸上播撒去死亡的种子。而在这其中,就有一艘身形庞大的舰船,凭借其重甲利炮,它绝对不负于“歌利亚”(

HMS Goliath

)的声名,强大,威猛,似乎不可战胜。

远处还在有断断续续的蒸汽锅炉的运转声传来,那来自于是周围负责警戒的驱逐舰和巡洋舰的声音。经历了一天的战斗,舰员们已经疲惫不堪,除了那些依然坚守的值更兵之外,大多数已经进入了梦乡。然而,这些人或许没有想到,现在正有人试图突破那看似固若金汤的海上防线,而他们中很多人的生命,也将终结在这无尽的暗夜里……

图1. 英国皇家海军“歌利亚”号战列舰

危机四伏的海峡

时间指向1915年,经过了近半年的大规模交战后,之一次世界大战的西线战场陷入长时间僵局已成定局,无论是协约国方面还是同盟国方面都无法取得突破。为了打破这一局面,英法联军统帅部开始试图采取“外围策略”,即从同盟国方面较为薄弱的地方着手,从而以较小的代价取得较大的成果。而此时,看似腐朽不堪的“西亚病夫”奥斯曼土耳其就成为了英国人眼中可以轻而易举拿下的“鱼腩”。

其实早在1914年11月,时任英国海军大臣的温斯顿丘吉尔(

Winston Churchill

)就提出,凭借英国海军的实力打开达达尼尔海峡登陆,然后在加里波利登陆,直取奥斯曼土耳其首都君士坦丁堡,逼迫奥斯曼土耳其退出同盟国,从而彻底控制黑海,直接利用海路将大量物资运往东线,支援早已疲惫不堪的沙俄军队。根据他的设想,登陆时首先将以英法联合舰队的舰炮火力对滩头和附近岸上的土军阵地进行岸轰,并且掩护扫雷艇队扫除土军布设在海峡中和登陆场附近的水雷,然后派出登陆部队上岸,占领登陆场,之后向纵深推进,扩大战果(说起来,此人对奥斯曼土耳其颇为看轻,之前该国加入同盟国阵营的一个导火索——英国扣押该国在英国船厂建造的战列舰即是出自他的手笔)。

而在奥斯曼土耳其这边,由于重金购买的2艘战列舰被英国扣押,因而导致其实力较之前预计大打折扣,虽然之前由德国海军少将威尔海姆苏舜(

Wilhelm Souchon

)所率领的德国海军地中海分舰队主力“戈本”(

*** S Goeben

)号战列巡洋舰和“布雷斯劳”(

*** S Breslau

)号轻巡洋舰成功突破了英国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的拦截到达奥斯曼土耳其境内,并且加入了其海军序列,分别更名为“塞利姆一世苏丹”(

Yavuz Sultan Selim

)号和“米迪利”(

Midilli

,今希腊莱斯波斯岛)号,不过在英国人看来,这样的兵力显然无法阻止他们强大的舰队,于是,堪称一战中更大的战略失误之一的达达尼尔海峡战役拉开了序幕。

早在英国向奥斯曼土耳其正式宣战之前,1914年11月3日,英国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的战列巡洋舰中队的“不挠”(

HMS Indomitable

)号和“不倦”(

HMS Indefatigable

)号在丘吉尔的直接命令下,汇同2艘法国战列舰对达达尼尔海峡进行了一次进攻,在大约20分钟的岸轰过程中,1发炮弹击中了位于加利波利半岛的一处土军要塞,当场造成150人伤亡,其中包括了40名德国官兵。虽然岸轰效果寥寥,但是却让土军提高了警惕,并且在周边加强了防御,不仅在岸上增设了兵力,还在海上布设了多处雷场。不过,这并没有完全让英军打消突破海峡的念头。

就在12月13日,在艇长诺曼霍尔布洛克(

Norman Holbrook

)少校的指挥下,英国皇家海军B11号潜艇进入了海峡入口,在成功穿越了5道水雷拦阻线之后,渗透到了奥斯曼土耳其海军的重要港口恰纳卡莱(

Canakkale

)外海,对港内的一艘大型舰艇成功实施了鱼雷攻击。遭到攻击的是1874年建造的旧式铁甲舰“梅苏迪耶”(

Mesudiye

)号,此时早已退出一线序列,转而成为一艘浮动要塞。遭到鱼雷攻击后,老朽不堪的舰体立刻倾覆下层,将673名舰员中的很多人困在了舰体内部。不过,除了37人最终不幸丧生之外,其他人都设法成功脱险。击沉“梅苏迪耶”号让皇家海军内部为之一振,霍尔布洛克本人也因此获得了一枚维多利亚十字勋章(

Victoria Cross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一战中英国皇家海军军人所获颁发的之一枚维多利亚十字勋章。

图2. 奥斯曼土耳其海军铁甲舰“梅苏迪耶”号

几次对海峡的袭击作战均获得了成功,这也让英军方面感到胜利在望。经过了几个月的准备,到了1915年,英国人再次卷土重来。1915年2月17日,一架来自英国皇家海军“皇家方舟”(

HMS Royal Ark

)号水上飞机母舰的水上飞机对海峡进行了侦查,2天之后,一支实力不凡的英法联合舰队出现在了海面上,这些舰艇中包括了数十艘战列舰和其他各型舰艇,另外还有潜艇为其提供支援。

图3. 排成纵队航行的英法联合舰队舰艇,可见其规模确实非凡

然而,让英国人始料未及的是,土军的抵抗意志非常的顽强,就在7点58分,2艘英军驱逐舰就遭到了土军岸防炮的射击。之后,到了9点51分,“康华里”(

HMS Cornwallis

)号战列舰打出了达达尼尔海峡之战中英军战列舰射出的之一发炮弹,随后其他舰艇在到达阵位后,对达达尼尔海峡沿岸土军炮兵阵地和其他目标进行了岸轰,期间“皇家方舟”号上起飞的水上飞机不断起飞,为各舰提供侦查校射。在英法海军舰艇尤其是战列舰火力的倾泻下,达达尼尔海峡沿岸浓烟滚滚,看上去似乎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存活下来了。

图4. 正在使用主炮进行岸轰的英国皇家海军“老人星”(HMS Canopus)号战列舰

但是不久之后,英国人就发现,即使经过了多轮岸轰,岸上的土军岸防炮阵地依然有不少在进行对海射击,在战斗中,数艘英法海军战列舰先后被土军炮弹命中。而比起岸防炮,水雷则更加凶险。英法海军在海上面对的雷场给他们的行动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几乎无处不在的水雷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清扫,有时一些未被清扫的“漏网之鱼”甚至能带来非常大的后果。

就在3月8日当天夜间,奥斯曼土耳其海军“努塞尔特”(

Nusret

)号布雷舰在达达尼尔海峡入口处亚洲一侧的海湾内布设了一片和沿岸平行的雷场,因为在此之前土军发现,英军海军舰艇在驶离时习惯于向右舷方向转弯。由于这片水域海水较为清澈,因此如果在能见度良好的情况下,就非常容易被侦察机所发现。为了扫清土军部署在海峡中的水雷,英法联合舰队与土军展开了激烈的交战,以掩护己方扫雷舰在敌方水域展开扫雷作业。

图5. “努塞尔特”号的现代复制品

就在几片雷场大致清扫完毕之后,到了3月18日,英法联合舰队派出18艘战列舰,试图继续进行岸轰。虽然由“皇家方舟”号搭载的水上飞机又发现了多枚水雷,但是由“努塞尔特”号布设的水雷却始终没有被发现,而这也标志着此后一系列悲剧的发生。就在当日下午1点25分,编队指挥官下令撤退,就在撤退的过程中,到了1点54分,法国海军“布韦”(

Bouvet

)号战列舰首先触雷。短短几分钟之内,全舰即开始翻覆沉没,舰上639名官兵随舰同沉。

图6. “布韦”号沉没之前的最后留影

“布韦”号的触雷在联合舰队中引发了短暂的惊慌,英国人甚至一度认为该舰遭到了鱼雷袭击,或者被炮弹命中了弹药库。不过之后,英军回过神来,继续之前的攻击。然而,到了下午4点时,“无阻”(

HMS Irresistible

)号战列舰在撤退的过程中在之前“布韦”号触雷方位附近也不幸触雷,当场造成约30人死亡。之后,该舰依然漂浮在水面上,一路飘到附近的特内多斯岛(

Tenedos

)搁浅。为了拯救“无阻”号,“海洋”(

HMS Ocean

)号战列舰试图靠近并且实施拖带作业,然而由于“无阻”号搁浅严重,加之土军岸防炮火力开始变得炽烈,因此只能将“无阻”号上的人员撤回。之后,“海洋”号于6点05分步“布韦”号和“无阻”号后尘,触雷重创,轮机舱也被土军的炮弹击中,动力丧失,成为了一个活靶。无奈之下,剩余人员被驱逐舰接走,而船体残骸则被驱逐舰用鱼雷击毁。

图7. 伤势过重正在被放弃的“无阻”号,可见其甲板已经接近海面

在3月18日当天的岸轰任务中,英法联合舰队共付出了3艘战列舰被击沉的巨大代价,而战果却寥寥无几。可以说,这是自日俄战争以来,水雷所取得的更大战果。对于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奥斯曼土耳其方面自然是欢欣鼓舞,一时间前线士气大增,而在英法联军这边,形势却显得非常严峻,一方面,连续遭到的重大损失对于士气而言自然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而另一方面,作为主力的战列舰的损失也使得前线兵力出现捉襟见肘的局面。眼看着预定的登陆行动迫在眉睫,如果届时登陆部队无法获得强有力的炮火支援,那么他们极有可能被岸上的土军直接赶下大海。因此,为了弥补之前“无阻”号和“海洋”号等舰被击沉所造成的装备实力上的下降,英军开始从其他战线上抽调兵力。

从地图上来看,除了地中海之外,距离达达尼尔海峡最近的无疑是附近的红海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其中,正在鲁非济(

Rufiji

)河口附近,就集结了一支强大的英国海军分舰队,负责对逃窜于此的德国海军“柯尼斯堡”(

*** S König *** erg

)号轻巡洋舰进行围攻。而其中,作为指挥官金霍尔(

King Hall

)中将的旗舰,“歌利亚”号战列舰就被选中,被命令紧急前往达达尼尔海峡增援。正式的命令于3月25日被下达到“歌利亚”号上,之后,金霍尔和他的参谋人员转移到了旧式防护巡洋舰“风信子”号(

HMS Hyacinth

)上继续指挥,而“歌利亚”号则开始向地中海方向航行。在舰长托马斯拉威尔谢尔福德(

Thomas Lawrie Shelford

)上校的指挥下,该舰于4月1日正式向达达尼尔海峡进发,赶在登陆之前到达了达达尼尔海峡中的预定地点。

图8. 时任“歌利亚”号战列舰舰长的谢尔福德

由于恶劣天气的影响,预定于4月23日开始的登陆行动被推迟了2天,到了4月25日,伴随着舰炮火力的支援,来自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等殖民地和自治领的英联邦部队主力和法军组成的协约国登陆部队开始陆续在海丽丝岬等地登陆,标志着加里波利登陆作战的开始。就在登陆战中,“歌利亚”号为在“X”滩头和“Y”滩头登陆的部队提供了火力支援。

图9. 正在换乘登陆船准备上岸的来自英国陆军兰开夏郡燧发枪团(Lancashire Fusiliers)的士兵们

然而,就在登陆部队搭乘登陆舰船准备登陆时,一连串的意外却导致整个登陆行动几乎成为了一次彻头彻尾的悲剧。由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军队所编组的澳新军团(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Army Corps,ANZAC

)士兵大多没有接受过夜间登陆训练,再加上对半岛地形一无所知,错误地登陆在目标以北的一个无名小湾(由于澳新军团在此进行了激烈战斗,后该海湾被命名为澳新军团湾(

ANZAC cove

))。而在海丽丝岬登陆的英军第29步兵师和英印第29步兵旅(含第6伊丽莎白女王禁卫廓尔喀步兵团(

6th Queen Elizabeth's Own Gurkha Rifles

)第1营)部队在上岸之后不久就遭遇到了土军的顽强阻击,一时间动弹不得。法军部队的登陆点在海峡对面,但第二天撤退加入英军。虽然凭借着火力和装备上的优势,登陆部队勉强建立起了一小块滩头阵地,但是受制于地形地貌以及土军抵抗等因素,登陆部队根本就无法把部队有效展开,实际上陷入了不稳固的、难以防守的立足点。不过,依靠仅有的这些控制区,英法联军开始积极将各种人员和物资送上海岸,一系列生力军又加入了战团,其中在4月27日,新组建的由犹太士兵组成的锡安军团(

Zion Mule Corps

)的约562名士兵也登上了滩头。

就在英法联军方面开始登陆后,土军在度过了最初的惊慌之后,也立刻就地组织起有效的防御作战。4月27日开始,土军在第19师师长穆斯塔法凯末尔

(Mustafa Kemal)

上校的指挥下,以18个步兵营(含增援的土军第5师的6个步兵营)的兵力,展开了大规模反击,试图将已经上岸的6个步兵旅压缩到滩头阵地上。不过在海上舰艇的火力支援下,英法联军经过一夜激战,最终击退了土军的进攻。不过双方均死伤惨重,已登陆的1.6万名澳新军团士兵在土军炮火的压制下,被困在临时掩体中动弹不得。

图10. 正在一段堑壕内指挥作战的凯末尔(胸挂望远镜者)

接下来的几天,双方又陷入了僵持局面,先是在4月27日,英军登陆部队在后续到达的法军登陆部队的支援下,向克里希亚(

Krithia

)发起进攻,史称之一次克里希亚战斗。但是在土军的顽强阻击中付出了惨重的伤亡,最终未能突破土军阵地。就在交战中,双方打的都非常顽强,在一些地段甚至爆发了惨烈的白刃战。截止到当天晚上6点,英法联军伤亡已经突破3000人。就在土军援军不断到达战场,在半岛上短时间内取得突破的概率已经十分渺茫的情况下,行动只得以劳而无功的结果而告终。几天内,登陆部队都被压缩在滩头附近而无法向内陆展开,而土军试图将其赶下大海的努力也在遭到了英法舰艇的岸轰之后而被迫偃旗息鼓。

图11. 在滩头附近的一处法军75毫米M1897型野战炮阵地,注意其操作者来自法军殖民地部队

图12. 土军的一处MG-08型重机枪阵地

此时,凯末尔相信,英法联军已经到了被击溃的边缘,于是从5月1日开始,他下令土军开始对英法联军部队登陆场展开大举反攻,试图彻底将英法联军登陆部队赶下大海。一时间,战场上硝烟弥漫,在漫天的炮火中,双方均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虽然土军一度在法军阵地上打开了突破口,但是在之后的进攻中遭遇到了大量机枪和炮火的阻击,伤亡惨重,被迫撤退。而为了打破局面,到了5月19日土耳其沿着整个澳新军团前线又发起反攻。士兵在一连串自杀式冲锋中战死。澳新军团无法占领预定的山头目标,他们被困守在一条从海滩到前沿不过400米的单薄的阵地上。

奥斯曼的海上“大卫”

陆上的战事陷入了胶着状态,双方都难以取得战果。而对于岸上的土军而言,形势则显得更加让人焦虑。由于英法联合舰队的岸轰,土军的伤亡不断增加,如果继续将部队暴露在海上火力打击范围内,只会让土军士兵的血被慢慢耗干。为了摆脱这样的被动挨打的局面,除了继续利用有利时机进行布雷作业之外,土军高层还开始筹划进行主动出击,以创造出更大的战果,或者至少迫使英法舰艇远离海岸线,降低其岸轰作战效率,减轻己方地面部队的压力。

由于达达尼尔海峡的制海权事实上已经完全落入了英法联合舰队之手,虽然一些岸防炮试图与英法舰艇进行对射,但是由于其火力与英法舰艇尤其是战列舰相比处在劣势地位,因此在战斗中经常处于下风。在这样的情况下,奥斯曼土耳其海军所能采取的策略只能是依靠夜间或者其他不良天气实施突袭。而且实施作战的舰艇必须具有速度快、机动灵活、可以一击制敌等特点。在此当中,突入地中海的德国海军的潜艇的积极活动给予了英法海军一定的威胁,不过奥斯曼土耳其海军所能使用的唯一可以满足上述需求的,就只剩下几艘相对较为新锐的驱逐舰了。

由于与沙皇俄国在黑海争夺制海权的需要,奥斯曼土耳其海军在20世纪初开始了雄心勃勃的海军建设计划。由于当时奥斯曼土耳其本国工业实力相对不足,因此计划中的相当多的舰艇都购自欧洲各工业强国。除了作为海军绝对主力的购自英国2艘战列舰“奥斯曼苏丹一世”(

Sultan O *** an I

)号和洛沙达汗(

Reshadeih

)号(后因故均未交付)之外,奥斯曼土耳其还从德国购买了相当数量的中小型舰艇(作为扼守黑海和地中海要冲的重要国家,英国和德国在战前都在极力拉拢该国与己方结盟,以打击对方)。1907年,奥斯曼土耳其海军向德国希肖船厂(

Schicha

)购买了4艘驱逐舰(当时称鱼雷艇驱逐舰),这4艘驱逐舰之前是为德国海军所建造,编号分别为S-165、S-166、S-167和S-168。由于在购买者4艘驱逐舰的过程中,奥斯曼土耳其国内的“奥斯曼海军国家支持协会”(土耳其语名:

Donanma-i O *** ânî Muâvenet-i Millîye Cemiyeti

)提供了相当多的资金支持,因此,其中的1艘驱逐舰就被命名为“国家支持”(土耳其语名:

Muâvenet-i Millîye

)号。

图13. 奥斯曼土耳其海军“国家支持”号驱逐舰

而颇为讽刺的是,在1912年爆发的巴尔干战争中,奥斯曼土耳其海军在关键时刻正是吃了遭到敌方驱逐舰突袭的亏——1912年10月31日,希腊海军第11号鱼雷艇(实际上是一种小型驱逐舰)在艇长尼可劳斯佛西斯(

Nikolaos Votsis

)中尉的指挥下,对奥斯曼土耳其海军铁甲舰“伟大的征服者”(

Feth-i Bülend

)号发动了夜间突袭,在躲过了海岸炮台和探照灯的搜索后,在11点30分发射3枚鱼雷,将其一举击沉,包括随舰伊玛目在内的7人当场丧生,而希腊鱼雷艇则在一片混乱中全身而退。

图14. 描绘希腊鱼雷艇击沉“伟大的征服者”号的绘画,左下角为佛西斯画像

作为一艘轻型舰艇,“国家支持”号全长74米,舰宽7.9米,吃水深度3米,排水量765吨,从外形上来看,绝对是个轻量级选手。不过,借由2台锅炉驱动的2台蒸汽轮机所释放出的更大17700马力动力,该舰可以达到更高26节的航速。而在武器方面,2门75毫米主炮和2门57毫米速射炮在英法舰队的战列舰主炮面前很显然都可谓是不值一提,不过3座450毫米鱼雷发射管倒可以算得上是该舰最强的(也是唯一的)“大杀器”。在海战中,该舰就将凭借其高航速的优势,尽可能的逼近敌舰,然后发射鱼雷,在完成作战任务之后(如果没有被敌方击沉的话)迅速撤离战场。

图15. 站在舰上的450毫米旋转式鱼雷发射管周围合影的“国家支持”号舰员

在全舰的90名舰员中,舰长艾哈迈德萨菲特奥凯(

Ahmet Saffet Ohkay

)上尉无疑是他们中的核心人物。作为奥斯曼土耳其海军中少壮派军人的代表,奥凯接受过较为专业的海军技能培训,海上经验丰富,是不可多得的海军人才。就在战争刚刚爆发时,“国家支持”号就受命驶往黑海,与沙俄海军展开争夺制海权的战斗。而在收到了英法联军发起达达尼尔海峡战役后,该舰又紧急向恰纳卡莱港,准备驰援驻扎在那里的土军守军。

图16. 3名身着奥斯曼土耳其海军军服的德土军人合影,最左者为德国海军军官鲁道夫费勒(Rudolph Firle),最右者即为奥凯

由于英法海军不断的对达达尼尔海峡沿岸土军阵地的岸轰使土军遭受到了严重的损失,虽然之前依靠布设在海峡中的水雷已经取得了击沉3艘战列舰的辉煌战绩,但是岸上的土军的处境依然没有获得明显的改善。因此奥斯曼土耳其海军开始试图主动出击,试图再击沉(或者是重创)至少1艘英法海军的大型舰艇。

但是,奥斯曼土耳其海军并没有适合作战的潜艇(之前德国海军派出了数艘潜艇支援奥斯曼土耳其方面作战,而英国皇家海军和皇家澳大利亚海军也派出数艘潜艇成功穿越了海峡中的雷场到达战场,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战果),而其他的主力舰艇已经无法适应舰队作战的需要,因此,有驻奥斯曼土耳其的德国海军参谋提议,派出驱逐舰,利用夜间能见度不亮的天象,设法突破外围警戒力量,对英法海军舰艇实施突袭。

看上去,这样的作战难度非同小可,因为在夜间锚泊的过程中,英法联合舰队的驱逐舰等小型舰艇时刻不断的巡视着海面,而且己方布设的雷场在此时反而束缚住了突袭兵力的航线。即使侥幸躲过了敌方的拦截和己方的水雷,也很难逼近到距离目标足够的距离,并且获得相对较好的发射阵位然后从容发射所携带的鱼雷,更遑论之后从其他舰艇的包围中突出重围全身而退了。可以说,从一开始,这就注定是一次九死一生的任务。

为了挑选出可以执行这样的任务的舰艇,奥斯曼土耳其海军在其有限的家当中进行了一番搜罗,最终,奥凯指挥的“国家支持”号被选中了。就在受领了这样的任务之后,奥凯和他的部下开始了积极的训练,尤其是针对夜间航行和导航。

“歌利亚”号的末路

就在奥凯和他的部下正在积极训练的同时,土军高层早已是心急如焚,由于岸轰所造成的伤亡与日俱增,阵线即将被澳新军团所攻破,因此他们急切的希望获得突袭成功的消息。为了获得英法联合舰队舰艇活动情况的相关情报,由德国海军军官鲁道夫费勒和其他2名军官所率领的一支侦查队到达了海丽丝岬附近,经过一系列的观察,他们已经大致摸清了相关舰艇的活动情况。就在确定发起突袭的时间已经成熟之后,费勒等人登上了“国家支持”号,然后该舰于5月10日下午1点30分到达了海峡附近,并且开始进行突袭前最后的准备工作。之后,经过2天多的等待,该舰在5月12日晚上6点40分左右正式开始展开行动。

就在5月12日晚上7点到7点30分之间,“国家支持”号艰难的穿过了多道水雷封锁线,然后在7点40分到达了预定位置下锚,等待进攻时机。5月13日凌晨0点30分,“国家支持”号缓缓驶离了锚地,开始向英法联合舰队锚地进行最后的航线。当天夜间,海面上浓雾弥漫,能见度极低。就在英法联合舰队大型舰艇停泊处附近,英军驱逐舰正在不断进行巡逻,试图找到并消灭任何敢于来犯的土军舰艇。

30分钟之后,“国家支持”号的舰员发现,前方出现2艘驱逐的身影,而在更前方的位置,1艘大型舰艇轮廓已经逐渐清晰起来。而与此同时,那艘大型舰艇朝“国家支持”号投射出探照灯光,并且打出一串灯光信号:“请告知你方身份!”

很显然,此时“歌利亚”号上的瞭望哨已经发现了他们,“国家支持”号上的水兵们明白,如果不当机立断,那么自己不但不能完成任务,自身也只能落得个葬身鱼腹的命运。于是,奥凯立刻下令,全速前进,向前方的大型舰船发起冲刺!

这艘大型舰船正是“歌利亚”号,“国家支持”号上的水兵们立刻做好了发射鱼雷的各项准备工作,而信号兵则将英军发来的探照灯信号按照原样发回了一遍,趁着英国人被迷惑的机会,“国家支持”号成功逼近了“歌利亚”号,然后向其射出了3枚鱼雷。

“歌利亚”号最后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土耳其人的战术素养相当了得,在射出的3枚鱼雷中,第1枚直接命中了舰桥附近的位置,第2枚命中了轮机舱附近,而第3枚则击中了舰尾部分。伴随着巨大的爆炸声,大量海水瞬间涌入船舱,夺去了大多数位于舱内和舱底的水兵的生命。而那些没有当成阵亡的水兵们,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就将开始与死神展开赛跑。

图17. 描绘“国家支持”号攻击“歌利亚”号的绘画作品

在鱼雷爆炸时,时年仅15岁的海军候补生沃思顿韦德-福斯特(

Wolston Weld-Forester

)正在睡觉,剧烈的爆炸让他瞬间惊醒过来。在他后来的回忆录《从达特茅斯到达达尼尔》(

From Dartmouth to the Dardanelles

)中,他叙述了之后的逃生经过:

“舰体的倾斜已经达到了20度,并且一度稳定下来人群中出现了短暂的死寂,之后,一名军官大声喊道:‘镇定下来,诸位!像英国人那样战斗!’”

“然而之后不久,舰体又开始快速倾覆,我设法跳出舰体。就在我接触到水面之前,我的脸撞在了舰体上。我的脸贴在黏糊糊的表面上不断向下滑行,当时的感觉实在是太恐怖了。之后,我带着巨大的冲击力一头扎进水里,一直沉到了水下约30英尺(约9.144米)。”

“就在我挣扎着又浮上水面时,我看见有一大块物体正从天而降,直接朝我头顶砸了下来。我已经呼吸困难,并且全身上下伤痕累累,但是依然坚持着游出了约50码(约45.7米),以避免被船体下沉时所形成的漩涡吸入。”

就在完成了对“歌利亚”号的致命一击之后,“国家支持”号立刻以全速撤退,准备离开战场。早已回过神来的英法海军舰艇纷纷围拢上来,试图击沉该舰。在黑暗中,有数艘英军驱逐舰截获了“国家支持”号发出的无线电信号,其中就通报了突袭成功的消息。“狼獾”(

HMS Wolverine

)和“蝎子”(

HMS Scorpion

)一度发现了其踪迹,试图在“国家支持”号逃回其港口之前将其截住并且击沉。然而,由于海面上能见度不良,“国家支持”号依然还是成功的摆脱了英军驱逐舰的追杀,全身而退。

就在追击“国家支持”号的同时,英军也立刻展开了对“歌利亚”号幸存者的救援工作。由于短时间内进水过快,因而导致该舰在短时间内即开始向左舷翻覆,而由于事发突然,加之沉没速度较快,因此大多数人都未能及时逃离。而少数人在成功跳海逃生之后,面对4~5节的海水流速,依然无法摆脱被大海吞噬的命运。就在“歌利亚”号附近的“康华里”号在目睹了整个攻击过程后,立刻在1点30分左右发出信号,召唤当时在海峡中游弋或停泊的所有船只紧急行动起来,打捞海峡中的“歌利亚”号幸存者。在接到“康华里”号的信号后,许多蒸汽船和海峡拖船都加入了救援的行列。由于海上能见度较差,因此给救援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不过,在这当中也有许多幸运儿依靠这些船只和船上船员的努力,最终得以成功脱险。就在海面上挣扎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沃思顿渐渐的开始失去意识。幸运的是,在他最终沉入海底之前,他被一艘救援船只及时救起。

至于剩下的大多数人,他们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就在3点45分左右,天色开始放亮,到此时,海面上已经找不到什么依然还在求生的人了。根据事后统计,在全舰700余名舰员中,大约有505人随舰沉没,其中军官20人(包括了舰长谢尔福德本人),士官和水兵479人,其他人员6人。

图18. 获救的部分“歌利亚”号幸存者在救援船只上的合影

无言的结局

图19. 美国《每日共和新闻》头版报道“歌利亚”号沉没的新闻

“歌利亚”号的沉没,对于英国海军而言,无疑是继“无阻”号和“海洋”号被击沉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损失。特别是该舰是在被受到严密保护的情况下被敌方单舰突入所击沉,可以说,对于英国皇家海军士气的挫伤无疑是显而易见的。而在这之后,在5月25日和5月27日,成功突破英军驱逐舰反潜网的德国海军U-21号潜艇又接连击沉了英国皇家海军的“凯旋”(

HMS Triumph

)号和“庄严”(

HMS Majestic

)号,让这个5月成为了英国皇家海军历史上最为灰暗也最为血红的篇章之一。

图20. 遭到德军潜艇鱼雷攻击,正在翻覆沉没中的“庄严”号,周围船只正在救援其舰员

而对于奥斯曼土耳其海军而言,击沉“歌利亚”号无疑又是一次辉煌的胜利。为了表彰“国家支持”号的舰员,所有参加突袭行动的舰员(包括费勒和其他2名德国海军军官)都被送往君士坦丁堡,在那里,他们被授予英雄称号,并且每人都被赠与一块金表和相当多的金币作为物质奖励,而奥凯本人则获得了升迁,平安的度过了战争的后半段时间。在土耳其建国之后,奥凯继续在土耳其海军服役,官至上校,并且在海军部担任高级官员,最终于1938年5月18日去世。

图21. 暮年的奥凯本人

就在付出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装备损失的代价之后,英法联军终于意识到已经无法突破土军的防御,最终只得选择黯然撤退。奥斯曼土耳其军队用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向世人证明了自己。

图22. “歌利亚”号舰员,轮机舱总 *** 珀西奥古斯图斯佩洛维(Percy Augustus Pellowe)纪念碑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7/602340.html

“1260. 海峡中的暗箭——击沉“歌利亚”号战列舰” 的相关文章

熊赐履和李光地是什么人?他们对康熙产生了什么影响?

熊赐履和李光地是什么人?他们对康熙产生了什么影响?

玄烨,清朝第四位皇帝,年号“康熙”。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清朝建国及入关之初,有两位皇帝都是幼年继位,分别是顺治和康熙。幼年继位的皇帝一般来说,可塑性更强,他们的人生观念、权力观念、治国观念等,都是由教导皇帝的老师来塑造。而在当时,有资格教导皇帝的,当然是儒臣,对此,儒臣们也是趋之若鹜...

把徐州让给刘备,陶谦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刘备的宗亲身份吗

把徐州让给刘备,陶谦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刘备的宗亲身份吗

陶谦,汉末群雄之一,东汉末年大臣。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三国演义》里“陶恭祖三让徐州”的桥段很精彩,让我们感觉陶谦是个忠厚长者,刘备作为汉室宗亲,仁义之名满天下。陶谦让徐州给刘备的原因是:“老夫年迈,二子不才,不堪国家重任。刘公乃帝室之胄,德广才高,可领徐州。老夫情愿乞闲养病。”真...

历史上刘伯温在死前为何要送朱元璋一筐鱼和一本书?

历史上刘伯温在死前为何要送朱元璋一筐鱼和一本书?

刘伯温,在中国民间的名气非常之大,甚至能与三国时代的季汉丞相诸葛亮相媲美。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明朝时的老百姓常说“古有诸葛亮,今有刘伯温”。众所周知,诸葛亮在三国时期是顶级的谋略家和军事指挥家,诸葛亮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而人们把刘伯温跟孔明先生齐名比喻,说明刘伯温的才华和谋略在...

努尔哈赤为什么选中皇太极作为接班人?理由是什么?

努尔哈赤为什么选中皇太极作为接班人?理由是什么?

努尔哈赤的儿子众多,能力不错的也不在少数,那么他为什么选中皇太极作为接班人?理由是什么?实际上皇太极压根就不是努尔哈赤选定的接班对象,他是贵族内部民主选举出来的。一、努尔哈赤原本想把大位传给多尔衮?努尔哈赤去世的时候68岁,这个时候的皇太极35岁,正值壮年。而多尔衮当时才15岁。说实话,在后金帝国还...

朱蕴章为什么选择朱允炆作为继承人 朱元璋是因为偏爱吗

朱蕴章为什么选择朱允炆作为继承人 朱元璋是因为偏爱吗

对朱元璋为什么要传位给朱允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1392年,大明太子朱标去世了,这对朱元璋来说,是双重打击。一方面,是亲情上的打击。朱标是朱元璋的嫡长子,是他最亲的儿子,在他心中,他和马皇后,朱标三个人,才是其乐融融的一家人,其他儿子们,那都是来凑数的。一方面,...

姜宝谊:隋末唐初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姜宝谊:隋末唐初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姜宝谊(?~620年),字号不详,秦州上邽人。隋末唐初将领,蜀汉名将姜维后人,北周秦州刺史姜世远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天水姜氏。起家左翊卫府果毅都尉,迁鹰扬郎将,跟随唐国公李渊镇压农民起义。晋阳起兵后,授任左统军郎,封永安县公。屡立战功,拜右武卫大将军...

有哪些与羊琇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羊琇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羊琇(236年-282年),字稚舒,泰山南城人。西晋时期外戚大臣,曹魏太常羊耽与才女辛宪英之子,景献皇后羊徽瑜的从父弟,西晋名将羊祜堂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泰山羊氏,研究学问而有智谋。年轻时,与司马炎同门。司马炎任抚军将军后,以为参军,迁左卫将军,封甘露...

朱然: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名震敌国,累有功勋

朱然: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名震敌国,累有功勋

朱然(182年—249年),原名施然,字义封,丹阳故鄣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毗陵侯朱治的外甥。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朱然早年被朱治收为养子,并在读书期间和孙权相交甚笃。孙权统事后,朱然历任、馀姚长、山阴令、临川太守,加折冲校尉,率军平定山贼。曾随吕蒙擒杀关羽,以功迁昭武...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