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古代军队打仗,他们都是怎么解决军粮问题的?

历史文化6年前 (2018-09-04)200

古代军队打仗,他们都是怎么解决军粮问题的?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几乎每个战场指挥官都明白这个道理,粮草是军队打仗的基础,在战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方式,

但大多无外乎以下3种方式。

古代军队打仗,他们都是怎么解决军粮问题的?

之一种:最简单、最粗暴的方式——抢掠

最常用这种方式的就是少数游牧民族政权了,

由于他们不善于耕种,以游牧为生,每逢灾荒年大量牲畜冻饿亦或因疾病而死,他们就会南下入侵中原,从 *** 那里夺取粮食和补给。

比如汉朝时期的匈奴人、唐朝时期的突厥人等等,他们除了大规模打仗时抢掠 *** 粮食作为军粮,平时也不断小规模骚扰,夺取物资“补贴”生活所用。

这种方式除了我们熟知的少数民族的抢掠和骚扰,中原地区每逢大乱、各势力争夺的时候,也经常会出现。

比如,诸葛亮北伐曹魏时,曹魏在陇西的新麦即将成熟,诸葛亮就用计,派军队把曹魏的新麦给割了,以充军用。

“亮闻大军且至,乃自帅众将芟上邽之麦”——《晋书》

这种方式是最简单、最粗暴、最省时间的方式,一般也是解决军粮代价最小的方式,不但解决了自己军队用粮问题,而且断了敌人的粮草,可谓是一举两得。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形式,那就是把自己一方的百姓抢掠一番,这就有点儿杀鸡取卵的味道了,一般有大志向的军队统帅,很少会用这种方式,至于乱兵,那就很难说了。

古代军队打仗,他们都是怎么解决军粮问题的?

第二种:最费时、最费力的方式——转运

所谓转运,是指在国内其他地方收上来的粮食,然后转运到前线。这种方式相比其他方式,是最费时、最费力的方式。

古代交通不发达,像汉唐等国土辽阔的朝代,从国家其他地方转运大量粮食,往往需要跨越几百上千里,需要数月才能到达前线。

转运途中既需要派人保护粮食,又需要征调大量民夫运送粮食,耗费大量人力财力,这些押送的人同样需要吃饭,当粮食送到前线后,大部分都在路途中消耗了。

比如,汉武帝讨伐匈奴,转运粮食到前线,最后成功送达前线的只有起运时的三十分之一,大部分都在途中消耗了。

“……转输北河,率三十钟而致一石。”——《汉书·主父偃传》

而且,征用大量民夫,除了直接的粮食消耗和财力消耗,还会造成农民无法在耕种的季节耕种,造成田地荒芜,来年颗粒无收。

这样,不仅仅是直接的消耗,还透支了未来的收入。

比如,隋炀帝三征高句丽,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田地荒芜,百姓逃亡,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帝自去岁谋讨高丽,诏山东置府,令养马以供军役。又发民夫运米,积于泸河、怀远二镇,车牛往者皆不返,士卒死亡过半,耕稼失时,田地多荒。”——《资治通鉴·炀帝大业七年》

所以,通过转运的方式向前线供应军粮,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没有雄厚的国力,根本就无法支持。

即使这样,如果是常年累月的供应,国家和民众也根本就负担不起,弄不好就会拖垮整个国家,隋炀帝就是很好的例子。

汉朝汉武帝能够多次出击匈奴,也是建立在文景之治几十年的积累上。即使如此,汉武帝中期就把文景时期的积累消耗一空,国家只好另开财路,把盐铁列入专营,甚至以钱赎罪的方式来增加收入。

到了汉武帝晚年,汉武帝不得不发布《轮台诏书》,下令暂时停止征讨匈奴,让国家休养生息,恢复民力,以免重蹈秦朝覆辙。

第三种:也是最温和的方式——屯田

解决军粮问题的 *** 中,由于之一种不是长久之计,第二种又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于是,不少朝代都实行了屯田制,以补充军粮。

屯田就是让军队开垦土地,耕种粮食,以解决或补充军粮,有点儿自给自足的意思。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不少朝代都进行过屯田。

比如汉朝时期,收复河西后,由于河西地区距离内地更为遥远,转运军粮不易,就在河西地区进行屯田。

“初置张掖、酒泉郡,而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汉书·食货志》

再比如,东汉末年的曹操,每次出征都为军粮发愁,为了解决军队粮食问题,命令部分军队屯田,以解燃眉之急。

还有,明朝初年的朱元璋,也在不少地区进行屯田,洪武年间全国收获的粮食最多时能够达到2000多万石,这极大的缓解了国家的财政,也让百姓避免了繁重的徭役。明朝初年,百姓得以在元末以来战争造成的废墟中迅速恢复。

屯田制的成功,也让朱元璋非常自豪,于是就有了“国家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的豪言。

结语

古代战争中,解决军粮问题是朝廷和军队的头等大事,转运粮食太过费时费力费钱,经常和屯田相结合,以达到自给自足的效果,减轻国家和百姓负担。

在战乱的年代,有时也会进行最简单、最粗暴的抢掠来获取军粮,不过,这种方式一般是在战乱初期进行的,并不是长久之计。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9/208437.html

“古代军队打仗,他们都是怎么解决军粮问题的?” 的相关文章

关羽和张飞都没有拜师学艺的经历 两人武功为何能名列前茅

关羽和张飞都没有拜师学艺的经历 两人武功为何能名列前茅

还不知道:关羽和张飞没有拜师学艺经历,为何武功在天下却能名列前茅?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民间有这么一句话来给三国时期的武将进行排序,即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在这六个人之中,吕布第一赵云第二应该少有争议,典韦被成为“古之恶来”,排名第三也情有可原。可关羽和...

古代知县和县令只相差一个字 两者有什么不同

古代知县和县令只相差一个字 两者有什么不同

还不了解:古代知县和县令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知县”和“县令”有何不同?很多人以为 “知县”和“县令”都代表着一县之长,但这二者其实并不能够一概而论。你是否了解这两者间的区别呢?“知县”和“县令”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从地位来看,县令是地方长官,而知县却是暂管县...

古代妃子被要求殉葬的时候 妃子是活埋还是先处死再活埋

古代妃子被要求殉葬的时候 妃子是活埋还是先处死再活埋

古代妃嫔殉葬时,殉葬时妃子们是直接被活埋还是先处死再陪葬?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中华上下五千年,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瑰宝,但是在历史中,也有一些陋习遭到了坚决的抵制和废除,其中就有一项殉葬制度,在古代的皇室当中,殉葬十分常见,直到清朝初期在遭到彻底...

何曾:西晋开国元勋,一生奢侈无度,讲究饮食

何曾:西晋开国元勋,一生奢侈无度,讲究饮食

何曾(199年—279年1月12日),原名何谏,字颖考,陈国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西晋开国元勋,曹魏太仆何夔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何曾出身于陈郡何氏,博学好学,事亲至孝。曹魏时期,袭封阳武亭侯,起家平原侯(曹叡)文学掾。魏明帝即位,历任员外散骑侍郎、典农中郎将、...

王粲:东汉末年官员、文学家,深受曹操父子信赖

王粲:东汉末年官员、文学家,深受曹操父子信赖

王粲(177年—217年2月17日),字仲宣,东汉末年文学家、官员,“建安七子”之一,太尉王龚曾孙、司空王畅之孙。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王粲自少即有才名,为学者蔡邕所赏识。司徒想征辟他为黄门侍郎,王粲因为长安局势混乱,没有赴任,选择南下依附荆州牧刘表,但未受到刘...

历史上吴三桂反清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历史上吴三桂反清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吴三桂,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吴周政权建立者吴周太祖。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历史上,总是会有许多的真相是被埋没了的,人们往往只能够看到其表面上的事情,因此遭受蒙蔽不清楚其内部却包裹着的真相。就例如吴三桂的反清复明大计,看似是他再一次造反,但其实他根本就不想造反,而...

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是个什么样的人?实力如何

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是个什么样的人?实力如何

程咬金,唐朝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十九。接下来听听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我们对程咬金的印象应该是这样的:傻憨憨、又高又壮有力气、心地善良又孝顺、只会三板斧。程咬金只会三板斧的典故尤其经典,《隋唐演义》中说,程咬金做梦梦到神仙教了他三十六路天罡斧,而程咬金醒来后只记...

历史上真实的孝恭仁皇后,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真实的孝恭仁皇后,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孝恭仁皇后,姓乌雅氏,名玛琭,生于顺治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康熙帝在位61年,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的一生有过很多红颜相伴,其中以他的三位皇后和惠宜德荣四妃最为有名。康熙帝子嗣众多,也因此在他的晚年出现了严重的夺嫡之争,纠结到最后,摆在康熙...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