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在诸葛亮去世后再也没有攻打蜀汉,是因为什么?
司马懿,字仲达,三国时期魏国权臣。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青龙二年(234年)二月,蜀汉丞相诸葛亮率领大军出斜谷进攻曹魏。四月,诸葛亮至郿县(位于今陕西宝鸡),进驻渭水之南。公元234年八月,司马懿以“坚壁拒守,以逸待劳”的指示,与诸葛亮相持百余日。诸葛亮数次挑战,司马懿均坚壁不出,以待其变。由此,不管诸葛亮怎么挑衅,司马懿都不敢应战。青龙二年(234年)八月,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宝鸡岐山境内),享年五十四岁。历时七年的诸葛亮北伐至此结束。
对于司马懿来说,不敢和蜀汉大军交战,无疑是在惧怕诸葛亮。但是,等到诸葛亮病逝后,司马懿依然不敢率军进攻蜀汉,这无疑是让人奇怪的。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诸葛亮去世后,司马懿还是不敢攻打蜀汉呢?他在害怕什么呢?
一
首先,在笔者看来,在诸葛亮生前,司马懿不进攻蜀汉,无疑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在汉末三国时期,诸葛亮不仅在治国上才华横溢,也是一流的军事家。但是,在诸葛亮病逝后,魏延又被杀,姜维等人又相对稚嫩,司马懿依然不敢进攻蜀汉,这无疑有点说不过去了。
众所周知,在魏蜀吴三国中,曹魏是实力最强大的一个诸侯国,在兵力上,曹魏总共拥有40多万的兵马。与此相对应的是,蜀汉总共只有10万大军,不到曹魏的四分之一。在巨大的实力差距下,司马懿依然停下脚步,这显然有“养寇自重”的嫌疑了。养寇自重即养寇以自重,就是故意放着敌人不打,故意留着敌对势力或对立面,以此使自己的地位变得重要。
二
回顾司马懿的一生来说,实际在魏文帝曹丕在位时,司马懿是很难染指兵权的,这是因为曹魏拥有曹真、曹休等宗室将领。但是,在曹休、曹真相继去世后,曹魏因为缺乏应对诸葛亮北伐的将领,自然给司马懿的登场,尤其是执掌兵权奠定良好的基础。
换而言之,正是因为蜀汉和东吴的袭扰,促使曹魏不断重用司马懿,让司马懿在曹魏军中积累了足够的资历和威望,这也是高平陵之变爆发时,反而是太傅的司马懿获得了曹魏将士的支持,而曹魏大将军曹爽却没有在军中一呼百应。进一步来说,司马懿在曹魏的平步青云,一定程度上要感谢诸葛亮这位对手。如果曹魏可以轻松消灭蜀汉,司马懿即便不被架空,也不没有获得重用的意义了。
三
对此,在笔者看来,如果司马懿等到后诸葛亮时代进攻蜀汉,结果无外乎有两个,一是进攻蜀汉失利,导致自己被曹魏皇帝贬职,并损伤自己在曹魏将士中的威望,另一个结果就是司马懿提前了蜀汉灭亡的时间。但是,一旦司马懿成功消灭蜀汉,那么,他在曹魏的作用和价值反而降低了。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记载: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比如在西汉王朝建立后,用兵如神的韩信,就失去了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最终难逃被诛灭的命运。而在项羽还没有被消灭时,刘邦对于韩信的任何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等到项羽被消灭后,韩信无疑遭到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似的的结局。
四
最后,基于此,对于司马懿来说,自然不希望成为第二个韩信。因此,在诸葛亮病逝后,司马懿并没有进攻蜀汉,而是将重心放在如何篡夺曹魏大权的行动中。在高平陵之变中,司马懿击败了曹魏大将军曹爽,得以掌握曹魏的大权。值得注意的是,就曹魏大将军曹爽,曾经发动了进攻蜀汉的战役,结果被王平击败,这导致曹爽在曹魏将士中失去威望,成为其在高平陵之变中败亡的原因之一。
在司马懿之后,司马昭在位时发动了魏灭蜀之战,并在公元263年成功消灭了蜀汉。此时,表明是曹魏消灭蜀汉,实际上利益还是属于司马氏,也即为西晋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和高平陵之变的情况,自然是有所不同的。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下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