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资入不敷出,每次从稿费拨1万元补贴家用
核心提示:
很明显, *** 几乎每个月都要“拉饥荒”。吴连登不得不过一段时间就得给他写个报告,并当面汇报收支情况。 *** 总是挥挥手,意思是不用说了,然后画圈批准从其稿费里提出1万元来补贴家用。
( *** 资料图)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佚名,原题:“我那盏不灭的灯” *** 最后的管家吴连登,本文系节选
毛主席自60年代初将工资降为3级、每月404.8元后,一直到1976年他老人家去世,一直没有调过,主席常常捉襟见肘,入不敷出。
那么,吴连登是怎样将主席的工资花得盆清碗净呢?
凭心而论, *** 的工资在当时是挺可观的,可几下里一分就不见影儿了。党费10元,房租水电、地毯家具80多元,这是每月必交的;每月伙食100元左右;还要负担李敏、李讷、毛远新及江青的姐姐李云露的生活费,开始每人15元,慢慢加到25元,最后是30元。孩子们因事派公车,他要付车费;再加上有时招待民主人士、故旧老友及家乡亲戚的饭费、车费、住宿费、医药费等,就已经超过了300元。
*** 还有两项花费:吸烟和喝茶。
他吸烟比较厉害。有时一天要吸两三包熊猫牌香烟,每月烟钱至少得几十元。这在当时是一项不小的开支。70年代初, *** 改抽雪茄。生产雪茄的烟叶由北京卷烟厂选配料,用白纸和浆糊糊成一盒盒, *** 抽得津津有味,有时候一边看书一边就一根接一根地抽,一天下来要两三包。过量的吸烟,使得晚年的 *** 咳嗽,气管发炎。医生出于健康原因建议少抽或不抽烟。谈何容易!这位老人毕竟抽了好几十年啊,开始身体很不适应,就时不时地从茶几上拿起雪茄,闻一闻,放下;又闻一闻,又放下,终于狠了狠心,将烟灰缸、火柴盒统统收起来,以惊人的毅力于1975年戒了烟。
*** 喝茶同样吓人。每个月他要喝1斤多甚至2斤多茶叶;又得从他的工资中支出30多元。
*** 每年还有一笔不菲的支出。早在 *** 创建初期,时任国民 *** 教育总长的章士钊曾借给他几百块银元,资助革命事业。 *** 谨记心间,耿耿于怀。进城后的每年春节的前两三天,他都要亲派秘书前往章府送上从个人稿费中取出的2000元,年年如此,一直坚持到章老在香港逝世。
在吴连登的记忆中, *** 很少请客,偶尔为之时,几乎是清一色的民主人士及同窗好友,没有请过 *** 的各级干部。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在丰泽园开会到深夜,他会说:“今天会开晚了,我请大家吃饭——面条一碗。”只要听到他发话,吴连登等顿时忙里忙外,将一碗碗炸酱面或打卤面端了上来。“你们吃你们的,不影响开会。” *** 望着众位战友吃着面条,接着说话。不用说,这顿面条, *** 会坚持在他的伙食费里支出。
1972年,李讷生下了儿子效芝。她的工资仅有几十元,要买柴米油盐、要请保姆、要买奶粉,再怎么省都不够。其父早有现矩,孩子们参加工作,拿到工资,他就不再补贴。他的理由是:“人民给了你待遇,你就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
从来没向父亲伸过手要钱的她束手无策了,只好找张耀祠求助。张耀祠觉得,李讷的要求合情合理,就写了张条子请主席批准。 *** 问后,不觉动了情,说:“不要批了,你说该给多少钱?”张耀祠哪好说个准数,就说:“这回李讷开销小不了,给个几千块吧。” *** 这次出手大方,同意从稿费中给8000元。吴连登没有将这8000元全部给李讷,担心她万一用过头,再开口要就难了。他以李讷名义存进银行5000元,交给她3000元。
很明显, *** 几乎每个月都要“拉饥荒”。吴连登不得不过一段时间就得给他写个报告,并当面汇报收支情况。 *** 总是挥挥手,意思是不用说了,然后画圈批准从其稿费里提出1万元来补贴家用。
当1976年9月吴连登将 *** 遗体护送到人民大会堂供人们瞻仰时,在这位老人的身后,除有几套毛式中山服外,没有一分钱的存款,没有一套高档服装,没有任何金银珠宝,没有给子女留下任何财产的遗嘱;在这位老人的身后,只有他终生酷爱痴迷的8万多册书籍!只有海外出版他的著作所付、归“中办特会室”管理的稿酬120多万元人民币。后由有关部门安排,他的子女每人仅分到8000元。
这就是领导了近10亿人口、时间长达27年的共和国领袖的家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