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历史上真实的王爷多铎,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多铎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多铎,努尔哈赤第15子,母亲是宠妃乌喇那拉氏·阿巴亥(又称大妃),与英亲王阿济格、睿亲王多尔衮是亲兄弟。现有资料表明,多铎很受宠,地位远高于多尔衮。过新年时,多铎可以参见努尔哈赤,多尔衮却不可以;多铎后来是镶白旗(没换旗之前)旗主,掌握15牛录,多尔衮则是“光杆司令”,啥都没有。不过,多铎年纪太小,又没有立下军功,威望等于“零”,当皇太极逼死后母阿巴亥时,他只有10岁,与阿济格、多尔衮两位兄长只能默默流泪。也许是童年之不幸,多铎性情大变,以后每次追随大军出战都喜欢滥杀,通过斩杀敌人来发泄对皇太极的不满,有时还公然违背皇太极政令,纵容手下士兵劫掠。为此,一心想强化中央集权的皇太极便找借口削弱多铎势力,剥夺他的牛录,甚至还一度废了他的王爵。
1643年9月,皇太极暴毙而亡,顺治帝捡了便宜继承大统,而一心想当皇帝的多尔衮只能干摄政王。哥哥当了摄政王,多铎便迎来人生巅峰,每次出战均可以挂帅,毕竟是亲兄弟嘛,不给他镀金那行呢?1644年4月,吴三桂勾结清兵在山海关外一片石击败李自成,多尔衮随即挥师入关,拿下北京,宣布满清成为中原大地新主人。随后,阿济格领兵西征李自成,多铎挥师南下征讨南明,满清两路进兵,意欲夺取全国地盘。因西北战事告急,多铎暂缓南下,率万余铁骑西征配合阿济格,并于潼关一战中彻底歼灭“闯军”主力。此战,“闯军”骑兵表现突出,满洲铁骑并未讨到多大便宜,最终决定战局的还是靠运来的红衣大炮。
搞定李自成后,多铎绕道河南、山东,从徐州一路南下,准备荡平弘光政权。当时,大明气数已尽,人心涣散,沿途明军纷纷投降,连李成栋、刘泽清等高级将领都主动来降,多铎手中兵马顿时从1万增加至20万,实力碾压守卫江北的明朝军队。1645年4月,多铎大军抵达扬州城下,由于红衣大炮未到,所以并没有立即攻城,而是玩“招抚”,希望扬州守将史可法能够投降。为此,多铎与多尔衮连续写信“劝降”,申明“大义”,但被史可法拒绝。史可法虽态度强硬,却并不善于守城,甚至他都没有战斗到底之决心,他只是想以死殉国而已。例如,总兵何肇基劝其主动出击,趁清军立足未稳,派骑兵出城打一次胜仗鼓舞士气,史可法拒绝;再建议其砍掉城外树林,以免为敌所用,被拒绝;城内叛变,何肇基建议严惩,史可法还是拒绝。
史可法不得力,南明弘光政权更不得力,自己内斗得不亦乐乎,哪管扬州死活。5月25日,多铎利用红衣大炮轰破城墙,扬州陷落,史可法被清军活捉,因拒绝投降而被杀害。与此同时,多铎背信弃义,连续屠杀10日,杀掉城内居民80万,是为“扬州十日”。到南京后,多铎公开此次暴行,其在《谕南京等处文武官员人等》布告中,露骨地宣称:“昨大兵至维扬,城内官员军民婴城固守,予痛惜民命,不忍加兵,先将祸福谆谆晓谕。迟延数日,官员终于抗命,然后攻城屠戮,妻子为俘。是岂予之本怀,盖不得已而行之。嗣后大兵到处,官员军民抗拒不降,维扬可鉴。”着实够残忍。
《鞑靼战纪》载:“这些地方中有一座城市英勇地抗拒了鞑靼的反复进攻,那就是扬州城。一个鞑靼王子死于这座城下。一个叫史阁老的忠诚的内阁大臣守卫扬州,他虽然有强大的守卫部队,最后还是失败了,全城遭到洗劫,百姓和士兵悉遭屠被杀。鞑靼人怕大量的死尸污染空气造成瘟疫,便把尸体堆在房上,城市烧成灰烬,使这里全部变成废墟。”
《扬州城守纪略》载:“初,高杰兵之至扬州也,士民皆迁湖潴以避之;多为贼所害,有举室沦丧者。及北警 *** ,郊外人谓城可恃,皆相扶携入城;不得入者,稽首长号,哀声震地。公辄令开城纳之。至是城破,豫王下令屠之,凡七日乃止。” “亟收公(史可法)遗骸,而天暑众尸皆蒸变,不能辨识,得威哭而去。”
多铎此等暴行,江南地区民众纷纷起来反抗,掀起新一轮抗清浪潮。为此,多尔衮只好将多铎调回北京,改派原明朝降将洪承畴督师江南,铲 *** 抗势力,追杀明朝宗室,玩“以汉制汉”。
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宫廷剧中的“暖男”王爷多铎回京后4年,便死于满洲之克星天花,年仅36岁。对此,各位又是如何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