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文成公主的和亲为两国带来了什么?她为什么不愿回到唐朝?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9-14)350

文成公主,唐朝宗室之女,她是一位和亲公主,远嫁吐蕃,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促进了唐蕃友好。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中国古代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集权统治制度之中,国家与国家之间维持和平的方式其实并不算多。除了我们较为熟悉的“称臣纳贡”之外,在人们印象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莫过于“和亲”这一种维持和平邦交的方式了。

虽然说“和亲”听起来有一种“屈辱”的感觉在里面,但从实际上来说的话,和亲所能够产生的战果还是相当不错的。例如唐朝时期文成公主外嫁吐蕃和亲的事情,就让吐蕃和大唐之间和平的时期达到了近十年。

文成公主的和亲为两国带来了什么?她为什么不愿回到唐朝?

想要学习汉家文化的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这个人想来各位对历史有着关注的朋友应该不会觉得陌生,因为无论是从小学过的那篇描述了文成公主西出玉门关的课文,还是后来在 *** 上流行起来的“宋朝干部”段子。松赞干布这个吐蕃的国王都一直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 *** 生活当中。

其实对于松赞干布这个人,历史上各个阶段中对他的评价都相当的统一。这也导致即使是到了现在,松赞干布自己和他的王妃赤尊公主、文成公主三个人,都还是藏族人心目中的神圣。其中更具神话气息的,非要数文成公主了。

相传在文成公主出嫁吐蕃之前,唐太宗先是以“六试婚使”的手段测试了松赞干布派过来的求婚使臣。在经过了六次测试以后,唐太宗才满意地点了点头,同意了吐蕃国王松赞干布的求亲。

因为在当时唐朝人的眼中,吐蕃地区属于那种典型的“化外之地”,要是没有一点儿文化礼仪,唐太宗也担心自己的这个弟侄女嫁过去之后吃苦。好在松赞干布在公元六百二十九年接替他父亲朗日论赞坐上吐蕃王位之后,立刻展开了对唐文化的模仿和学习,使得吐蕃的人文风气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文成公主的和亲为两国带来了什么?她为什么不愿回到唐朝?

而且为了成功娶回一位大唐公主,松赞干布派到大唐去的那位求亲使臣也不简单。使臣名叫禄东赞,虽然史书上对他没有太过详细的记载,但却明确的指出了禄东赞是松赞干布当政时期最为得力的四大能臣之一。

这么一想的话,松赞干布对汉文化极为推崇,身为得力干将的禄东赞又怎么可能在对汉文化的了解上是一片空白呢?而身为吐蕃王的松赞干布之所以会如此迫切地想要娶一位大唐公主,除了想要吐蕃和大唐两国在国家关系上更加紧密之外,还有着一些属于他的私心。其中最为主要的,其实还是想借大唐的“虎皮”,来压制和威慑吐蕃内部的各个小团体。

因为在松赞干布继位之前,松赞干布的父亲朗日论赞就是被那些隐藏起来的小团体害死了。以至于当年还只有十二岁的松赞干布不得不提前接过王位,以年幼之身成为吐蕃的新王。

小孩子当大哥这种事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不少,每一个“孩子王”的下场想必就是不说,各位朋友们心里也已经有了答案。但松赞干布运气好,朗日论赞的弟弟论科耳一心为国,忠诚不二。从松赞干布继位开始,就一直忠心耿耿地护卫在松赞干布身边,并帮助着松赞干布处理吐蕃事务。也正是因为论科耳的忠诚,年幼的松赞干布得以度过那段时间,并在那段平安稳定的时间里对汉家文化产生了浓烈的兴趣。

在吐蕃被奉为神明的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在嫁到吐蕃之后,立刻就被松赞干布封为了王妃,又在松赞干布的积极促成之下,和当时已经是松赞干布王妃的赤尊公主情同姐妹。

而文成公主也没有辜负松赞干布的专心爱护,开始向吐蕃的子民们传授起了中原的种植技术等同农业相关的系列知识。文成公主的这一举动彻底让她得到了吐蕃子民的拥戴,在当时,甚至一度有将文成公主比做“绿度母”化身的传言。

文成公主的和亲为两国带来了什么?她为什么不愿回到唐朝?

“绿度母”是藏传佛教中更高的诸多菩萨之一,其形象多以“救苦救难”为标准,所以在后来,绿度母也被佛教徒当作了观世音菩萨的诸多化身之一。称文成公主是“绿度母”化身的说法可不是后来人瞎编的,而是在那些藏区寺庙的壁画上得到了证实的事情。

当时的吐蕃虽然守着大片的草地,但子民们维持生活的方式还只有放牧,像是北边的游牧民族那样吃牛羊肉、喝牛羊奶,根本就不知道小麦、稻米等粮食作物是什么东西。

但文成公主的到来解决了这一现象,虽然由于藏区地处高原,小麦、稻米等常规作物不易生长,但聪明的文成公主还是找到了一种可以代替稻米的农作物,在吐蕃的大部分地区普及了开来。这种与常规农作物不同的作物,就是我们现在人所说的青稞。

于是,教会了吐蕃人种植技术,改变了吐蕃人生活习惯,使得吐蕃逐渐从混乱趋于安定的文成公主,被当成神明化身自然也就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毕竟在古代的时候,一些朝代的皇帝甚至会将一些已经故去的忠臣名将封为神灵。

可惜好景不长,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才十年,松赞干布就死了。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好不容易调理整齐的吐蕃又有了陷入混乱的趋势。而接替了唐太宗皇位唐高宗皇帝李治,一收到松赞干布的死讯,立刻就担心起了那位远嫁吐蕃的文成公主。

于是,在与一众大臣们商议过后,唐高宗向吐蕃发去了一封诏书。在这份诏书里面,唐高宗皇帝李治明确的表达了他想要接文成公主回朝的想法。

文成公主的和亲为两国带来了什么?她为什么不愿回到唐朝?

结语

面对来自故国家园的召唤,文成公主拒绝了李治的心意。虽然历史书上并没有记载文成公主是如何答复李治的,但就从后来李治的沉默中,我们却也不难读出文成公主为什么不愿意回到大唐的原因。

因为十年的时间,早已经让文成公主真正地融入到了藏族人民的生活中去。虽然当初松赞干布为了她而改掉了许多藏族独有的民俗习惯,但藏族毕竟是一个完整的民族,其民族的魅力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掩盖掉的。

加上文成公主为了让吐蕃人民能够生活得更好,做出了太多太多的努力,文成公主又怎么可能在没有看到结果之前就丢下吐蕃的人民,独自回到大唐去享清福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09/20758.html

“文成公主的和亲为两国带来了什么?她为什么不愿回到唐朝?” 的相关文章

公孙衍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与秦朝之间有何瓜葛?

公孙衍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与秦朝之间有何瓜葛?

公孙衍,纵横学派的代表人物,原是秦国宰相,深得秦惠王的信任和器重,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在人们的印象中,与张仪作为政治对手的人是苏秦。还有人说,苏秦和张仪是同学,都曾一起就读于鬼谷子的门下。不过,据1973年出土的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记载,苏秦比张仪晚死26年。也就是说,...

秦惠王为何要杀商鞅?事后为何没人替他平反?

秦惠王为何要杀商鞅?事后为何没人替他平反?

商鞅,法家代表人物,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秦国因为实施“商鞅变法”,获得了巨大的红利。后来,秦孝公去世后,秦惠王却开始清算商鞅。商鞅走投无路之下,被逼造反,结果兵败被杀。商鞅被杀后,秦惠王还对商鞅的尸体处以车裂之刑。秦惠王虽然对商鞅处以极刑,但是...

康熙为什么一听到噶尔丹的死讯,激动的当场跪下?

康熙为什么一听到噶尔丹的死讯,激动的当场跪下?

要说清朝历史上最能干的皇帝,当属康熙了,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件事情,说的是康熙正在巡视黄河,听到老对头噶尔丹的死讯,他激动地当场跪在黄河大堤上,为什么噶尔丹能引起康熙这么大的反应呢?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康熙8岁登基,14岁亲政,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完全夺回朝廷大权。成年后,康熙帝坐...

李世民知道武则天和李治之间的关系吗 李世民又是怎么想的

李世民知道武则天和李治之间的关系吗 李世民又是怎么想的

对武则天和李治的地下恋情,李世民知道吗?知道后他是怎么想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有个说法,唐太宗李世民在世的时候,就发觉武则天的不同凡响。他之所以不宠幸武则天,就是怕她会扰乱李唐江山。还有的说,唐太宗在世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太子李治和武则天的畸恋,所以才把武则...

武则天和李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两人是真爱吗

武则天和李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两人是真爱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武则天与李治是真爱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传统历史形成了一个固有观念,普通人谈情说爱天经地义,帝王之家便是一种虚无或浪费。所以,普通人生活的超然,帝王家的生活庸俗,以致于人们宁肯相信潘金莲曾经爱过武大郎,也不愿相信唐玄宗爱过杨玉环。而当圣洁的爱情摆...

王济:西晋外戚大臣,文词俊茂,生活奢侈

王济:西晋外戚大臣,文词俊茂,生活奢侈

王济(生卒年不详),字武子,太原晋阳人。西晋外戚大臣,曹魏司空王昶的孙子,司徒王浑第二子,晋文帝司马昭的女婿。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出身太原王氏。才华横溢,风姿英爽,气盖一时。迎娶常山公主,累迁骁骑将军、侍中。爱好骑射,勇力超人,涉猎《易经》、《老子》、《庄...

有哪些与荀勖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荀勖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荀勖(xù)(?~289年),字公曾,颍川颍阴人。三国至西晋时音律学家、文学家、藏书家,西晋开国功臣,为东汉司空荀爽曾孙。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荀勖少年时聪慧好学。初仕于魏,为大将军曹爽掾属,后迁中书通事郎。曹爽被诛后,历任安阳令、骠骑从事中郎、廷尉正等职。...

汉武帝知道刘据是冤死的 汉武帝为何不立其后人做储君

汉武帝知道刘据是冤死的 汉武帝为何不立其后人做储君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汉武帝临终之前,知道刘据含冤而死,为何不立刘据的孙子为储君?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汉武帝‘知道’刘病已的存在,或者说汉武帝把刘病已推出来的时候,已经是公元前87年,也就是汉武帝病重的时候了。当时汉武帝病重,朝中有大臣懂所谓的‘望气术’,这个人告诉汉...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