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六次江南的时候 康熙为何多次都住在曹家
你真的了解康熙和曹家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曹家是康熙为数不多,极其信任的家族之一,曹玺的妻子孙氏(红楼梦贾母原型人物)是康熙的奶妈。
整个曹家算是康熙的“半个亲族”,康熙南下六次,后面的四次都是住在了曹家,其实于情于理,这样做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过康熙是皇帝,特别是满清皇帝,礼仪、规矩极多,需要曹家消费置办的事情更是不少,康熙南巡到曹家,对于曹家而言,也是一笔巨大的“经济负担”,那么既然知道曹家要“破财”,康熙都还要这么不管不顾自己的“半个亲人”们的钱包吗?
自然不是,可别小看了曹家。
曹家不是在当了康熙奶妈之后才发迹的,曹家是宋代开国大将曹彬之后,在明朝,明代曹家先祖曹俊得官“沈阳中卫指挥”,这个官本身不不是很厉害,但最重要的是,这个官几乎等同于世袭,曹家因此得以和明朝始终。当明清交际,沈阳望族曹家的曹振彦又跟随着多尔衮打天下,因此官至两浙转运盐使,这个是大肥差。
而曹振彦正是曹玺的父亲,是康熙奶妈孙氏的家公。所以到了康熙时期,曹家本来就已经有钱得很,因为东北地区几乎没有 *** ,于是后来定居在江南。而江南富得流油,某种程度上,曹家他们过得比康熙还要好,又因为康熙的关照,曹家还获得了“江宁织造”这个肥差,而且是世袭,曹家两个敛财渠道,加上是康熙皇帝特别关照,要说他们没钱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康熙六次南巡,分别是在康熙二十三年、康熙二十八年、康熙三十八年、康熙四十二年、康熙四十四年,最后是康熙四十六年。
而住在曹家之中,也就是后面的四次南巡才入住,之一次南巡和第二次南巡都因为特殊原因没有实现。
之一次南巡那一年,老曹家的曹玺刚刚好过世,康熙还是比较看重曹玺的,他的名字“玺”,都是康熙给起的,所以这一次曹家没有人接驾,康熙并不怪罪,又因为他是君,曹玺是臣,康熙自然也不可能去曹玺的葬礼。
曹玺之后,是曹寅接手曹家的肥差。
这个曹寅也是康熙的近臣,有清代书籍记载他俩是属于“兄弟”那么亲近的关系,按道理来讲,曹寅和康熙都是喝同一个女人的母乳,俩人亲自然是正常的。曹寅十六岁就到了康熙身边担任銮仪卫,这个职位和皇帝不是一般的亲近,康熙仅比曹寅大四岁,这里便体现了康熙对曹家的照顾。
不过第二次南巡的时候,曹寅也没有接驾,为啥呢?
因为曹寅这个时候人不在江南,他是直到了康熙二十九年才到了苏州担任“苏州织造”,又在康熙三十二年才担任了“江宁织造”,这个时间段,和康熙的南下错开。
那么就有人问了,为啥曹寅非要当官才能接驾?
其实这里就涉及了康熙为啥后面四次都去曹家住的原因。
其实康熙后面四次去曹家住,并不是住的曹家的宅院,而是江宁织造的“办公楼”,清朝时那也叫“江宁织造府”。按照常理来讲,皇帝出巡都是住 *** 机关,因此康熙是不会随便住私宅的,他是皇帝,但是出行也要有个“出差”的规矩,所以住在自己治下的“府衙”里,这是最合适不过了。
第三次南巡开始,康熙带的人就有点多了,这次南巡,康熙带了好几个儿子下来,老大、老三、老八、老十四都一起下来了,他们都是住在了织造府的院落中。这个织造府其实也有点来头,在明朝时,这是神算刘基的宅子,所以算是非常有渊源的了。
既然康熙四次都是住在织造府,那么对于曹家来讲,这其实就是减去了两个主要的开支,一是不需要把私宅打造成行宫,二是不需要准备太多的宫廷的生活习惯。康熙住在织造府,肯定要面对诸多大臣的觐见,偶尔还有江南百姓齐齐献食,如此一来,住在老曹家,生活开支不大,康熙算是给足了老曹家好处。
也不是说康熙不开支,曹家自然也会花费重金表示忠心,求得康熙的亲近,不过这点消费曹家还是给得起的。曹寅身兼两淮盐运御史、江宁织造,每年的油水都是高达百万两的级别,自然是不怕这点开销,即便康熙再奢侈,来个一两天花个几万两已经顶天了。
因此后面的几次南巡,曹寅每次都提前做好准备迎接康熙,康熙一见到曹寅,自然也是直奔曹家,这就是一种默契。
那么曹家接驾问题不大,咱们再说说康熙住在曹家的“必要目的”。
首先之一个,关照曹家是肯定的,曹家在清朝雍正以前,都属于大望族,这很大程度就是来自于康熙的眷顾,而且曹寅本身就和爱新觉罗有姻亲关系,只是后来因为族中有人参与了夺嫡,才被雍正清算了,雍正连自己的几个哥哥都那样对待,清算曹家倒也不算什么稀奇事了。
那第二个原因,其实和康熙的“孝心”有关。
康熙自幼和母亲聚少离多,他自己也说过,出生之后因为躲避天花,压根就没怎么和父母见过面,鲜有在二人膝下承欢。康熙生命里最重要的两位女性长辈,是他的祖母孝庄太后还有苏麻喇姑,康熙将苏麻喇姑称为“额涅”,苏麻喇姑很大程度代表着康熙尽孝的“母亲”形象。
那么除了苏麻喇姑以外,他的奶娘孙氏,自然也是自己展现孝心的一个重要人物。
要知道,皇帝不是傻子,不能只看康熙一味地照顾曹家,以为没有所图。这其实就是一种交换,不过康熙做得很得体,他真心地把孙氏当作自己的半个母亲,康熙在与别人的介绍中,将孙氏称为他自家的老人。可别小看这句话,被康熙当成家人,还是康熙认同的长辈,这个关系可是了不得。
而对于康熙的名声来讲,这肯定是有着大大的帮助,世人会看到一个更立体的康熙,正如我所说到的康熙的“孝”,这就是康熙屡次住在曹家更大目的:传宣。不能说这是假情假义,只是对于政治家而言,任何一种表示感情的行为都不可能纯粹。
从曹家角度来讲,康熙的角度来讲,住在曹家那其实真是一点问题都没有。不过清代的确有康熙把曹家给“住垮”了的说法。
其实这说的是康熙第六次南巡,过了两年,曹家刚好遇到事了。
康熙后面三次南巡都是只隔两年,曹家自然不怕康熙来,怕的是康熙不来,为了让康熙尽兴,曹寅大把地消费,让曹家的账面上的数字有些尴尬,不过没事啊,他有肥差,而且这些职位大概都是跑不掉,他退休了家人上,这也就意味着曹家怎么都穷不了。
可就是这么倒霉,在康熙四十八年的时候,曹寅和他妹夫,苏州织造李煦亏空了三百万被总督弹劾。他俩也没想到总督会这样出牌。
全天下都知道康熙到江南都是曹家人接待的,后来曹寅和李煦为了让康熙开心,直接花了五十多万两布置江南,他们自己本来也要捞点油水,这在朝堂人的眼中是说得过去的。
康熙也没想到会有人弹劾他们,他自己也很尴尬,一边给曹寅和李煦擦 *** ,一边又在大臣们的面前帮他俩说好话。
后来李煦总算把这笔帐给补上,而在康熙五十一年,曹寅死后,康熙立马把曹寅的儿子曹顒给顶上他的位置,可惜曹顒也在两年后去世了,康熙又安排曹顶上,而曹,正是曹雪芹的叔父。后来曹家总算把这个大窟窿给填上了,靠的正是康熙的“拖字诀”。
所以说到底,康熙把曹家住垮这件事情,压根就不是一个大事,有康熙顶着,曹家千秋万代都是没有一点意外的,而后来的倒台,只能说风云变幻,时也命也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