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古代朝廷一打仗,为何总会出现粮食短缺的情况呢?

历史文化6年前 (2018-12-27)180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古代打仗为何会粮食短缺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君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在中国,这句古话流传了几千年,深深地刻在所有人的心中。古代的皇帝们,需要安抚百姓以维持朝代的延续,就必须得重视粮食问题。

例如从东汉开始,就已经设置了“平准仓”这种控制粮价的机构,在粮价暴跌时朝廷大量收购粮食,以扩大市场需求,借以抬高民间粮价,避免农民破产;在粮价暴涨时,朝廷开仓卖粮,以扩大市场供给,借以压低民间粮价,避免百姓买不起粮食。

古代朝廷一打仗,为何总会出现粮食短缺的情况呢?

各代朝廷为了百姓吃饭的问题,可谓是尽心尽力了。但是为何朝廷一打仗,就总会出现粮食不够吃的情况呢?

一、军队庞大,千里运粮,损耗巨大

中国古代打起仗来,可不像古代欧洲诸国那样只出动几万人就可了事的。

例如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大破匈奴人,开辟河套地区700里的土地。秦朝出动了35万大军,而战争结束后,这支军队并没有班师回朝,而是驻扎在边境,继续担任开荒、修驰道和修长城的任务。

在古代,不管是哪个地区,突然多出个35万人,都是负荷不起的。蒙恬的治所在上郡,以一郡之力供养这多出来的35万人,是不可能的。

供养军队的任务,大部分由朝廷负责。朝廷需要从中原地区运粮到当地,而在那个时代,千里运粮的难度是巨大的。

当年秦始皇就是从齐国(今山东省)运粮到上郡(今陕西省中北部),因为当时齐国是除关中以外天下最富庶的地区。对于秦始皇来说,调动大量人力去运粮并不是难事,让人头疼的地方在于运粮队伍的巨大损耗量。

35万人要消耗的粮食是在太多了,所以给他们运粮的队伍必须足够庞大,运粮队伍由人和各种拉车的牲畜组成,例如牛、马。运粮队伍的粮食消耗量十分惊人,当时运粮的情况就是“率三十钟而致一石”(“钟、石”都是当时的粮食计量单位)所以导致男子疾耕,不足于粮饷。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就为了解决运粮问题

古代朝廷一打仗,为何总会出现粮食短缺的情况呢?

一石=二斛,一钟=6斛,从山东出发,近200斛粮食,由于交通水平的落后,经过路上的长期消耗,到达蒙恬军队那里就只剩下2斛了,损耗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九。

所以说,军队本身的消耗并没有现代人想象得那么夸张,运输部队的消耗量才是惊人的。

那么多人被征发进蒙恬的军队,又有那么多人被征发进运输部队,这些人本来都是粮食的生产者,现在摇身一变成了消耗者。这就是战争耗粮的原因。

而且不止是如此。

二、经济原因

经济学中有一条很简单的定律:供给大于需求则价格低,需求大于供给则价格高。

朝廷要打仗,就意味着她将来要向民间征购大量的军粮,而那些总能提前嗅到商机气味的粮商,就会先用高价在民间购买大量粮食。

而那些淳朴的百姓,眼光哪里有他们遥远,有些人就想着现在乘高价把粮食都卖出去,等将来粮价恢复正常了再买粮,有些百姓就连自己的口粮都给卖了。

等到朝廷开始大量征粮,必定会抬高市场上的粮价,如果战争连年不决,粮价也就会持高不跌,提前屯粮的商人们赚得飞起,而卖掉口粮的百姓就再买不起粮食了。

而且35万人走到哪里都会给当地增添不小的压力,《孙子兵法》就指出,战争连年不决,屯驻军队的地区就会物价猛涨,到时候当地百姓就要被牵连。

军队也是需要在当地买生活用品的,一个地区突然多了很多人,生产力却不能及时跟上,就会导致生活物资价格猛涨,而当地百姓的生活压力就被抬高了。

古代朝廷一打仗,为何总会出现粮食短缺的情况呢?

虽然会考虑到当地百姓的平常生活,但军队为了给朝廷减轻压力,也会在当地购买一定量的粮食,这也会导致当地的粮价被抬高。

朝廷为何缓解战争带来的财政压力,也会提高赋税,这就造成了战争时期缺粮而百姓买不起粮食的恶性循环。

所以说,由于古代运输条件的落后,在战争时期会有大量军粮被运输部队消耗掉。军队驻扎的地区也会因为突然增多的大量人口,显得有点负担不起。

所以就造成全国很多地区粮价增长,一些贫穷的百姓就买不起粮食,所以有时就会出现粮荒。

而且运输军粮在古代本就是一大难题,就算在朝廷的调动下,后方的军粮源源不断地被运往前线,军队也常常出现断粮的情况。要么是因为运输路线中某一地天气突变,导致运输部队无法行进,要么是因为敌方“懂兵”的将军派人切断了粮道……

所以在古代,只要一有战争,朝廷、百姓、军队都会为粮食问题发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812/228083.html

“古代朝廷一打仗,为何总会出现粮食短缺的情况呢?” 的相关文章

高俅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真实的他到底是什么样的?

高俅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真实的他到底是什么样的?

高俅,北宋末年太尉,宋徽宗时期的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水浒传》中,高俅是个坏透了的人。开篇就写他迫害林冲,整个书中,他更是干尽了坏事,俨然是北宋末年朝廷奸臣中,最突出的代表。然而,在真实历史中,北宋末年出现了著名的“六贼”,也就是六个最大的奸臣: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

历史上真实的吕夷简是个什么样的人?评价如何

历史上真实的吕夷简是个什么样的人?评价如何

吕夷简,字坦夫,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于宋仁宗时期任职宰相。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一)临危受命担重任1022年宋真宗因病去世,年幼的宋仁宗继位,由刘太后执掌朝政。刘太后德不配位,不懂朝廷事务且又性格刚愎,作为丞相的吕夷简既要殚精竭虑处理好纷繁的政务,在关系到国家的大...

古代太子自称什么 太子能够享受什么样的待遇

古代太子自称什么 太子能够享受什么样的待遇

对古代太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的“皇太子”能享受什么待遇?太子都自称什么?太子,是指被现任皇帝依法定程序确认为皇位继承人的子侄,周时天子及诸侯的法定继承人,或称太子,或称世子,并无统一标准,秦朝国祚短,未立太子,汉代称皇太子, 金、元时,皇帝之庶子亦称太子,如...

古代太子迟早要继位 太子为什么还要选择谋反

古代太子迟早要继位 太子为什么还要选择谋反

还不知道:古代太子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太子就是未来的皇帝,迟早会继位,为何还会谋反?《周易》记载:“太子,太者,大也,至大无极,太上贵德。”所以“太子”最早的时候,仅仅是指最大的儿子。到了商周时期,天子和诸侯需要确立自己的继承人,这时继承人才被称为“太子”或...

魏扶:唐宣宗时期宰相,他在文学方面有哪些成就?

魏扶:唐宣宗时期宰相,他在文学方面有哪些成就?

魏扶(约785年-850年7月14日),字相之,唐朝官员,唐初名相魏征四世孙,同州澄城(今陕西澄城北)人,祖籍巨鹿郡下曲阳县(今河北晋州市),出身巨鹿魏氏,唐宣宗年间任宰相。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人物生平魏扶虽居高位,但作为唐朝官史的两唐书没有他的传,根据其家谱作传,其先...

韩信真的是被竹签刺死的吗 真实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

韩信真的是被竹签刺死的吗 真实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

对韩信之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韩信到底怎么死的,被女人用竹签扎死的?汉十一年,汉高后掌握了韩信谋反的证据,于是跟丞相萧何商议,如何智擒韩信,商议以定,萧何到韩信府上诓骗韩信,“皇帝凯旋,群臣都已到皇宫中表示祝贺,你淮阴侯虽然病了,但也应当前去祝贺一下。”韩信狐疑,...

古代皇帝也需要吃饭 皇帝的御膳到底是什么样的

古代皇帝也需要吃饭 皇帝的御膳到底是什么样的

对古代皇帝吃饭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皇帝吃的御膳,到底是些什么东西?在封建集权时代,皇帝代表着";九五";的荣誉,也是人民心目中的头号人物。因此,皇帝不仅会起到以身作则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皇帝的生活极其奢华。毕竟,一些神话的天子形象,在各个方面都...

历史上真实的李隆基是什么样的?都经历了什么

历史上真实的李隆基是什么样的?都经历了什么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倘若说起唐朝,世人都会想到一幅盛世景象,而将唐朝带上盛世之路的人包括了唐太宗、武则天以及唐玄宗。但是对于唐玄宗,人们的争议还是比较多的,因为此人虽然给唐朝带来了盛世景象,但是却也给唐朝带来了衰败。正是因为唐玄...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