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是一名七品官时,到底有多穷?他在家书中解释得非常清楚
从曾国藩的为官过程,解读《曾国藩家书》系列之16:
曾国藩是一名清官,即使他封侯拜相后,生活依旧过得十分简朴。并不是曾国藩没有机会敛财,而是他不愿意,他的理想是做一个“内圣外王”的人,钱财不是他追求的目标。
曾国藩生活最为艰难的时候,是他刚刚入朝为官,还是翰林院里的一名七品官时。
当时的曾国藩到底有多穷?他在家书中解释得非常清楚。
我们先来了解曾国藩在家书中写下的内容。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三月十一日,曾国藩在写给父母的家书中写道:
此刻光景已窘,幸每月可收公项房钱十五千,外些微挪借,即可过度。京城银钱比外间究为活动。
其意思是说:目前的经济状况非常窘迫,幸好每月可以收公家房租十五千,外头再多少筹借些,就可以度日。京城里的银钱流动快,借钱比比较顺当。
从曾国藩家书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在京城的生活非常艰难,虽然接管了长沙会馆,每月可以收取一定的租金,但这点钱根本无济于事。
从曾国藩在京城时期的经济状况来看,他几乎都是在借钱中度过。一个官员,生活窘迫,还能保持操守,实在难得。
对于曾国藩在这一时期的生活状况,学术界有两种观点:
一是认为曾国藩此时的地位非常低,手中无权,他即使想敛财,也没有条件。
从曾国藩的为官过程来看,他此时的地位确实很低,仅仅是翰林院里的一名从七品检讨,负责编修国史。手中没有任何权力,他自然没有条件敛财。
二是认为曾国藩立志做一个好官,他宁愿借钱度日,也不会想办法去捞钱。
曾国藩做官,确实不是以敛财为目的。他在这一时期,虽然地位很低,当在腐败的晚清官场上,依旧有很多敛财机会,通行的做法有两种:
一种是举办各种宴席。在当时的官场上,官员们为了敛财,会绞尽脑汁举办各种宴席,搬新居、娶小妾、生小孩、过生日等等,都要收礼,有一些心黑的官员,甚至一年要过两次生日。
曾国藩虽然地位低,但毕竟是一名七品官员,如果他愿意,也可以仿效这些官员,举办宴席。不过,曾国藩觉得通过举办宴席的方式来敛财,是一件非常可耻的行为,他不仅自己不举办,甚至连同事们的宴席他也拒绝参加。
另外一种敛财方式相对文雅一点,就是将自己的书法作品拿到字画店里去出售。
此时的曾国藩虽然官职不大,但毕竟是一名翰林,在社会上还是有一定地位的,加上曾国藩的学识和书法在翰林院里都比较出众,他的书法作品自然不愁没有买家。
在清朝时期,一些字画商人专门收购翰林们的书法作品,以待价而沽。清朝最注重翰林出身的官员,无论是地方督抚,还是朝中重臣,大部分都是从翰林出身的官员中选拔,曾国藩作为一名翰林,潜力无限,只要他愿意,他的书法作品同样可以卖一个好价钱。
不过,曾国藩拒绝了这种生财之道。
这也是曾国藩为何能成为一代名臣的原因,他在自己非常穷困的情况下,即使靠借钱度日,也不让自己被钱财所困,这样的官员,在清朝时期,十分少见。这就是曾国藩和庸官们的区别。
关于曾国藩更多的为官内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卡片链接,订阅《曾国藩为官绝学:升迁有道》。(提示:文章已全网 *** ,抄袭、搬运者请谨慎,避免给自己带来麻烦和损失。)
参考资料:《曾国藩全集》、《曾国藩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