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宋朝名将王禀,靖康之耻中以身殉国,真的是奸臣吗?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12-23)390

还不知道宋朝名将王禀是不是奸臣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耻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宋朝名将王禀,靖康之耻中以身殉国,真的是奸臣吗?

公年1005年,历经长达二十五年的战火,北宋和辽国签署了“澶渊之盟”,宋辽以白沟河为界限,宋每一年赠给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结成“弟兄之国”。自此宋、辽中间近百年间未启战端,彼此以礼相待,通使殷勤。对宋来讲,以“很小”成本换得近百年和睦,好像是非常值得的,可是有一个心病一直压在宋廷心头近百年:幽云十六州。

大宋无时无刻不在寻找收回幽云十六州的时机,可是怎奈国防孱弱,自始至终打不赢辽国,因而只有想,却做不到。马植,籍贯幽州,曾在辽国做了光禄卿,之后因事被贬官,对辽国心存芥蒂,伺机报复。政和年间(1111年),童贯代表着北宋起兵辽国,马植密秘晋见童贯,明确提出了一个更改北宋与辽国运势的提议:联金灭辽!为此为“投名状”纳给大宋,欲赢得一番鱼龙舞。

徽宗心动了,宋金彼此快速签订“海上之盟”,强强联手向辽国宣战,并最后取得成功消灭辽国。殊不知宋徽宗想不到,前门拒虎后门进狼,背叛交好百年的辽国帮扶粗暴的金国,是在自弃屏藩,为金国铲除南进安全通道。果真,最终在金灭辽后,金国顺带就弄了一出“靖康之耻”让北宋也灭亡。

靖康年间,金国大军兵分东西两路,东路军由完颜宗望领着,飞赴北宋国都汴梁;西路军由完颜宗翰领着,兵锋直取北宋边防重地山西太原,放眼望去锐不可当,北宋江山摇摇欲坠。当年十二月,完颜宗翰部攻击到太原城下,严严实实遇到了一块啃没动的硬骨头。太原守将王禀、县令张孝纯,信心以死报国志,领着军警民拼命还击,进行了一场长达九个月的太原争夺战。

宋朝名将王禀,靖康之耻中以身殉国,真的是奸臣吗?

王禀多次破碎了金军的攻击,金军只好屯军太原北陈村,围而不攻,提前准备围点打援困毙城中心军警民。太原军警民风雨同舟、同心协力,金兵围住日复一日,看不到有些人来救场,尽管士气昂贵,无可奈何谷物将尽,巨魔乏力、饥饿难耐。伴随着时间的变化,“阖城的人,愈更忧疑”。兵力“先食牛、马、骡,次烹十字弩筋甲”,城中心老百姓烹煮树根、草糠果腹,艰辛度日。

最激烈的是坚持不懈到最终,确实找不着食材,只能“尽杀老弱饷军”,食人族度日,太原城变成了人间地狱。殊不知令王禀做梦也想不到的是,立誓守护土地的她们,却会被身处汴京的宋钦宗所抛下。宋徽宗赵佶见金军靠近汴京后,赶忙禅位给大儿子宋钦宗赵桓。殊不知没什么风骨的宋钦宗竟将名城太原割让给金国,以求息事宁人。

宋钦宗派重臣前去太原城下向王禀宣旨。王禀在获知宋金和谈,并割让三镇的信息以后,在太原城上仗剑而起讲道:“君主应保国爱民,百姓应忠君守义,宁死不做金鬼”,并一声令下太原军民拼死守城,最后在固守了九个月以后,太原城被金兵攻克,张孝纯被金兵战俘,王禀带领剩下的残军,和金兵开展丛林战,最后身中数十枪,携大儿子投汾河而死。

王禀用性命贯彻了自身保卫祖国的承诺,无愧一代贤臣民族英雄之头衔。缺憾的是,王禀那样的英雄人物,现如今却遭受很多人误会,乃至被嘲笑几百年。原因非常简单,四大名着之一的《水浒传》,比较严重扭曲了王禀的形象。不清楚王禀如何惹恼了施耐庵,在水许传书里,王禀别描绘变成一位心胸狭窄、贪鄙软弱无能、陷害忠良这些奸人之徒。

宋朝名将王禀,靖康之耻中以身殉国,真的是奸臣吗?

《水浒传》中,梁山许多人视死如归战胜方腊,阮小七天性调皮,拿着方腊的皇袍蒙在了的身上,结果被王禀恰好看到,那时候骂阮小七:“你这厮难道说得学方腊,做这等模样”,阮小七气恼但是,差点儿和王禀火并一场。自此王禀心存芥蒂,将这事报给官府,诬陷阮小七有造反的心。

最后阮小七被夺走官诰,贬为庶人。在他的甜言蜜语下,立了奇功的梁山好汉不但没有得到 官府重赏,反被猜疑有越矩造反的心。可以说,水许传里的王禀彻底是一副贪名好利、不顾一切的奸佞丑恶嘴脸。尽管《水浒传》仅仅演义小说集,可是在民俗商品流通极广,知名度极大,伴随着《水浒传》的散播,王禀也慢慢被别人误会,确实让人感叹。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512/38015.html

“宋朝名将王禀,靖康之耻中以身殉国,真的是奸臣吗?” 的相关文章

包拯临死前对展昭说了什么 展昭为何会消失

包拯临死前对展昭说了什么 展昭为何会消失

对包拯临死前对展昭说了句话,为何展昭消失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素有包青天美誉的包拯,刚正廉洁,断案如神,深受百姓尊敬爱戴。包拯因不畏强权,坚持正义,自然免不了得罪权贵和绿林贼匪。包拯在查案中,遭遇刺客,便是常有的事。而包拯每次遇险,都能逢凶化吉,其中必然少不了展...

汉献帝退位后什么事情都没有 刘备为什么还要汉献帝发丧

汉献帝退位后什么事情都没有 刘备为什么还要汉献帝发丧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汉献帝退位后,一直安然无恙,可刘备为何要为他发丧?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东汉末期,汉献帝刘协做了一辈子的傀儡,最终退位,将皇位让给了曹丕,后来,刘协被封为山阳公。身为亡国之君一般下场都比较凄惨,但刘协却是其中的一个特例,能够得以善终。在公元234年...

霍弋是谁?他在蜀汉的地位如何?

霍弋是谁?他在蜀汉的地位如何?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三国时代,名将辈出,蜀汉前期有张飞、赵云、马超、魏延等大将,到了后期,这些大将有的先后故去,只剩下了魏延,似乎人才凋零殆尽。其实,蜀汉后期,并非无将可用,有一位将领就是蜀汉的后起之秀,像赵云一样智勇双全,诸葛亮很喜欢他,让他和自己的儿子一起相...

商鞅和张仪都是秦国的功臣 两人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商鞅和张仪都是秦国的功臣 两人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还不知道:都是秦国功臣,为何商鞅被车裂,张仪却善终?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秦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最终吞并六国,统一中原,其发展进程可谓波澜壮阔。当然,它的发展历程中,历代秦王君主和大臣都付出了巨大努力和艰辛。在历任秦国宰相中,有两个从魏国来的大臣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诸葛瑾:三国时期东吴重臣,温厚诚信,深受孙权信赖

诸葛瑾:三国时期东吴重臣,温厚诚信,深受孙权信赖

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臣,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兄,太傅诸葛恪之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建安五年(200年),躲避中原战乱,进入江东。经弘咨推荐,效力于孙吴。胸怀宽广,温厚诚信,深受孙权信赖,称为“神交”,努力缓和蜀吴两国关系。建安二...

蒋钦:三国时期东吴名将,性情豁达,为人节约

蒋钦:三国时期东吴名将,性情豁达,为人节约

蒋钦(?-220年),字公奕,九江寿春人,汉末东吴名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早年随孙策平定丹阳、吴郡、会稽和豫章四郡。平盗贼,迁西部都尉。讨会稽贼吕合、秦狼等,徙讨越中郎将。建安十三年(208年),蒋钦与贺齐并力讨平黟贼,斩首七千,其馀皆降。建安二十年(215...

壮年相从,多蒙教诲是什么意思?徐晃为何要对关羽说这些话?

壮年相从,多蒙教诲是什么意思?徐晃为何要对关羽说这些话?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关羽和徐晃都是汉末三国名将,关羽发动襄樊战役,打的樊城守将曹仁不敢出战,向曹操告急,于是,曹操先派于禁督七军救援,结果,因为秋雨汉水暴涨,于禁七军全军覆没,曹操又派徐晃救援樊城,与关羽交战。在战场上,徐晃对关羽说,壮年相从,多蒙教诲,关羽教了...

姜维和魏延都镇守汉中 两人的结果为何完全不同

姜维和魏延都镇守汉中 两人的结果为何完全不同

对魏延和姜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魏延镇守的汉中固若金汤,为何到姜维手上却立马丢了?大家肯定都读过很多的历史书,了解过我国比较悠久的历史。我国也有过很多次战争,各个国家也有着变迁,在每一次战争之中都会有一些特别的战略地方,比如说我们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汉中这块地方...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