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还有一首《满江红》,恢弘霸气不弱于《怒发冲冠》
公元1133年10月,宋金之间的战略形势发生重大变化,金国扶植的汉奸刘豫大举南进,一举拿下襄阳六郡。此时的岳飞心急如焚,接连上书宋高宗要收复襄阳失地,以图中原。
宋高宗虽不愿意与金国决战到底,但也不能无限制退让,影响基本盘。于是第二年,即1134年,批准岳飞奏请,出军襄阳。
岳飞在短短几个月之内,便打败刘豫军队,迅速收复了襄、邓六州。岳飞希望趁热打铁,北进中原,但朝廷不准,到此为止,要求岳飞移驻鄂州,并加封其为武昌郡开国侯,负责长江一带防务。
在鄂州(即今日的武昌)的这段时间里,岳飞始终不忘北伐大业,所有的心思都放在进军中原上。他闲暇之余,行走于鄂州的名胜古迹之间,有一日,登上武昌的黄鹤楼,遥望长江之北的大宋之土,热血沸腾,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词《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像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这首创作于1134年的《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早于另外一首《满江红怒发冲冠》 ,但其词风如出一炉,血气方刚,霸气恢宏。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显示出岳飞对恢复中原的急切心情,在他的眼中,这些失地如何能还归大宋,是当务之急,身为国家柱石,不图北伐岂不愧对大宋王朝,望眼欲穿之心境可见一斑。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这是岳飞回想当年首都开封的美好情景,那时的开封是多么繁华,皇帝的园林万岁山那是歌舞升平,一片自在逍遥之态犹在眼前。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而现在,盛世不再,京师已沦为金国占领区,成为大宋失地,形势如此混乱,作者的心如何不在滴血?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在如此乱世之中,军士们血战沙场,百姓们流离失所,往往死于非命,江山虽依旧在,只是已成为残破之地。作者的心情悲愤异常,而国家人民的命运如此不幸,无疑在不断激发着作者的雄心壮志。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岳飞不禁感慨,何时方能有机会统军北伐,越过长江,收复中原,了却自己的人生夙愿呢?若真有那么一天,归来后,再重游黄鹤楼,岂非人生乐事,那真是足以慰平生呀!
这首词分明透着一股极为强悍的锐气,没有盖世将军的人格魅力与磅礴气势渗进词中是很难将这种雄浑的阳刚之力喷薄而出的。一般文人可能会写出类似的词句来,但词好不代表有精神气度,如果缺少这股英雄气,词便少了精魂,空有躯壳罢了。
当真是词如其人呀,岳飞一生尽忠报国,他的词也处处体现着这种初心不改,大气格天的人生理想!岳将军人虽千古,词却万世留存!这岂不称得上是虽死犹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