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鲁特氏能成为皇后的原因是什么?最后绝食而亡
阿鲁特氏能成为皇后的原因是什么,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与汉唐等宫廷斗争相比,清代的后宫相对平静多了,清朝入主中原之后,在两个方面下了大力气,一是总结明王朝兴衰的经验教训,再一个就是对于帝王的教育高度重视,强度大到普通人不及的程度。
上行下效,有清一代,从顺治、康熙始,一直到末代皇帝溥仪,个个都是学富五车的学霸,所以,清朝的皇帝没有昏庸或者无能的帝王,甚至可以说,清朝的皇帝是最明白、最勤政,也是更爱民、最通情达理的一群。相应地,清代的大臣,尤其是高级官员,绝大多数也是有真才实学的,草包的数量比起其他的朝代,属于极个别现象。
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清朝后宫的狗血现象比起其他的王朝,实在是文明有序的太多了。例如赵飞燕、贾南风、万贵妃之类的奇葩,在清廷的土壤里,是生长不出来的。如戚夫人、唐高宗的王皇后萧淑妃之类惨绝人寰的悲剧,更是不可能发生。
惊天大悲剧没有,小悲剧是不能幸免的,因为越到权力的高层,越是失去了监督的权力,制造悲剧,原本就是和权力伴生的。清朝入关后的后宫悲剧,令人感到震撼的,应该首推同治皇帝的皇后阿鲁特氏。
阿鲁特氏属正蓝旗人,她的父亲崇绮是清代唯一的一个旗人状元,后来官至军机大臣、礼部尚书,封公爵。
满族的贵族一般说书香世家的极少,阿鲁特氏却是一个突出的例外,崇绮的上两辈都从科甲上有了建树,到了崇绮又中了状元,要说是书香,别说在旗人范围,把汉臣纳进来,阿鲁特家族也是顶级存在,而阿鲁特家族又世代与王公勋贵联姻,比如皇后阿鲁特氏的母亲就是郑亲王端华的第二个女儿,她的外祖母也就是郑亲王端华的嫡福晋钮祜禄氏,即慈安太后的亲姑姑,所以,慈安太后称阿鲁特氏为表外甥女。这样的家世背景,决定了阿鲁特氏的教养、文化、品格都是那个社会的顶级存在。
为同治帝选后,两宫太后存在或明或暗的较量,慈禧喜欢的是富察氏家的女儿,端华当年是咸丰死时的顾命大臣之一,于公于私他都是反对慈禧支持慈安的,慈禧讨厌端华,而阿鲁特氏是端华的外孙女儿,慈禧自然也不喜欢阿鲁特氏。之所以阿鲁特氏能成为皇后,原因有三:
1、崇绮的状元身份为女儿成为皇后加足了分。清代是一个推武更加尚文的王朝,而秀女是从八旗中选出,有一个状元爸爸放在清朝的任何一个时期都是亮眼的存在。就比如说今天一个单位招员工,一个清华毕业的博士,把人的眼要亮瞎,不选他没有理由啊。阿鲁特氏就是这样的存在。
2、阿鲁特氏姿容秀美,仪态端庄,是典型的被精心培养出来的母仪天下的更佳形象之选。据说选秀刚开始,大家就公认,阿鲁特氏在众秀女里是鹤立鸡群的存在。
3、同治帝亲手送出了如意给阿鲁特氏,阿鲁特氏这个皇后是皇帝亲眼相中的。
两宫太后暗自较量的结果,虽说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但事实上慈安太后赢了。同治皇帝平时也是更加的亲近慈安太后,对严厉的生母慈禧太后更多的是畏惧和疏离。没有选上自己喜欢的人,慈禧心里不高兴,对小皇帝不满,对小皇后更看不顺眼。应该说,同治帝的悲剧,还有阿鲁特氏的悲剧,慈禧是之一脱不了干系的责任人。
同治帝大婚之后,帝后琴瑟和鸣,皇后极为贤德,书香之家熏陶出来的皇后,各方面都令人无可挑剔,尤其是同治帝,幼年丧父,多年在母亲严厉之下成长的他,对阿鲁特氏充满了依赖和温情。按说帝王家的爱情是稀缺品,这正是同治之福,大清之幸,可是慈禧看着就是不舒服,她千方百计地阻挠帝后常常见面,在两人的身边都安插眼线,帝后的一举一动都有人给她汇报。小夫妻说点私房话很正常,这些慈禧都拿来作为羞辱儿媳妇的手段,常常将皇后弄到无地自容,把皇帝逼得搬进养心殿居住,不去后宫了。
阿鲁特氏却不是个让人随便捏的软柿子,她通情达理、忍耐承受的背后,有刚烈和骄傲的一面。西太后之所以挑剔,并不是因为自己不好,而是太好了,她心里不平衡,是她既控制不住皇帝,也控制不住皇后的鸡蛋里挑骨头,说白了,可以理解为心理严重失衡后的嫉妒。阿鲁特氏渐渐以讲道理的方式来顶嘴,慈禧更加恼羞成怒,她甚至动了要废后的念头,她问大臣奕缳,奕缳也是她的妹夫,没想到奕缳直接给她搬出祖制:“非大清门入者,不能处置大清门入者”。
就是说现在的皇后是从大清门抬进宫的,你一个先帝的妃嫔没有资格这么做。这话挺讽刺的,奕缳是个老实人,能说出这种话来,看见,皇后太后不合早就被朝野共知了。但这话没有让慈禧收敛,而是更加的变本加厉,发展到皇帝和皇后想见一面都很难的地步。
同治13年,同治帝突发天花,也有传说是同治帝悄悄出宫染上了脏病,得到消息的阿鲁特氏焦急万分,找一个机会悄悄地到养心殿探望同治,两人一见,阿鲁特氏就哭了,同治不用问,也知道是为了什么,没有多长时间,慈禧就赶到了,指责阿鲁特氏勾引皇帝,皇帝的病就是她给传染上的。阿鲁特氏不过喊冤要争辩几句,慈禧就命令要将皇后杖责。阿鲁特氏急了,说:“儿媳好歹也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也该给我留些脸面才好。”
不说这话还好,这话刚好击中了慈禧的痛处,她不顾同治帝和皇后的苦苦哀求,立刻命令扒下皇后的衣裳,当众就这么廷杖了起来。这样的惩罚一般是针对犯了错的太监宫女的,现在堂堂大清的皇后被这样侮辱对待,同治帝急火攻心直接晕死了过去。众人慌乱成了一团,这才住了手。
皇后被廷杖,直接加速了同治帝的死亡,而这一次,也是帝后的最后一次见面,从这时起,阿鲁特氏一面是要面对皇帝的新丧,一面也无法面对自己被颜面扫地的耻辱,还有一件事,更加把她推向了彻底的绝望。
同治帝死了,因为没有子嗣,按传统来说,应该从宗室中选出嗣子,承嗣同治帝也就是穆宗的大统。如果是这样,阿鲁特氏就会被立为太后,而慈安慈禧就成了太皇太后,这是大大不利于慈禧掌握权力垂帘听政的。在这个问题上,慈禧违背了传统,也违背祖制,她立自己妹妹的儿子4岁的载湉承继咸丰帝之嗣,是为光绪帝,而让自己的亲生儿子绝了嗣。至于说她是为了更进一步羞辱阿鲁特氏,有这个因素,但最重要的因素,应该还是慈禧的权力欲。
这么一来,阿鲁特氏的地位就尴尬了,新皇帝成了穆宗的弟弟,她也就是新皇帝的嫂子,光绪帝登基,尊阿鲁特氏为嘉顺皇后,这就很可笑了,皇帝是弟弟,皇后是嫂子,而且光绪才四岁,等他长大了,自然要立自己的皇后,那么这个嫂子皇后该当何处?人说天无二日,一个帝国出现两个皇后,何其荒谬。这些问题就摆在那里,大臣们不可能这么处理问题,所以,慈禧为了一己之私,所做吃相之难看可现。
同治帝死后,阿鲁特氏陷入了彻底的命运黑暗通道,她忍受着被廷杖后的身体的痛苦,不得不迎接着内心更深的悲苦,新皇第登基了。而穆宗从此绝嗣了,也就意味着自己绝嗣了,她是堂堂大清的皇后,难道要这么如行尸走肉般的苟且的活着吗?若能苟且,也就不叫阿鲁特氏了。
史载阿鲁特氏是病死的,但多方资料以及后人的回忆和笔记来看,我们大概可以推测,精神上极度的打击加上情志上的抑郁是一方面的原因,阿鲁特氏不过才22岁,一般的折腾是不容易死的,阿鲁特氏决心一死,但是她为了不拖累娘家,也为了不给刚刚去世的穆宗抹黑,在她生命里最后的十几天里,她拒绝进食,是活活饿死的。这时距同治帝之死不过才过去了73天。
时人写过一首赞美阿鲁特氏皇后的诗,摘录如下:
蕙质兰心秀并如,花钿回忆定情初。珣瑜颜色能倾国,负却宫中左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