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可以说没有什么功绩 庞统为什么能和诸葛亮齐名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庞统和诸葛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前言
大家都知道在三国时期有四大奇才,他们分别是:诸葛亮、庞统、姜维与司马懿,他们分别被称为:卧龙(伏龙)、凤雏、幼麟与冢虎,其中最为出名的便是诸葛亮与庞统两人。就我们来说,可能我们对诸葛亮的了解更深,毕竟我们不仅在学校里学过《出师表》,还在生活中听过:三顾茅庐的故事,而这个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
如果让我们来对他们进行评价,我们大部分人肯定会毫不犹豫的说:诸葛亮更厉害啊。然而有凤雏之称的庞统却是与诸葛亮齐名的,在史书中,水镜先生司马徽曾说过:";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众所周知想要安定天下是多么艰难的一件事,然而这里却说得两人之一便可安定天下,因此不难看出两人的厉害之处。
纵观整个三国时期,可以说诸葛亮功绩无数,为蜀国可以说是立功无数,就是说蜀国因有诸葛亮而立足于世也不为过,然而庞统可以说没有什么功绩,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庞统能与诸葛亮齐名呢?这究竟是事实还是夸大其词呢?
一、英年早逝的庞统
庞统,被人称之为凤雏,凤雏即为小凤凰,等长大后定能翱翔于九天,清鸣于高空。庞统在早年时期便有此称号,由此不难知道他很早便表现出异于常人的才能,并在荆州与诸葛亮齐名。
在赤壁之战之后,庞统本来想要投奔孙权的,但是孙权认为庞统看不起自己最喜欢的手下——周瑜,于是便不用庞统。之后庞统便在鲁肃的推荐下去投奔刘奋,但是可能运气太背,也未得到重用,仅仅只做了一个小县令,因其在任不理政事,治理不佳,于是便被刘奋罢免了。不过好在诸葛亮和鲁肃均知道庞统的才能,于是便都向刘备力荐庞统,刘备得知此人便是有凤雏之称的庞统之后便召见了庞统,并与之探讨军政要事,从这不难看出刘奋对庞统重视之意,于是便任命庞统为治中从事,之后又被任命为和诸葛亮一样的官职:即军师中郎将。
而刘备对庞统如此器重,仅仅只是因为自己部下诸葛亮与鲁肃的推荐吗?自然不是,众所周知刘奋是成大事者,以他的性格绝对不会因自己部下之人而随便重用于某一个人,因此庞统能够得到重用与他自身的才干、能力是分不开的。
庞统在跟随周瑜之时,在赤壁之战中为其献连环计:火烧曹军,这个计谋使得其在赤壁之战中获得了胜利。庞统在与刘备一同入川后,在刘备和刘璋决裂之时,为刘备出了上、中、下三条主意,在之后为刘备制定了入蜀计划,使得";隆中对";的计划变成现实:三国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势,然而令人惋惜无比事情出现了:庞统早早地在落凤坡死去了,死时年仅36岁,可以说是英年早逝。
在庞统死后,刘奋十分伤心难过,据《三国志》所记载:";先主痛惜,为之流涕。";自古有云: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更何况据史书记载刘备一生并没哭过几回,然而刘备一想起庞统总是流泪不止。有一次刘备手下的人说庞统不好,刘备十分的生气并将其赶了出去。从这些不难看出,刘备对于庞统的死真的很惋惜。而刘奋为什么会如此难过呢?这其实与庞统的才能是分不开的,庞统一死,刘奋又少了一名能力非凡的军师。
尽管如此,庞统仍然无法和诸葛亮的丰功伟绩所相提并论,然而无论是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还是在史书《三国志》中的诸葛亮与庞统被评之为齐名,一来是由于庞统自身的才能,二来则是由于庞统升华了刘奋。
二、献计征蜀
在建安十六年,刘璋派手下法正去请刘备到益州共同对抗张鲁,法正在到荆州的期间曾私下找刘备,并向刘备提议让其趁机夺下益州,但是刘备十分的犹豫,拿不定主意。而让刘备犹豫不决的原因有两个,分别是:实力不足与口碑问题。
即便刘备在占取荆州之后得到了刘表的军队,但加起来也就才3万多军队,而刘璋在益州却拥有十万军队,如此差别使得刘备不得不去衡量,如果成功了,那肯定是再好不过,但倘若失败了呢?不仅得不到任何好处,而且还有可能会失去荆州地,因此刘备不敢轻易做出选择。再有便是刘奋从始至终是要以仁义面对世人的,在他看来当时能够与之争夺的便是曹操,而曹操是一个急、暴、谲的人,那自己便要做一个:宽、仁、忠的人,这样才能够让世人支持自己,自己才能取胜,倘若自己此次用了法正的建议,那么自己就毁了自己的人设,如此因小失大,在刘备看来是不值得的。这两个问题加起来更是使得刘备难以作出决定。
此时庞统找到刘备,并劝刘备采取法正的建议,并说了一句改变了刘备想法的话,可以说这句话改变了刘备的一生。";权变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五伯之事。逆取顺守,报之以义,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於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
看过史书《三国志》和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庞统此人可以说是一个钢铁直男,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庞统总是有一说一并不会因为对方是谁而改变自己说的话或说话的语气,就像上面庞统说的话大概意思就是:你(指刘备)要根据所面临的事情而变化,不能总是墨守成规,就像在这次夺取益州上,你不能再把你的仁义拿出来,如果你此时仍然犹豫不决,那么益州就会被别人所夺取,到那时想后悔也不行。从这不难看出庞统说的很直白,但就是这一句很直白的话使得刘备改变了他传统的道德观与思维方式,变得既现实又功利,也许会有人说刘备变成这样也不好啊?但有句俗话是这样说的:无毒不丈夫。刘备如果没有变成这样,那么怎么能在三国那样个乱世中取得成功呢?
总而言之,刘奋正是因为庞统的这句话而决定采取法正的建议,当然荆州是最根本的地方,因此刘备将赵云、关羽、张飞以及诸葛亮等均留在了荆州以守卫荆州之地,自己带着庞统入川,在入川后,庞统便向刘备提议将刘璋抓了,这样便能获取荆州,可想而知这个提议太不靠谱了,蜀中有能力者如此之多,抓一个刘璋是很容易,但是抓了之后呢?会被所有蜀地人士所知道,这会使得打草惊蛇,最后定然成功不了。好在等到了葭萌关之后,庞统为刘备想出";上、中、下三条建议";可以说这三条建议是十分实用的,刘备采取了三条建议中的中建议,并取得了最后的成功。
庞统向刘备提出的三个策略分别是:上策:直接去偷袭成都;中策:用回荆州的法子将白守关的守卫者杨怀与高沛两个人骗过来,并把两人抓起来,趁机将白守关夺取下来,然后再策划攻打成都;下册:不打了,直接回荆州。刘备听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计,当然就谁来选择估计都会选择第二条策略吧。然而这不由让我们思考:既然我们都知道选择中计,那自小便有凤雏之称的庞统会不知道吗?想当然庞统也是清楚地知道的,但庞统为了顾全刘备的面子,因此说出了三条供刘备挑选,假若庞统只说了第二条,刘备又选择采纳,那么若是取得成功,那所有的功劳可以说都是庞统的,但庞统说出了三条,若刘备采取其中一条并成功了,那成功也与刘备的选择有关。由此不能不佩服庞统的细心。
虽然刘备选择了中计,但问题又来了镇守白守关的杨怀与高沛两人并没有什么错啊,这让刘备又下不去手了,这怎么办呢?于是庞统再次找了刘备,刘备便又一次突破了他的道德防线,至于庞统是怎么做到的,又是如何劝说刘奋的,这点在史书中并没有记载,因此我们也只能靠想像了。我们常说:一回生,二回熟。因此刘奋经过庞统这两次的话而突破自己的道德防线而使得之后的刘备真正成为了一代枭雄。
总结
如果单单只从诸葛亮与庞统两人所立的功绩来看,庞统的确是比不过诸葛亮的,毕竟庞统死时才30多岁,而且还没有追随刘备多长时间。但是我们从刘备的角度来看,诸葛亮与庞统两人能够齐名所言非假,就在刘备征蜀过程中,庞统可以说一次一次地打破了刘备的道德防线,从而使得刘备成为一代枭雄,准确地说便是庞统使得刘备得到了升华,这点是诸葛亮无论如何所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