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DM24/34单兵便携式火焰喷射器,我军的DFR89式是仿制它吗?
上世纪60年代,欧洲处在一个极度紧张的军事环境中,让法国、西德等最糟心的就是对面的坦克大军,因此很多武器装备研发、战术制定都围绕如何打坦克进行,这期间出现了不少的奇特武器,例如西德的DM24/34单兵便携式火焰喷射器。
火焰喷射器的作用已经在二战明明白白地展现出来,不过当时大多数喷射器都存在笨重、尺寸大等问题,二战期间德国曾研制过一种名为46型冲锋火焰喷射器的单兵武器,虽然没能大规模使用,但也证明了这种便携式装备的价值。
1965年,西德开始装备DM24,它也被称为30mm HAFLA,是60年代初期研制的,是一种手枪样式的单兵武器,从名字就能看出它采用30毫米口径。
DM24有一个层压纸板制成的发射管,管内的弹药装有红磷和镁粉混合物,发射管后部是金属制成后膛,里面有简单的击发机构、底火和发射药,有一个折叠的握把,使用时先展开并露出扳机,然后就可以对着目标方向扣动扳机了。
击发后发射药在小管里燃烧膨胀,燃气先进入前方开阔的腔室内,然后才作用于弹药,这种设计可以适当降低膛压,减轻后坐冲击。弹药发射出去后顶部的碰撞引信和延迟引信开始工作,碰撞引信将在弹药飞出约8米后开始正常工作,如果受到碰撞被击发,弹药爆裂燃烧,如果没有则在一秒多的飞行后通过延迟引信引爆弹药。因为弹药飞行有一定弧度,射手需要双手持握发射器以一定仰角射击。
DM25重约500克,长390毫米,弹药的有效射程35~45米,更大可以接近80米,弹药燃烧时间1~2分钟。
DM34是DM24的升级版,它将口径增加到35毫米,弹药可以容纳更多的燃烧物,弹药内部是三段式,可以造成更大范围的杀伤,发射筒为铝制,折叠握把连接着保险,展开后才能扣动扳机。
升级版的杀伤力有了明显提升,在碰撞模式下它并不会触发延迟引信的引爆药,而是将红磷混合物喷射在半径3~4米的范围内,这种设计能尽量将破坏集中在碰撞目标周围,混合物一边燃烧一边释放大量烟雾。如果是飞行将近1秒多后还没有触发碰撞引信,则延迟引信介入工作,弹药被主动引爆后燃烧物会喷溅行成一个长约15米、最宽约10米的燃烧带,混合物燃烧能达到1200℃的高温,当然还有大量烟雾。
DM34重625克,长445毫米,弹药燃烧时间是差不多的,只是攻击范围更远更大,最远将近90米。
不管是DM24还是DM34,它们都是一种不占编制的单兵武器,与二战时期的德军铁拳反坦克火箭筒类似,并且同样是一次性的。它在战场上的作用很多,除了用来攻击躲在掩体、建筑物内的敌人,也能用来快速制造火焰和烟雾,遮挡敌人的视野,它的高热火焰和浓烟可以影响热寻的等制导方式,紧急情况下也可以用它直接攻击装甲目标,虽然不一定会造成致命伤害,起码能暂时困扰它。
DM34在技术上更成熟,使用也更广泛,德国军队一直使用到2001年,它也被提供给一些北约成员国军队使用,不过我们几乎找不到它的实战运用记录。有意思的是我军曾装备过一种名为DFR89式35毫米单兵 *** 的装备,虽然很多报道都没有提及它的来源,不过从外形、作战方式等方面来看,它基本就是DM34的仿制版本,增加了折叠表尺方便精确射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