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草根逆袭成帝王,以仁德与虚伪被后世定义,实乃一代雄主
有些人认为,刘备的遗言是
逼着诸葛亮表态,做承诺,在道德层面上绑架诸葛亮
,因此充分的反映出刘备伪君子的真实面貌。鄙人不甚认同这种观点。
在各种史料中,没有很明显的证据表明,刘备说这句话就是为了防止
诸葛亮日后作乱篡位。以刘备和诸葛亮多年的合作关系,刘备应该深知诸葛亮并不是那种人。
鄙人更认为,刘备的这句话多少反映出了自己的真意,
光复汉室的大任,更多的托付到诸葛亮的身上,而不是自己的那个儿子——刘禅
。
还有人把刘备夺取益州,当做他是伪君子的一个证据。
刘璋邀请刘备进入益州,而刘备却反客为主,鸠占鹊巢,占领了益州。不能表明刘备是一个口是心非的人吗?
在三国期间,一众政治,军事集团为了获得稳固的根据地,做出了很多比刘备占领益州更让人心寒齿冷的事情。
相比之下,刘备在徐州,荆州的表现,反而可以证明刘备并不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
占领益州,本来就在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规划中,刘备只是审时度势地利用了形势,完成了这一战略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而已。并且,
刘备对刘璋还是比较善待的,并没有把他赶尽杀绝
。
至于长坂坡,刘备摔孩子邀买赵云的忠心,则是小说的演绎,史料中并无记载。
史料中记载的反而是刘备逃离荆州的时候,刘琮的左右以及很多荆州的官员,百姓追随刘备南下。
追随的人数达到十余万,因此刘备每天只能行军十余里
。
这样的情形,不恰恰说明刘备在荆州还是颇有人望的吗?
因此,
在刘备死后,世人对刘备的评价也多以正面为主
。
虞世南说刘备
“待刘璋以宾礼,委诸葛而不疑,人君之德,于斯为美”。
王勃认为刘备
“宽仁得众”
。
朱熹则说
“当时只有蜀先主可与有为耳”
……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结语
所以,你看。如果把刘备称为真小人,称为伪君子。是很难找到足够的史料证据来支持的。如果把刘备称为仁德之君,多多稍稍还有迹可循。
当然,不能简简单单的对于一个历史人物进行评价,还是要综合更多的史实来进行分析。
刘备能够成为一代雄主,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人。我们只能描述他大体上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而不能准确的下一个“仁德”或者“虚伪”的定义。
对于历史,我们要有自己的判断能力,有自己的分析 *** ,不要人云亦云,这才是正确对待历史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