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镜受到雍正帝的信任与赏识,为什么后来会被民众嫉恨?
田文镜是清朝康熙、雍正时期大臣,颇受宠待,曾被誉为‘清朝之一巡抚’,为何后来却会被民众的忌恨?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关于这件事情,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田文镜就是这样的一个人,雍正帝在的时候对田文镜是百般的喜爱,即使在河南犯下了错误还能被容忍不被降罪。在河南发生的灾情使得许多人流离失所,这一切当然要算在主政河南的田文镜身上。
这件事情里边涉及的因素有很多,原因比较复杂。总结下来有几点,雍正帝在位的时候,田文镜大受信任和赏识,在河南受灾的事件中,由于手下人对灾情报告的不及时导致救灾失利,虽然事出有因,但是田文镜的管理出现了问题,这本是不可逃脱的罪责,却依然被雍正保了下来,这在百姓的眼里就是包庇。流离失所与失去亲人的痛苦,在老百姓的眼中当然要算在田文镜头上。
田文镜在主政期间,帮助雍正处理事务的过程中手段比较雷霆,丝毫不讲情面。就拿受灾这件事情来讲,雍正本意是希望让受灾的地区减免赋税,但是在田文镜的眼中这些灾害并不能达到可以减免赋税的程度。换句话说,他办事甚至有些不近人情,只为雍正考虑。那些本可以少交或者不交赋税的受灾群众,要说不恨田文镜谁都不能信。
在田文镜主政河南的后期,百姓的生活并没有过得很好。在雍正九年的时候,雍正帝认为由山东引起的水灾,波及到河南的部分应该情况稍显乐观,不需要上边派下大臣来监督河南官员赈灾。哪成想,雍正引以为傲的田文镜并没有表现得很出色,在受灾的周遭城市,不少百姓竟然将自己的儿女卖给他人。
发生了这种事情,雍正终于坐不住了。由于田文镜对下属管理不当,以至于发生了不卖子女就活不下去的事情。于是,雍正派侍郎王国栋前往河南进行赈灾。田文镜则由于年老身体衰弱的缘故回京养伤,在病愈后依然派他回到河南担任父母官。
这件事情的发生,从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部分受灾百姓对他的不满,但是也从侧面反映出雍正手下可用之人的捉襟见肘。虽然田文镜做事情过于苛刻,也由于年老对部下管理发生了失误,但在当时雍正心中依然是不可替代的人选。这种事情在雍正看来是符合全盘,有利于稳定自己的统治和局势,但是在部分百姓看来可能是对田文镜的偏听偏信。
另一方面在早期田文镜贯彻雍正的政治制度的时候的确得罪了很多人,这些人对田文镜多有怨恨。在乾隆即位后,田文镜的形象受到了比较大的打击。一方面乾隆对田文镜这样的人不太喜欢,更不会找到这样人的使用说明书,加之曾经田文镜得罪的权贵,在皇帝面前的不断弹劾,更加导致田文镜在众人心中的形象恶化。
那么田文镜究竟帮助雍正做了哪些事情呢?
其中主要的三件事情是雍正查亏空,耗羡归公、养廉银,摊丁入亩。这其中的政策在今天看来比较还是比较好的政策,但是在当时社会成分比较复杂的情况,难免会得罪不少地主阶级和官吏。
其中查亏空是田文镜刚刚接手河南时,为雍正帝所做的一件事情,当时需要做的就是将库里边的银两充裕起来。由于当初所欠下来的债务过多,且手续上和清廉程度都存在比较大的问题,急需一个行之有效的 *** ,更需要一个雷厉风行的人来施以雷霆手段追债。
于是田文镜采取了曾经在山西使用过的手段,审追之法。就是将那些有亏空银两的官员全部叫到省会开封,一个个的严厉审问,必须交代所有的事情,如果实在拿不出相应的补救办法就强行将官员的家产抄没抵债,对于那些离任的官员也要追到家中不能放过。这种手段虽然在特殊时期非常有力地执行了雍正帝的命令,但是非常遭人恨。因此,田文镜在官场的人缘,不见得有同时期的李卫等人好。
耗羡归公和养廉银制度在这里我们不做过多的讨论,这里边田文镜只需要按照雍正的指示办事,当官的人工资升高,对百姓的税收相对减少,这是一个一拍即合的方案。
摊丁入亩这一政策则动了其他阶级的奶酪。摊丁入亩的政策,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有多少地交多少的税钱,并不是按照你家里有多少的人来决定你家所交的税钱。这种取消了人头税的好处在于一旦土地固定,一家人所交的税钱轻易不会改变,不会随着孩子的出生而多交钱。这种政策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人口的流动和出生,对于百姓来说是一件好事。
但是对百姓好并不意味着对官员和地主阶级是一件好事,相反还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由于河南是雍正帝试点政策的地区,田文镜执行的力度以及结果,则决定了雍正改革的方针和决心。正是田文镜出色地完成任务,才导致他得到了许多官僚以及大地主的怨恨。
这项措施有利于不同百姓,不利于官僚地主。在这项政策之前,许多给地主打工的百姓只能面临着随着人口增加而增加的赋税,日子是越来越苦,即使干活越来越卖力,但是从根本上却不能摆脱贫困的帽子。摊丁入亩使得百姓家中不需要投入全部的生产力,这样地主和与地主勾结的人并不得急需得到好处,所以他们怨恨田文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