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让朱元璋放牛的地主刘德,待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最后结局如何?
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更具传奇色彩的皇帝,从一个贫苦的农家子弟逆袭成为大明朝的开国皇帝,崛起之路充满艰辛与曲折。
幼年时朱元璋曾为地主刘德放牛,后者是一个地主冷酷且无情,朱父朱母去世后连一块安葬之地都不给,好在刘德的兄长刘继祖却在关键时刻施以援手,给了朱重八一块安葬之地。
这段恩怨情仇,即使朱元璋登上皇位也未曾忘记,那么他是如何对待这两人的?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其中的故事。
出身贫寒饱受磨难
朱元璋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家境极为艰苦,一家多口住在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屋顶漏雨四壁透风,每当夜幕降临寒风刺骨,家人们只能靠几件破旧的棉被相互取暖。
父亲朱五四是一位普通农民,每天起早贪黑在田间劳作,从未有过一天轻松,常常在太阳升起前就已经出门,肩上挑着沉重的担子,脚步沉重地走在泥泞的田埂上。
母亲陈氏则在家中忙碌,不仅要照顾孩子,还要织布缝衣勉强维持家用,却始终无法摆脱贫穷的困扰。
天灾无情大饥荒突然降临,朱家的生活更加艰难,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家里的口粮日渐减少。
父母为了不让孩子饿肚子,常常自己饿着肚子,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孩子们,饥饿的阴影笼罩在家庭的每个角落。
有一天母亲陈氏在厨房里翻找食物,颤抖的手从空空如也的米缸中捞出几粒稻米,泪水忍不住滑落,她把这些稻米熬成稀粥分给孩子们,自己却只喝了一点点清汤。
看到母亲如此艰难,年幼的朱元璋心里充满痛苦和无奈(影视剧画面)。饥荒带来的不仅仅是饥饿还有疾病,长兄朱重四在一次劳作后,因过度疲劳和饥饿病倒。
家里因没有钱买药病情日益加重,最终在一个寒冷的夜晚离开人世,朱家人泪水模糊了双眼。
不久之后,父亲朱五四也因劳累过度身体每况愈下,最终在六十四岁那年撒手人寰。
母亲陈氏则在五十九岁时因病去世,朱元璋一时间失去三位至亲,这种痛苦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灵深处。
朱元璋幼年在地主刘德家放牛,对方家中有大片田地和牛群,不过他虽然富有但为人冷酷无情,对贫困的朱家人毫无怜悯之心,
朱元璋的父母和兄长为刘德家种地多年,受尽剥削和压迫却从未得到过任何施舍,一直过着上顿不接下顿的日子。
父母在烈日下辛苦劳作,汗水浸湿衣衫,曾几何时朱元璋也在心想我们家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田地,却也知道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古人云“死者为大”、“入土为安”,可朱元璋的父亲和兄长相继去世后,连一块安葬的土地都没有。
朱元璋曾含着泪水去求刘德,希望能借一块地安葬亲人,然而对方不仅没有同意,还冷冷地斥责并拒绝。
他的心如刀割却也无力反驳,正当朱元璋绝望之际刘继祖挺身而出,将家中一块荒地赠予朱家,父母这才得以下葬。
对于此事朱元璋感激涕零,知道这份恩情将铭记一生,也为后来的故事埋下伏笔。
朱元璋的逆袭
失去亲人之后年幼的朱元璋不得不背井离乡,开始艰辛的流浪生涯,曾经在寺庙里当过和尚,也曾在大街上要过饭,忍受着清苦的生活。
四处流浪的日子里,朱元璋结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都是流离失所的难民,彼此之间相互扶持、共同面对战乱和动荡的生活,在这些日子里也学会生存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勇气。
后来,朱元璋加入濠州城郭子兴的义军,开始自己的军旅生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才华和领导才能逐渐显露出来,聪明的谋略和果敢的决策赢得众多追随者的信任。
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一步步从一名普通的难民崛起,成为一位杰出的军事领袖。在他的带领下,这支队伍逐渐发展壮大,最终形成一支强大的军队。
多年的艰苦奋斗让朱元璋完成人生的逆袭,率领的军队推翻元朝的统治建立大明王朝,在南京的太和殿上接受群臣的朝拜。
这一刻朱元璋统一中原成为大明的开国皇帝,励精图治制定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国家逐渐走向繁荣。
然而,即便身居高位他依然没有忘记,那些曾经在最困难时帮助过他的人。
洪武十一年夏天朱元璋下令由江阴侯吴良督工新造皇陵,思来想去决定选择刘继祖赠予的那块地作为皇陵的选址,以表达他对这位恩人的感激之情。
他亲自撰写《御制皇陵碑》,详细记述自己艰辛的童年和刘继祖的善举,碑文是这样写的:“忽伊兄之慷慨,惠此黄壤......”字里行间朱对刘继祖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对刘德的宽容、对恩人的感激
其实早在公元1366年朱元璋就曾回国家乡,当时他刚刚平定淮东不久,带着对故土的思念和对亲人的怀念回乡省墓。他在家乡停留多天,见到儿时的玩伴,以及故乡的一切。
站在父母和兄长的坟前,他眼中噙满泪水,一面让人增大加固父母的坟墓,一面让刘继祖招致邻里二十家以守护皇陵,并赐予他们朱户、免其赋役。
朱元璋还赐刘继祖儿子名“英”,许诺将来必报刘继祖当年的善举。
彼时的刘德早已吓得面如土色,生怕朱元璋会因为当年的冷酷无情而报复他,朱元璋却出人意料地表现出宽容大度的胸襟。
看着眼前物是人非的一切,朱元璋走到刘德面前意味深长地说:“尔之所为,亦恒情耳,不必问。吾贫时,尔岂知今日为天子耶?”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当年你那样做也情有可原,我贫穷的时候你也不知道未来我会成为天子,等于说当年的旧账一笔勾销,刘德听后如释重负深知自己躲过一劫。
朱元璋没有报复曾经冷酷无情的刘德,同时对刘继祖一家表现出深深的感激之情,登上皇位后以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当年曾给予他帮助的刘继祖一家。
除上述的恩赏外,朱元璋以极高的荣誉回报刘继祖的善举,敕授他的儿子刘英为从仕郎,担任守护皇陵的重要职位。
那个时候刘继祖虽然已经去世,但为了表达对他的感激之情,朱元璋追赠为义惠侯,追赠其妻子娄氏为义惠侯夫人,这种荣誉在古代可是货真价值的。
朱元璋还曾为刘继祖写过《追赠刘继祖诰》,诰书中是这样写的:“刘继祖发仁惠之心”。简短的一句话,道出刘继祖在关键时刻伸出援手的仁慈与大度。
《追赠义惠侯夫人娄氏诰》中,朱元璋特别提到“非独夫之仁惠外施,实由内助之功”,意思就是说丈夫有这样的作为,也是因为有一个好内助。
也就是说,朱元璋不仅感激刘继祖的善行,也高度赞扬娄氏的品德。
朱元璋亲自祭拜刘继祖夫妻,以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祭拜仪式上写下《祭义惠侯刘继祖及妻夫人娄氏文》,深情回顾当年刘继祖一家对他的帮助。
其中的文字充满对刘氏夫妇的感激之情,感恩他们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刻给予的那片葬地,使得亲人得以安息。
朱元璋是一个杀伐果断、有仇必报的人,为何在这件事情上那么大度,其实这些感恩和回报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更是治国理政的一部分。
当时大明朝刚刚建立不久,他必须要在外树立一个贤君的形象,用上述的行动来打造一个感恩图报的榜样,无疑是更好的手段,可见朱元璋的帝王之心有多深。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参考资料: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pVWNQl4Rae9eXpq3q9Wg9-QomhkjNmWYMneSVjpoybmyBQ0y9ACsIX9YtUF0MCRpUupkQ29DJ-xFQEHx_6ONkeixONbFoKvSwtplPduvhUNDqvwP1lAHGrj602zRoRpv9SCzwWUmTlFk6W_QiUOHY-qRK9HzVsT2&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朱元璋曾经给地主刘德放牛,他当皇帝后如何对待刘德的?_澎湃号·湃客_澎湃新闻-The 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