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年过去了,那位自称要扎根农村60年的知青柴春泽,如今近况如何
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许多年轻人为了国家建设献出青春,主动离开城市前往农村和农垦兵团,投身务农或参与边疆建设。这群年轻人被称为“知青”,他们的口号是“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其中,柴春泽成为这个时期家喻户晓的知青代表之一。1973年,柴春泽选择下乡,并宣称将在农村扎根60年,这一决定感染了许多人,使他成为知青群体中备受尊敬的代表。
在翁牛特旗玉田皋,柴春泽展现出非凡的勤奋和卖力,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成为同龄人中更具号召力的人物之一。翁牛特旗地处干旱半干旱区,粮食供应是一个严重问题。于是在1975年,柴春泽参与了玉田皋首创的水稻改种组织工作。如今,这里被誉为“水稻之乡”。柴春泽全身心投入水稻工作,他的父亲曾劝说他回城市工作,但柴春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柴春泽提出将100多亩盐碱地改建为水稻田的设想取得了巨大成功。之后,玉田皋的1700亩旱地和盐碱地都变成了水稻田,解决了粮食问题。同年,柴春泽作为中国访日青年代表团成员,进行了促进中日友好条约缔结的友好访问。
然而,柴春泽的成功也伴随着一些波折。成名太快,他也经历了入狱的艰辛时光,但这段经历没有让他垮掉,反而让他更加成熟。在狱中的三年里,他的女友刘惠贤一直陪伴在他身边,1979年12月,柴春泽出狱后,刘惠贤成为了他的新娘。
婚后,柴春泽并没有停下脚步。他考上了赤峰电大,毕业后留校任教。从1987年开始,柴春泽先后担任了30个班的班主任,直接培养了1200名学生。他两次获得内蒙古电大授予的全区优秀班主任称号。
距离柴春泽下乡已经过去了47年,他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2002年,玉田皋入编了《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柴春泽编写的《新的人生》获得了国际优秀论文奖。他还获得了张仲仁著《瀚海稻花香》一书卓越人物奖。从2002年开始,柴春泽的生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柴春泽建设了自己的个人网站,分享日常生活和知青时的故事。此外,他还担任了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赤峰分校专职班主任、思政助理研究员。柴春泽的人生旅程不仅充满了年轻时的拼搏,还有成熟后的坚韧。他为玉田皋的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无愧成为这个地区的杰出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