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莱子国为什么要与姜太公争国?他们之间有什么仇怨呢

中国历史8年前 (2017-01-16)210

《礼记》载:“太公封于营丘,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姜子牙作为商周时代之一奇才,在整个姬周攻灭殷商的战争中功勋卓著,史书中说的是被封到齐鲁之地,其后建立影响后世的强大诸侯国齐国。当时齐国的所在地尚且处于东夷势力辐射区域,姜子牙刚刚到齐国的时候,曾经与当地族群发生争执。那么,是什么族群竟然敢于与厉害的姜子牙为敌呢?这个族群究竟是不是东夷人?姜子牙的前面五代子孙,为什么封国在齐国,最后却要反葬于周,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太平寰宇记》载:“周以封太公为营丘。”周天子分封姜子牙的地方,正是这个营丘,就引发了当地族群莱子国与姜子牙的对抗。这个莱子国什么来源?《说文解字》云:“夷,东方之人也。”也就是常说的“东夷”,莱子国恰好就是在殷商的东方,显然正是东夷部落的其中一支族群。《史记》载:“炎帝‘长于姜水’,‘初都陈,又徙鲁”。莱子国正是在于此地,其核心区域就是后来的鲁国所在地。显而易见的是,这个莱子国还是属于炎帝部落的分支。

《史记》载:“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莱。莱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这个说法基本上成为后世认定莱子国为东夷人的决定性论断,也可看得出来当时的政治格局也是颇有内幕的。首先来说,这个莱子国的疆域范围属于”未能集远方“的区域,而且这个莱子国的人在中原发展千年之间,并没有融入中原文化体系中,而是自成体系,甚至常常与中原政权对抗。

莱子国为什么要与姜太公争国?他们之间有什么仇怨呢

而要知道的是,《史记》中说的“周武王之东伐,至盟津,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在孟津会盟诸侯的周武王,在攻灭殷商的战争中,最强盛的军队主要集中在殷商都城附近,即便影响力可能已经跨越到齐鲁大地,但兵锋极有可能在此时尚未到达齐鲁,反而是当时的殷纣王,正好在对东夷部落作战。史书中载:“纣克东夷而陨其身”,显然说的就是殷纣王在与东夷作战中,极大的消耗了作战能力,才导致其在于周武王的决战中落败,最终都城被破,身死国灭。

那么,莱子国的”与太公争国“,本身的真相可能非常出人意料,此间既然属于莱子国的势力范围,而且”会纣之乱未能集远方“,这个地方的归属性就值得研究,到底是姜子牙与莱子国争夺土地,还是莱子国与姜子牙争夺土地,是个非常有趣的命题。当时的姜子牙所分封的地方是为营丘,《通典》载:“少昊时爽鸠氏已居营丘。”这个爽鸠氏的渊源也非常远,史书中有载:”少昊爽鸠氏,帝少昊之司寇也,帝以鸟名命官,司寇主击盗贼帮名。“上古时代,既然黄帝的后人将此地视作震慑盗贼的司寇所在地,那么显然此地周围可能是有很多盗贼出没的地方,众所皆知这种地方往往人迹罕至,属于荒郊野岭。当然,这个说法很可能是姜子牙成王败寇的托辞,也就是齐国最终征服莱子国后,便以胜利者的高高在上的姿态,对曾经的这块土地上的原住民进行无情的诋毁,乃至到汉朝时司马迁也以为黑莱子国是理所当然的。

莱子国为什么要与姜太公争国?他们之间有什么仇怨呢

可是为什么莱子国人要跟姜子牙争夺此地呢?《尔雅》载:“水出其前, 丘;水出其后,沮丘;水出其右,正丘;水出其左,营丘;此以水在丘之前、后、左、右名之也。”显然这个营丘除了是盗贼出没之地,还是个风水极好的地方,否则如姜子牙如此的大师级人物,也不可能选择此地作为齐国立国的所在。有山有水,物产丰富,风景独好,莱子国自然不能让这样的好地方落到周人的手中。当然这个莱子国并非那么好欺负,终齐国数百年,直到战国时代开启,莱子国才最终为齐国所灭。《左传》载:“莱共公俘柔奔棠,晏弱围棠而灭之。”

莱子国的运气不好,如果对手是郑国、宋国这样的诸侯国,或许命运还能好得多,还能与齐国搞个连环对攻。可惜的是姜氏在姜子牙的经营中,在周天子的身边有着优越的口碑,“东至海, 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国享有众多诸侯所不能有的征伐大权,可以调动天下兵马以攻打莱子国,因此营丘的夺取之战,结果显而易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701/105391.html

“莱子国为什么要与姜太公争国?他们之间有什么仇怨呢” 的相关文章

嘉庆弄死和珅十五年后 嘉庆为什么又后悔了

嘉庆弄死和珅十五年后 嘉庆为什么又后悔了

对扳倒和珅15年后,嘉庆皇帝就后悔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嘉庆四年正月十三日,嘉庆皇帝公开宣布了钮祜禄·和珅的20款大罪,下令将其入狱抄家。面对内外诸臣“和珅罪当以大逆论”的建议,嘉庆皇帝并未采纳,反倒以“和珅尝任首辅,不忍令肆市”为由对其宽大处理,命其狱中自尽。在...

黄忠:东汉末年蜀汉名将,是老当益壮的代名词

黄忠:东汉末年蜀汉名将,是老当益壮的代名词

黄忠(?-220年),字汉升(一作“汉叔”),南阳人,东汉末年名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本为刘表部下中郎将,后归刘备,并助刘备攻破益州刘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定军山之战中,黄忠阵斩曹操部下名将夏侯渊,拜征西将军。刘备称汉中王后,加封后将军,赐关内侯。次年,黄忠...

历史上曹叡是真的不知道司马懿有异心吗?

历史上曹叡是真的不知道司马懿有异心吗?

曹睿,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位皇帝,,魏文帝曹丕长子,母文昭皇后甄氏。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司马懿作为曹魏重臣,辅佐曹魏四代君主,功勋赫赫,但是,司马懿又有异志,而且老谋深算,阴险狡诈,最终,发动“高平陵政变”,篡夺了曹魏大权,成为奸臣。那么,问题是,曹操都看出来司马...

韩信被杀是因为功高震主吗 还有什么原因存在

韩信被杀是因为功高震主吗 还有什么原因存在

还不知道:韩信被杀,除了功高盖主,后世还流传了五大原因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韩信史称“兵仙”,他的一生打了很多经典的战役,带兵以“多多益善”闻名,战场上屡次出奇制胜,是我国历史上神将的代名词,智慧和狡黠的化身。但是韩信也是另一个成语的代名词,这个成语叫做“狡兔死、...

屈突通是什么人?他选择归顺唐朝的原因是什么

屈突通是什么人?他选择归顺唐朝的原因是什么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屈突通(557~628年),复姓屈突,北周到唐朝时期名将,北周邛州刺史屈突长卿的儿子。屈突通出生于长安刚毅武略,善于骑射。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民谚有曰: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服三斗葱,不逢屈突通。民谚内容形容的就...

施琅是什么人?他最后是什么下场?

施琅是什么人?他最后是什么下场?

施琅,明末清初军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将领。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明末清初的时候,施琅在反清和降清之间反复不断。最后因为收复台湾有功,而被封为靖海侯。那么,施琅为什么会反复不断呢?他那样做,清朝稳定局势以后,是怎么对待他的后人的呢?客观来说,施琅的反复无常,实际上很多都...

刘备当初对诸葛亮可谓是言听计从 刘备做皇帝后为何态度大变

刘备当初对诸葛亮可谓是言听计从 刘备做皇帝后为何态度大变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一直对诸葛亮言听计从,为何当了皇帝之后态度大变?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时期有很多的快意恩仇,也涌现出了大量的猛将谋士,他们留下无数的经典故事,被后人津津乐道。其实这也是《三国演义》等名著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诸多的三国典故中,最有名也是...

施绩:东吴中后期名将,主要负责荆州重地的军事

施绩:东吴中后期名将,主要负责荆州重地的军事

施绩(?—270年),字公绪,丹阳故鄣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原名朱绩。左大司马、当阳侯朱然之子,吴少帝孙亮登基后恢复本姓“施”。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施绩有将领之才,转战四处,是孙吴中后期的大将,主要负责荆州重地的军事,官至上大将军、左大司马(当时东吴最高武职)。人物生...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