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清朝老照片:满族王爷妻妾好漂亮,丐帮长老手拿打狗棒
清朝,国祚268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对于清朝,人们褒贬不一。不可否认,清朝是一个失败的王朝。但纵观中国古代和近代史,它依然是历朝历代中的佼佼者。
那么,真实的清朝到底是什么样?生活在清朝的人们,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这是一本外国人出版的画册《Things seen in Chia》。作者是J.R.Chitty,他走遍了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地,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个古老帝国的历史痕迹和普通民众的生活。
这些照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珍贵的历史窗口,让我们能够一窥清朝人的真实生活。原片是模糊的黑白照,进行了清晰度修复和适度上色。老照片搜集不易,值得珍藏!
清朝末年,北京正阳门箭楼前景象。一辆辆马车排着队从城门里驶出,走过正阳桥和牌坊。牌楼上“正阳桥”的匾额是满汉文。在北京无论是内城,还是外城,城门箭楼上都没有匾额,只有正阳门上有满、汉文匾额。
清朝末年的紫禁城,看上去十分荒凉。大殿前的广场和石桥上,长满了杂草。一名男子站在石栏边,他是摄影师J.R.Chitty请来的向导。在游览紫禁城时,可能摄影师觉得皇宫空荡荡的,于是就将这名向导拍进了照片里。
照片中这名年轻帅气的男子,家境殷实,身份是满族王爷。他身穿棉袍头戴棉帽,正襟危坐气度不凡。身后站着他的妻子,貌美如花。在屋檐下,站着的可能是他的几名小妾以及其他家眷。在封建时代,小妾的地位很低,比不上正妻。
1890年,在衙门外的柱子边,立着一只木笼。里面关着一名被捕河的盗。他与另外几名同伙,经常在内河航道抢劫过往船只,老百姓怨声载道。这名河盗最终还是被抓住,判处死刑。他站在木笼里,每天抽掉脚下一块石板,直至被吊死。
清朝末年,明十三陵内一座大殿前,两名游人在休息。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山明水秀,景色宜人。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仔细看,当时的大殿柱子有裂纹和脱落痕迹。
1900年,位于广州沙面的租界景象。沙面是个小岛,位于珠江边上,南濒白鹅潭,北隔沙基涌,1861年后沦为英法租界。曾有十多个国家在沙面设立领事馆。可以说,沙面见证了广州近代史的变迁照片中。照片中,两名当地人站在榕树下。
清朝末年,一名乞丐站在北京郊区的水塘边。他是这片区域里的乞丐头领,在“丐帮”里有一定的声望。他身上绑着很多破布,手里拿着一根棍子,顶端装饰着一些布条,这难道是打狗棒?他手里拿的棍子就是权力的象征,附近的乞丐应该都听他的。
照片中这名男子,是一名海军军官。他是炮艇上的一名指挥官,主要负责长江下游防务。他身穿朝服,在院子里与自己的妻子和16岁的女儿合影。妻子的服装上也有补子,她被封为“诰命夫人”。女儿长得也很漂亮。这名军官面目和气,没有一点架子。
清朝末年,上海南京路上景象。当时的南京路,已经相当繁华,商业氛围浓郁。街边商铺都在开门营业,“锦成楼“的招牌十分显眼,看上去像是茶叶店。大街上,行人老王穿梭。一名黄包车师傅拉着车从街上走过。画面很有年代感。
清末,一个富贵人家的女眷,坐在一起拍合影。坐在中间的女子,应该是正妻,地位非同一般。簇拥在她周围的女子,很可能都是小妾或其他女眷,年龄和长相各有千秋。在过去,这样的场面,只有在大户人家才能见到。
100多年前,北京郊区一家饭店门口。两名驯鹰人,挑着几十只训练好的鹰去集市上售卖。这些鹰看上去像是“海东青”(一种很名贵的鹰)。清朝时期,老北京人玩鹰风气盛行。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很多人爱玩鹰。而驯鹰更是一门古老的技艺。
清朝末年,奉天街头。一名卖茶汤或者是油茶的男子,扶着一只大铜壶,正在为顾客沏茶汤。这是北方一种独特的美食。大铜壶肚膛内点煤炭,沿着肚膛盛水,茶汤就用烧得滚开的水直接冲入放有茶汤原料的碗内。
这张照片,拍摄于当时的广州街头。夜幕即将降临,几名守夜人从街上走过。这条街道很窄广看顶棚上悬挂的数不清的广告牌子,就能知道这里店铺林立。远处,房屋鳞次栉比,一眼望不到尽头。
清朝末年,上海街头,一名印度人站在路边看书。有人说这是100多年前的南京路,看上去十分繁华。街边建筑古色古香,店铺的广告牌子琳琅满目。路边停着一辆黄包车,车主正在等待载客。
如果说有哪一座城市能够代表江南水乡,那一定有苏州。一座石拱桥下,船只来往穿梭。岸边有不少女子在洗衣服。这座流淌着千年运河文化的江南古城,续写着苏州人与大运河相依相生的多彩故事。
在一家木材加工厂,两名工人正在拉大锯,将一根原木分解成板材。在他们身后,还堆放着很多竹竿。一名工人看到摄影师对着他拍照,好奇地回过头。
这张照片,也是拍摄于广州沙基东约。一座石拱桥横跨在河道上,桥下船只来往穿梭。桥头有衣蛾门楼,门楣上写着“沙基东约”四个大字。
清朝末年,位于上海的一家茶楼里,说书艺人正在台上表演精彩节目。这家茶楼内部装饰豪华,也很有档次。台下观众坐在桌边,桌上摆着香茗。一边听书,一边喝茶。生活真是很惬意。
100多年前,浙江宁波“福金会馆”里,一名男子坐在台阶上。会馆内建筑雕梁画栋,近处这尊石狮子,活灵活现威风凛凛。大殿立柱上雕刻着精美的盘龙。在过去,会馆一般是同乡人所建立的专供同乡人 *** 、寄寓的场所。
这是位于南京的一处陵墓前的石像生。两头大象相对而立,看上去非常庞大,高度有3米。一名当地人站在石象跟前,显得那么的渺小。
清朝末年的长城,看上去巍峨壮观。犹如一条巨龙在崇山峻岭舰蜿蜒盘旋。不过,有些城台已经坍塌。3名男子坐在一处断壁残垣之间,好像是摄影师的助手。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清末,香港一处码头附近景象。传功们驾驶小船,正准备出航。远处,水天一色烟波浩渺。有数不清的大小船只。100多年前的香港,看上去跟现在不一样。
这张照片,拍摄于北京郊区。一队骆驼从石桥上经过,驼 *** 传得很远。骆驼耐力好,负重大,在过去,骆驼是北方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
清末,北京颐和园景象。远处的万寿山清晰可见,山前是昆明湖,湖水清澈一眼望不到边。一名游客坐在石栏上,双手抱着石柱若有所思。
清朝末年,北京景山附近风光。景山过去叫煤山,是元、明、清三代的御苑。山上山峰独秀,殿宇巍峨。山东有五座亭子:富览、辑芳、万春、观妙、周赏,每个亭子都有它独特的风景。照片中,一名男子赶着马车,等待载客。
清朝末年的北京护城河边,一名男子正在河边放牧鸭子。他挑着两只竹笼,等放完鸭子,将鸭子收回,挑着带回家。从照片中看,当时的护城河水清岸绿,风光旖旎。
这张照片拍摄于广州。横跨在河道上的这座拱桥叫“西桥”,曾名“英格兰桥”,英国人于1861年建造。该桥位于今珠江白鹅潭北岸沙面旅游区内,靠近人民桥、人民高架、杉木栏路和康王南路。
清朝末年,一名男子吸着焊烟,从喇嘛寺里的月亮门里走出来。这座寺院雕梁画栋,殿宇众多,看上去规格很高。
清朝末年,北京紫禁城外西北角、景山南麓大高玄殿前有三座牌楼。其中,西牌楼上有西牌楼“弘佑天民”四个大字。牌坊前有当地人在休息。
写在最后:通过这些老照片,我们真切感受到了100多年前人们的生活面貌。过去清朝的腐朽、落后以及屈辱,都已消失在历史的云烟之中。叹古惜今,我们庆幸生活在美好的新时代,国富民强,百姓安居乐业!如果让你回到清朝,你愿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