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一开始是怎么名扬天下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袁崇焕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袁崇焕,字元素,生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四月二十八日,广东东莞水南袁屋坪(今广东省东莞市石碣镇水南村)人,可是广西梧州府滕县的人也说他是广东梧州府滕县人。
可是无论是广东东莞水南袁屋坪还是广西梧州府滕县,在大明时期都是除了水稻几乎不长其他农作物,火车汽车轮船全不通的地方,就像我们今天的偏远山区。不像今天属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成为许许多多有志青年圆梦的理想场所,甚至连做梦都希望成为这些地区的常住居民。
为什么说这两个地方在大明时期都是鸟不拉屎的地方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两个地方都不盛产读书人啊!特别是广西这个地方,在大明二百多年的历史中,就没有出现一个状元。根据马克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哲学观点,我推断袁崇焕的家乡在大明时期是相当贫穷落后的。
这又有什么办法呢?我们的袁崇焕偏偏就出生在这个穷乡僻壤的地方。这个地区的孩子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只有努力读书,争取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好的名次,好跳出这块土地对自己的束缚。
当然袁崇焕也不例外。
袁崇焕其实并不缺钱花,他祖父袁世祥、父亲袁子鹏都是做木材、药材生意的,可是光有钱没有地位啊!
在大明,商人总是排在所有行业的最后,连辛勤耕作的农民大哥都不如,“士农工商”就是反映这个残酷现实的更好证明。
男人不怕没出身,就怕没出息,你改变不了历史,但也许可以改变未来!
袁崇焕为了改变自己的地位,也开始努力学习,熟读四书五经,基本上达到了过目成诵的程度。
功夫不负有心人啊!
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二十三岁的袁崇焕跑去参加广西桂林举行的乡试,考中了举人。
袁崇焕太得意忘形了,他自从考中举人后,就把大堆大堆的科举考试必读书目丢到了一边,好像对他来说,去北京考进士简直是轻而易举。
他每天沉醉于诗词歌赋,有时间就跑到大街上,听那些老兵讲述他们在辽东同八旗军队作战的辉煌事迹。
太自满,太不知道进取了!
没有危机是更大的危机,满足现状是更大的陷阱!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知道幸运和霉运哪个先来!
历史注定要和袁崇焕开个玩笑!
袁崇焕二十四岁那年来到了北京,参加大明 *** 三年举办一次的全国统一考试会试,袁崇焕兴高采烈地踏进考场,垂头丧气地走出考场。
袁崇焕名落孙山,只好收拾行李灰溜溜地回到了家乡。
悲剧了,不是?袁崇焕遭受到了人生旅途中的之一次重创!
袁崇焕不是那种碰到困难就低头的人,他像我们今天的许多落榜的高中生一样,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复读。
好紧张啊!
三年后,他再一次来到了北京,袁崇焕又落榜了,他再次灰溜溜地回到了家乡。
不可否认,天赋这东西,不是什么人都具备的!
袁崇焕,只要你好好学习,还是有很大进步空间的!
三年后,袁崇焕又去北京参加大明 *** 举办的全国统一考试会试,可是不久以后,他又像前两次一样,踌躇满志而去,失魂落魄而归。
袁崇焕,你要加油哦,千万别让命运的阴谋诡计得逞哦!
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袁崇焕经过四次考试失败后,他终于考中了进士,名次是三甲第四十名,这个名次不是太好也不是太差。
哎,真是不容易啊!
袁崇焕考试的经历,应证了“只要功夫深,铁杵都能够磨成针”这句古话的正确性。
大明 *** 没有亏待这个有毅力有恒心的读书人,袁崇焕被任命为郡武知县。
袁崇焕终于通过读书考试这条道路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从“士农工商”中更低等的“商”一跃成为更高等级的“士”。
而这些对袁崇焕来说,不是结束,只是开始。
袁崇焕对自己的人生设定,一直了如指掌洞若观火!
袁崇焕在郡武县当知县期间,到处结交朋友,为人仗义,经常请朋友喝酒吃饭,为朋友大打出手,得罪过不少人,也交了不少知己朋友。属于那种人际关系很复杂的类型。
袁崇焕与朋友聚在一起喝酒吃饭谈论的话题除了军事还是军事,也不知道袁崇焕是不是脑袋半中风了,导致神志不清,一个话题谈论了这么多遍,不但不感到厌烦,而且越谈越兴奋,越聊越激动。
袁崇焕不但与朋友聚在一起喝酒吃饭的时候谈论军事,而且他只要有时间,就像下班一样,跑到大街上茶馆里去听退休的士兵讲述辽东的事情,很晚都不知道回家,一看就知道不是一个顾家疼老婆的男人。
袁崇焕听了不打紧,关键是他听了,就自认为他已经知道了辽东的所有情况,逢人便说自己是辽东的将才,只要给他兵给他粮,他一个人就可以守住辽东。
这也太自信了吧,人家听了不说他是神经病就已经很给他面子了。
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正月,袁崇焕终于有机会去北京觐见他的老板朱由校,这对一个芝麻绿豆大的官来说,是几年难得一遇的大事情。
由于袁崇焕经常谈论辽东的事情,弄得满朝文武大臣没有哪个不知道,就连兵部都知道了袁崇焕的鼎鼎大名。
不久之后,在都察院御史侯恂的极力举荐下,袁崇焕如愿以偿的留在了京师,官升兵部职方主事,官居正六品,踏上了更加广阔的舞台,有了一展抱负的机会。
袁崇焕兵部职方主事这个职务还没有干多久,努尔哈赤就率领八旗军队攻陷了广宁,熊廷弼和王化贞率领数十万军民从辽东狼狈逃到了山海关内。
满朝文武大臣马上聚集在一起召开紧急军事会议,会议一致通过应该立刻派遣有用的将领驻守山海关,防止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军队侵扰内地的决议。
按说这件事情跟袁崇焕一点关系都没有,广宁失陷又不是他造成的,也不用担心自己会被 *** 追究刑事责任,就算兵部要找人出来背黑锅,也论不到袁崇焕这个芝麻绿豆大的官,他的上面还有兵部尚书、兵部侍郎等人顶起的。
可是袁崇焕偏偏在这个时候犯了牛脾气,连几头牛都拉不回来。辽东的事情一直都是听从辽东退伍下来的老兵讲述的,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因此他想亲自去山海关看看。
袁崇焕不是那种打定了主意不去干实事的人,他是那种典型的“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型人才,袁崇焕一想到去山海关看看的主意,连包袱都没有来得及收拾,随从都没有来得及叫一个就奔山海关去了,一路从南走到北,从白走到黑。
袁崇焕不愧是袁崇焕,真特么的任性啊!去山海关连假都没有跟兵部尚书请,一点组织性、纪律性都没有,懒散惯了,也没有告诉家人,是一个典型不着家的人,几天没有回家,家人都认为他被土匪强盗绑架了,派人四处寻找他。或许袁崇焕确实是一个优秀的将领,可是袁崇焕绝对不是一个好丈夫、好男人,不值得天下的女人去爱。
袁崇焕在山海关逛了一圈,又回来了,还大言不惭地当着满朝文武大臣夸下海口:“给我军饷,给我粮食,给我军队,我一个人就可以守住整个辽东!”
很张狂,是吧!当然,这都是袁崇焕自己说的。
整个官场,为之沸腾!
这年头,吹牛都不用打草稿啊!
朝中许多文武大臣听了袁崇焕大言不惭的话,恨不得马上冲上去把他推倒在地,在踏上一只脚,他们 *** 的人、狂妄自大的人见多了,还没有见过 *** 、狂妄自大到这种地步的人!
朝中的文武大臣想是这么想,却不敢这么做,朝中的文武大臣现在是非常的沉着冷静,要想自己多活几年,不背辽东这口黑锅,就不能够与袁崇焕一般见识。
就这货了!
你那么能,就你干吧!
既然袁崇焕说他能够守住辽东,那就让他去守吧,反正他守不守得住,都跟自己没有多大关系。
朝中的文武大臣都装模作样地好好赞扬了袁崇焕一番,还破格提拔他为都指挥佥事,监督山海关外的明军,并且还拨给他了二十万两白银,让他去招募训练士兵。
壮士,一路死好啊!
此时山海关外的大片土地基本上是百里无鸡鸣,千里无人烟,不要说人,就是连鬼都看不到一个,你还去山海关外招募士兵,你去招募鬼还差不多。
因此袁崇焕只有在王在晋手下当个小官,管点事儿,平时就跑跑腿,蹭蹭饭,混日子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