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靖难之役后,为何仍有很多旧臣不服朱棣呢?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2-12)310

靖难之役后,大明王朝的统治者由朱允炆替换为了朱棣,皇帝换了,手下的大臣去留就是个问题,但是比较奇特的是,愿意追随朱棣的旧臣并没有多少。

我一定要让剩下的那些死心眼子见识见识我的厉害。。。。。。因此,大明开国以来又一场大屠杀序幕,这种在历朝历代都极为罕见的规模的殉难现象,就这么上演了!

追溯到,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打进南京城时,仅有25个“识时务”的建文朝大臣在兵部尚书茹瑺的带领下,手举降表出来迎接朱棣,朱棣很是恼怒:整个建文朝不少于600个大臣,却仅有20来个投降,由于建文四年为壬午年,人们便将建文忠臣及其亲人和支持者遭受的杀戮称为“壬午殉难”,其中大约有100多个文臣学士被杀死。

在清军打入北京时,崇祯朝殉节的大臣都寥寥无几,遁迹拒降者也没多少,而建文朝臣“在其任遁去者,463人”,但是按理说,异族的入侵更应受到正统观念的排斥才对。若只是因为正统观念作祟,是不能解释为什么从建文到永乐文臣学士较少投降这一现象的。

那到底是何原因导致建文朝竟有如此多视死如归的“愤青”呢?

之一,建文新政得人心,特别得到江南人民拥护

建文帝得人心的根本原因是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他对大明帝国臣民推行了以宽仁为核心的新政。如洪武三十一年,刚刚上台的建文帝就下令“省并州县,革冗员”,仅过了一个月他又“诏行宽政,赦宥罪”,到了年底,再次“赐天下明年田租之半,释黥军及囚徒还乡里”。建文元年,他又“诏告天下,举遗贤。赐民高年米肉絮帛,鳏寡孤独废疾者官为牧养。重农桑,兴学校,考察官吏,赈济灾民……”

靖难之役后,为何仍有很多旧臣不服朱棣呢?

一个皇帝登基后几个月内,先后下诏四次减免天下赋税,这样的好皇帝很少见。建文帝在把朱元璋过猛的政策加以调整,让老百姓不断地得到实惠,这是他得人心的关键。相对于朱棣各种劳民伤财的大工程来讲,没有那么“雄伟气魄”却以宽仁治国的建文帝是在用雨露滋润般的惠民政策,让老百姓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与“皇恩”。均江、浙赋。建文二年,正值建文朝廷组织更大规模的北伐战争,当时集结了全国兵力50万,筹集军饷100万石以上。要说正是用粮的时候,但建文帝还是做出了一项公平的惠民举措,下诏平均江南田赋,建文帝惠政于民,特别是对江南的老百姓有莫大恩典。

儒家有句名言“得人心者的天下”,自有其道理存在,但若套在建文帝身上,反倒有些不合适了。

第二,确实建文朝不屈而亡的大臣们很大程度受到正统观念影响,追求儒家正统观念

也就是所谓的“名正言顺”。朱元璋既然立了朱允炆做继承人,朱允炆就是合法的皇帝,所有人都要来保护他、支持他;朱棣就是造反者,是世代都要受诅咒和打击的对象。拥有这样的思想观念的建文朝臣代表,最著名的就是刘伯温的二儿子刘璟,即使面临死亡的威胁,他就是不肯屈服,还不忘警告朱棣:殿下几百年以后还逃脱不了一个“篡”字。

第三,儒家理学确立时期,义理观念清晰

作为官方思想,虽然“君为臣纲”等观念是一种糟粕,但其强调的“忠、义、理、信”还是有可取的地方的,因此,对建文朝那些视死如归的大臣不能简单地说是愚忠,毕竟这些殉难的大臣大多是清正耿直之人,或是为民做主、为国献策的廉吏良臣,就像《明史》所说:“‘靖难’之役,朝臣多捐躯殉国……从容就节,非大义素明者不能也。”这点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第四,宋代以后中国知识分子的地位一直低下,大明开国以后朱元璋对他们也不好,知识分子对之有知遇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心理情,由于建文帝的广施善政

中国传统社会里知识分子的黄金时代是在两宋,元朝时,知识分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达到新低,元代民间社会有“十等”人的说法,其中“儒”排到了第八位 *** 的后头,成为“老九”,可见,当时知识分子是何等的压抑啊,因此元代的文人画都灰蒙蒙的,很荒凉。

直到朱允炆上台后,一改朱元璋的严酷政治,主张“齐民以刑不若齐民以礼”,他总想效仿三代之治。建文帝性情文弱,温文尔雅,在朝堂上也不轻易责罚人臣,即便像尹昌隆那么样的乌鸦嘴,都快要爆料皇帝的私生活了,建文帝还是没有怪他。在削藩问题上,有些观点已经近乎胡说了,但建文帝还是让人家讲完,并不治他们的罪。建文朝政实在是宽松,想怎么样讲究怎么讲,只要不当着皇帝说“我要造反”就没事。

靖难之役后,为何仍有很多旧臣不服朱棣呢?

建文朝士大夫有些经历了朱元璋时期那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政治生活,到了建文时代,感到了自我价值得到了实现,在这些打小就受儒家教育的知识分子来看,他们真的遇到了一位仁君,他们的儒家理想在不久的将来就要实现了。

第五,传言建文帝还没死

既然有人说建文帝逃亡了,那么作为建文朝的大臣大多抱定了不事二主的态度,期盼建文帝复辟,所以采取了跟朱棣不合作的态度,这也是为何那么多人追随和怀念建文帝的一个原因。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12/225589.html

“靖难之役后,为何仍有很多旧臣不服朱棣呢?” 的相关文章

朱标作为太子却能手握重权 朱标哪里来的那么大的权力

朱标作为太子却能手握重权 朱标哪里来的那么大的权力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标为什么作为太子可以手握重权?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朱标是朱元璋的嫡长子,也是明朝的太子。成为太子之后他的权力日益变大,朱元璋也没有打压,甚至发展成了明朝最有权势的人。甚至放眼整个中国历史,都是少有的权力最大的太子。那为什么他会拥有这么大的权力?...

年羹尧被雍正处死之后 雍正是怎么对待他的妻女的

年羹尧被雍正处死之后 雍正是怎么对待他的妻女的

对年羹尧被雍正赐死后,他的妻儿结局如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年羹尧被雍正赐死后,他的哥哥年希尧受其影响被罢免官职,万幸的是没有因此获罪。他的妻子毕竟出生于辅国公,在年羹尧出事后就被送回辅国公家,这才免受牵连逃过一劫。至于其他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的十一个儿子当中,除...

清朝后宫妃子走路都需要宫女扶着 她们身体有那么弱吗

清朝后宫妃子走路都需要宫女扶着 她们身体有那么弱吗

对清朝后妃走路时,为何要宫女扶着胳膊?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经常看清宫影视剧的朋友不难发现,清朝后妃在走路时,往往需要宫女或太监搀扶。对于古代的达官贵族而言,出行以他人搀扶,主要是为了彰显身份地位,而对于清宫后妃而言,这个却不是主要原因,她们之所以要人搀扶,主要与所...

历史上徐庶真的是因为母亲才选择离开刘备吗?

历史上徐庶真的是因为母亲才选择离开刘备吗?

徐庶本名徐福,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众所周知,徐庶之所以离开刘备,主要是因为徐庶的母亲被曹操控制。除此而外,还有另外三个原因,可能是你我都不曾想到的,是什么呢?(我们从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里寻找答案):一、三国博弈,各自帐...

宋高宗禅位给宋孝宗的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政治目的?

宋高宗禅位给宋孝宗的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政治目的?

宋高宗赵构是南宋的开国皇帝,在位35年。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皇帝都很留恋权力,他们从来不会轻易让出皇位。就算像乾隆皇帝那样,自己说过的话不得不执行,把皇位让给嘉庆。但他依然霸着不下来,什么事儿都会替嘉庆做主。而且像乾隆这样的,在历史上简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都会霸着...

雍正和生母关系势同水火 两人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

雍正和生母关系势同水火 两人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雍正与生母有什么深仇大恨,为何母子关系势同水火?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雍正皇帝登基后,由于采取了严厉的手段对兄弟、宗室进行打击,加上他继位不久便实行清查亏空等一系列政治举措,致使朝野内外人人自危。随之,关于雍正帝负面的说法也铺天盖地,下毒篡位,手足...

祢衡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祢衡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祢衡“少有才辩”,因“好矫时慢物(喜欢指摘时事、轻视他人)”而成为远近闻名的“毒舌”。建安初年,“许都新建,贤士大夫,四方来集。”年方弱冠的祢衡闻讯赶往许都,途中精心设计并制作出一张张扬个性的名片。在许都呆了一段时间后...

乾隆的弟弟弘昼被称为荒唐的王爷 他都做了什么荒唐事

乾隆的弟弟弘昼被称为荒唐的王爷 他都做了什么荒唐事

对乾隆弟弟弘昼是怎样的人?为何被称为荒唐王爷?做过哪些荒唐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乾隆三年(1738年)的某次早朝期间,乾隆皇帝的弟弟和亲王弘昼在朝会上因为一些小事与大学士兼首席军机大臣、一等公的讷亲产生了口角。随即弘昼不顾乾隆在场,就如同市井无赖一般,当着乾隆和...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