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明仁宗朱高炽在位期间有什么作为?在位十月却功在千秋

中国历史9年前 (2016-01-14)350

明仁宗朱高炽在位期间有什么作为?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公元1063年,宋朝第四位皇帝赵祯驾崩,年仅54岁。京城之内,上至士大夫,下至乞丐和小儿,都纷纷为他焚纸痛哭。就连辽国皇帝耶律洪基也悲痛不已,哭着要为赵祯建一个衣冠冢,以寄托哀思。由于赵祯在士大夫心目中地位太过崇高,因此当时给他定了一个前无古人的庙号:仁宗。

“仁”,乃儒家思想的核心。自古以来,“太祖”“太宗”这样的庙号司空见惯,然而,以“仁”为庙号的,宋仁宗赵祯则是之一个。

宋仁宗之后,中国又出现了三位“仁宗”,分别是元仁宗、明仁宗、清仁宗。元仁宗在位9年,清仁宗在位25年。而明仁宗朱高炽在位的时间却只有10个月。10个月虽然短暂,但朱高炽却达到了明朝太祖、太宗没有达到的高度。

一、大胖小子的“人生无常”

公元1362年,当时朱元璋已经占领南京,正在和陈友谅、张士诚对峙,在“鄱阳湖之战”前,徐达收到家书,书中说徐达之妻谢氏生下一女,此乃徐达之长女。朱元璋听闻后,还不忘吩咐妻子马氏给徐达家中送去贺礼。

六年后,明朝建立,朱元璋却还惦记着徐达的这个女儿,《明史·徐皇后传》记载,朱元璋听闻徐达长女徐氏聪慧过人,对徐达说:

明仁宗朱高炽在位期间有什么作为?在位十月却功在千秋

“朕与卿,布衣交也。古君臣相契者,率为婚姻。卿有令女,其以朕子棣配焉。”

朱元璋对徐达说:老徐,我和你是布衣之交,君臣一心,应当结为亲家。我有意把你的长女许配给我的四子朱棣,你意下如何?

朱元璋当时贵为天子,徐达焉有不答应的道理,况且,女儿能嫁给皇子,也是当时更好的选择。所以,这桩婚姻早早就定了下来。

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被朱元璋封为燕王,这就意味着徐达之女徐氏将来必然为燕王妃,果然,到了洪武九年(1377年),朱元璋册封徐氏为燕王妃,正式为二人完婚,这一年,朱棣年仅16岁。

两年后,徐氏为朱棣生下一个大胖小子,让朱棣之一次感受到了做父亲的美妙。

对于这个孩子来说,他的父亲是燕王朱棣,爷爷是朱元璋,奶奶是马皇后,外公是魏国公徐达。放眼整个大明朝,他的前途都不可 *** 。朱元璋对这个孙子也比较重视,亲自为其取名为朱高炽。

不过,当时太子朱标仍在,燕王朱棣注定是一个藩王,这也就意味着,朱高炽的人生轨迹,更高也就是燕王世子,然后做一个安乐王爷。然而,有一个词用在朱高炽身上,非常合适,那就是“人生无常”。

朱高炽三岁那年,随父亲到北京就藩。燕王朱棣雄才大略,到了北京终于放飞自我,整日纵马疆场。作为父亲,朱棣当然希望长子朱高炽能够像自己一样,他发现朱高炽不喜欢骑马射箭,却喜欢朱高炽:在位10个月戛然而逝,他达到了朱元璋和朱棣达不到的高度读书写字,如果儿子是个文曲星,当然也不错。但喜静不喜动,可能因为伙食太好,他渐渐变得体态肥胖,且行动不便,有时候需要两个内侍搀扶才能行动。

这样的儿子,朱棣内心总有些不喜。反而是朱棣的次子朱高煦从小喜欢舞刀弄枪,颇得朱棣喜爱。

因为明朝早就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朱棣虽然不喜欢朱高炽,但朱元璋还是封了朱高炽为燕王世子,如果朱高炽的堂兄朱允炆不削藩的话,朱高炽注定要成为燕王。但是,人生无常,朱高炽最后却成为了大明朝的第四位皇帝。

二、忠臣和孝子,选哪个?

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朱棣听闻后急忙前来奔丧,不料半路上被建文帝的一道圣旨阻拦,建文帝怕诸王动荡,不允许藩王离开封地。朱棣在悲痛之余,把自己仅有的三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全部派往南京代替自己祭奠朱元璋。

当时,黄子澄、齐泰等人正建议建文帝削藩,而燕王朱棣是势力最强的藩王,所谓“势大难图”,黄子澄建议让建文帝扣押朱棣的三个儿子,逼朱棣乖乖就范。但建文帝心软,没有这么做。后来,徐达的儿子徐辉祖紧急求见建文帝,要知道,徐辉祖是徐达的长子,袭承魏国公爵位,更是朱高炽等三人的亲舅舅。

明仁宗朱高炽在位期间有什么作为?在位十月却功在千秋

《明史纪事本末》记载:

世子兄弟,皆魏国公徐辉祖甥,辉祖察高煦有异志,密奏曰:“三甥中,独高煦勇悍无赖,非但不忠,且叛父,他日必为大患。”

徐辉祖的意思是说:我的三个外甥中,朱高煦十分凶悍,而且此人“不忠”、“叛父”,如果不杀他,将来必为大患。

可惜,建文帝还是没有听从劝告,放朱高炽三兄弟回了北京。

建文元年,建文帝削藩日紧,朱棣在北京起兵造反,发动“靖难之役”。朱棣出征那天,带着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一起出发,留下朱高炽镇守北京老巢。不料,李景隆趁朱棣不在,率领50万大军直扑北京,当时朱高炽麾下仅有5万兵马,以一敌十,何其难也?但朱高炽没有弃城而逃。

朱高炽虽然胖,但他不怂。

朱高炽趁着天寒地冻,连夜派人往城墙上浇水,水落成冰,当李景隆来到北京城下时,对着滑溜溜的“琉璃”城墙,竟然毫无办法。

当时朱棣正从宁王那里“骗”取朵颜三卫,朱高炽的防守,给朱棣赢得了时间。待朱棣带着的朵颜三卫从背后杀来时,李景隆抱头鼠窜。

后人都说建文帝不会用人,例如,耿炳文最擅长防守,他却让耿炳文带兵去进攻;李景隆虽然是名将李文忠之子,却只会“纸上谈兵”,建文帝却对他信心十足。其实,建文帝也曾想过一个“釜底抽薪”的好办法,建文元年,建文帝见朱棣势如破竹,突然想到一个好主意,那就是从堂弟朱高炽身上下手。

根据《明史》记载,建文帝趁朱棣南下之际,派人给朱高炽送了一封信,信中大谈“君臣之道”,并承诺,若朱高炽献出北京城归降朝廷,朝廷愿意封朱高炽为燕王。

建文帝这一招非常高明,若朱高炽答应,那朝廷可直接得到北京城,失去落脚点的朱棣将不足为惧。若朱高炽不答应,他便放出风来,离间朱棣和朱高炽父子,当朱棣父子失去信任时,就是朝廷的可乘之机。

朱高炽接到信后他有两个选择,之一是做朝廷的“忠臣”,第二是做父亲的“孝子”,朱高炽最终选择了后者。《明史·仁宗本纪》记载:

朝廷赐世子书,为离间。世子不启缄,驰上之。

明仁宗朱高炽在位期间有什么作为?在位十月却功在千秋

朱高炽没有拆建文帝的信,而是直接派人将信转给了朱棣。不得不说,朱高炽这一招也非常高明,若是自己拆了信,恐怕很难解释清楚了。

朱高炽没有想到,自己对父亲一片赤诚,父亲却不信任自己。当时,一个叫俨先的大臣是朱棣的心腹,他听闻朝廷派人来给朱高炽送信,立即连夜出城去见朱棣。朱棣听闻后,担心朱高炽已反,打算派人去北京秘密杀掉朱高炽。

正在这时,朱高炽派人将建文帝的信送来。《明史·仁宗本纪》:

成祖发书视之,乃叹曰:“几杀吾子。”

朱棣看到书信后,对身边的人激动地说:差点误杀我儿子!

如果朱高炽的信晚一步到,朱棣恐怕将上演虎毒食子的一幕。

在“忠臣”和“孝子”之间,朱高炽毅然选择当孝子,但朱棣却没有选择毫无保留地相信自己的儿子。

因为朱高炽只有一个父亲,但朱棣却不止一个儿子。对于追求绝对权力的朱棣来说,这就是人性。

同时,这也是朱高炽委屈的地方。

三、这不是一个父亲该说的话

靖难之役打了四年,朱棣带领朱高煦、朱高燧在外拼杀,他们是“过命”的父子,然而,打仗不仅要有冲锋陷阵,更要有人坐镇后方,毕竟,所有的兵源、粮草、武器都是靠后方源源供应。在靖难之役中,朱高炽所担任的就是这个角色。但是,事成之后,人们总会记得之一个攀上城楼的士兵是谁,却无人记得这个士兵手中的钢刀是谁送来的。这也是朱高炽的无奈。

建文四年(1402年),靖难之役到了最紧要的关头,朱棣率领大军兵临南京城下,可朝廷的大军奋勇抵抗,朱棣精疲力尽,仍然无法攻破。这时,朱棣抚摸着次子朱高煦的肩膀说:

明仁宗朱高炽在位期间有什么作为?在位十月却功在千秋

“勉之!世子多疾。”(出自《明通鉴·卷十三》)

朱高煦听完后,像打了鸡血一样带兵玩命向前冲,终于杀开一个口子,朱棣得以攻入南京,后来,建文帝失踪,朱棣登基。

朱棣对朱高煦说的这句话,意思是说:“加油吧儿子,你大哥身体不好!”

换句话说:你大哥身体不好,他夭折之后,你就是我的继承人。

天哪,这哪是一个父亲该说的话。后来朱高炽来到南京,听说这句话后,不知道有多委屈?

正是因为受这样的“暗示”,朱高煦才信心满满,因为他几乎笃定,他就是父亲心目中的继承人。

朱高煦或许没想到,朱棣亲自在他心中埋下的“种子”,又亲自挖掉。

朱棣登基之后,并没有立即将当年的燕王世子朱高炽立为太子,按理说,立朱高炽名正言顺,之所以不立朱高炽,就是因为他在犹豫,因为朱棣觉得朱高煦“似朕”,又在靖难之役中攻城拔寨,立下不世之功。

但是,渐渐地,朱棣发现朱高煦不仅仅是勇猛,而且有些凶悍,甚至有些无法无天。一个有雄心的皇帝,是不允许太子也同样有雄心的。毕竟,当年唐高祖李渊就这样被儿子逼成了“太上皇”。再加上受传统嫡长子制度的影响,朝中文臣都支持朱高炽,解缙那一句“好圣孙”也起到了作用,因为朱高炽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儿子朱瞻基,就这样,朱棣终于决定立长子朱高炽为太子。

永乐二年,朱棣立朱高炽为太子,将朱高煦派到边疆。朱高煦不服,他问朱棣:“父皇,我有什么过错,你怎么忍心将我赶到万里之外?你当年不是说……”

朱棣:“我说过吗?是不是你理解错了?”

朱高煦一脸茫然,带着满腔愤恨离开了南京。临行前,他瞪着哥哥朱高炽,仿佛在说:我还会回来的!

朱高煦不甘心,他在朝中广植亲信,常常以唐太宗自比,多次挑拨离间,陷害朱高炽。而朱高炽呢,默默忍受,当朱高煦犯事的时候,他还为弟弟求情。所以说,不管是做君主还是做兄长,朱高炽都配得上一个“仁”字。

明仁宗朱高炽在位期间有什么作为?在位十月却功在千秋

四、监国20年,换来10月天子

永乐七年,朱棣亲征蒙古,无暇顾及政务,他决定把大明朝的具体事务交给太子朱高炽,让朱高炽来担任临时“CEO”。

但是,朱棣毕竟不放心儿子,他把政务交给儿子,却把军权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朱高炽每天早晨天不亮就起床,到很晚才睡觉,他想一展拳脚,但又怕父亲多心,朱高炽的监国生涯,就这样忐忑。

朱高炽将朱棣留给他的杨士奇、杨荣、蹇义、夏原吉等人都当成自己的老师,遇事不吝请教,他爱护百姓,尊重大臣,满朝称是。

为了配合父亲的“郑和下西洋”,朱高炽特意设置了河南卫河提举司;

为了解决常年打仗带来的亏空,朱高炽成立了陕西茶马司。

朱高炽还派人解决漕运问题、修筑河口,开垦荒地,修缮粮仓,总之,太子监国期间,他几乎没有劣迹。

《明史》称:

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

这是一句很高的评价,但朱高炽当之无愧。

朱棣多次远征,朱高炽在长达20年的时间内,监国多达5次,从南京到北京,他除了要帮父亲管理好大明朝外,还要应对弟弟的攻讦。与此同时,他还要面临父亲多次对自己的怀疑。但朱高炽没有怨言,他知道,做太子的,或许没有委屈,但天底下做儿子的,一定都有委屈。

所以,面对朱棣的一次次质疑,朱高炽表示:我只要当一个孝子就行,至于其他,我只求问心无愧。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在第五次征讨漠北的归途中病逝,杨荣、张辅的老臣担心朝局不稳,一方面秘不发丧,用铅筒将朱棣的尸体密封,佯装成什么都没发生,一日三餐正常进用;另一方面派人立即回京通知太子朱高炽。

朱高炽听闻父亲驾崩,立即派儿子朱瞻基去迎接父亲灵柩,然后封锁京城,并且从监狱中释放被朱棣关押的夏原吉等良臣,向他们问计。

明仁宗朱高炽在位期间有什么作为?在位十月却功在千秋

永乐末期,朱棣穷兵黩武,郑和下西洋更是让大明朝不堪重负,朱高炽登基后,立即下了三道命令,《明史》云:

对以振饥;省赋役;罢西洋取宝船及云南、交阯采办诸道金银课。

即,(一)赈济灾民;(二)减免百姓赋税;(三)停止郑和下西洋和去云南、交趾(越南)采买等事务。

朱高炽取消了朱棣利系列政策,并非对父亲的不孝,因为朱高炽知道,父亲一生好大喜功,不顾民生之艰,若这条路一直走下去,大明朝恐怕命不久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朱高炽知道,免除减免百姓的赋税,免费为百姓提供粮食。

有大臣建议,把这些粮食借给百姓,而不是送给百姓,朱高炽劈头盖脸把大臣臭骂一顿,因为此时的朱高炽知道,天下的臣民,都是明朝的臣民,他要做一个爱民的君王。

朱高炽的这一些操作,效果很显著,在几个月的时间内,明朝的百姓渐渐恢复了生机,所谓的“仁宣之治”,从这时开启了大幕。

朱高炽在爱民的同时 ,还懂得任用贤能,他性格宽仁,大臣向他提意见,从来没有遭到过报复,这种性格,恐怕只有宋仁宗能和他媲美。另外,朱高炽还下令给建文旧臣 *** ,因为他知道,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这是大明朝的创伤,他不面对,历史总要面对。

另外,朱高炽改变了明朝内阁“只备顾问”的权限,正式赋予内阁成员参政、票拟的权力,明朝真正的“内给”其实是从朱高炽时代开始的。当时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夏原吉、金幼孜、黄淮等都是非常优秀的辅臣,他们保证了大明朝的积极运行。后人把明朝内阁说成“僵化”的代名词,其实,朱高炽发明这套体制是好的,只是后人把它用坏了,这和朱高炽无关。

五、爷爷看孙子、父亲看儿子

朱高炽在当太子期间,心理压力很大,再加上他身体本身就不好,于是,在登基不久后,朱高炽的身体就出现了异样。朝鲜史书说朱高炽是纵欲而亡,虽然《明史》上含糊其辞,但不管这样的记载是否属实,都无法掩盖朱高炽所拥有的政绩。

明仁宗朱高炽在位期间有什么作为?在位十月却功在千秋

公元1425年,朱高炽的生命戛然而逝,年仅47岁,他实际掌控大明朝的时间只有10个月,这么短的时间,他没来得及一展拳脚,这才是他心中更大的委屈。

在位10个月,时间虽短,但朱高炽对得起大明王朝,对得起天下百姓,更经得起历史的重复检验。因为在这10个月,他已经给大明朝划定了新的航向。

公元1425年七月,朱高炽去世一个多月后,他的儿子朱瞻基为其定下庙号:仁宗。

何为“仁”?《论语·颜渊》记载:“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明史》说明仁宗朱高炽是一位简朴、敦厚、仁爱的帝王,说他“是可为万世子臣之法矣”。

笔者对此深有认同。笔者认为,自朱元璋建立明朝以来,明朝百姓虽然得到了休息,但政令仍然十分严酷。朱棣靖难之后,好大喜功,迁都、下西洋、北征南伐,明朝百姓承受巨大的负担。朱高炽虽然没有朱元璋和朱棣那样的军事成就,但对明朝百姓来说,这样的皇帝,才是他们最渴望的皇帝。所以说,朱高炽达到的政治高度,是他爷爷朱元璋和父亲朱棣所不曾达到的。

天不假年,若老天再借给朱高炽20年,巍巍大明,定能到达一个前所未有的辉煌。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601/41795.html

“明仁宗朱高炽在位期间有什么作为?在位十月却功在千秋” 的相关文章

武则天嫁给李世民十二年都没有孩子 跟李治一年为何就有孩子了

武则天嫁给李世民十二年都没有孩子 跟李治一年为何就有孩子了

还不知道:武则天嫁给李世民12年没有身孕,为何跟了李治一年就有了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363年,长孙皇后崩逝,李世民伤心过度,为了散心驾幸洛阳,途中从一个道士那里听闻武则天“容止美”,尤其容貌堪比昭君、西施之辈,甚至有过之,于是迫不及待地将武则天召如后宫。武则...

钟会造反如果不是泄密的话 钟会加上姜维会成功吗

钟会造反如果不是泄密的话 钟会加上姜维会成功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钟会造反,如果不泄密,加上姜维的帮助,有可能成功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闻君自淮南已来,算无遗策,晋道克昌,皆君之力。今复定蜀,威德振世,民高其功,主畏其谋,欲以此安归乎!夫韩信不背汉于扰攘,以见疑于既平,大夫种不从范蠡于五湖,卒伏剑而妄死,彼岂暗...

诸葛亮死后曹魏实力那么强 蜀汉为何没有亡在曹魏之下

诸葛亮死后曹魏实力那么强 蜀汉为何没有亡在曹魏之下

还不知道:诸葛亮死后,蜀汉为什么没有立刻亡于强魏之下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一般人心中,诸葛亮之死便是蜀汉亡的开端。国家大权旁落的刘禅经过了那么多年的容忍终于得到了自己本该拥有的权力。可是历来在朝政上都是实习生的他是否有能力在没有诸葛亮的情况下统治自己的国家呢?是...

虞翻:三国时期东吴学者,是个文武全才

虞翻:三国时期东吴学者,是个文武全才

虞翻(164年~233年),字仲翔,会稽余姚人。三国时期吴国学者,日南太守虞歆的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勤奋好学,早年担任王朗的功曹。后来,投奔孙策,入仕于东吴,历任富春县长。举茂才,拒绝东汉朝廷征辟,迁骑都尉,参与夺取荆州的战役。得罪孙权,流放于交州。嘉禾二年(23...

历史上鄂侯驭方和周厉王二人的关系怎么样?

历史上鄂侯驭方和周厉王二人的关系怎么样?

周厉王姬胡周夷王姬燮之子,西周第十位君主,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在西周历史上,鄂侯驭方和周厉王关系本来非常好,可是为何,后来周厉王突然率军把鄂国给灭掉呢?这件事,记载在鄂侯驭方鼎的铭文上。说的是西周末年,周厉王率兵南征淮夷角、僪二国后,在经过鄂国坯地时,鄂侯驭方赶来朝拜他,并纳献朝...

都知道魏忠贤势力极大 崇祯是怎么轻易除掉魏忠贤的

都知道魏忠贤势力极大 崇祯是怎么轻易除掉魏忠贤的

还不知道:都知道魏忠贤权倾朝野,为何17岁崇祯轻易地就除掉了他?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梁启超在《李文忠公事略》中有言:“其下者,则巧言令色,献媚人主,窃弄国柄,荼毒生民,如秦之赵高,汉之十常侍,唐之卢杞、李林甫,宋之蔡京、秦桧、韩侂胄,明之刘瑾、魏忠贤,穿窬斗筲,...

周泰: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多次保护孙权安危,屡立战功

周泰: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多次保护孙权安危,屡立战功

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人。三国时期孙吴武将。孙策平定江东时与同郡蒋钦一起加入孙策军,随孙策左右,从征刘繇、严白虎、王朗等人,数有战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权爱其为人,向孙策请求让周泰跟随自己。周泰多次于战乱当中保护孙权的安危,身上受的伤多达几十处,就像在皮肤...

曹操屠城最少有五次记录 曹操为什么要这么做

曹操屠城最少有五次记录 曹操为什么要这么做

很多人都不了解曹操至少有5次屠城记录,他为啥要干这么残忍的事?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换位思考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有人把自己幻想成曹操,所以觉得屠城是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无可厚非。可世上有多少人可以做曹操呢?大部分都是老百姓。所以更多的人应该把自己放在被屠的老百姓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样一来...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