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包拯真的是黑脸?历史上真实的包公是什么样的,他为何如此清廉?

中国历史4天前40

前言

提到“包青天”,你会想到什么?黑如墨的脸庞,明亮的月牙印,或是高高的公堂上,不畏权势的正义之声。可是,历史上真实的包拯,真的是一张“黑脸”吗?

他不留情面、刚直不阿的形象,又是如何在千百年间流传下来的?更令人好奇的是,他官至高位,为何能保持清正廉洁、不染尘埃?

或许他所坚持的信仰和手段,远比故事中描绘的更为深刻而复杂。揭开历史帷幕,让我们一起走近真实的包拯,看看这位传世青天大人到底是怎样的模样。

家世渊源:申包胥后人

说起包拯的家世,不得不提到春秋时期的一位楚国大夫——申包胥。没错,这位在历史上以"哭秦庭"而闻名的人物,正是包拯的祖先。

据包氏族谱记载,申包胥是包拯的第35代祖先。你可能会疑惑,申包胥姓申,包拯怎么姓包呢?原来,在古代,姓氏常常会出现分立的情况。申包胥的本姓是封,申是他的封地,名叫胥,字包。

申包胥以"包"为氏,他的后人就以"包"姓氏相传。正是因为先祖申包胥曾为楚国立下汗马功劳,感动了楚王,才使得包氏家族声名鹊起。

孝悌之名:耳濡目染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熏陶和良师的教诲。包拯也不例外。他的父亲包令仪,是一位诚实正直的读书人。在包令仪的言传身教下,包拯从小就耳濡目染,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包拯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年纪轻轻就才华横溢,名声在外。然而,他并未因此而骄傲自满,反而更加谦逊好学。

十岁那年,泸州城里的一位富商设宴邀请包拯。面对满桌的山珍海味,年幼的包拯却婉言谢绝了。他的理由让在场的宾客都惊叹不已——"为官者,不可与富商过从甚密"。

一个十岁的孩子,就已经深谙 *** 的弊端,这样的远见卓识实属罕见。包拯的孝悌之名,由此传遍泸州。

仕途坎坷:辞官奉亲

天福五年(1200年),23岁的包拯遇到了人生中的之一位贵人——刘筠。

刘筠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为官清正,但因直言进谏,屡遭贬谪。

刘筠对包拯的才华十分欣赏,决定收他为徒,悉心教导。在刘筠的言传身教下,包拯的学识和品德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十年后,包拯凭借出色的才能,接连通过乡试、会试、殿试,高中进士,步入仕途。然而,初入官场的包拯,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辞官奉亲。

原来,朝廷授予包拯的之一个官职是江西建昌县尉,但包拯婉言谢绝了。他心系年迈的父母,希望能在离家更近的庐州任职,朝廷体恤他的孝心,将他改任和州监税。

包拯的父母还是不愿意他在外为官。于是,包拯毅然决然地辞官还乡,在家侍奉双亲。这一待,就是整整十年。

这十年间,包拯尽心尽力地照顾父母的起居,北宋名臣欧阳修甚至为他的孝行写下赞美之词。

母亲去世后,包拯并没有就此还朝,而是继续留在庐州,侍奉他的恩师刘筠。直到刘筠去世,包拯才重新出山,再次步入仕途。

两袖清风:还砚江海

包拯再次为官,初任河南尉,后升任端州知州。在任期间,他始终坚持两袖清风,为民 *** 。

有一次,端州当地的砚工们为感谢包拯为政清廉,特意 *** 了一方端砚相赠。包拯得知此事后大为震怒,当即将砚台抛入大海,以示清白。

这件事很快在民间传开了,百姓无不为包拯的清正浩然正气所感。"砚台还海"的佳话,也成为了传颂至今的美谈。

包拯不仅自身清廉,对子孙后代也要求极严。晚年时,他将全家召集到跟前,

当众立下家训:"为官不廉者,逐出家门,生不入宗祠,死不入家冢!"

这条家训,后来被刻在石碑上,立于包氏宗祠堂前,昭示子孙后代,警示世人。

清白传家:考古印证

也许有人会问,包拯的清廉究竟有多少是事实,多少掺杂了后人的想象?197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给了我们一个答案。

这一年,合肥当地的一家钢铁厂计划扩建,恰好与包氏家族墓地相邻。为保护这片珍贵的文物,考古部门决定对包氏家族墓地进行搬迁。

考古发掘的结果,令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在包拯及其家族成员的墓葬中,几乎找不到任何贵重的陪葬品。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刻有包氏先祖事迹和清廉品德的墓志铭。

包拯生前身居高位,按理说,他的丧葬规格应该十分隆重。事实恰恰相反。考古发现,包拯的墓葬除了寥寥几件寻常的生活用品,再无其他。

这个意外的发现,有力地印证了包拯生前清廉自守的高尚品格,也让我们对这位古代清官肃然起敬。

虚实难辨:包公黑脸

说了这么多包拯的生平事迹,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无论是在戏曲舞台上,还是在影视荧屏中,包拯几乎都是以一张黝黑的脸庞示人的。

这张"黑脸",几乎已经成了包拯的代名词。很多人都以为,历史上的包拯长得就黑黝黝的,所以才被称为"包青天"。

事实真的如此吗?恐怕未必。在流传至今的包拯画像中,我们看到的包拯,其实并非黑脸,而是一副儒雅斯文、仙风道骨的形象。

那么,包拯的"黑脸"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原来,京剧舞台有脸谱化的表演传统。在京剧中,黑脸常常被用来塑造性格刚毅、嫉恶如仇的侠义之士。

因此,京剧演员为了突出包拯"铁面无私"的形象,往往会将脸谱涂黑。久而久之,"黑脸包公"的形象,就深入人心了。以至于后来的影视剧,也都沿袭了这一"误传"。

结语

回望包拯的一生,虽然时过境迁,但他的为人清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格,至今仍然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无论是"包公黑脸"的艺术形象,还是史书记载中的真实面目,包拯留给后世最宝贵的财富,是那股浩然正气和清正廉洁的价值追求。

这股"包拯清风",穿越时空,吹拂至今,成为一代代中华儿女的精神财富和道德滋养。让我们一起,去聆听古老的呼唤,去感悟先贤的风骨,去追寻心中的"包公清风"。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 ***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之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11/610438.html

“包拯真的是黑脸?历史上真实的包公是什么样的,他为何如此清廉?” 的相关文章

朱元璋为什么会给廖永忠功超群将,智迈雄师的牌匾?

朱元璋为什么会给廖永忠功超群将,智迈雄师的牌匾?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这些人物也颇受争议,其中廖永忠的一生是经历过人生百态,也是人们议论的对象。那么廖永忠到底有多会打仗,以至于朱元璋赐给他“功超群将,智迈雄师”的牌匾?请听我详细道来。廖永忠是明朝的开国名将,他与哥哥楚国公廖永安在年少的时候,都怀有大志,在巢湖这边屯扎有一支水军,用以抵抗盗贼的入侵...

项羽死后项伯是什么下场?刘邦是如何对待他的?

项羽死后项伯是什么下场?刘邦是如何对待他的?

项伯是楚霸王项羽的亲叔父,也是楚国大将。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项伯是项羽的叔叔,曾经在鸿门宴上救过刘邦,当时范增安排项庄舞剑,乘机刺死刘邦,项伯看出范增的意图,也起身舞剑来庇护刘邦,最终刘邦顺利从鸿门宴上逃走。项羽想杀刘邦的父亲,项伯劝阻了他,后来项羽兵败自...

清朝后宫中的妃子是如何侍寝的 正史上记载是什么样的

清朝后宫中的妃子是如何侍寝的 正史上记载是什么样的

对清代正史中,是如何记载后宫妃嫔侍寝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一些清宫影视作品以及野史中,后妃侍寝基本上是这样一个程序:皇帝睡觉前要翻后妃的牌子,被翻到牌子的后妃,在去见皇帝前要沐浴,然后一丝不挂由几个太监用一条大被子裹起来,然后一直抬到龙床上,静候皇帝的到来。这...

朱文圭:史称建庶人,身为建文帝之子却被囚禁55年

朱文圭:史称建庶人,身为建文帝之子却被囚禁55年

纵观中外历史,为了成为帝王,可以不顾亲情,为皇位斗得头破血流。但最终胜利者只有一位,更多的人以失败告终,结局悲惨。也有很多人并不想得到皇位,但只因生于帝王家,被迫卷入政治斗争。“高墙庶人”朱文圭就是如此,如果让他选择,他肯定选择远离皇家,做一个普通人。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之名...

曹雪芹家族为什么会被雍正抄家 最后抄出了多少家产

曹雪芹家族为什么会被雍正抄家 最后抄出了多少家产

还不知道:为何曹雪芹家族会与雍正结怨而被抄家?曹家又被抄出了多少家产?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雍正五年(1727年)曹雪芹家族被雍正下旨抄家,就这样曾经在康熙时期显赫一时的江南曹家就被抄家了,雍正本以为曹家是家大业大,但是查抄完曹家的家产之后,雍正才发现曹家的家产连...

滕皇后:吴末帝孙皓的皇后,不得宠幸,晚景凄凉

滕皇后:吴末帝孙皓的皇后,不得宠幸,晚景凄凉

滕芳兰,生卒年不详,北海剧县人,太常滕胤的族女,滕牧的女儿,吴末帝孙皓的皇后。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永安元年(258年),孙皓为乌程侯时被聘为妃。元兴元年(264年),孙皓登基后被立为皇后。孙吴灭亡后,随孙皓迁居洛阳。人物生平立为皇后滕芳兰是太常滕胤的族女,滕牧...

得到汉宣帝信用的萧望之,为什么在汉元帝登基后自杀?

得到汉宣帝信用的萧望之,为什么在汉元帝登基后自杀?

萧望之(约前114年~前47年),字长倩,萧何七世孙,西汉时期官员,历任大鸿胪、太子太傅等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汉昭帝时期,昭帝年幼,霍光当政,当时汉朝所有的军政大事,以及选用人才都由霍光一人决定。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叫萧望之的普通儒生,因为长史丙吉的推荐,...

努尔哈赤为什么不让多尔衮继位 多尔衮哪里出了问题

努尔哈赤为什么不让多尔衮继位 多尔衮哪里出了问题

还不知道:从父亲角度看,努尔哈赤为何不让多尔衮继位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1620年,阿巴亥给代善“送饭”吃,努尔哈赤很恼火,将她赶回娘家,却舍不得她离开,很快就去接她回来。努尔哈赤宠爱阿巴亥,也疼爱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却不在他们之间选择继承人。1601...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