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1938年蒋介石挖开黄河,到底消灭了多少日军?真实数据你可能不信

中国历史2个月前 (08-11)190

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38年5月19日,侵华日军攻陷徐州并沿陇海线向西推进,郑州的防御形势变得异常严峻。

在这种背景下,蒋介石为了阻止日军的进一步西进,做出了一个极具争议的决定。

他下令扒开位于郑州市区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南岸渡口——花园口,导致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进而形成了大片黄泛区。

那么,蒋介石“以水代兵”的决策,到底消灭了多少日军?又给沿岸百姓造成了怎样的灾难呢?

花园口决堤

1938年5月19日,徐州陷落。

5月23日,日军直指兰封,国军精锐部队在短短数小时内遭遇重创,防线迅速瓦解。

兰封会战结束,河南东部的广袤平原也逐步落入敌手。

*** 军队主力撤离豫东后,土肥原师团乘胜追击。

6月4日,日军夺取兰封,并截断了陇海铁路这一交通命脉。

与此同时,日军十六师团沿陇海铁路两侧迅猛西进,与北上的土肥原师团形成夹击之势。

6月6日,开封告急,两路日军会师于此。

6月9日,中牟亦难逃厄运,落入敌手。

日军沿陇海线步步紧逼,使得郑州这一平汉与陇海铁路的交汇重镇,陷入了危机。

郑州若失,日军南下则武汉危矣,西进则西安岌岌可危,进而对西北与西南地区构成极大威胁。

可能导致中国军民,失去赖以支撑长期抗战的后方基地。

6月9日,面对日军步步紧逼的严峻形势,国民 *** 采取了“以水代兵”的手段。

当日,命令下达,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北郊17公里处黄河南岸的花园口渡口被强行扒开。

这一行动史称花园口决堤,亦被称为花园口惨案。

它与长沙大火、重庆防空洞惨案,并称为中国抗战史上的三大惨案。

黄河的决堤,虽然暂时地阻碍了日军的西进步伐,但其代价却是无比沉重的。

洪水如猛兽般肆虐,席卷了豫、皖、苏三省共计44个县市。

广袤的土地被滔滔黄河水淹没,超过54万平方公里的区域沦为沼泽。

据不完全统计,有89万人在这场灾难中溺亡,超过千万的百姓被迫背井离乡,流离失所。

洪水退去后,留下的是一片荒凉与贫瘠,黄泛区成为了那个时代难以磨灭的伤痛记忆。

那么,蒋介石的这招“以水代兵”,到底消灭了多少日军呢?

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纂的《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中的数据显示:

“第二军有关战死人数为七千四百五十二名。”

7452名日军死亡,却有89万同胞葬身黄河。

这一数据对比,实在讽刺。

军事意义

普遍舆论认为,花园口决堤无疑是中国抗战史上一场令人痛心的灾难,给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然而在军事战略的考量中,这一决策也被认为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问题是,这场惨案在军事上的价值究竟有多大?

淹死89万同胞,冲毁1000多万百姓的家园,所换来的“军事价值”,是否值得?

有一些观点认为,花园口决堤遏制了日军的西进势头,为武汉的防御部署争取了时间,并且迫使日军调整了对武汉的进攻路线。

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审视日军的作战部署与行动轨迹,不难发现,当日军抵达中牟、尉氏一线时,执行了方面军于6月6日下达的停止追击指令。

而花园口黄河大堤挖掘工作,是6月6日才开工的。

换言之,日军停止追击,并非受黄河泛滥之阻。

即便没有这场人为洪灾,日军西进亦会在此止步。

决堤工作昼夜不息,规模宏大,而日军就在附近活动,自然很容易就能察觉到。

花园口决堤初期,水流慢,影响范围有限。

至11日上午,洪水前沿距铁路线都还有一段距离。

这也就是说,中牟日军完全有时间组织撤退。

洪水直至14日晚才迫近尉氏地区,那里的日军第十六师团,更是有充足时间向东撤离。

因此可以说,日军在西线追击的停止,是其自主战略考量的结果,与花园口决堤并无直接关联。

日军占领南京后,大本营陆军部即着手探讨,针对武汉的战略布局。

1938年5月底,已经有了详尽的作战筹备蓝图。

6月18日,大本营连续发布两项指令,明确指出:

“大本营准备以初秋为期攻占汉口。”

7月,华中派遣军根据指令进行了战略重组,武汉战役的作战准备工作全面就绪。

7月14日,华中派遣军正式下达《中支作命甲之一号》指令,各参战部队高度集结,蓄势待发。

8月22日,大本营再颁《大陆命之一百八十八号》,日军随即从长江两岸同时向武汉发动进攻。

回溯至此,不难发现,日军的武汉进攻计划及其执行,完全遵循了既定安排。

即便是在6月9日,花园口决堤引发洪水泛滥的背景下,也未有丝毫延期。

由此可见,花园口决堤并未成为影响日军武汉进攻计划的关键因素。

要说此举为中国军队争取到了防御准备时间,多少有些牵强。

至于花园口决堤,是否改变日军武汉进攻路线的说法,实际上也缺乏确凿依据。

自日军深入华北后, *** 高层确实担心日军,可能借平汉铁路迅速南下,直指武汉。

尤其在徐州会战尾声,日军西进追击的态势,更加深了这一担忧。

1938年4月,日本大本营陆军部在筹谋武汉战役时,确实曾有过这样的构想。

双路并进,一路沿平汉路南下,一路溯长江而上。

然而,这一构想很快就因现实情况而被放弃了。

彼时,华北地区的八路军游击战如火如荼。

不仅大量牵制日军,更使平汉路沿线交通频繁受阻,严重影响了日军兵力投送与物资补给。

鉴于此,日军最终决定集中优势兵力,沿淮河与长江一线推进。

此举既优化了兵力配置,也便于华中派遣军的统一指挥。

诚然,花园口决堤引发的黄水泛滥,对日军的战略部署产生了一定影响。

原本计划沿淮河进攻的日军,因洪水肆虐导致行军与补给困难。

于是不得不调整策略,将主攻方向转向长江沿线。

但是,日军放弃了主力由平汉线南下进攻武汉的主张,是基于战场实际情况的主动应对。

外界揣测的花园口决堤,直接导致日军改变进攻路线,这是缺乏根据的。

决策过程

花园口决堤,显然是经过国军长时间的权衡做出的决定。

但从结果来看,这一决策应该说是得不偿失的。

那么,这样牺牲巨大的决策,究竟是怎样提出的呢?

抗战初期,面对日军的步步紧逼, *** 高层屡次构想,利用黄河天堑作为战略屏障。

特别是1937年深秋,德州防线告急后,韩复榘奉命扼守黄河防线。

他认为,单凭黄河自然之险,难以遏制日军北上的铁蹄:

“济南与黄河仅一堤之隔,北岸几无回旋余地,唯有采取非常手段,决堤放水,借黄河之威阻敌南下,方为上策。”

此言虽被视为消极防御之论,却也反映出 *** 内部的军政官员,想要利用黄水泛滥阻敌人攻势的愿望。

随着战局演变,1938年徐州沦陷,日军南北战场连成一片,中国抗战形势愈显严峻。

同年5月21日,姚宗马将军提出在黄河刘庄朱口段实施决堤计划。

即便不能直接淹没敌军,也能缓敌攻势,为我方争取时间。

随着战局持续恶化,何成璞、刘仲元、罗仁卿、黄新吾等多位官员,再次将目光投向黄河。

频繁提议利用决堤策略,借黄河之力抗敌。

再者,历史长河中,以水为兵的策略屡见不鲜。

水,既可作为护城河防,也是实施水淹战术、决堤灌敌的犀利武器。

自春秋战国以来,水攻策略便频繁登场,被历代军事家灵活运用。

黄河以其浩渺之势,成为了历史上被人为开掘,用以军事目的最多的水系。

有记录显示,历史上利用黄河实施水攻的案例高达十三次。

最早的一次,可追溯至战国时期,楚国对魏国的战争中。

而距花园口决堤事件最近的一次黄河人为决堤,则发生在1933年的土匪混战中。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

早在1937年末,日军就有意利用黄河泛滥作为战略手段。

在桥本群中将的回忆录《回想应答录》中,他曾提及:

“第二军要渡河进攻山东,是大事业。如果黄河水涨,华北五省则以天然大障碍隔绝。但谋略须呈报中央,这是樱井最得意的地方,不料敌方却先下手。”

若上述记载真实可信,那么就说明,日军未能决堤黄河,并非没有打算,而是错失了先机。

黄河防线绵长,国民 *** 自知没有能力防守,又担心日军可能会利用黄河为武器。

多方考量之下,决定先发制人,实施了花园口决堤的策略。

惨痛后果

鉴于决堤行动的重大影响,其保密性至关重要。

一旦消息走漏,不仅会动摇抗战军民的士气,还会影响国民 *** 的公信力和形象。

同时,决堤计划酝酿之时,黄河北岸已落入敌手。

日军时刻用望远镜和探照灯,严密监视南岸我军的一举一动。

在这样的背景下,保密工作稍有疏忽,整个决堤策略便失去了战略价值。

因此,该决策的制定与实施均在极度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知情者很少。

决堤前夕,执行任务的39军,构筑了隐蔽工事与交通壕沟于堤岸内侧。

同时严令官兵面对可能的日军空袭或探照时,务必保持冷静,避免任何泄露行踪的响动。

对于当地居民与参与决堤的士兵,只告知他们是要利用水势,阻挡即将自进犯的日军。

花园口决堤后,虽然《申报》等国内大多报纸,都统一口径,声称决堤是日军轰炸导致的。

但国内外仍有一些新闻界人士,察觉到了此举背后的真实目的。

6月17日,法国激进社会党喉舌《共和报》发表评论,就黄河花园口决堤事件发表了独到见解:

“昔日,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入侵荷兰之时,荷兰人曾以决堤之策作为自卫手段,虽一时国内洪水肆虐,却成功捍卫了疆土安全。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当一个民族面临存亡绝续的危急关头,利用自然之力如洪水与严冬,作为抵御外敌的手段,又怎能被视为异端?如今,中国似已决心释放两大自然巨龙——黄河与长江,以之作为对抗日军的致命武器。即便需以十倍中国民众之牺牲,换取一名日军之生命,亦被视为坚定抗战意志的体现。”

在花园口实施决堤之际,新编第八师特别部署了一个团的兵力,在周边区域执行警戒任务。

他们谎称日军即将逼近,将周边十公里范围内的民众妥善隔离,并安全疏散。

尽管 *** *** 提前进行了疏散,但范围相当有限,仅覆盖了花园口附近的几个县市。

然而,黄河决堤后,其影响却迅速扩散至数十个县市,导致黄泛区广大民众深陷灾难之中。

此次灾难波及的总面积接近3万平方公里,黄泛区内约有500万人受灾。

其中390万人被迫背井离乡,外出逃难。

同时,约2000万亩耕地被洪水淹没,损失惨重。

洪水无情,许多百姓因疏散不及,溺死于洪流之中。

黄河之水肆虐,泥沙淤积,环境恶劣至极,蚊虫因此大量繁殖。

加之大量遗体未能得到妥善处置,难民们被迫露宿于荒野之中。

霍乱、伤寒与痢疾等传染病迅速扩散,其中霍乱尤为猖獗。

花园口决堤后,开封迅速成为霍乱的重灾区,死亡人数之多,触目惊心。

同时,也有不少人因洪水围困,被迫栖身于树梢、高地、屋顶乃至木筏之上。

甚至漂浮于水中,在饥饿、疲惫、毒虫侵袭以及无尽的恐惧与绝望中死去。

而那些勉强逃脱的幸存者,也只能踏上逃荒之路,流离失所。

种种人间惨剧,难以尽述。

参考文献

冯晓蔚《炸黄河铁桥、决花园口大堤真相》

熊先煜、罗学蓬《我是炸黄河铁桥扒花园口的执行者》

李富中、张雁、张东升《花园口决堤死亡人数之新考》

本文由“文史江山”原创,已开通全网 ***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8/604642.html

“1938年蒋介石挖开黄河,到底消灭了多少日军?真实数据你可能不信” 的相关文章

慈禧太后死后为何一年后才选择下葬 出殡当年棺椁为何在冒血

慈禧太后死后为何一年后才选择下葬 出殡当年棺椁为何在冒血

对慈禧为何去世了一年才下葬?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1908年11月15日,在光绪皇帝驾崩后的第二天,清朝尊贵的慈禧太后,在中南海病逝。但她的棺椁却在她去世了一年后,才得以下葬。且慈禧出殡那天,其棺椁发出阵阵恶臭,甚至还有人看见她的棺椁在滴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慈禧...

关羽如果在华容道杀了曹操 最后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关羽如果在华容道杀了曹操 最后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对在华容道上,关羽若真杀了曹操会怎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罗贯中先生所写的三国演义,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笔下的人物都一一赋予了各自的灵魂。每个人物都被罗贯中先生用他手中的一支笔,写得非常的生动。其中有着一件让大家有点争议的情节,那便是曹操在赤壁之战,战败逃亡华容道,此...

朱祁钰直接越过了太子朱见深成为皇帝,是为何?

朱祁钰直接越过了太子朱见深成为皇帝,是为何?

朱祁钰,即明代宗,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镇异母弟。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土木堡之变发生后,明英宗被俘。瓦剌“奇货可居”,用明英宗要挟明朝,想从明朝捞到极大的好处。当时于谦等大臣为了不受瓦剌的要挟,准备另立皇帝。另立皇帝,显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过,就算另立皇帝,照一般的情况,...

韩令坤是什么人?历史上有哪些关于他的故事?

韩令坤是什么人?历史上有哪些关于他的故事?

韩令坤,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将领,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显德二年(955年),韩令坤参与后周伐南唐之战,获得歌伎杨氏,对她十分宠爱。不久韩令坤俘获唐将陆孟俊,准备将其送给皇帝。杨氏因为全家遭陆孟俊杀害,恳请夫君韩令坤替自己报仇。然后韩令坤杀了陆孟俊,替杨氏报了血海深仇。那韩令坤是...

刘备的原本面目是什么 刘备真的是虚伪狡猾吗

刘备的原本面目是什么 刘备真的是虚伪狡猾吗

对刘备原本面目是怎样的,真的虚伪狡猾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作者通过“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和“刘皇叔”等名片介绍,让人们认清刘备虚伪狡猾的原本面目。他逢人便介绍自己为“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立志要匡扶汉室,还被汉献帝称作皇叔。...

吕凯: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他最终被谁杀害?

吕凯: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他最终被谁杀害?

吕凯(?~225年),字季平,永昌郡不韦县(今云南保山金鸡)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初任永昌郡五官掾功曹。章武三年(223年),建宁太守雍闿反叛,投降吴国,吴国任雍闿为永昌太守,吕凯闭境抗拒雍闿。建兴三年(225年),丞相诸葛亮南征,表奏吕凯功劳,任...

雍正难道看不出乾隆无能吗 雍正为什么还要传位给乾隆

雍正难道看不出乾隆无能吗 雍正为什么还要传位给乾隆

还不知道:雍正有十个儿子,为何选弘历继位,他看不出弘历贪图享乐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史上每个朝代的皇子为了争夺皇位继承权,往往会斗得头破血流,到清朝也不例外,比如雍正就是从九子夺嫡中脱颖而出,最终才当上皇帝,后来雍正选择继承人时,却显得并不明智。按照古人的礼...

李世民和杨广有没有血缘关系 李世民为何不传位给李恪

李世民和杨广有没有血缘关系 李世民为何不传位给李恪

李世民和杨广有血缘关系吗?为什么李世民不肯传位给杨妃子李恪?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李世民和杨广,是表叔侄的关系。当时有个世家姓独孤,有两个出色的女儿,一个嫁给了李家,一个嫁给了杨家。杨家的这个生了儿子叫杨广,谥号隋炀帝;李家的这个有个孙子叫李世民...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